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有關2017年12月西日本鐵路公司(JR西日本)從博多開往東京的「希望」號新幹線列車發生底盤龜裂,但仍持續行駛3個多小時一事,日本運輸安全委員會3月28日公布了調查報告。儘管列車出發後不久乘務員接連確認異響和異味,但管理運行工作的指令員和在中途岡山站上車的維護負責人始終以繼續運行為前提進行溝通。據日本共同社3月28日報導,報告認為,根據「如果列車需要停下,對方會告知」的想法,相關人員在判斷危險性方面「相互依靠對方」。
JR西日本在應對新幹線異常聲響時,很少有維護負責人上車的情況,通常在運行至終點站後進行檢查。報告稱有必要認識到「在不清楚發生了什麼的情況下,可能會釀成重大事故」,要求JR西日本改變觀念。
2017年4月至事故發生期間,山陽新幹線接到101起發生異響的通報,而維護負責人上車應對的僅有4起。JR東海同期接報156起,上車應對127起。
關於龜裂的主要原因,報告的結論是川崎重工業公司製造階段有不周之處。底盤框架鋼材底面與其他零部件焊接時,鋼材上出現的細微裂痕可能是龜裂的起點。此外,川崎重工還存在違反公司內部規定過度削去鋼材,導致厚度低於標準值等行為。
報告稱,2017年12月11日「希望34」號準時於下午1點33分從博多站出發。列車發出「咚咚」等異常聲響以及類似燒焦的異味,車廂內也出現煙霧現象,3名維護負責人從岡山站上車。
對於指令員「是否影響行駛」的詢問,維護負責人回答稱「認為不會那麼嚴重」。維護負責人向指令員提議「為安全起見要不要在新大阪站檢查地板下方?」然而為應對其他指令員,聽筒被摘離耳邊導致該提議未能聽到。指令員還使用了「感覺沒有問題,沒關係吧?」等類似誘導性的措辭。
在新大阪站,列車的運行由JR東海接手,乘務員被告知發生異響和異味。JR東海在名古屋站對車廂地板下方實施檢查,發現漏油後才讓列車停止運行。此外,乘務員還發現有底盤龜裂現象。
2017年12月西日本鐵路公司(JR西日本)從博多開往東京的「希望」號新幹線列車發生底盤龜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