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人都知道,金錢是使用價值的替代品。使用價值代表的是人與物的關係,是商品滿足人們某種需要的屬性。
而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關係是人們在共同的物質和精神活動過程中所結成的相互關係的總稱,即人與人之間的一切關係。
我們都知道,在歷史進入古代社會之後,由於人類的生產生活經驗極大豐富且系統化、抽象化為專門學科,人類需要有人來傳承這部分知識,所以誕生了學校教育。
這是學校教育的起源,本質上來說是為了滿足人對於知識傳承與學習的需要。
這證明了,知識傳播的意義從不在於它的手段,知識的傳播即是滿足人類需求的。
即只要傳播的知識是相對正確的、非謬誤的,它即是可以換取金錢的。
再看貨幣,它的存在意義是將價值與使用價值區分。貨幣本身的存在是沒有意義的,它只是對於人類勞動成果的評價標準。
在「今日頭條」這一類app裡,因為滿足了人的需要,知識傳播效果獲得了貨幣作為評價標準。
從這點來看這一類app的盈利模式,就會驚訝地發現原來看似創新、「躺著賺錢」的盈利模式,它竟然是更趨近於人類需要的本質的。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曾一度形成許多社會規則,因為哲學的不受重視,人類社會曾一度活在欺騙與被欺騙之中。
很多人認為,從事某項職業是換取工資的手段,這種說法無異於「上學是為了考高分」。分數、金錢其實都只是一個衡量標準,一個評價標準。
分數很高,也不能證明個體就會有所成就;金錢很多,也不能證明個體就會對人類社會有價值。
這種價值觀其實是偏離了事物之間關係的本源。
再以今日頭條為例,它以傳播信息獲得廣告收入的方式讓用戶盈利。這其實暗地裡符合了現代教育的本質。
我們都知道,現代教育的本質和存在方式就是不斷變革。
在現代社會,知識的內涵也從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經驗擴大到了一切信息。現代社會因此是個信息爆炸的社會,知識的總量與古代社會相比相當於冰山一角下的冰山。
人類不再能對信息完全掌握了,沒有人能窮盡現代社會的所有知識,熟讀一切經典的「通儒」不存在了。所有人都有知識盲區,所以任何信息它都可能是有使用價值的。
只要滿足了傳播對象的需要,那麼社會就會給他的勞動「打一個分數」,即給予一定的金錢報酬。
當然,作者的觀點不是盲目鼓吹謬誤,作者的意思是傳播知識和知識創新一樣有價值,而傳播知識不僅局限於某些知識、而且不能以傳播能力來評級,而應該以傳播效果來評級。
對於傳播效果,體現的最客觀的就是金錢收入了。
從這個角度看,今日頭條仿佛成了現代教育的一種形式,從平臺上獲取知識的人學習的是陳述性知識,而發布知識的人學習的是程序性知識;獲取陳述性知識的人,他的評價標準是是否能記憶,獲取程序性知識的人,他的評價標準是是否能盈利以及盈利多少。
其實,現代市場經濟也是這麼回事。只不過市場是純粹使用價值的、逐利的,而今日頭條這類信息傳播式app還承擔了一個知識傳播與學習的功能。
換句話說,市場是金錢的遊戲,而今日頭條是知識的遊戲。市場裡金錢是目標,知識裡金錢是「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