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雨江南——書畫紫砂陶刻大師褚建軍藝術作品驚豔亮相晉中

2020-12-22 媒體人劉映

5月25日,煙雨江南——褚建軍藝術作品展在山西省晉中市利澤海韻美術館開展,眾多領導嘉賓、專家學者、藝術愛好者及新聞媒體出席開幕活動,共同見證了這一場文化盛典的啟幕。

本次書畫展由山西清本之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辦,山西省晉中市利澤海韻美術館承辦,香港雍德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協辦,展會為期三天。展出內容均為書畫陶刻大師褚建軍多年來創作的藝術精品,展品主要有:傳統寫意山水畫、紫砂壺藝與陶刻等。

墨韻留香,此次藝術展一派煙雨江南景象,通過藝術家的筆端展現在山西觀眾眼前。褚建軍的書畫作品極具韻味,亭臺樓閣掩映與山水之間,小橋流水展現出江南煙雨中獨有的風情;其陶刻作品線條明朗,疏落有致,整體布局清新雅致,動靜相宜,完美的將紫砂厚重的品質與寫意山水揮灑的意境結合,沉浸於其中,給人以豐富的藝術享受。

褚建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非常榮幸應邀從江蘇宜興來到山西晉中,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展,通過創作把我的一些作品帶來向大家做一個匯報展示,內容有70餘幅山水畫,幾十把紫砂壺,紫砂壺是宜興地方特有的藝術門類,也是世界獨有的,我在從事書畫藝術方面與紫砂得到了很好的吻合,我愛人做紫砂壺,與我的陶刻作品相得益彰。我個人比較偏愛山水畫,創作中汲取了南北畫派的特點,這次展出定位為煙雨江南,我使用了一些巧妙的技法,將江南山水煙雨朦朧的感覺創作到作品當中。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各個流派的山水並存,百花齊放,江蘇與山西的畫風各有不同,通過此次交流我向山西藝術家學褚建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次非常榮幸應邀從江蘇宜興來到山西晉中,舉辦個人藝術作品展,通過創作把我的一些作品帶來向大家做一個匯報展示,內容有70餘幅山水畫,幾十把紫砂壺,紫砂壺是宜興地方特有的藝術門類,也是世界獨有的,我在從事書畫藝術方面與紫砂得到了很好的吻合,我愛人做紫砂壺,與我的陶刻作品相得益彰。我個人比較偏愛山水畫,創作中汲取了南北畫派的特點,這次展出定位為煙雨江南,我使用了一些巧妙的技法,將江南山水煙雨朦朧的感覺創作到作品當中。我們中國地大物博,各個流派的山水並存,百花齊放,江蘇與山西的畫風各有不同,通過此次交流我向山西藝術家學習,爭取創作出更好的精品。對於在山西開展藝術創作的問題,褚建軍表示,山西是一個文化大省,同時也是我們中國文化重要的發源地之一,是我仰慕已久之地,此次山西之行,讓我對山西有了全新的理解,我有想法將山西的山山水水通過藝術的手段,將山西之美描繪出來。

據了解,煙雨江南——褚建軍藝術作品展將於5月25日——28日,在山西省晉中市利澤海韻美術館展出,這些展品是褚建軍以深厚的書畫功底,敏銳的藝術視角,全身心投入創作的精品力作,淡墨輕嵐抒發了藝術家的情懷,此次展出得到了各界的廣泛好評,為晉中書畫藝術領域帶來了一縷清新的氣息。 褚建軍,江蘇宜興人,職業畫家,師從著名花鳥畫家吳俊達先生,現為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特聘美術師、中國杭州褚遂良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宜興徐悲鴻書畫院特聘籤約畫家。褚建軍擅長傳統寫意山水畫,兼作花鳥畫及紫砂陶刻、泥繪,作品被國內多家博物館、專業藝術館收藏。同時,他參加拍攝的故事片《壺王》獲得了五個一工程獎,還曾在《砂裡能淘多少金》《誰為紫砂狂》等傳記片、紀錄片中擔任策劃。在廣電部組織的華東地區六省一市電影美術繪畫比賽中獲命題創作故事片《周恩來》電影海報一等獎,紫砂陶刻花瓶《山水情》被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基金會永久收藏。 (記者 杜利勇林海龍)

相關焦點

  • 中國紫砂陶刻大師排名,除了任淦庭您知道的還有哪幾位?
    藝成後任吳德盛公司技師,雕刻作畫謀生,吳德盛公司製品上的「陶」或「企陶」落款多為任所刻,任淦庭書畫筆力蒼勁,揮灑自如,正草隸篆各具風格,陶刻刀鋒靈活,運作純熟,簡約得體,自成章法。而且他還能左右手同時書畫雕刻,功夫獨到,不愧是我國紫砂陶刻界近現代的大師巨匠。其傳器有大柿壺、木瓜壺、臘梅喜鵲瓶等。
  • 王春洪論紫砂陶刻的鑑賞
    王春洪王春洪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後師從陳少亭、任淦庭學習陶刻藝術,1962年轉調精陶廠從事陶瓷彩繪工作,1976年選送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專業培訓,師從中國書畫巨擘白雪石、侯德昌大師,與中國當代傑出藝術家韓美林大師進行過長期深入的合作,1990年評為,後在紫砂工藝五廠從事雕刻工作。
  • 黃迪浩專欄丨紫砂陶刻世界裡的「寫生記」
    原服役於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因自幼受家庭影響喜愛書畫和紫砂藝術,故在退役後拜師學藝,師承著名紫砂陶藝家陳奇老師,後又叩拜於第42屆2015米蘭世博會《金獎》獲得者、中國手工藝大師、國際工藝美術大師、國家一級美術師季偉南大師門下為入室弟子,為紫砂鼻祖吳頣山——吳培林(吳藝吳派)——季偉南壺藝季派第一代傳人。
  • 王春洪紫砂陶刻印象——文壺風物
    王春洪藝名:王少雲,1941年生,1958年進宜興紫砂工藝廠,先後師從陳少亭、任淦庭學習陶刻藝術,1962年轉調精陶廠從事陶瓷彩繪工作,1976年選送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專業培訓,師從中國書畫巨擘白雪石、侯德昌大師,與中國當代傑出藝術家韓美林大師進行過長期深入的合作,1990年評為,後在紫砂工藝五廠從事雕刻工作
  • 千年歷史文化傳承,紫砂陶刻在我國的文化內涵
    外形看似相同的紫砂壺可能會有很大的價格差別,有的幾十元,有的可能上萬元,其價格差別就在壺身的陶刻藝術上。名人製作且有藝術收藏價值的紫砂壺是稀世之寶,即使價格高在市場上也是搶手貨。今天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我國紫砂陶刻的文化內涵。
  • 一把壺的文化傳承,紫砂陶刻在中華文化中的意境
    我們人與人之間通常是通過語言的溝通和交流來進行了解和認識,而紫砂陶刻是通過工藝而形成的作品和成果,它是藝術交流的產物,也是精神心靈溝通的產物,完美地將詩書畫這些精神層面上的東西結合和交融,使這個物質產品散發著濃鬱的書卷氣息和文化味道,符合併滿足了人們對藝術和審美品位的需求,也滿足了人們對更好的生活品質的追求。
  • 坭興陶會是下一個紫砂陶嗎?
    與其他陶種相比,坭興陶有著獨一無二的窯變特點,又有獨到的字畫雕刻,藝術特點非常突出。記者了解到,坭興陶的價格不貴,一把精緻的坭興陶茶壺標價3000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李人帡的松鶴瓶標價9000元。現場最貴的要屬黎昌權的四大美人瓶,30000元/套。
  • 柴緒波 ● 紫砂陶刻藝術 ● 紫砂人物
    學生時代就酷愛金石書畫,1998年進入紫砂廠學習陶刻裝飾藝術,1999年進中央美院學習陶瓷裝飾設計。在陶藝領域中涉及範圍較廣,擅長陶刻裝飾,對金石篆刻,書法,繪畫,造型設計均有深入研究。醉心揣摩曼生三刀法,羲之書風,板橋風格,以及歷代大家書畫風格。同時加入個人的想法和特點,陶刻用刀多變,表現手法多樣。
  • 集制壺與陶刻一體的陳宏林,他的紫砂壺收藏價值高嗎
    隨著紫砂壺制壺工藝不斷地創新發展,在壺體運用雕刻技術刻繪書畫圖案的作品,如雨後春筍一般破土而出。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位國家級工藝大師陳宏林先生了。 2000年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安碧為師,學習陶刻技術。 他作品風格多樣,富含自己的特點,刻繪見長,經過二十年的修煉,於陶刻已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無需草稿,任何題材略一思忖便能運筆成風。 其陶刻作品雅致而娟秀,灑脫而工整,靈犀而躍然,質樸而前衛,大氣而不拘。
  • 紫氣東來——明清近現代紫砂藝術大師精品展在北京金寶匯隆重舉辦
    《紫氣東來——明清近現代紫砂藝術大師精品展》在北京金寶匯隆重舉辦5月23日下午3時,人們翹首期盼已久的中國紫砂藝術稀世珍品展——《紫氣東來——明清近現代紫砂藝術大師精品展》,在北京位於經濟文化中心地帶的東單金寶匯購物中心隆重開幕。
  • 2019年中華文明文人書畫紫砂藝術展覽會在宜興開幕
    2019年10月28日宜興市人民政府、宜興市書法協會、宜興市文學會、宜興市文化局、宜興市文廣新局共同舉辦的中華文明文人書畫紫砂藝術展覽會在宜興開幕。本屆展覽會致力於為各類精品茶具、紫砂製品、茶道與書法書畫文學交流等方面提供一個便捷、直接的交流平臺。
  • 180件書法暨紫砂藝術作品亮相母親節
    180件書法暨紫砂藝術作品亮相母親節 遼寧日報
  • 以泥代紙,以刀代筆,上乘紫砂陶刻應該著眼何處?
    而清代陳曼生的橫空出世,則成了紫砂陶刻史上的一座豐碑,其著名的「曼生十八式」切壺、切茶、切情、切理,契合自己的所想、所感、所悟,集詩、書、畫、印刻於一,此後影響了鄭板橋、吳昌碩、任伯年等一大批書畫金石名家筆涉紫砂、怡情陶刻。這不僅豐富了紫砂陶刻作品的數量和質量,也極大地提升了紫砂作品的藝術品位。
  • 坭興陶-陶花島-坭興陶藝術陶是不是產生於紫砂,他們有什麼不同?
    紫砂陶卻以它優良性能的陶料和獨特的泥片鑲接成型方式,從銅、玉、瓷、漆和其它陶製品的造型吸取藝術養分,還與傳統藝術繪畫、書法、金石篆刻的藝術相結合,形成獨特的裝飾風格,既注重了日常生活實用價值,藝術鑑賞價值也大大提高。明清兩朝紫砂一時空前發展,清代著名」曼生壺「就是金石書畫家陳鴻壽(號曼生)設計、紫砂名工楊彭年製作再由陳鴻壽刻書畫裝飾而成。
  • 陸一飛紫砂大寫意:每個紫砂作品都有著獨一無二的故事
    連日來,由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等主辦的「執一壺——陸一飛紫砂大寫意作品展」正在杭州圖書館熱展中。策展人吳薇介紹,該展以紫砂大寫意為主線,共分「杭州禮物」「吃茶去」「讀書是福」「文人書房用品」「與94歲紫砂老藝人史榮妹合作作品」「文化衍生品」「陸一飛歷年著作」7個部分、5大展區展出的百餘件紫砂大寫意作品,是一次「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的集中呈現。
  • 〖紫砂大師〗汪寅仙作品欣賞!
    所以說——紫砂是一種特質、紫砂是一門工藝、紫砂是一種品質、紫砂是一門道德!汪寅仙,1943年生於江蘇宜興丁山丁南村,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寅仙大師是我國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之一紫砂製作技藝傳承代表人。汪寅仙14歲便開始學習紫砂陶藝,好學精進,17歲已成為紫砂工藝廠的輔導老師。
  • 三石傳奇 亦師亦友的紫砂刀客
    文人與紫砂的結合,少不了陶刻的裝飾。在民國時期,紫砂陶刻界有三位陶刻大家:「石溪:任淦庭」、「北巖:邵雲如」、「巖如:蔣永西」。可謂紫砂界的「三石傳奇」。他如嚴師、慈父般的對待紫砂陶刻藝徒,當今門徒都已成就。近八旬時,還每日習字作畫,對每個藝徒按各人特長,分贈畫稿,供學生參考練習,後雖腕力不濟,仍以鋼筆作畫稿。其孜孜不倦的精神,為世人銘記。
  • 紫砂工藝篇——刻繪
    陶刻的起源據目前考證可追溯到宋代。那時被稱之為陶刻,實際上是藝人用竹筆在壺底刻劃署上自己的名款而已。到了明清時期,由於文人士大夫階層對茶道的鐘情,從而引起對紫砂器的珍愛,品香茗吟詩作畫,賞壺藝雅趣橫生,陶刻藝術也隨之日趨興盛,不斷提高。那時就有了「壺隨字貴,字隨壺傳」的說法。語中不難看出人們對陶刻藝術的讚頌。
  • 正器星匠|顧躍鳴 · 刀筆人生,藝術至味
    顧老師創作中在紫砂陶刻業內,顧躍鳴是鼎鼎大名的陶刻藝術家,和江健翔、陳國良等等大師都是幾十年的莫逆之交。百度搜索一下,跳出來的個人履歷十分精彩,書法受教於著名書法家周慧珺老師,紫砂藝術受教於恩師何道洪大師,屢次獲得國際大獎。但是如此一個擁有豐富人生的藝術大師卻鮮少見到他在各個平臺的營銷炒作。這次與顧老師聊天,他也再三強調,如果要寫文章,只要多提他的藝術觀點就行。
  • 紫砂史記「三」清中期紫砂 文人紫砂的熱潮
    紫砂陶有良好的吸水性和透氣性,文人可以以坯代紙,在開闊面上縱橫捭闔地題詩銘文、作畫篆刻,詩書畫相互輝映。可以這樣說,文人的偏愛賦予了紫砂壺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們把這種具有文人氣息的紫砂陶稱為「文人紫砂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