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文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去閨蜜琳琳家做客,在聊天的過程中,琳琳總是一副愁眉苦臉的樣子。"怎麼啦?怎麼無精打採的?方方又不聽話了嗎?"每次琳琳不開心總是因為孩子們的事,所以我也下意識的問道。"孩子聽話倒是還蠻聽話的,就是方方這個寫字問題。寫出來的字歪歪扭扭的,我都教了好幾遍,他還是寫得亂七八糟!"琳琳說完,便走去書房拿了孩子的作業給我看。
"你看看,這寫的都是些什麼啊,歪歪扭扭的,像小蝌蚪一樣。前幾天,方方把他同桌的作業不小心拿回家了,我就看了一下,發現他的同桌字寫得非常端正。剛開始我以為他同桌是有學過書法的,但不曾想方方的同桌並沒有經歷過特殊的訓練。瞧瞧別人家的孩子,再瞧瞧我的,唉!"琳琳說完還不忘長嘆一口氣。"你也別太著急了,我們要有耐心點,多去訓練、強化一下就好啦。"我拍了拍琳琳的肩膀,安慰道。
很多父母都會疑惑,為什麼別人的孩子們沒有經過訓練寫出來的字依舊工工整整,而自己的孩子們寫出來的字卻參差不齊?
孩子寫字總寫不好?或是與精細肌肉發展不協調有關
很多家長們無論怎麼教孩子們寫字,孩子們總能把字寫得歪歪扭扭。這其實是和孩子們的精細肌肉發展不協調有關。
"精細肌肉發展"指的是一個人他運用自己的手還有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進行運動,在感知覺、注意等許多方面的互相配合,去完成一項特定任務的能力。
通常影響孩子們精細肌肉發展不協調有兩大因素:
1、直接養育孩子們的人。
由於現在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往往是捧在手心上的。所以很多主要養育孩子們的人就只把"養"當為目標。不讓孩子們幹活或者進行其他活動,擔心孩子們因此受傷。而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孩子們精細肌肉的發展。
2、雙親的文化程度,尤其是母親的文化程度。
一般情況下,母親往往是那個陪伴孩子們幼年時期最多的人,對孩子們的啟蒙教育有很大程度的影響。文化程度較低的母親沒能夠去注重孩子們的智能開發還有教育方式。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夠自覺地將一些早教融入到自己的教育方式中。使得孩子們的精細肌肉發展較為緩慢。
"精細肌肉發展"協調給孩子們帶來的好處多多
1.擁有較強的動手能力
精細肌肉發展協調的孩子們,通常來講,他們的動手能力要比一般的孩子們強得多。他們有一個很明顯的優勢,就是手指比較靈活。
這些孩子們不但寫字寫得整整齊齊,而且這些孩子們在其他需要動手操作的項目上也得心應手。比如剪紙、捏泥人、畫畫等活動,這些孩子們會完成得更加出色一些。因為這些活動均是要求有一定的動手實操能力,手指靈活的人就顯得有優勢多了。
2.大腦發育更加成熟
孩子們在運用手部肌肉,也就是精細肌肉的同時,他們仍是需要把自己的手和眼睛去進行一種協調、配合。而這種配合則需要我們用大腦去進行控制。
孩子們如果想去協調自己的精細肌肉,那麼他必然要學會去調動自己的大腦。讓大腦"指揮"自己的精細肌肉與眼睛去互相配合,達到更好的"合作"效果。也就是說,兩者配合得越好,那就說明孩子們的大腦發育也在慢慢地變得更加成熟。
精細肌肉和我們的大腦神經系統可謂是密不可分、相互促進。
家長們應如何系統地訓練孩子們的精細肌肉發展?
家長們如果發現了自己的孩子們寫字歪歪扭扭,怎麼也改不過來,或者一些基本的動手能力都沒有的話,父母們一定要謹慎謹慎再謹慎。因為這有可能是孩子們精細肌肉發展不協調的表現。那麼,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訓練孩子們的精細肌肉發展協調。
1.引導孩子們做些手指操或精細動作的事情
手指動作是訓練孩子們精細肌肉發展最基本的一個環節。只有在此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孩子們才可以進行後續動作。
父母們可以上網搜一些手指操,或者"自創"手指操都可。比如雙手握拳再張開,再握緊再張開。五指打開再併攏,再打開再併攏。循環往復,慢慢地提高孩子們手指的靈活度。
有些時候,孩子們可能會覺得單純的手指操太過乏味了。家長們也可以運用手指做一個情景劇。比如兩根手指一前一後地滑動,表示一個人在走路。手指彎曲表示一個人在坐著或者跪著。這樣不僅能夠鍛鍊孩子們的手指靈活度,還能豐富孩子們的想像力。
2.增加一些手腕動作的練習
當孩子們的手指運動較為靈活的時候,家長們在此時就可以為孩子們適當添加一些手腕動作的練習。其實在某些層面,孩子們在做關於手指運動的事情時,也多多少少地運用了一些手腕的力量。
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們去學習剪紙,剪紙它不單單需要我們手指靈活,同時也需要手腕的力量。就像一些圓形的圖案,我們沒有辦法硬生生地去剪,而是要靠手腕去進行內旋,形成一個弧度好方便我們進行剪裁。
剪紙它不僅鍛鍊了孩子們手指的靈活度和手腕力量的運轉,同時,剪紙也是一項需要耐心和細心的藝術,也慢慢地讓孩子們養成細心和耐心的好習慣。
3.可以進行需要手眼協調的項目訓練
手眼協調訓練是以上兩個訓練的一個升華,它對孩子們的一個要求也比較高。在這項訓練過程中,孩子們一定要具有最基礎的手指靈活度,而且手腕力量的使用也要流暢。最重要的一點是,孩子們要有最基礎的大腦思維能力,懂得去運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解決問題。這樣這個手眼協調訓練才能得到實施。
要讓孩子們做到"心到、眼到、手到"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對應的訓練項目也就更加的有難度。要做到真正的手眼協調,父母們可以設置一些系統、常規的項目,像畫畫、彈琴等。
就像學彈琴,孩子們不僅手要觸摸琴弦或琴鍵,眼睛還要盯著樂譜,最重要的是,孩子們腦子裡還要思考每個音階要對應什麼樣的琴弦或琴鍵。這對孩子們的手、眼、腦三者的配合能力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
與此同時,因為手眼協調訓練是一項比較有難度、有挑戰性的訓練項目。所以孩子們花在這個項目的時間要比前兩個項目花的時間要多得多。但是只要孩子們花了一定的時間、功夫在這個訓練項目上,一定對孩子們的"精細肌肉"發展有很大的好處。此外,孩子們也可以通過這樣的一些練習找到自己的愛好或者得到一些成就。
我是99分媽媽育嬰師,也是4歲孩子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和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