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植偶得 l 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2020-08-06 生態好教育


培植偶得 l 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教育生態,最核心的是一種對生命的態度。人本身是生命,簡單來說就是生命對生命的態度。生態的「態」,是一種上位的思想。

「思」,我們稱為心之田,所謂境由心造,就是講思。「想」,心之相,相由心生,這跟生態有關係。毛澤東同志講過,感性認識材料積累多了,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思想是一切行動的原動力。

思想是有能量的。雨果講,「思想可以使天堂變為地獄,也可以使地獄變為天堂」。拿破崙講,「世界上兩種東西最有力量,一種是寶劍,一種是思想,而思想比寶劍更有力量。

培植偶得 l 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我們都知道物理學中有勢能和動能,勢能的「勢」,就是我們講的優勢、趁勢、趨勢、形勢,這些都是勢;動能的「動」,就是我們講的能動、主動、心動、行動,這些都是動。


第一 生態思想的勢能

培植偶得 l 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生態思想是有勢能的,這個勢就是我們講的大勢所趨,是順勢之為,不可抗拒。

古人語:時者勢也,命也。審時度勢,事方可順勢者昌,逆勢者亡。

俗語道:大智者借人,超智者借勢。猶如滑冰的高手,如果不順勢而為,在冰面上就不會有優美的姿勢。


第二 生態思想的動能

培植偶得 l 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克雷洛夫講:「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有一條湍急的河流,叫行動。行動可以把理想和現實連接起來,成為可能」

普羅克特講:「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非常神聖」

我們可由這些觀點得到啟迪:生態思想要有動能,要以我們的行動來推動教育生態的實現。


第三 以勢能與動能 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01

注重權利分布

伴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作為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一項重要政策舉措,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正從最初的被動改革向主動改革轉變。從生態角度來講,這是一種權利平衡的分布。政府部門由過去的主要主導部門向擁有一定責權的部門轉變,比如,實行權力清單與責任清單管理方式;向學校下放一定的人權、財權、物權與事權;精簡會議、文件、評比與檢查,減少行政過多幹預學校等。

培植偶得 l 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現代學校的指向是民主化、科學化、法制化、信息化,因而需要擴大辦學自主權;學校評價則應由單一評價向社會多元評價轉變,以形成政府督導評估、學校自我評估和社會專業評估相結合的多元評價體系。現代學校制度是調解利益主體的一種關係準則。簡言之,所謂的權力分布,就是政府要放權,學校要分權,社區或者社會要有權。我們以為,教育「管辦評」分離,辦學權利合理分布,這是生態思想的體現。

02

完善學校治理結構

完善學校治理結構,提升學校治理能力,構建現代學校制度,可從以下三方面做起:其一,制定學校章程,構建學校依法辦學的制度基礎。學校章程是學校依法自主辦學、實施管理的基本準則,對於學校理順內部關係,優化內部治理,保持學校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其二,實施校長職級制,探索教育家辦學。此舉有利於促進校長的職業化、專業化;有利於形成教育行政部門宏觀管理與校長行使辦學自主權相結合的管理體制;有利於改變校長的考核評價機制。其三,完善校內民主管理制度,提升學校民主管理水平。必須保障教師、家長、學生代表能夠依法參與學校管理,必須充分發揮教職工代表大會制度與家委會制度在參與和監督學校管理的基本功能。

培植偶得 l 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03

堅持定力

如果權力分布是分的話,定力就是合,就是內功。定力是佛學的概念。一個人要有平常之心、堅韌不拔之志、自強不息之念,這就是定力。如果說這裡有一棵樹,那麼從事基礎教育的我們就是那個看不見的樹根,看不見的部分決定了看得見的部分,沒有樹根哪來樹冠,根深蒂固方能枝繁葉茂,這就是內隱定力的體現。生態思想的勢能、動能從哪裡生發?我們認為,勢能在於判斷大勢,要交流互動、分享智慧;動能貴在行動,要行動研究、砥礪前行。這些都有待於我們堅持定力,矢志不移。


培植偶得 l 與時俱進,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

讓我們持之以恆地學習與弘揚教育生態思想,充分理解並運用「勢能」與「動能」, 與時俱進,為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做出努力!


文章來源/生態·好教育

編輯/『生態·好教育』信息部

出品/浙江省浙派教育生態科學研究院

版權說明/『生態·好教育』尊重原創,版權為原作者所有,

若侵權,我們會及時聲明或刪除。

相關焦點

  • 「管辦評分離」:理念梳理、難題舉例和落地路徑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正式明確了管辦評分離的教育改革發展戰略。2014年1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年會上,時任教育部長袁貴仁對管辦評分離做出了原則性闡釋,主旨即「政府宏觀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2016年1月召開的全國教育年會提出 「系統謀劃管辦評分離路徑」。
  • 「管辦評分離」帶動幼兒園百花齊放
    區域人口激增,教育如何跟上社會發展?4年新增25所公辦園,「管辦評分離」解決師資缺口2016年,第一輛蓉歐快鐵的開通,開啟了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大門,加速了青白江區經濟轉型升級的步伐。針對這一情況,青白江區創新公辦園管理體制,推進學前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青白江區教育局分管學前教育的副局長鄭佳佳說:「所謂『管辦評』,就是教育局通過採購擇優確定辦園主體,辦園主體依法依規自主辦園,社會廣泛參與評價的一種全新管理模式。」
  • 思來氏:促進管辦評分離 需引入第三方評估
    同時,教育行業管辦評深入推進對理清政府、學校與社會的關係至關重要,對教育改革發展的進程有重要影響。   社會公眾的認同能夠讓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跟進教育制度和相關政策。思來氏自2014年起已經掌握多個區域50萬人次的數據信息,對教育改革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對評估結果的分析,還能衡量教育投入與產出的效益關係,最終制定學校長期的或者中期的發展目標,找到發展的方向。
  • 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 ——以濰坊坊子區...
    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構建現代學校管理制度——以濰坊坊子區三年簡政放權探索為例     在我國,教育行政管理被抹上了濃重的行政色彩,行政過度幹預教育、學校自主管理疲軟成為常態。2009年,濰坊市教育局批准坊子區為教育改革實驗區,幾年來,坊子區以此為契機,明確政府、學校、社會在辦學方面的權利和責任,按照"政府投資、專家辦學、行業監管、中介評價"的思路,改革教育管理體制機制,創新教育教學模式,著力推進管理、辦學、評價三權分離,建立統籌有力、權責明確的管理體制,促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 虹野:「管、評」一體,幼兒園未來怎麼「辦」?
    虹野:「管、評」一體,幼兒園未來怎麼「辦」?文/虹野為進一步提升學前教育的發展質量,山東教育行政部門將對幼兒園實行分類認定、分類管理,同時出臺相應的評估細則。評分內容涉及保育教育、安全衛生、辦園條件等5大類,對幼兒園基礎設施、保教人員配備、師德師風等都有明確要求。整改後仍未達到最低標準的幼兒園,將被依法依規予以取締。幼兒園經歷了前幾年的「野蠻發展」之後,行業內「魚目混珠」,醜聞頻出,確實需要需要規範起來,山東省的評估細則亦抓住了當前幼兒園存在的弊端「以評促改」也算是非常及時。
  • 培植偶得 l 信仰是教育的靈魂
    我願我們都努力,努力做到那以教育為信仰的人!」 這些不同尋常之見都在說: 教育需要信仰,教師應成為有教育信仰的人。 教育需要信仰的力量,使教育向著教育真、教育善、教育美的崇高境界不斷前行。教師教育信仰的確立能為教師提供巨大的精神動力,使教師不僅熱愛教師職業以及與教師職業相關的學習、工作、生活方式,還能把對教育的理想追求與自身的人生追求融為一體。
  • 如何辦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教育專家聚首南岸 共探「兒童發展評估...
    他表示,辦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是南岸教育人實現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目標的行動綱領;數據評估是南岸區貫徹網絡強國、數字強國,實現教育現代化的應然回答;委託三方評估則是南岸教育人踐行管、辦、評分離,做自信學前教育的價值追求。    「學前教育做得好不好,一方面看社會的反響、學生的發展,而用科學的方法、程序對孩子發展狀態進行評估則更有價值和意義。」
  • 「師樂教 生樂學" 做"與時俱進"的教育
    2018年1月26日上午,廊坊市「樂教樂學人人通」平臺應用研討會在廊坊管道局中學召開,我校鍾光校長應邀參加會議,並代表霸州市中小學做了「做與時俱進的教育
  • 「德智體美勞」也當與時俱進
    從這五個方面去教育、評價一個人,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德智體美勞」五字教育方針,確實極具概括性和指導性,是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基本準則,也是社會教育的趨向目標。要想讓學校教育從應試教育的圈子裡走出來,轉入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去,確實需要重視發展「德智體美勞」。   但同時,「德智體美勞」的內涵也要與時俱進,要賦予它新時代的特點。
  • 研究社 | 人才培養靠教育,如何完善首都教育多元供給?
    人才培養要靠教育。如今,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逐步向 「特而精」轉變,特別是對領軍型、創新型、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逐步增長。由此,教育供給也面臨著從單一向多元的轉型,在不少城市中,教育社會化正在穩步推進。
  • 培植偶得 l 以「生態·好教育」品牌促成品牌學校的創建與發展
    「浙派教育·家」書院是一個吸納具有浙派教育情懷和價值追求的社會各界人士,並請他們共同參與的民間公益團體和學術交流平臺。全國「生態·好教育」聯盟是專注教育生態融合研究與創新實踐,為全國中小學和幼兒園搭建的學習交流平臺。
  • 中職學校師生比當與時俱進
    中職學校師生比當與時俱進 教育部2010年制定的《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規定,中等職業學校應當具備基本的辦學規模。其中,學校學歷教育在校生數應在1200人以上,專任教師一般不少於60人,師生比達到1:20,專任教師學歷應達到國家有關規定。就現實來看,部分中職學校的師生比已達標,甚至高於這一比例,但是,不少中職學校仍然師資緊缺,專業教師尤其匱乏。 對一所職業學校而言,學生職業能力是決定和影響學校辦學質量的「源頭」,而師資又是影響這一「源頭」的關鍵。
  • 與時俱進,在實踐體驗中滲透五育教育
    再利用少先隊、黨支部等組織,通過隊員自評、中隊互評;年級組、大隊部聯合考評,開展文明隊員、文明班級的評選工作,逐步培養好學生的行為習慣。 我校經過三年努力,打造出每月一主題的特色活動。如:「中國人·中國節·中國情」春節活動、寒假實踐活動、志願服務月、「書香滿校園·詩書畫童年」、「親子毅行」、六月份入隊儀式、暑期公民社區實踐活動、「好少年進軍校」、「德潤童心」互助體驗活動、「科技放飛夢想」主題實踐活動、「我們都是幸福的追夢人」陽光成長心理健康月活動。本年度我校將繼續實踐育人理念,讓活動有延續性,實現「月主題」活動常態化開展。
  • 「證照分離」:跑出「放管服」改革加速度
    自2015年,國家授權上海開展「證照分離」改革試點,到國務院決定在全國自貿試驗區範圍對523項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實行清單管理,開展全覆蓋改革試點,成為商事制度改革的「先手棋」,引領政府「放管服」改革走向縱深。
  • 培植偶得 l 教學呼喚倫理智慧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追求,體現著包括教育領域在內的各行各業的社會道德評價標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把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作為公民層面的價值準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學倫理提供了根本遵循。
  • 中小學生守則與時俱進 新守則下學期起試行 - 網易教育頻道
    中小學生守則與時俱進 新守則下學期起試行 2002年12月23日15:54    從公布的內容看,新中小學生守則十分鮮明地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較好地切合了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環境保護、誠實守信、奉公守法、求實創新、平等自主、開放進取等重大時代主題對青少年教育的要求。
  • 國足管辦分離掃黑任重道遠 蔡振華:甘當鋪路石
    三是管辦分離。為了從制度上堵住可能出現的漏洞,我們啟動了職業足球聯賽管理運行體系的改革,進一步推動職業聯賽的管辦分離。當然,解決這些問題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們不懈的努力。作為體育主管部門,我們將進一步建立長效機制,推動中國足球的健康發展。」
  • 教育部:建立教育行政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制度
    (2010-2020年)》,進一步健全中國特色教育管理制度、現代學校制度和教育評價制度,加快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激發教育活力,經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同意,現就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促進政府職能轉變提出如下意見。
  • 企業證照分離:減證,減到位也要管到位
    企業證照分離:減證,減到位也要管到位 2018-12-24 09:要擺脫對傳統發證式監管的依賴,必須在減證的同時,建立完善的事中事後監管體系,避免出現減證減出監管缺位  11月10日起,我國開始對第一批上百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推進「照後減證」改革,該項被稱為「證照分離」升級版的舉措,劍指企業「準入不準營」的難題,是全國很多企業期盼已久的改革。  「證」和「照」如同企業進入市場的兩把鑰匙,把它們都拿在手裡,企業才能真正進入市場開展經營。
  • 辦學底線的守護者,上海教育督導改革首次明確專兼職督學比例
    澎湃新聞記者 韓曉蓉誰是上海教育辦學底線的「守護者」?9月17日,由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體制機制改革的實施意見》(簡稱「上海《實施意見》」)正式公布,開啟了上海深化新時代教育督導改革的新篇章。改革的意義何在?如何聚焦和解決教育的熱點難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