如果您需要中小學各年級電子課本,請點擊上方關注進入小學生家長慧,回復「課本」獲取哦!菜單內容「小古文」「閱讀練習」「英語學習」.內容多多哦
近日,一段短視頻刷爆網絡。
一個男孩獨自在蘇州北站出來,引起了民警和車站工作人員的注意。
民警尋問他原因時,小男孩有點唯唯諾諾,沒怎麼說話。
後來媽媽來到服務站接孩子,經詢問得知:
他們本來是去蘇州玩。在火車上,媽媽提議讓孩子看會書,小男孩拒絕,媽媽一氣之下就扔下孩子獨自下車。
視頻最後以孩子向媽媽道歉,民警對媽媽和孩子進行教育結束了這場鬧劇。
網友都非常心疼這個小男孩,紛紛評論這個媽媽太過分,太極端,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和安危。
「你不聽我的話,那我就不理你」,媽媽的這種不管不顧的離開,不過是一種冷暴力。
處理問題的方式有很多,冷暴力是最差的一種。
可是很多父母會無意識選擇這種最差的方式。
自以為不打不罵,很溫和,很愛孩子,但是這種愛卻讓孩子如臨深淵。
冷暴力是種病,得治
蘇珊福沃德曾說:
「父母所造成的傷害效果,它會貫穿歲月,像一根針一樣深扎在子女的心頭。」
冷暴力就是扎得最深的一根針。
知乎上曾經有個問答:你被爸媽家庭冷暴力過嗎?
一位網友分享說:
「我第一次對冷暴力有印象的是小學五年級的暑假,母親讓我上輔導班,她先問我願不願意,我表示不願意。
之後她一個暑假都沒理我,那個暑假我基本上沒有開口說過話,痛苦的用頭撞牆。最後我寫了封信給母親,說我知道錯了,我想去。
我這輩子都忘不了,母親看到那封信時臉上得意的神情,這是我一輩子的羞辱。」
各校推薦中小學暑假必讀書,請長按上方小程序碼進入家長慧噹噹店購買!
有家長常常自以為是:
「你看我一沒罵孩子,二沒打孩子,我只是不回應他,晾他一會,孩子就乖乖的聽話了,這種方式多溫和啊,哪裡算暴力?」
可是父母用這樣的冷暴力在孩子的心上狠狠的扎了一刀而不自知。
樊登在讀書會上說:「你是要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
這種看似溫和的處理方式,看似「贏得」了孩子,其實是一種「雙輸」的局面,甚至背後隱藏的傷害是我們無法估量的。
你以為你的冷暴力贏了,
但那卻是孩子好不了的痛
有一項關於美國兒童被忽視的研究顯示,大約每1000個0-17歲的孩子中,就有270個被忽視。
2019年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心理學會副秘書長劉正奎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對1511名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後,得出一個較為驚人的結論:
在針對兒童的四大暴力行為---身體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和忽視中,忽視導致兒童抑鬱,焦慮的可能性最大。
忽視是冷暴力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孩子無論做什麼都不能得到父母的關注。
法國有一部幼兒動畫片叫《汙點俱樂部》,講述的是4個被家庭暴力過的孩子,每個孩子身上都有大大小小的汙點。
另外幾個孩子的汙點都是又紅又紫,觸目驚心的。
其中一個小男孩的汙點和他們不一樣,他的汙點是藍色的,他曾經覺得這個汙點是夜晚的星辰落在了他身上,非常美麗。
而其他幾個小夥伴都覺得很醜,讓他藏起來。
他開始自我懷疑,去向終日沉浸在電視世界裡的媽媽求助,可是媽媽伸出手,冷漠地一把推開了他。
這一瞬間,小男孩的世界崩塌了,所有的「藍色星辰」湧向他,淹沒他。
他終於知道自己身上的汙點的確是和其他孩子的不一樣,因為那不是來自身體的虐待,而是來自媽媽的冷漠和忽視,是心理和生理的雙重虐待。
看似美麗的汙點其實冰冷透骨,而這冰冷透骨的恐懼,會伴隨一生。
家庭心理學家基爾斯汀.達文認為:
「對孩子不理不睬,侮辱,蔑視,威脅,讓孩子承受超過他們承受能力的責任和工作,給孩子很大的壓力,這是另外一種暴力。」。
這種冷暴力,披著溫和的外衣,傷人於無形。
被冷暴力對待的孩子,要麼成為討好型人格,沒有自己的獨立思想,為別人而活,要麼延續父母的冷暴力,對孩子,甚至對父母也使用冷暴力,代代相傳。
你看見孩子,孩子就會看見更多的人
精神分析領域也有句名言說:
回應,即是光;不回應,即是地獄。
我們在和孩子的相處中,即使只是溫柔的看著他,即使只是簡單回一句「嗯」,孩子都會感覺到父母關注,內心都會充滿幸福感。
與孩子相處,做到這三件事真的很重要。
1.及時回應,多擁抱孩子。
陳美玲老師在分享她的育兒經驗時,曾經說到有一次她正在炒菜,孩子突然問她:「媽媽,天空為什麼是藍色的?」
她沒有呵斥孩子不合時宜,也沒有不理孩子,而是對孩子說:「嗯,你這個問題很好,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吧。」
陳美玲老師給了孩子足夠的關注和傾聽,她的孩子都非常自信陽光,三個孩子都考進了史丹福大學。
她能看見孩子並及時給予回應,那是對孩子最大的肯定。
肯定越多,孩子越自信。
2.和孩子建立只屬於兩個人的美好時光
《正面管教》的作者簡.尼爾森每個星期都會和女兒有一段兩個人的幸福時光。
如果這個時候電話響了,簡.尼爾森就會走過去,接起電話,也不問是誰,直接回答「現在是我和瑪麗的幸福時光,請不要打擾我們。」然後把電話「啪」一下掛掉了。
女兒就想「哇,媽媽竟然這麼愛我,我真是太幸福了。」
孩子在父母那裡得到很多的陪伴,他們的安全感才能建立起來。
他們知道遇到問題有父母給他們兜底。
這種安全感勝過一切,是無論用多少物質都換不來的。
3.學會道歉,平等對待孩子,學會溝通,打開孩子的內心世界
文章中的媽媽至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道歉的話,一直在指責孩子。
有的父母就是這樣,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物品。
即使自己錯了,也不會向孩子道歉,「對不起」這三個字仿佛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鴻溝。
道歉,不是認輸,是你在乎孩子,在意孩子的開始;溝通,不是認慫,是你走進孩子世界的坦途。
遠離冷暴力,讓冷暴力的源頭從我們這裡掐斷。
我們去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給孩子多一些寬容。
正是因為孩子的不完美,才需要我們成為孩子的引路人,伴他們成長。
讓我們一起摘下成人的「有色眼鏡」,無條件的去愛孩子吧。
被愛養大的孩子,心裡才有陽光,願你我都有心裡充滿陽光的孩子。
聲明 本文為家長慧家長原創文章,歡迎聯繫轉載!歡迎家長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