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偶得 l 教學呼喚倫理智慧

2020-08-10 生態好教育


因為相信每個人都享有其價值和尊嚴,所以要確保每一位都享有教與學的自由。——題記

倫理,是有關人類關係的自然法則,是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準則倫理學是研究道德的學說,道德則是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倫理學提醒人既要能夠「站在他人的位置上」,即「利人」;又要能夠「給自己一份好生活」,即「利己」。

教學是一種倫理活動,是充滿道德的活動。在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如教學目的、教學評價、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關係、教學管理、教學環境等等,都存在道德與不道德的判斷與選擇。因此,在教學活動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需要常常問問自己:「你要做的,會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造成傷害還是有所貢獻?」並以此確保教學活動真正地遵從生命倫理,既「利人」,又「利己」。

綜上,教學倫理就是教學這一特定的社會活動應具有的道德觀念、道德規範和道德實踐。我們以為,教學倫理是一種價值取向,一種善惡標準,一種行為規範,一種道德實踐。他以善惡為尺度去規定教師和學生哪些行為是應當做的,哪些行為是不應當做的,引導和約束教師以善律教,學生以善律學,從而保障教學活動符合道德地有序進行。


基於以上觀點,談幾點認識:


一、教學倫理是一種價值取向

在每個國家,在每個民族的道德生活中,最持久、最深沉的精神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追求,體現著包括教育領域在內的各行各業的社會道德評價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學倫理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應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科學地、恰當地、具體地轉化為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守的價值理念,彰顯教學活動科學精神與倫理精神的統一。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

一名具有生態理念的教師應具有充滿魅力的人格,這是為師之道的關鍵所在。如果教師都過得馬馬虎虎,又怎麼有資格去教別人活得好呢?在教學倫理關係中,教師首先要具備正向的人生態度、知識結構、人格魅力、事業情懷、工作原則等,體現出教師應有的內涵與深度,這才能感召學生。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力。教師的生活態度、人生態度,會通過言行舉止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只有自身幸福、家庭和睦、富有情趣的教師,才能培養出朝氣蓬勃、進取向上、專注精進的學生。


二、教學倫理是一種道德實踐

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要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但是,並非具有良好師德的教師都能搞好教學,也並非有良好師德的教師的教學活動都符合道德。師德修養解決的是教師成為有道德的人的問題,教學倫理解決的是使師生共同的教學活動成為有道德的活動的問題。二者是互補的,又是不能相互取代的。師德修養能促使教師更加關注教學實踐的倫理性,教學倫理則為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道德修養的提高提供理性的指導和具體的行為規範。不僅如此,教學倫理還為學生學習中的道德修養提高提供理性的指導和具體的行為規範,促進學生以德律學。這是師德修養所不能企及的。

「人民教育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於漪老師堅信,「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閃光點,更願意和學生保持一種亦師亦友的關係,尊重並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幫助他們實現精神的成長」。

於漪老師加強道德教育在學科教學活動中的滲透,找準教學活動中的德育切口,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文明行為和道德習慣,自覺貫徹「文道統一」的做法與經驗,很值得我們學習與弘揚。

管理科學界有條法則,叫作「小智善於治事,大智善於治人,睿智善於立規」。在教學活動中,行為規範是每一位師生都必須遵守的。我們可通過輔助的獎懲制度,制約每一位師生的行為活動,以維護班級教學活動的統一性。


三、教學倫理的焦點在於師生關係

教學關係有著十分豐富的倫理蘊涵。比如:

協同教學的師、師關係;

互動教學的師、生關係;

合作學習的生、生關係等。

而互動教學的師、生關係則是教學倫理的焦點,在教學中,無論是「以教導學」,或是「以學定教」,或是「溫故知新」,教師都應做到以下三條道德要則:

一是做到教師主導與教學民主相結合。教師既須在教學雙邊活動中處於主體地位和發揮主導作用,又得為學生在認知和發展中主體地位的實現和主觀能動作用的發揮提供良好的「教學場」。

二是做到教學公平與教學關照相結合。教師既一視同仁地對待所有學生,又對有特殊學習需求的每個學生予以關照。

三是做到教學關愛與教學尊重相結合。教學關愛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真誠關懷和愛護;教學尊重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本人及學生學習的尊重。要做到教學關愛與教學尊重相結合,教師必須增強職業角色意識,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寬容學生。

教學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也是一種「至善」的事業。

教學呼喚倫理智慧,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需要;是保障學生自由全面充分發展的需要;是立德樹人,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讓我們攜手,為此繼續不懈地探索與努力。


來源/生態·好教育

編輯/『生態·好教育』信息部

出品/浙江省浙派教育生態科學研究院

版權說明/『生態·好教育』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相關焦點

  • 培植偶得 l 信仰是教育的靈魂
    ——題記 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在《什麼是教育》中說過,「教育須有信仰,沒有信仰就不成其為教育,而只是教學的技術而已。」 而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的教育信仰則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三是對智慧的崇敬和追求。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可以正確認識教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運用教育規律解決教育情境中的問題,並以自己的智慧之心促進學生生命智慧的成長。
  • 培植偶得 l 以「生態·好教育」品牌促成品牌學校的創建與發展
    「浙派教育·家」「浙派教育·家」作為浙江省浙派教育生態科學研究院的「根品牌」,是一種生命基因、一種精神紐帶,是凝聚力永不枯竭的源泉,旨在傳承弘揚浙派教育精神文化,為浙江教育人搭建一個互通互動、共生共長的平臺,讓浙江的教育實踐者成「家」,為新時代浙江教育的創新發展獻計發聲,為浙江教育的經驗、智慧和品牌走向全國做出貢獻
  • 工程呼喚倫理:學術界與企業界對話——清華大學工程倫理教育論壇紀實
    【編者按】2014年6月25日上午,由清華大學研究生院主辦的清華大學工程倫理教育論壇在主樓接待廳舉行,來自國內外知名企業、清華大學各工科院系院長主任、主管教學副主任、研究生工程倫理課程建設負責人、研究生學術規範和職業倫理教育專家組成員以及對工程倫理教育教學和研究感興趣的師生一百餘人出席了論壇
  • 設計前沿 | 杜肇銘:恪守「設計倫理」,融合設計+商業教學
    據了解,廣東財經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依託學校經管學科背景,通過設計+商業的教學模式,以跨學科、產教學研一體化、國際化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特色,培育了一大批具有紮實人文社科知識、專業執行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水平設計人才。
  • 課堂隨感7——教學倫理意蘊
    近年來,高考成績的公布發生了一些變化,就是因為教育部門開始關注教育倫理的緣故。雖然人們習慣了以前的公布方式,想方設法來進行排名、炒作。回頭說課堂倫理。我們在教室裡,時刻發生公眾與個人的利益考量,這種考量在目前來說,一般地,是公眾利益佔了上風。但有時候會發生嚴重的突破教學倫理的事情。譬如任意地對學生的表現進行標籤式的評價之類。我今天早上上課的時候,也遭遇了教學倫理困境。
  • 為聚焦語文要素,培植關鍵能力
    為聚焦語文要素,培植關鍵能力 ——記白馬澗小學、楓橋中心小學、楓橋實驗小學三校語文聯合教研活動 為了加強兄弟學校之間的教學交流,促進教學教研工作地深入開展,11月18日下午,白馬澗小學、楓橋中心小學、楓橋實驗小學三校語文聯合教研活動拉開了序幕
  • 三國文化的精髓與魅力:英雄、智慧、倫理
    三國文化是三國歷史、歷代三國傳說演義相結合的產物,有及其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大致可分為英雄、智慧、倫理三種類型,既相輔相成,又各有顯性,在中華傳統文化中有著顯著特色。智慧文化——三國文化的內在魅力三國文化的第二特徵是它的智慧性。
  • 山財大工商管理學院開設《商業倫理》提升教學改革
    七年時間,課程團隊不斷優化課程,2014年開啟翻轉課堂實踐,2017年成功申請了課程國際化項目,構建了由本校教師和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優秀教師以及企業優秀管理者、公益活動家共同組成的教師團隊,2018年成功上線智慧樹平臺,成為全國共享課程,開課五個學期選課人數近三萬。
  • 胡弼成,孫皓川|道不遠人:大學課堂的倫理呼喚
    [3] 錢煥琦.學校教育倫理[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15.[4] 子思.中庸[A]朱熹.四書章句集注[C].北京:中華書局,1983.[5] 方旭東.超越「忠恕」之道——《中庸》「道不遠人」章義疏[J].中國哲學史,2008,(1).[6] 馬禹.道不遠人[J].北方文學(下),2015,(1).
  • 深度|案例教學在職業倫理課程中的應用
    職業倫理課程該如何教的問題可以細化為幾個子問題: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什麼?為實現該目標採用何種教學方法?採用何種教學工具?如何給學生定位?如何界定教師的角色?由於職業倫理教育關乎學生的精神養成和品格塑造,單純的知識傳授方法無法發揮作用,而案例教學在呵護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推動其熟悉了解行業、職業等背景信息,容納開放性討論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作為職業倫理教育的主要手段。
  • 【教師發展•智慧課堂】創新教學模式 建構智慧課堂 ——我校智慧課堂教學比賽精彩紛呈
    課堂教學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識教育,從知識走向智慧,從培養「知識人」轉為培養「智慧者」;用教育新思路指導和提升教育新改革,就是要引領教師和學生崇尚智慧、追求智慧。為進一步推動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與應用,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建構智慧課堂,我校於4月 8日開始,舉辦了以「智慧課堂」為主題的教壇新秀、教學青優教學比賽活動。
  • 英語啟蒙+家庭教育兩駕馬車 | 偶得四大解決方案
    >線下實踐和考核課程人數:10-15人精品小班課程對象:父母、幼兒英語愛好者、培訓機構老師、英語啟蒙推廣者課程特色:研討會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相結合偶得現有將近3000冊英文原版繪本,很多都是國內買不到,Mindy老師從英國和美國背回來的。為了更好地服務偶得學員的閱讀和方案執行,以成本價為學員家庭提供有針對性的選書和借閱服務,目前已對外開放。
  • 「職場厚黑化」考驗市場倫理
    但如果我們把這種厚黑化的職場景觀,放到整個市場倫理環境下去考察,聯繫如今在生產、消費等各個市場環節都屢見不鮮的種種市場病象———比如,假冒偽劣商品的泛濫,商業欺詐的盛行,賄賂、偽造會計數據等不正當競爭手段的大行其道等等,那麼,我們又很難說,此類職業市場上的厚黑傾向,僅僅是一種不具有普遍意義的,孤立、個案性質的現象。
  • 培植偶得 l 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我們認為,勢能在於判斷大勢,要交流互動、分享智慧;動能貴在行動,要行動研究、砥礪前行。這些都有待於我們堅持定力,矢志不移。
  • 語文教學呼喚哲學的回歸,語文素養是終身發展的基礎
    語文教學呼喚哲學的回歸。解構語文素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9版)(以下簡稱&34;)指出,&34;新課標還進一步強調&34;所謂&34;,傳統的語文教學更傾向於把它理解為過去,我們接受的語文教育都是偏向記憶式的,不論是教學還是評量方式,課本說了算,考試有標準答案,而如何思考、透過不同的角度反覆辯證,從來都不是教學的主流。過分強調語用,將語文課上成知識分析課,學生在閱讀和寫作中無法站在高處,用獨特的視角和思維去分析。其實這是一種功利主義思想,奔著分數而去,想走捷徑,結果適得其反。
  • 教學倫理提醒我們過有道德的生活
    因為不知道,我們往往才會將那些有違教育倫理的事看成正常的事。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肯尼斯·A·斯特賴克/喬納斯·F·索爾蒂斯的《教學倫理(第五版)》一書中,作者認為「教師有一種特殊義務,幫助自己的學生看到並分享倫理思考潛在的客觀性與合理性,這樣我們大家就可以一起過道德上負責的生活。」
  • 【思政教學】情境教學的教育價值意蘊 ———基於關懷倫理的視角
    關懷倫理對於情境敘事思維以及與此相關的「他人立場」和「責任承擔」的強調,標示著情境教學內蘊「時空性」、「互成性」的價值思維,不斷「尋求暗示」、積極踐履的價值關切與實踐取向。關鍵詞:現代性 學科素養 情境教學 關懷倫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力倡學科核心素養培育,著力關切學生「把所學學科知識和技能遷移到真實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格」。
  • 從敬畏自然到環境關懷 ——關懷倫理的生態智慧啟示
    以關懷倫理作為一種思想資源去透視生態環境的諸多問題,能夠在現實實踐層面開啟人與自然一種和諧的相處方式,為關愛環境找到足夠的理論基礎;同時也對人們在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的前提下如何在生態環境中行為和實踐提供了有效的倫理原則。通過關懷倫理,人們能夠彰顯出一種切實可行的生態智慧,以促進人與自然的形成現實的生態共同體。
  • 《工程倫理》MOOC在學堂在線開課
    會上,楊斌秘書長就加強工程倫理教育的現實背景、重要意義和建設進展等做了詳細介紹,趙周禮副主任委員宣讀了《關於加強<工程倫理>課程建設,推動<工程倫理>教學工作,培育德才兼備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倡議書》,趙周禮、楊斌、姚強就工程倫理教育相關話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 桐城成功開展首批智慧教育實驗校使用培訓暨智慧課堂教學觀摩活動
    2020年6月,為適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快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桐城市教育局引入科大訊飛智慧課堂系統。12月3日,桐城市智慧教育實驗校使用培訓暨智慧課堂教學觀摩活動在桐城市實驗小學成功開展。活動旨在提升各校智慧課堂應用效果,提升教師信息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