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們認識足夠的字開始,老師就要求我們寫日記,看圖寫一句話,慢慢的要求我們寫一二百字的小作文——從這我們也能看出,寫作是一件長期的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材料的來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也需要大家日復一日的積累。而積累寫作素材的一個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記日記。
女兒今年上三年級,在二年級時候老師就要求她寫日記,雖然寫的不多但每天都在堅持,寫什麼呢?我告訴她寫每天上下學路上的所見所聞,寫每天課堂上下的所學所思,寫每天在家裡與家人相處時的所感所得,把這些記錄下來,留下成長中的印跡,也可以作為以後的寫作素材。
有名的特級教師魏書生先生曾將寫日記稱之為「道德長跑」或者「心靈的閃動」,所以在生活中我要求孩子記日記,在日常教學中我也會要求學生養成每天記日記的習慣,掌握第一手的寫作素材,在作文課上有話可說。
寫日記究竟有什麼用呢?
一:寫日記可以為作文積累大量的寫作素材。平時學生寫的作文蒼白無力,內容空洞,簡直都是無病呻吟,因為胸無點墨啊。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寫作也是如此,沒」米「如何成文?寫日記就是搜集寫作的「大米」,把自己平時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隨時記錄下來,有時一個小小的舉動打動了你,也要記錄下來,看到一件事心中有所思,看到一個人心中有所想等,這些都是我們所說的靈感,都要一一記錄下來。因為靈感這東西不是隨時隨地都出現的。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渠中水豐富了,源頭的水多了,寫作時自然就會下筆如流水,涓涓而來。
二:寫日記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事物的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慢慢養成習慣以後,學生就會把記日記當成一個事來做,在寫的時候就會多去觀察,多去思考,把自己的分析融入進去,使自己的日記內容更充實,更有可讀性和韻味。如記一件事,要想把這件事寫清楚,就要多觀察人物的外貌,神態,言行舉止,從中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點,還要注意觀察這件事發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對這件事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才能寫出這篇文章的深意。
三:寫日記可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寫日記的過程中,雖然不是很正式,但是也需要學生組織語言,運用一些寫作方法和技巧,調動他大腦的聯想和想像,腦子中的東西多了,就能寫的多,說話的時候自然就會有話可說,所以孩子的表達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四:寫日記可以排解內心的憂愁和苦悶。有的學生天生不愛說話,內向,有些事不愛向別人訴說,放在心裡時間長了對身心有害,所以可以把自己想說的話,寫在日記裡,傾訴傾訴,清空內心,清空才能裝滿,把心裡想說的話說出來,緩解壓力,放鬆心情。做一個積極向上的心理健康的人。
學生如此,成年人也應如此,多動筆墨,多思考人生,不斷成長並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