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市民在義診活動現場接受專業檢查。
部分市民正在接受檢查。
一迎風就流淚、時常眼酸眼脹、空調房待久了覺得眼乾澀……當心,這些都是乾眼症的表現。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臨床數據顯示,在所有門類的眼科門診中,乾眼症幾乎佔據半壁江山,老人兒童皆會中招。
昨日早上,廣州日報「名醫大講堂」在廣報中心舉行「好的睡姿更『養』眼——乾眼症防治公益講座暨市民義診」活動。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科梁凌毅教授表示,我國65歲以上人群中有75%的人患有乾眼症,50歲以上人群患病率為30%,年輕人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乾眼症慢性病 三分治七分養
「如果把眼球比作花,淚液就是雨露。」梁凌毅教授表示,淚液最表面的一層油來自眼皮裡面的瞼板腺,可以減少、延緩淚水蒸發,起到保護和滋潤眼睛的作用。淚液分泌一旦減少,人們就會感到眼睛乾澀難受。
梁凌毅說,人眨眼可以把瞼板腺裡的油脂擠出來,眼睛一開一閉把淚水均勻塗布在眼球表面。人聚精會神時容易忘記眨眼,淚水容易蒸發,沒有了淚膜塗布的動作,瞼板腺裡的油脂擠不出來,就容易得乾眼症。
乾眼症的病因很複雜,包括空氣汙染、用電腦手機過多、焦慮抑鬱、全身代謝性或免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甲亢等)、睡眠障礙、更年期激素改變等。佩戴隱形眼鏡、化眼妝也會引發乾眼症。尤其是一些女士為了漂亮文眼線,時間長了會對瞼板腺造成影響,從而引起乾眼症。接受了白內障手術、眼底手術、近視眼手術等人,術後也可能會出現一段時間的乾眼,但一年內會慢慢自愈。
「大家可能不知道,睡覺姿勢和乾眼的發生也有關係。」梁凌毅表示,經常趴著睡和長時間固定朝向一邊的「乖寶寶」睡姿,更有可能發生乾眼。此外,電腦族、老人、更年期女性、長期佩戴隱形眼鏡者、戶外工作者和司機等,也是乾眼症的高危人群。
有了乾眼症怎麼治?「這是一個慢性病,三分治,七分養。」梁凌毅說,健康生活佔40%,40%靠瞼板腺按摩、燻蒸、熱敷等理療,20%靠人工淚液。
梁凌毅還向大家傳授了「護眼處方」:保持良好的作息規律,使用視頻終端時注意合適距離、適當休息,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有意識增加眨眼次數,長期空調環境可考慮使用加溼器,隱形眼鏡不宜佩戴太久等。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任珊珊、梁超儀、伍仞、王婧 實習生禹佳婕 通訊員邰夢雲、魏春福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王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