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山水萬裡,紫砂文化百年,我刻在壺上不只是山水,更多的是一種陶刻精神。——李峰
李峰老師的作品,真的值得吹一波——
創新的陶刻與泥繪結合裝飾手法,先刻出山水畫面,再施以泥繪工藝,以細膩的筆觸、精細的手法勾勒出一幅立體、生動、多彩的畫卷,其中色澤的搭配與過渡、畫面虛實之有度,如山水畫呼之欲出,意境高古,畫面絕美。
要做到這樣的水準,不僅要求制壺者在書畫上頗有造詣,更要精通五色土之泥性掌握,方能做出這樣精美的畫面。
不得不提到李峰老師的成長曆程。
他早年在彩陶廠從事上釉,泥繪的工作經歷,為他以後從事陶刻奠定了基礎。從離開彩陶工藝廠從事陶刻以來,隨著對陶刻一步步深入理解,每個階段對山水畫的認識理解都不一樣。漸漸的融入了自己的風格,摸索出了一套獨特的刻繪手法。
刀為筆、坯為紙、爐為硯—成就了陶刻李峰當代「清靈優雅」陶刻手法,李峰行走在此意境之中,用刀多變,刀隨筆意、獨闢蹊徑。
李峰老師的作品以天然色泥為底,加以中國山水畫的陶刻,把陶藝、書畫、山水融為一體。更是把實用性、觀賞性、收藏性融合於自己的作品之中。
所謂「知其白,守其黑」,李峰在陶刻過程中,在處理某一部分的同時,就考慮到其未處理的另一部分,把握事物的整體,使其和諧統一,相得益彰。
每日午飯後,李峰都會靜心練習描繪山水畫幅,在他的書桌前,練習下來的紙張早已堆成厚厚一疊。
陶刻不是一朝一夕練就的,陶刻需要不斷的練習積累,在注重手法上的技巧的同時,更需要注重書畫功夫以及人格氣質,這也是李峰一直在努力追求的。
陶刻山水,需先熱愛中國山水,李峰尤愛中國的山與水,並不因名中帶峰。更因正直如高山,善良如流水。因此也多次去過黃山,廬山,長江等名山河流。觀山水之美融於陶刻中,所以看李峰老師刻的山有了形水有了靈。
外觀李峰的作品,你會發現細節之中陶刻與泥繪間的融合恰到好處,恰恰是這一恰到好處般的融合給人以「美」的體驗。不再單單認為這是一把壺,而更是一件藝術品,呈現出來的是一種高古的韻味。
陶刻自然輕靈至心,這便是李峰的陶刻風格,只一眼,會意山水之中正善,定格於「人生意於初見山水中」的意境之中。
李峰個人簡介
李峰 1972年出生於宜興丁蜀鎮,1992年涉足紫砂陶刻行業。經歷十多年的摸索和磨練,於2009年創立私人工作室。有幸拜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研究員高級工藝師-吳鳴為師,潛心學習紫砂陶刻,技藝進一步得到提高。現為助理工藝美術師,江蘇省陶瓷行業協會會員,宜興市陶瓷行業協會分會會員。
獲獎經歷
2015年作品《富春山色》 在第八屆中國宜興國際陶瓷藝術節「寧朗杯」陶刻大賽中榮獲銀獎。
2016年作品《山水》陶板 在宜興市第二屆陶刻作品展暨「蟲二杯」陶刻大賽中榮獲銀獎。
2017年作品《刻繪山水》 榮獲首屆「中超利永」杯原創紫砂大獎賽——技藝銀獎。
2017年作品《山水》陶板在第二屆江蘇省陶瓷藝術設計創新評比中榮獲銅獎。
2018年作品《泥刻陶繪山水洋桶壺》被北京恭王府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