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球教學:生膠學會拉球,拉出的球又低又飄,一般對手很難適應

2020-12-25 桌球網

生膠打法的選手通常具備超強的進攻能力,畢竟這是近臺快攻打法的必備技術。生膠進攻的方法很靈活,可拉、可打,而且生膠拉球的弧線十分低平,而且回球有些飄忽不定,可以給對方製造較大的難度。由於顆粒膠皮沒有粘性,因此在拉球時多集中在近臺,通常要抓住來球的上升期或下降初期,這樣可以更好的藉助來球的力量。

生膠作為顆粒膠皮想拉出和反膠一樣的弧圈球難度較大,所以生膠的反手拉球和正膠的正手拉球相似,可以稱作是一種拉小弧圈球。生膠拉球的穩定性要高於彈擊,對於對方回擊的一些下旋球,彈擊的風險性較高,所以先通過拉球將球主動變為上旋球後在銜接彈擊技術,可以把生膠的特點更好的打出來。

生膠反手拉球時拍型稍稍立起,向下引拍,前臂和手腕內收,擊球時手腕突然向上轉動,這樣可以增強摩擦製造弧線。擊球後迅速還原,在向後移動的同時保持右腳在後的姿態,同時上身稍稍前傾,準備好連續相持。

在擊球前壓低身體重心,上身前傾,右肩稍稍下沉,視線比球網稍高,這樣可以準確抓住擊球點,前臂稍稍下沉,手腕幅度下垂,球拍正對來球。

當來球落臺彈起後,重心稍稍向後坐,由於上身前傾保證了身體的穩定性。擊球前大臂稍稍太高,右肩向前頂出,前臂和手腕內收;在來球的下降初期,雙腳向上蹬地,前臂展開,向前迎球。反手拉球時拍型稍稍立起,這樣可以頂住來球,藉助來球的力量,手腕突然向上轉動,這樣可以增強摩擦製造弧線。

觸球後向後上方躍起,充分利用身體向上的力量擊球。前臂動作十分穩定,擊球後有一個向右前方展開的小動作,為了更好的控制回球弧線。

擊球後迅速還原,在向後移動的同時保持右腳在後的姿態,同時上身稍稍前傾,準備好連續相持。

生膠的特性決定了不能連續高質量的拉球,所以進入上旋球的對抗中要注意銜接中板型和動作的變化。對於生膠還是要積極主動,發揮出顆粒的特點。生膠的搏殺性是非常強的,我們可以通過比賽中看到,伊藤美誠拉完球之後多是採用正手拍或反手彈擊等搏殺性強的技術來得分。

桌球網-白開水

相關焦點

  • 桌球教學:如何拉球,才能使摩擦更充分,旋轉更強
    比如拍面立得比較多去觸碰球,正手攻球或者前衝,立得比較多那麼這個力它透過的球心就比較近,它製造擊打的成份就比較大。如果說我們這個力離球心比較遠,摩擦成分比較大,這個時候它就容易製造出旋轉,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對球體的表面製造了一個切向力。
  • 業餘愛好者打桌球拉球加力時,總是下網怎麼辦?
    拉球技術是桌球比賽中的主流進攻技術。其種類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包含很多,如:弧圈球技術,臺內球提拉技術,拉衝技術、中遠臺對拉、拉半出撞球、反手擰拉技術等等。其中,弧圈球技術又是拉球技術中的主流技術。當今乒壇,想成為一流選手,就要掌握拉球技術。
  • 【技術】桌球揮拍曲線有這三種,哪種最合理呢?包球是拉球的必要...
    【技術】桌球揮拍曲線有這三種,哪種最合理呢?包球是拉球的必要條件嗎 原標題:【技術】桌球揮拍曲線有這三種,哪種最合理呢?
  • 桌球膠皮大盤點,高手用這種!
    桌球發展到今天已經已經有近兩百年的歷史了,而這項運動也越來越普及。桌球運動器材也是迅速發展,現在的桌球器材已經經歷了好幾代的發展,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但是,許多球迷朋友們對桌球膠皮知識不是很清楚,甚至許多人分不清不同膠皮,以至於在實際打球時難以適應。
  • 桌球愛好者該了解的器材知識,桌球5種膠皮的分類與性能
    桌球愛好者出去打比賽,經常會遇到使用不同桌球器材的選手。對桌球器材的熟悉和了解往往更有利於在比賽中適應對手打法並戰而勝之。桌球器材由底板、海綿和膠皮組合而成。底板雖然種類繁多,但是萬變不離其宗,主要影響的是出球速度和吃球(控球)能力。
  • 快速學會打長膠(電子書)
    以講如何制定適合自己長膠訓練程序為主,因為其他的技術都是快速學會打好長膠的輔助手段。一、如何挑選長膠桌球底板?桌球的底板直接關係到自己桌球水平的發揮,筆者認為打長膠的選手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屬於哪一種打法才好選擇底板。
  • 如何拉好半出撞球,國手都用這種技巧,業餘球友一學就會
    二、正確處理方法對於弧線低的半出撞球是根本沒有辦法去拉前衝的,就算國家隊的水平也很難去拉前衝,一般的處理方法是叫拉小弧圈球或者小加轉,拉過去的上旋球不會像高吊那麼強,但是拉過去的球弧線也比較低,過去的球基本上也是半出臺,這種球有上旋並且拉過去的弧線也不高,對方是很難進行反拉的,所以一般是這樣處理的。
  • 桌球削球打法的前世今生:曾稱霸世界!後因日本人一大發明衰敗
    但是海綿套膠發明後,桌球手們能夠非常輕易地將球給向上「拉」起來,形成較強烈的上旋球,在這樣的情況下,削球選手的旋轉優勢就逐漸消失、從而陷入了不可避免走向衰敗的過程。註:下圖中靠近鏡頭的馬龍打出的球即是「拉」,而對面朱世赫的回球就全是「削」。為什麼拉球會比削球更有優勢?這就涉及到一個旋轉性質的問題。
  • 桌球專業術語英語說法大全 | 與世界乒壇接軌 | 與老外打球溝通無障礙
    有沒有想教一個外國友人打球,但是不知道怎麼用英文進行教學呢?有沒有想在以後走到國外,在國外教球並且傳播我們中國桌球文化呢?(本篇文章術語均來自《漢英口譯詞典》、百度文庫、國際乒聯官方英文網站和外國桌球教學視頻字幕)運動員橫拍選手 tennis grip player/knife grip player直拍選手 penholder grip player日本式直板 Japanese penholder grip player
  • 球迷們在打桌球的時候,拉弧圈球應該怎樣包住球?
    拉弧圈球已經不是什麼神秘的技術,不過想拉出勁爆的弧圈球,或者說拉出有些質量的弧圈球,這個時候「包球」就顯得很重要了。只有包住球,拉出的球才能賊轉,而且還能提高命中率。如何包住球?所謂把動作做完整,意思是你在接觸到球的時候不要立馬就停頓了,而是跟著球把動作順勢向前做完整,這樣你還能延長球在球拍上滯留的時間,滯留的時間越長,這種拉球的感覺就越好,包球的效果也會更好。其次,包球需要對拍型有所控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先撞後摩。
  • 【找教練】穿越拉球怎麼練?學會了,你就是球場上最靚的仔!-桌球國...
    @阿拉蕾:找教練+以上視頻已發,想練穿越,步法是不是右腳先墊一下,再找球,小臂用的太多還是肘動的太多沒用上身體交換?那裡還需要改進提升,謝謝! @張忠帥教練解答 這是一項技巧訓練,非常練手感,桌球打的好,很多是自己玩出來的,在不斷的摸索,典型案例瓦爾德內爾:撇一個、抹一個、勾一個、切一個,非常享受桌球的樂趣。
  • 桌球教學:側身位正手兩點快拉,讓你的側身位拉球像正手一樣好
    摘要:今天的訓練內容是側身位的正手兩點快拉,主要一起學習下側身位拉球腳下步法、重心蹬轉的一些技巧。一、站位上的區別側身位拉球和正手位的拉球有一定區別,側身位身體側得較多,左腳靠前較多。拉球時對球線路的控制難度要更高,由於是側身站位,左腳靠前較多,所以在拉球時身體重心前後調整較多,每一板球拉完以後都要將重心調整到前方。
  • 球迷:愛醬對手太強大
    與伊藤美誠現階段的對手相比,福原愛彼時突破國乒的難度太大,技術實力完全不是一個級別。2.40毫米時代旋轉太強,福原愛生膠打法一直難有作為。除了與對手技術水平不在一個檔次上,福原愛當時的打法也完全處於劣勢。當時40毫米的賽璐璐球比現在的40+塑料球,要輕0.15克,而球體直徑小0.6毫米。
  • 反膠適合業餘愛好者嗎,桌球膠皮該如何選擇,技術如何提高
    今天我們聊聊桌球的器材,談談你為什麼一定要用反膠?桌球套膠,膠皮,分幾種。正膠,生膠,長膠,反膠。防弧膠皮已多年沒有看到。常見的就是反膠,比如國乒大部分運動員使用的就是反膠。有的可能是在室外打水泥球檯,或者塑鋼球檯。這裡就有個膠皮磨損的問題。反膠比較怕灰塵,尤其是在室外打球,灰塵較多。打一段時間,膠皮性能下降非常快,往往無法真正的摩擦。我能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剛學桌球,或者在室外打。
  • 生膠最怕什麼發球?破解伊藤,掌握這2個發球足以!
    我們都知道用反膠拉過來的球一般都是上旋為主。也就是反膠拉過來的球一般落在球桌後,直接是通過不同的角度飛出。而生膠剛好相反,球不但弧線低,而且十分扎網。這就是好多人不願意和生膠選手打球的原因。 2、速度快。對於反膠是以旋轉而得名,生膠擊打過來的速度相當快,有人推測,生膠的擊球速度是反膠基礎上的20-30%。尤其是站位近臺的選手,生膠擊打過來的球又快又狠。
  • 伊藤美誠的生膠為何這麼厲害?其實有2點大家忽視了
    現在世界上使用生膠的選手不多,中國的何卓佳、木子、孫銘陽都是使用生膠。我們中國的勁敵伊藤美誠的反手就是生膠。生膠有哪些特點呢?1、擊球下沉。我們都知道用反膠拉過來的球一般都是上旋為主。也就是反膠拉過來的球一般落在球桌後,直接是通過不同的角度飛出。而生膠剛好相反,球不但弧線低,而且十分扎網。
  • 《自學桌球終極教材》跟著名教學打桌球!
    王皓的「直板橫打」技術運用嫻熟,反手拉球攻球猶如橫拍選手,正反手技術均衡;他在反手位完全拋棄推擋,而以橫打去進攻,其反手與橫板選手相比毫不遜色。皓令天下1—握拍皓令天下2—發球皓令天下3—直拍橫拉皓令天下4—擰拉皓令天下5—搶攻皓令天下6—相持
  • 桌球
    觀賽禮儀   桌球運動是一項很細微的運動。在比賽過程中,運動員的心理和精神都處於一種高度集中的狀態中,運動員需要用眼睛仔細觀察對手球拍撞擊球時的動作、時間、部位、拍形和來球的運行情況及對手的表情等;還要用耳朵聽出對手球拍撞擊球的聲音,從而判斷出來球的旋轉、速度、力量、落點、節奏情況以及對手的心理狀態、可能採取的戰術等方面的情況,同時還要考慮自己如何回球。
  • 拉球要觸球瞬間發力?這是一種誤解,發力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點
    拉球要觸球瞬間發力?這是一種誤解,發力是一個過程,而非一個點 2019-07-24 06:49  桌球教學TB
  • 桌球技術的「粘合劑「:馬龍曾應用最好現已退步,樊振東也不錯
    像類似我們看到的常規處理球技術包括正反手進攻、中遠臺的對拉、臺內的擰、挑、劈長,甚至包括側切、磕等一些非常規處理球的手段,都必須要用到重心,但對手的回球線路、落點往往是不斷變化的,怎麼樣才能保證每個球都能夠用身體重心去擊球,步伐就成了最關鍵的所在,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