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生用12年學習英語,到美國能交流嗎?高考應該「踢出」英語

2020-12-11 牛歡喜

在朋友家裡喝茶的時候,朋友女兒看到電視裡出現了火烈鳥,便問她的媽媽火烈鳥用英語怎麼說。雖然朋友在外企工作,但這個詞把她難住了,不過這個詞我知道,所以就告訴了她的女兒。當朋友去廚房燒菜的時候,她的女兒又拿出了英語作業向我請教,她問我的題都是考語法的,這些題也把我難住了。

我答不出這些語法題不奇怪,奇怪的是我曾經在美國生活了7年時間,可以做到無字幕看大片,但高一的語法題我卻做不出來......後來經過交流才知道她女兒的英文成績並不好,於是在閒聊中她又問了我一個直擊靈魂深處的問題,那就是為什麼要學習英語?也正是因為對這個問題的思考,才決定撰寫本篇文章。

從小學三年級開始至高中畢業,學生學習英語花費了10年的時間,進入大學後,非英語專業的需要再學習2年。有人曾計算過,小學生大約每天花1小時學習英語,初中生1.5小時,高中生2小時。高中畢業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總花費約5200小時。遺憾的是,這些學生中的大多數人在參加工作後根本用不上英語,甚至一輩子都與英語沒有任何交集。

那為什麼不能在高考的科目中取消英文呢?為什麼不能把英語變成副科呢?掌握一門語言真的需要10年之久嗎?

真實場景再現

筆者在美國工作的時候,部門來了新同事,因為都是中國籍員工,所以跟我走的比較近。在一次會議上,她認真的在做筆記,恰當的時候還會點頭迎合領導的講話。在會議結束後,她私下問了我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領導都講了些什麼,布置了哪些任務?」此時我才明白,她是什麼也沒聽懂!我當時還在好奇,那她在做什麼筆記呢?

後來才了解到,她在國內的英文水平可是專業8級,但來到美國初期真的是聽不懂。10年之久的英語學習,到了美國卻聽不懂,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問題就出在美語的語速吞音上。這是他在學校裡學不到的。

很多網友說印度人說英語是最難懂的,也有人說日本人說英語是最難懂的,事實上,這些網友可能沒去過英國和美國,印度人說英語雖然聽起來彆扭,但很快就可以適應。真正難懂的是在英國或美國本土聽本地人講英語。

筆者在去美國工作以前,在新加坡。工作語言是純英文,可以做到溝通自如無障礙,去美國以後,怎麼也想不到會因為語言問題產生障礙,短期內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因為美國人在海外說英文,他們還是比較禮貌的,他們會考慮到對方的母語不是英語,所以不會用俚語、會放慢語速,也不會使用熱詞。但到了人家本土,他們不再顧慮這些了,他們就會用自己的方式跟你溝通。

在商務中的溝通並不算難,難的是跟美國人晚上去酒吧時的交流,前提是他不把你當外人,如果這種場景可以自由溝通,就非常接近無字幕看美國電影的能力了。

掌握一門語言,真的需要十年之久嗎?

對於用的上英語的人,自然是有價值的。但國內有多少人以後會出國留學?有多少人要進外企工作?有多少人能進國際化的大公司?

即便是為了提升職場競爭力,或者其它方向上的英語應用,定點突擊學習一年的時間足夠了!如果在國外有語言環境的條件下,半年就足以了。為什麼要定點突擊學習?因為每個人應用英語的方向是不同的。比如筆譯的人未必能做口譯,而可以口譯的人想要做同聲傳譯,還需要定點加強訓練。即便在筆譯中,英譯中的人未必能做中譯英。

在紐約的華人按摩工,她們沒念過大學,沒有任何英文基礎,但是在美國一年後,雖然做英文考試題不行,但聽說方面碾壓高分學生。

雖然在海外留學有一年時間的預科班學習語言,但實際上也用不了這麼久。所以我們花費10年的時間去學習英文,實戰應用能力又不行,價值在哪裡呢?

美國教育為何寬進嚴出?

美國的中小學階段,學習壓力不大,考試沒有所謂的拔高題和學霸專屬題,真正難在大學時期,這是學生的衝刺期。

因為在前期,注重的不是灌輸,而是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現和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有開放性思維。比如美國小學的老師提問:「地球是圓的嗎?」如果學生回答:「是方的」,老師絕對不會說:「你回答錯誤!」,而會說:「你的回答很有趣,很別致,很新穎」。

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前期的考試題多數都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就是不想限制住學生的思考。不要小看這個細節,這會決定一個學生未來的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除此以外,美國沒有所謂的差生,只有看不到學生閃光點和潛能的差老師。隨著學生價值觀的樹立,隨著社會實踐的增加,隨著老師的引導,學生會對自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他知道自己擅長什麼,以後想要從事什麼,以及自己的夢想是什麼,此時進到大學校園後,他的精力就會聚焦在自己的方向上,學校也會加大難度重點錘鍊學生在某一領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和實操技術。

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我們的高中生都能清晰的認識自己嗎?知道自己的潛力在哪裡嗎?知道自己報考的專業對應的工作崗位職責是什麼嗎?筆者看到很多人是金元至上的理念在選專業,比如IT火熱的時候學IT,知道金融專業工資高的時候,就去報金融。最後發現自己根本不適合,或根本不是自己的興趣點。結果就是大百分比的人做的工作跟自己學習的專業不匹配。

寫在最後

英語學習也是一樣的道理。學生在前期的時候,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路徑,一切都是未知的。如果後期確認了自己未來的方向,比如留學,或跟英語掛鈎的職業,再進行聚焦突擊學習,完全來得及。對於大多數用不上英文的人,這10年的時間如果用在專業技術學習上,或者參加社會實踐上,哪怕組織去做慈善義工,會不會更有意義和價值呢?

相關焦點

  • 中國是否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
    所以有些家長,又再次提出了一個重複很久的話題:中國就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說:「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學生寶貴的時光,這20年來,我們過度的誇大了外語在中國孩子成長教育當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 英語踢出高考能降低學生負擔嗎?
    鄭強教授又火了,這位網紅校長再次語出驚人,呼籲將英語踢出高考,他認為:英語學習已經耗費了太多學生的時間,這是不正常的。英語作為一門語言交流的工具,今天已經變味了英語作為高考「主科」,在750分的總分中,獨佔150分,佔比20%,而理科綜合涵蓋物理、化學、生物,一共才300分,也就是說物理、化學、生物平均每一科才100分,作為基礎科學的三大學科,在高考中分值竟不如英語,另人瞠目。
  • 中國是否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讓學生學習英語,其重要性在哪?
    現在社會上很多人都認為要把英語踢出高考,覺得英語是別的國家的語言,怎麼可以在我們國家最重要的考試中,佔據如此重要的位置。那麼中國是否應該把英語提出高考?讓學生學習英語,其重要性在哪?
  • 赴美學習或將越來越困難?家長:中國就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
    不得不說現在的孩子課業壓力太重了,一個個戴著厚厚的眼鏡背著重重的書包,臥室的燈亮到半夜寫作業。家長們抱怨,有些作業其實根本沒必要逼孩子太緊,比如說英語,為了中高考,小小年紀就接受「不正宗」的英語灌輸教育,看到孩子這麼累,真為孩子感到不值!所以有些家長,又再次提出了一個重複很久的話題:中國就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
  • 川普考慮限制中國留學生赴美學習,中國是否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
    所以有些家長,又再次提出了一個重複很久的話題:中國就應該把英語踢出高考!上個月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接受WMAL電臺節目採訪時表示,總統川普正認真考慮限制中國留學生或研究人員到美國。最開始是建議將英語改必修為選修,後來建議將英語高考分數從150降為120,到現在乾脆直接建議將英語踢出高考。
  • 鄭強教授說把英語「踢出高考」,全體學生學習英語真的是浪費嗎?
    鄭強教授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教授,敢說敢幹,很受人喜歡,能激勵年輕人。他說: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人的寶貴20年,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對於他的這一觀點,既有贊同的部分,也有值得探討的地方。至於說把英語「踢出高考」,我認為暫時還沒必要。
  • 蹂躪中國考生60年,英語是否應該被踢出三大主科?
    蹂躪中國考生60年,英語是否應該被踢出三大主科?關於降低英語權重的爭論一直存在,有人認為英語很重要,必須位列三大主科!
  • 備受爭議的英語學科,是否應該「踢出」高考?回應來了
    所以很多人都呼籲,將英語「踢出」高考考試科目的隊伍。,甚至一些對語言不敏感的學生,還要通過補課的方式來學習英語,學習英語課可以說是費時費力,因此很多學生和家長都建議把英語科目從高考中「踢出去」。教育部針對是否將英語「踢出」高考作出回應,學生:早該如此其實,英語到底要不要從高考中踢出去,一直都是廣大學生和家長熱議的話題,對此,教育部也做出了回應: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將英語「踢出」高考是不太可能的,但是適當降低英語分數在高考中所佔的比例,還是可以考慮的。
  • 把英語踢出高考?是隨口胡扯一句?還是切實給學生減負?請看真相
    有人借了名人之口在那裡扯破了喉嚨嘶吼——把英語踢出高考!中國學生在學英語上投入的時間、精力和財力物力都太龐大了,還沒有產出比。就差喊口號:愛GUO的人,誰學英語!誰說那玩意兒,嘰哩哇啦的……都是英語惹的禍,人們試圖打倒英語把英語踢出高考,高考就變成你中意和歡喜的模樣了嗎?!為什麼要把英語踢出高考?!
  • 有人提議把英語「踢出」高考,可以嗎?英語和書法哪個重要?
    英語會被「踢出」高考嗎?曾幾何時,中國的基礎教育變成了「三駕馬車」並行的局面,語數英並駕齊驅,似乎缺一不可。語文是國人獲取知識,交流信息的主要工具,不可或缺,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同樣重要,可是英語呢?學生們真的非學不可嗎?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周恩來總理針對外語教育,提出了「多語種,高質量,一條龍」的外語教育方針。那為什麼會出現如今這樣,英語一家獨大的局面呢?
  • 英語踢出高考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宇華教育集團董事局主席李光宇「高考取消英語、中小學英語改必修為選修,浙大教授鄭強認為:英語耗費了我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表現。一時間,把英語踢出高考得到了廣泛的贊同,雖然俞敏洪立即出來反對,但是作為新東方擁有者這種商業身份,顯然沒有說服力,俞敏洪的新東方是從事英語教育。
  • 高速指示牌換掉「中英文混搭」,英語能不能踢出課堂?
    英語的使用最近關於英語踢出主科和踢出高考的言論被人們熱議,而英語作為西方國家的一門語言,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有12個國家,分別是:英國、美國、澳大利亞、巴哈馬、愛爾蘭、巴貝多、百慕達、蓋亞那、牙買加、紐西蘭、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千里達及托巴哥。把英語作為外國語使用的人約3~5億。
  • 鄭強:把英語踢出高考!英語學習浪費大量時間,使用率卻非常低
    其實,鄭強教授的原話裡,並沒有」把英語踢出高考「這樣的言論,只是說」英語學習佔據了中國學生大量的時間「,卻只有極少量的人會持續使用英語,有點得不償失。從1983年開始,英語被納入高考,成績計入總分,算起來,比我的歷史還要長。從此以後,英語學科就開掛了,英語培訓機構也遍地開花,國人英語水平越來越高。
  • 英語學習無用,建議踢出高考?這種看法太片面!
    英語學習無用,建議踢出高考?這種看法太片面!近期,我們看到很多文章,都說英語的學習耗費了學生大量的精力,而這只是一門語言類學科,我們誇大了英語在教育中的作用。各位網友也紛紛表示支持這種看法,認為英語不是必須品。
  • 鄭強教授,我認同您對英語的看法!但將英語踢出高考還為時尚早
    在學生時代,我們時常會困惑、會時常發問:「我學不好英語,又能怎麼樣?」的確,對於一個本科畢業的人來說,英語最起碼會在他的求學生涯中陪伴他13年。背課文、背單詞、背短語等等,這是些我們重複了十幾年;想高分、勝高考、欲出國,英語它無處不在!英語真的就那麼重要嗎?
  • 深度剖析:鄭強教授英語「踢出」高考之觀點,英語教育狀況與發展
    英語科目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這20年時間裡,我們過分地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我不是說外語不好,沒有外語就沒有我的今天,但是我看到中國無論是人才評價還是花費的時間看,如果我不指出這個問題,就是對不起你們!誰說的不會外語,外語不好就是文盲?
  • 深度剖析:鄭強教授英語「踢出」高考之觀點,英語教育狀況與發展
    英語科目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學英語是因為要學會英語這門語言,而不是學會如何在英語考試中拿高分。英語考試高分的學生中,有幾個能流利地說一口英語?那中國學生花了那麼多時間來學習英語,難道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為了學會這門語言?這樣畸形的英語教育又有什麼用呢?
  • 教育部:2021年英語將被「踢出」高考?家長:早該如此!
    陣營分成兩派,一派反對將英語"踢出"高考主科,代表人物是俞敏洪,他認為英語被"踢出"高考,受害最大的是窮人家的孩子,因為這些孩子需要更多花更多的錢去上培訓班。另一派則是主張將英語"踢出"高考,而這樣的人似乎更多 ,其代表是全國人大代表李光宇,他建議高考取消英語科目,把中小學生的英語必修課改為選修課。
  • 將英語「踢出」高考的可能性有多大?
    前幾天看到浙大教授鄭強的一番話:英語耗費了中國青年的寶貴時間,這二十年的時間裡,我們過分誇大了英語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並且鄭教授質疑要不要把英語「踢出」高考。在過去的二十年裡,我們的學生確實在英語上耗費了太多精力。從小學到高中,英語和語文數學都是我們學習的主要科目。一度人們對英語的重視程度超過了語文。遍地開花的英語補習班仿佛在告訴家長們:不學英語就等同於文盲。
  • 「英語無用,把英語踢出高考?」浙江大學教授可不是這個意思!
    下面是其演講部分內容:在講到日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60多年沒出過國時,鄭強教授話鋒一轉,將矛頭對準了「外語」,他說英語耗費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寶貴的時光?人家60年沒出過國人家就不能得諾貝爾獎了嗎?從小學三年級到高三畢業,每個學生至少要在學英語上花費 5292.5 個小時。投入太多時間和精力,最終效果並不明顯,不僅不能交流,甚至連最簡單的語法都搞不清。在一個孩子最美好的時間裡面,用了將近20%的時間去學習以後一輩子都用不到的學科,而只是為了應付高考,極大地加重了孩子的學習負擔,不是不學英語,而是應該降低英語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