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繩戰役美軍曾遭颱風襲擊 幾百艘軍艦被捲走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橫掃海地、古巴的強熱帶風暴「艾薩克」在8月27日增強為颶風後,掠過美國佛羅裡達州南部,進入墨西哥灣,然後於8月29日在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南部登陸。面對來勢洶洶的「艾薩克」,墨西哥灣周邊的美軍基地經歷了一場「洗禮」。

  颶風面前逃為上策

  據美國《空軍時報》報導,在接到強熱帶風暴「艾薩克」來襲的預警之後,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迅速採取了以疏散為主的抗風手段,將「艾薩克」可能侵襲地區的大部分飛機轉移到其他安全基地。具體包括:駐佛羅裡達州麥克迪爾空軍基地第927空中加油聯隊的飛機,被轉移到新罕布夏州皮斯空中國民警衛隊基地和田納西州麥吉-泰森空中國民警衛隊基地;駐佛州廷德爾空軍基地的F-22A戰鬥機被轉移到德克薩斯州謝潑德空軍基地;駐佛州杜克空軍基地的第919特種戰聯隊的飛機被轉移到肯塔基州的坎貝爾堡;駐佛州霍姆斯特德空軍後備基地第482戰鬥機聯隊的飛機被轉移到德克薩斯州沃斯堡聯合後備基地;駐佛州彭薩科拉海軍航空站的美國海、空軍教練機分開轉移,其中海軍教練機轉移到德克薩斯州沃斯堡聯合後備基地,空軍教練機轉移到德克薩斯州倫道夫空軍基地。

  不過,在「艾薩克」侵襲範圍內的基地也有飛機沒有轉移,例如駐佛州派屈克空軍基地第920搜救聯隊的飛機、駐佛州埃格林空軍基地第33戰鬥機聯隊的F-35A戰鬥機就分別留在原基地,原因在於第920搜救聯隊的飛機要負責颶風襲擊之後的搜救任務,而F-35A戰機的機庫設計可抗擊4級颶風。

  據美軍埃格林基地發言人安迪·布蘭德介紹,該基地所承受的「艾薩克」颶風風力高達3級,超過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通告的2級預警。儘管這個風力在F-35A機庫的承受範圍之內,但還是令美軍相關人員出了一身冷汗。而麥克迪爾空軍基地也經受了3級颶風的侵襲,所有活動被迫停止,好在搜救飛機事先起飛升空,避開了「艾薩克」颶風才沒有受到損失。

  大型裝備難抗大風

  歷史上,美軍曾多次遭受颱風重創,其中損失最慘重的有兩次,而且遭襲主角都是美國海軍著名的五星上將威廉·哈爾西指揮的艦隊。

  一次是1944年12月雷伊泰灣戰役期間,擔負海上掩護任務的美國第三艦隊遭到了「眼鏡蛇」颱風的無情襲擊。艦隊司令哈爾西海軍上將雖然收到了颱風警報,但沒能正確判讀,仍然讓艦隊滯留在雷伊泰灣附近海域。結果有3艘驅逐艦葬身海底,800多官兵死亡。航空母艦雖然抗往了颱風,但是艦上設備損毀嚴重,一些航母的艦首甚至被颶風吹掉或吹毀,而且還有146架艦載機被毀壞。哈爾西因此被停職4個月,受到海軍法庭調查。

  另一次是1945年6月,在美軍進攻衝繩的戰役中,倒黴的哈爾西艦隊又遇到了「路易斯」颱風襲擊。艦隊集結地巴克納灣陷入一片昏天黑地之中,軍艦互相撞擊。隨著颶風風力不斷增強,擱淺在礁盤上的幾百艘軍艦不斷被颱風捲走,接著又被丟向礁石,集結在衝繩的美軍艦隊遭受了滅頂之災。颱風過後,美軍的統計數據顯示,有12艘軍艦沉沒、222艘軍艦擱淺、32艘軍艦嚴重受損幾乎無法修理、損毀近200架飛機,另外還有107艘兩棲登陸艦擱淺或受損。岸上美軍的情況也極為糟糕——所有庫存物資都被衝毀,大多數營地被毀,很多美軍官兵和衝繩平民不得不住到洞穴、老式墓地、地溝和戰壕中。

  由於有著慘痛的教訓,二戰後,美軍十分重視提高裝備的抗颱風能力,並且制定了嚴格的極端天氣下戰備條例。但即便如此,在大自然的威力面前,美軍的大型裝備仍然難以抵禦。例如美軍現役10萬噸級「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雖然能抵抗12級颱風,但艦上的許多設施(外部飛彈發射架、雷達和通訊天線,以及因機庫無法容納而不得不停在甲板上的艦載機)並不具備足夠的抗風能力,難免會遭到破壞。而萬噸級的巡洋艦、大型驅逐艦和數千噸級的護衛艦,抗風能力就更差了。另外,對於強大的颶風來說,各種陸軍裝備都只不過是隨意就能吹起的「火柴盒」,即使裝甲厚重的坦克也有可能被大風吹起後摔得很慘。

  日益重視氣象保障

  美軍雖然一直強調要具備全天候作戰能力,可到目前為止仍不能完全達到這個要求。例如在大雨、大雪、大風天氣下,美軍的作戰及日常訓練行動就會受到極大限制。以埃格林和麥克迪爾空軍基地為例,在「艾薩克」颶風襲來時就被迫關閉所有設施,所有人員停止一切活動。

  對於抗擊颶風,美軍目前所能採取的最好對策仍然是提前疏散躲避,而要獲得足夠的預警時間,離不開準確的氣象預報。因此,美軍十分重視氣象保障部隊的建設,不僅增編專業氣象技術人員,而且還不斷添置各類先進氣象探測裝備,包括氣象衛星、地面固定和移動氣象站、探空氣球、氣象飛艇、氣象飛機、氣象無人機、氣象直升機等等。通過龐大的氣象保障部隊和民間氣象部門的通力合作,美軍已能夠做到對颶風的早期預報,確保海、陸、空三軍在颶風到來之前及時開遛。

  值得警惕的是,美軍在大力發展氣象保障的同時,還日益重視利用控制氣象的手段打擊對手,例如設在佛州的麥金萊氣象實驗室就是美軍實施氣象武器實驗和部隊訓練的重要場所。該實驗室的規模已從最初的4個實驗室增加到6個氣候實驗室,而每個實驗室又下轄多個分室。這些功能各異、設備先進的工作室可以對全球20多種氣候環境進行研究和模擬。

  有媒體報導稱,麥金萊氣象實驗室經過數十年的實驗和研究,已經發展出了多項氣象武器,並在實戰中進行了應用。其中最明確的例子是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越戰中,美軍進行了2602次人工降雨作業,給「胡志明小道」造成每小時80毫米降雨量的特大暴雨,使這條通道的物資運送能力由每周35000噸驟降到2000噸左右。未來,美軍很可能會將新一代氣象武器投入戰場,給對手造成巨大損失。(方言)

相關焦點

  • 衝繩戰役,日軍放虎歸山要和美軍血拼,結果十萬人被美軍打死
    中途島海戰結束之後,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開始走下坡路,美軍憑藉著其強大的海空軍力量,還有先進的武器裝備,把太平洋戰場上的日軍打的節節敗退。1945年春,太平洋戰爭逐漸向日本本土逼近,硫磺島戰役後,衝繩島成為了掩護日本本土的最後一道屏障。
  • 為什麼美軍在衝繩戰役付出那麼大的代價
    實際牛島滿知道,最後衝繩一定守不住;他也知道大本營和小磯國昭的想法,所以,他打算用這一道道防線消耗美軍,讓美軍結結實實地覺得痛。日軍為了這場戰役配備的海上兵力是伊藤整一海軍中將指揮的第二艦隊,包括一艘戰列艦、一艘巡洋艦和八艘驅逐艦;其他的就是一些潛艇、航空兵和魚雷艇、自殺攻擊艇等。
  • 衝繩戰役:被逼迫集體自戕的日本百姓
    美國的航母在1945年衝繩戰役中,艦橋遭自殺式攻擊,衝繩島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資料圖片而認定攻佔衝繩將加速戰爭終結的美軍也清楚地知道,要面臨的敵人危險而拼命,他們為了達到毀滅你的目的,可以心甘情願地自戕。因此美軍參戰兵力達到空前的45.2萬人,艦艇1500餘艘,飛機2500架。  鋒利的矛與固若金湯的盾之間,決戰一觸即發。
  • 為什麼衝繩島戰役中,美軍付出了慘重代價?
    當時日本法西斯武士道精神也讓美國人在塞班島和硫磺島等戰役中深有體會,知道此次戰役絕對是一場硬仗,美國人也對戰役傷亡有了一定的預估,然而讓美軍指揮部沒有想到的是,這場戰役卻遠遠比他們想像得要慘烈得多。當時負責駐守在衝繩島上的日軍部隊是日本第三十二集團軍,指揮官為牛島滿,其在日本軍界被稱之為「最優秀的戰術家」。
  • 太平洋戰場最慘烈之戰 衝繩戰役20萬當地人成冤魂
    1945年4月19日,日本衝繩戰役中,在壕溝裡的美國士兵歷史之淚 琉球群島清末遭日軍武裝吞併戰役之烈 太平洋戰場最慘烈之戰1945年3月,美軍在硫磺島戰役之後,準備奪取距離日本本土僅300多英裡的衝繩島,作為轟炸日本的前方基地。而日薄西山的日本也竭盡所能,要在衝繩阻擊美軍。於是太平洋戰爭中最大規模的衝繩島戰役爆發了。
  • 日防衛省稱7艘中國軍艦4日穿過衝繩駛向太平洋
    10月4日下午,7艘中國軍艦通過衝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公海駛向了太平洋。【環球網綜合報導】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防衛省4號發布消息稱,當天傍晚中國海軍的7艘艦隻,通過衝繩縣宮古島附近海域駛向了太平洋。報導稱,日方正分析中國軍艦此舉的目的。
  • 日方稱中國7艘軍艦4日穿越衝繩近海 駛入太平洋
    10月4日下午,7艘中國軍艦通過衝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公海駛向了太平洋。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防衛省4號發布消息稱,當天傍晚中國海軍的7艘艦隻,通過衝繩縣宮古島附近海域駛向了太平洋。報導稱,日方正分析中國軍艦此舉的目的。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說,中國海軍的7艘艦隻是在4號北京時間下午5點至6點左右,通過宮古島東北約110公裡的海域,駛向了太平洋。當時艦隻位於釣魚島東面約200公裡處。報導指中國軍艦通過的海域是公海,在國際法上沒有問題。日本媒體報導說,7艘中國軍艦有驅逐艦、護衛艦、補給艦及潛艇救難艦。
  • 衝繩島戰役,對日本的「破門之戰」
    衝繩島戰役是太平洋戰場中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行動。 從1945年4月上旬開始直至6月中旬結束為期八十二天。衝繩被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衝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是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日本方面共有超過10萬名士兵戰死或被俘虜,盟軍遭受的人員傷亡亦超過8萬人。
  • 衝繩戰役有多慘烈?美軍雖勝猶敗損失慘重,促使其決定使用原子彈
    隨著美軍在太平洋上節節勝利,衝繩島終於成了美軍的下一個目標。而日本也知道,衝繩已經是菲律賓丟失後,日本最後一道防守屏障。一旦失去衝繩,則日本賴以維生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通道將盡數丟失不說,美軍還將以衝繩為基地,部署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此刻,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場奪島戰役,就此開始。
  • 衝繩戰役到底有多慘烈?美軍雖勝猶敗損失慘重,促使其決定使用原子彈
    隨著美軍在太平洋上節節勝利,衝繩島終於成了美軍的下一個目標。而日本也知道,衝繩已經是菲律賓丟失後,日本最後一道防守屏障。一旦失去衝繩,則日本賴以維生的,通往東南亞的海上通道將盡數丟失不說,美軍還將以衝繩為基地,部署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此刻,太平洋戰爭中最後一場奪島戰役,就此開始。
  • 衝繩島戰役中,美軍佔據著絕對優勢,為何仍付出了7.5萬傷亡代價
    1945年3月26日,「硫磺島戰役」結束之後,歷經了漫長跳島戰役的美軍,開始逐漸接近日本本土。此時的美軍開始為進攻日本本土做準備,而距離日本本土僅有560千米,被稱為「太平洋上的基石」的衝繩島,便成為了美軍最為理想的跳板。於是,美國開始調動大量兵力,於1945年4月發動了衝繩島戰役。
  • 零式的覆滅:中途島戰役,美軍以少勝多,成功反殺日軍!
    裝滿彈藥的零式戰鬥機,還沒來得及起飛就被消滅在航空母艦的甲板上,三艘航空母艦也葬身火海,美國人不僅報了珍珠港的一箭之仇,零式戰鬥機也從巔峰滑向了低谷,這關鍵的一仗就是中途島之戰。1942年6月的中途島戰役,美國海軍以少勝多,日本損失了四艘大型航空母艦、一艘巡洋艦、330架飛機,還有幾百名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3700名艦員,中途島海戰是日本海軍在二戰中最大的戰略進攻,為了防止美軍從夏威夷方面出動攻擊日本,並想藉此機會將美國太平洋艦隊軍艦的軍艦引到中途島一舉殲滅,因此日本海軍幾乎傾巢出動。
  • 衝繩戰役中,鋼鋸嶺的懸崖上為何有一張繩網?日軍故意留的
    電影《血戰鋼鋸嶺》實際上是以衝繩戰役為背景拍攝的。熟知軍史的人們清楚,衝繩戰役歷時3個多月,美軍傷亡7.5萬人,損失飛機763架,艦艇404艘,坦克372輛;日軍傷亡11萬人,被俘9000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20艘。此外,島上平民死亡超過10萬人。為什麼必須拿下衝繩?
  • 血腥衝繩戰役黑歷史 日軍逼迫母親悶死嬰兒
    美軍為了準備攻入日本本土,勢必要奪取衝繩作為跳板。於是在1945年4月,衝繩戰役開始了。對日本來說,這場戰爭的意義並不是贏,而是拖延本土決戰的時間,賭上所有人的性命來阻擋美軍推進——包括平民百姓。因為日本這種破罐子破摔的政策,衝繩戰役導致約10多萬平民、三分之一的衝繩人喪生。
  • 颱風過境揭開美軍秘密,F-22沒有加固機堡,在飛彈面前很脆弱
    颱風近期將美軍攪得心神不寧,先是駐關島的美軍受到了颱風的襲擊,造成了多架KC135加油機的損失。其後超強颱風瑪利亞也直奔衝繩而來,為了避免受到更大的損失,美軍急令駐衝繩嘉手納基地的F22和F15緊急轉場到東京附近的橫田基地。
  • 衝繩戰役,美日喋血之戰
    美國和日本之間的衝繩之戰無疑是太平洋戰場上最艱難的戰役,也是一場非常重要的軍事活動。在這場血腥的長達三個月的戰役中,雙方派出了精銳的軍隊,遭受了同樣的痛苦損失。他們勇敢的軍事精神和非凡的軍事智慧震撼了世界。這場戰鬥也為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失敗奠定了基礎。
  • 衝繩島戰役82天,美軍,日軍,當地民眾遇到怎樣的災難
    衝繩島戰役在戰前,日軍宣傳美軍一旦登陸衝繩島,將對全島男子進行大屠殺,女人進行大規模沾汙。所以,當時的衝繩民眾都選擇了自殺。衝繩戰役的日本士兵有些日本士兵端著槍,逼迫平民殺害自己的小孩。還大肆搶奪,當地平民手中的食物。導致很多人,因為飢餓而死去了。
  • 美國發現失蹤75年的二戰時期潛艇,位於衝繩附近,疑曾遭轟炸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徐璐明】一艘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蹤的美國潛艇在衝繩附近海底被發現。據BBC網站11月12日報導,1944年,搭載80名艇員的美國海軍的「灰鯨」號潛艇在遭到日本飛機的襲擊後失蹤,一支水下探險隊近日在日本衝繩島附近海岸發現了這艘潛艇的殘骸,此前他們找到了有關該潛艇位置正確坐標的相關文件。最初文件中坐標的翻譯有誤,少了一個數字。
  • 塔拉瓦戰役讓陸戰隊損兵折將,但卻為美軍日後的反攻打下了基礎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海軍陸戰隊曾經在太平洋上啃過很多難纏的骨頭,比如說塞班島、關島、貝裡琉島戰役、硫磺島、衝繩等等。陸戰隊員們曾經在戰場上浴血廝殺,憑藉他們的鮮血和勇氣攻克了一座座日軍頑強防守的島嶼。但是,沒有任何一座島嶼能夠和塔拉瓦環礁的貝蒂歐島一樣,美國海軍陸戰隊印象深刻,也沒有任何一座島嶼能夠如它一樣對美軍影響深刻,甚至改變了美軍後續的攻島作戰。
  • 衝繩「反美軍派」勝選,但還能再勝幾回?
    衝繩戰役中,美軍大量使用火焰噴射器無差別攻擊(圖片來源:每日新聞)彼時的日本由於仍被陸軍軍部掌權,所以沒有絲毫投降的念頭,甚至妄想在日本本土內打遊擊造成支離破碎令美軍難以佔領全境的局面。衝繩當地居民變成了他們瘋狂念頭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