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器星匠|顧躍鳴 · 刀筆人生,藝術至味

2021-01-13 正器紫砂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可以說是顧躍鳴的真實寫照,處於鬧市區的工作室安安靜靜,是他潛心創作的聖地。

向我們介紹他的經典作品的時候,六十幾歲的顧老師起勁得像個孩子。

顧老師創作中

在紫砂陶刻業內,顧躍鳴是鼎鼎大名的陶刻藝術家,和江健翔、陳國良等等大師都是幾十年的莫逆之交。

百度搜索一下,跳出來的個人履歷十分精彩,書法受教於著名書法家周慧珺老師,紫砂藝術受教於恩師何道洪大師,屢次獲得國際大獎。

但是如此一個擁有豐富人生的藝術大師卻鮮少見到他在各個平臺的營銷炒作。這次與顧老師聊天,他也再三強調,如果要寫文章,只要多提他的藝術觀點就行。

工作室場景
工作室場景
工作室場景

好的書法是優秀陶刻的前提條件,1980年顧躍鳴參加了第一屆宜興書法比賽一舉奪得第一名,接下裡的每一屆比賽裡金獎都被他收入囊中,終於在第六次參加比賽時,直接被委員會收編為評委。

正是這幾次經歷完完全全打開了顧躍鳴在當時紫砂圈的知名度,一時間各種刻繪邀約紛至沓來。

介紹作品
介紹作品

在那麼多年的紫砂陶刻過程中,顧躍鳴老師總結出了一套他自己的刻繪理論。從陶刻技術而言,在紫砂花瓶、雜件、掛盤上刻繪和在紫砂壺上刻繪有本質區別:紫砂壺是立體的,有線條結構的。

為了更好得了解紫砂特性了解紫砂壺的結構變化,1995年的時候他轉而開始學習制壺。至此以後他的陶刻開始講究留白,講究位置布局,講究壺型與字體的搭配。

這些講究吸引了很多著名紫砂藝術家前來合作,這其中就包括他後來幾十年的好兄弟江健翔、施小馬和陳國良大師。

顧老師作品
顧老師作品
顧老師作品

在和他們交流的過程中,顧躍鳴老師開始更加重視起紫砂壺的文化內涵。

在他心目中,陶刻和壺刻是有本質區別的,壺刻就是起到為紫砂壺錦上添花的作用,需要與壺作者溝通制壺心境,溝通文化內裡,方能將壺與刻完美結合,而不是純粹為了表現自己的技術高超而胡劃一通。

至此為止,顧老師在業內名聲大噪,很多人拿著壺上門,重金只求一副刻繪。但他堅持自己的底線和準則,看著有些人基本功都沒打紮實的壺,他會客氣得請人進門,幫壺作者指出壺的缺點弊病,告訴他們「這壺沒法刻」。

時間久了,他的規矩傳開了,慢慢登門的人也少了,曾有人開玩笑得說過他有錢不賺,太傻。顧躍鳴毫不在意「錢是掙不完的,藝術也是研究不完的,兩相比較,我選擇對得起良心的。」

顧躍鳴如今的藝術成就,離不開他紮實的書法技藝,離不開他不斷的研究思考,更離不開他的人品和初心。

藝術家大抵如此,帶著自己的追求堅守一生,難能可貴也可敬可贊!

匠人志

顧躍鳴

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江蘇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陶刻家

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員

1958年生於陶都之鄉,書法受教於著名書法家周慧珺老師,紫砂藝術受教於恩師何道洪大師。顧躍鳴在1985年到1990年,在丁蜀鎮企事業單位(眾多五朵金花陶瓷公司)書法比賽連續五屆一等獎,後面不允許參賽,只能作為評委,為鮑志強,毛國強,徐安碧,譚泉海等幾位評獎,包括潘持平,施小馬,陳國良都會與顧躍鳴合作。後來在宜興市舉辦個人書畫展,又被市政府看重,引薦到北京去展覽,他的刻繪作品,都能把書法,國畫水墨氣韻,應用於紫砂篆刻,風格獨特。

主要藝術成就:

被美國世界藝術中心授予「世界名人成就獎」;為「吉尼斯世界之最」《天下第一壺》書畫陶刻;《大智茶具》由顧躍鳴、施小馬、江健翔合作,獲2015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大千對壺》獲首屆北京「華藝杯」中國工藝美術博覽會銅獎,併入編《中國紫砂圖典》及國家郵政發行的明信片;《抱樸壺》獲「國際·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被中國紫砂博物館、天津美術館永久收藏;《清鳴壺》獲安徽省博物院「紫泥春華」收藏展最佳陶刻金獎;《大唐風韻壺》獲第七屆「中陶杯」中國陶瓷產品設計大賽銀獎;

《魚罩壺》獲第七屆中國陶瓷藝術節,宜興首屆「曼生杯」陶刻大賽銀獎;《無垢壺》被中國少林寺永久收藏;《漢壁壺》被吉林省博物院永久收藏,並出版《收藏集》;《漢風系列》獲江蘇省工藝美術「藝博杯」第三屆陶藝創新作品展評銅獎並被中國紫砂博物館永久收藏;

相關焦點

  • 刀筆吏
    書或不正,輒舉劾之。」這種考試的難度,不亞於今天的公務員招考。這些人在各級政府處理筆墨文書,筆墨功夫精湛,熟悉法律條文,可以處理具體的日常事務。總的來說,刀筆吏其實是一種低級別官員,但不可小覷。刀筆吏在古代訴訟中,有時能夠獨當一面,在案件的勝負中起到關鍵作用,當然這與當時的訴訟程序不完備,重口供而輕調查,缺乏辯論程序有很大關係,因而在刀筆吏的刀筆之下往往發生以一詞一句而定乾坤的效果。刀筆吏們如果有德行操守,就能拯救萬民,弄不好,他們就成為了當政者手中的刀,比如,司馬遷,李廣,都曾受過刀筆吏的酷刑和審問。
  • 正器紫砂|大巧不工 · 李衛明《明爐》
    正器紫砂典藏《明爐》在李衛明的早期制壺生涯中,以臨摹歷代名師的紫砂藝術作品為主。正器紫砂典藏《明爐》正器紫砂典藏《明爐》正器紫砂典藏《明爐》由壺肩至壺腹,方中帶渾,曲而挺拔,嘴把四方,在同一水平線上遙相呼應,蓋稜線清晰,
  • 都說用筆如刀,原來筆是將軍造
    書法中有一個名詞叫做用筆如刀,說的是寫字有力量。刀有刀鋒,筆也有筆鋒,刀給人以力量感,書法最基礎的美感也是一種力量感。這或許便是文武之間天然存在的一種聯繫。而這種聯繫在筆上更是大有說法,你可能不知道,文人手上的那支筆,是出自一位武將之手。
  • 冰箱除味器什麼樣的好,雙十二冰箱除味器推薦
    冰箱除味器什麼樣的好,雙十二冰箱除味器推薦 2020年12月01日 18:20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說起冰箱除味,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還是柚子皮、咖啡渣或者活性炭,其實我們還可以選擇更專業、更便捷的除味工具——摩飛冰箱除味器。
  • 戰國中山王厝三器銘文的生成及其書寫性轉化
    03正、俗體文字之別與三器銘文書法的稱謂戰國時期各國「文字異形」是一個公認的命題。書法界曾有一種觀點認為,三器銘文與中山國其它的石刻、兵器銘文風格迥然,應是工匠專創的文字,所以對其藝術價值多有貶損。同樣地,對於中山國而言,三器銘文為正體,同墓出土的兆域圖、其它器物銘文和守丘刻石文字等為俗體。總體上看,戰國各國的正體文字字形比俗體文字字形要修長。推求其由,一方面因官方對正體的修飾美化以顯莊重,另一方面因俗體的書寫材料限制和便捷需要以致簡短。至秦代,形成整齊劃一的長方形小篆以為正體,不能說沒有受到各國正體文字形體的影響。
  • 開筆破蒙,撇捺正人生|百花園小學 * 明仁堂
    就在昨天上午,肇慶市百花園小學舉辦了一場名為「傳千年文化,啟智慧人生——紀念孔子誕辰
  • 書法答疑:啟功說的「透過刀鋒看筆鋒」「師筆不師刀」如何理解?
    【麓風軒】書法公益課堂,寫字經驗分享——「透過刀鋒看筆鋒」、「半生師筆不師刀」,是啟功先生《論書絕句》裡面的兩句詩,這裡的「師筆」、「師刀」是什麼意思呢?啟功先生對這個問題說得很清楚。「透過刀鋒看筆鋒」「師筆不師刀」就是要通過碑刻、拓本看出作者的筆法,體味作者用毛筆是怎麼寫出來的,這需要一點眼力和經驗:第一、要明白碑刻上的字不是毛筆書寫的原狀如果像刻石頭那麼,一個筆畫要上下左右四下而寫成這樣寫字,每筆描成方形,不應是運筆寫字的常道。
  • 「用筆如刀——林劍丹篆刻展」浙江美術館開幕
    2018年9月28日下午,「用筆如刀——林劍丹篆刻展」在浙江美術館開展。展覽展出林劍丹先生精品佳作120餘件,其中篆刻作品90件,書法作品11件,其他藝術品14件。展覽將展至10月14日。林劍丹先生,出生於1942年,浙江平陽(今蒼南)人。師承方介堪、王敬身先生。國家一級美術師。
  • 【寄至味於澹泊】
    湖山秋意(246cmX35cm)梅堯臣在《讀邵不疑學士詩卷》中稱「作詩無古今,唯造平淡難」,蘇軾提倡作文藝創作 「發纖穠於簡古,寄至味於澹泊
  • 【法治星空】「刀筆訟詞」中的法律智慧
    謬誤者,以刀削而除之,故曰刀筆。」 因「吏皆以刀筆自隨也」,故「刀筆」逐漸指代官府中專門寫案牘公文的吏員,便有「刀筆吏」之稱。訟師繼承了刀筆吏文筆犀利、用筆如刀的苛察老辣之傳統,「或據律引例,深文周納;或上下其手,顛倒黑白;一語足於救人,亦足於殺人」,其筆鋒如刃,世人以「刀筆」名之,故而後世的「刀筆」便專指訟詞。
  • 李峰:刀為筆、坯為紙、爐為硯,一壺覽盡萬裡河山!
    李峰《正四方》刀為筆、坯為紙、爐為硯—成就了陶刻李峰當代「清靈優雅」陶刻手法,李峰行走在此意境之中,用刀多變,刀隨筆意、獨闢蹊徑。李峰《正四方》李峰老師的作品以天然色泥為底,加以中國山水畫的陶刻,把陶藝、書畫、山水融為一體。更是把實用性、觀賞性、收藏性融合於自己的作品之中。
  • 歐麗薇蘭特級初榨橄欖油助力「至味食的藝術」主題論壇
    2019年3月10日,由源自地中海的歐麗薇蘭特級初榨橄欖油協辦的【至味食的藝術】主題論壇,在上海浦東新區世紀匯Deli Lab隆重舉行。益海嘉裡食品營銷有限公司歐麗薇蘭品牌經理殷天月與米其林三星餐廳主廚 Paolo Casagrande、HOK建築設計事務所高級室內設計師劉曉音,共同分享了食物與基礎食材、設計藝術所詮釋的生活之美,並將歐麗薇蘭的健康飲食理念同與會嘉賓作了深入的分享。飲食不僅僅只是一種膳食,同時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生活態度,一種健康的社會文化。
  • 蔬食至味——傳世名畫中的蔬果
    霜刀剖瓜。暗香微透窗紗。是池中藕花。高梳髻鴉。濃妝臉霞。玉尖彈動琵琶。問香醪飲麼。——米芾《醉太平》作為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蔬果從平常的飲食逐漸進入到文人墨客的創作視野。常入畫的蔬菜有白菜、蘿蔔、茄子、葫蘆、絲瓜、豆角、蓮藕、芋頭、竹筍等。水果則有桃、梨、橘子、荔枝、枇杷、葡萄、櫻桃、石榴、海棠、柿子等。
  • 在不經意的地方,默默守護你的健康——臻米冰箱除味器體驗
    基於這些考慮,最終在雙十二期間下單了臻米冰箱除味器,體驗過後,發現是真不錯。在煎熬的等待中,快遞終於到了。臻米冰箱除味器共有兩種顏色:檸檬黃,寶石綠,我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寶石綠。打開包裝:除味器,充電線,說明書。
  • 李洋:以刀代筆刻畫萬千世界,用黑白語言創造藝術境界
    刀刻過的地方為白,留下的地方為黑,刀起刀落間,木屑飛濺。長短、粗細、深淺,它們存在同一個版面之上,彼此依存。點、線、面,黑與白,純粹卻不簡單,一刀一划詮釋「入木三分」,凝聚著李洋對人生的感悟。「下刀之後就無法改動,要做到刀刀有力,刀刀準確,這需要沉澱和積累。」大學四年中,李洋花了三年時間待在圖書館看書學習、做兼職。通過向版畫名家學習,李洋覺得創作不能一直拘泥於自己慣有的創作形式,一定要根據自己的內心和創作內容的需要來創造不同的藝術形式。她重新審視這個世界的內在關聯,由此收穫了一系列不同以往的人生感悟……離開大學後,李洋回到泗陽,成為一名教師。
  • 冰箱除臭選美的 創意除味器給你驚喜
    冰箱除臭選美的 創意除味器給你驚喜時間:2020-12-07 11:27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冰箱除臭首選美的,創意除味器給你驚喜 在我們這個注重家文化的國度裡,能夠為家人朋友親自動手下廚也是一種幸福,所以大部分家庭都擁有一個時刻爆滿的大冰箱,然而冰箱除臭也因此成了人們面臨的一個大難題
  • 七旬林劍丹首次個展「用刀如筆」,專注古璽印與金文篆書
    「用刀如筆——林劍丹篆刻展」昨天在浙江美術館開幕,展出知名篆刻家林劍丹先生作品120餘件,其中篆刻作品90件,書法作品11件。「林劍丹篆刻藝術學術研討會」同時舉行——這也是76歲的林劍丹先生第一次個人大展。
  • 「器曰」為您解讀 筆之魁、墨之冠、紙之最、硯之首
    筆、墨、紙、硯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筆、墨、紙、硯"所指之物屢有變化。毛筆是我國傳統書法的重要工具,可以說,漢字書法是毛筆發展的產物。中國的毛筆歷史悠久,據考古發掘的資料表明,遠在仰韶文化遺址的彩陶上的花紋有一些就是用毛筆繪製的。「器曰的毛筆敏銳,筆毫聚在一起,鋒穎尖銳如錐,毛料根根出鋒、筆身挺直。
  • 「美鼻器」能讓鼻子變挺變正?
    有報導說國外有公司發明了一種全新的美鼻器,引起了不少網友關注。據說美鼻器能固定鼻子並給予按摩和振動,宣傳稱其能夠使塌鼻子隆起、歪鼻子變正。但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整形美容中心郭宗科副主任醫師提醒,目前,要讓塌鼻子變得挺拔、歪鼻子變正,只有通過整形外科手術才能實現,使用一種美鼻器「把鼻子夾一夾就能使鼻子變挺、變正」的說法不靠譜。
  • 藝術,就是人生忘我的一剎那
    藝術是一種技術,古代藝術家本就是技術家(手工藝的大匠)。現代及將來的藝術也應該特重技術。然而他們的技術不只是服役於人生(象工藝)而是表現著人生,流露著情感個性和人格的。 空靈和充實是藝術精神的兩元,先談空靈! 空靈 藝術心靈的誕生,在人生忘我的一剎那,即美學上所謂「靜照」。靜照的起點在於空諸一切,心無掛礙,和世務暫時絕緣。這時一點覺心,靜觀萬象,萬象如在鏡中,光明瑩潔,而各得其所,呈現著它們各自的充實的、內在的、自由的生命,所謂萬物靜觀皆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