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小學生不會寫日記,語文老師只用三招,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日記高手
分享學習故事,記錄點滴成長
小學階段,老師常常會要求學生寫日記。老師讓學生寫日記的目的是顯而易見的,就是希望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能從生活當中感悟出人生道理,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很多學生硬生生的把日記本當成了流水帳記事本。每天從早上睜開眼到晚上閉上眼,中間發生了什麼事情,寫得一清二楚。每天的日記都會寫得非常多,比作文要求的字數還要多,導致日記本換了一個又一個。
有的家長會非常得意,因為終於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擅長的內容了。其實,老師想說,這正是孩子不會寫日記的表現。一篇優秀的日記它不是堆積素材。一個真正會寫日記的學生,他會從素材中優中選優,他有自己的寫作水平跟風格,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很多家長就會有疑問了?孩子不會寫日記怎麼辦?小學生不會寫日記,語文老師只用三招,每個學生都能成為日記高手。
1. 素材要真實
長篇大論的日記有兩個極端,一個極端是記流水帳,生活的瑣事寫得滴水不漏,另一個極端是虛構生活,滿篇的胡編亂造。比如有位學生寫道中秋的時候,天上有輪圓圓的月亮,還有很多星星,一家人坐在院子裡,吃著月餅,看著天上的星星跟月亮,開心極了。其實這就是典型的沒有觀察生活的表現,仔細觀察過之後會發現,皓月當空是不可能繁星滿天的。
選擇日記素材,就像我們去商場買衣服一樣,本著時尚、流行的原則。那什麼樣的素材就是時尚的素材呢?就像挑選衣服,我們都喜歡新款,不喜歡過時的衣服。應用到日記裡邊,那就是剛剛發生的事情就是好的素材。還有就是那些新奇的,令人充滿好奇心的,也是不錯的素材。但有一點要注意,素材一定要真實,切記誇大素材。
2. 素材要有創意
小學生寫日記,大部分還是能做到觀察生活的點滴。比如媽媽收拾家務,爸爸換水等。但是這些素材寫不出創意。比如寫媽媽收拾家務的文章,一周七天,有五天寫的都是媽媽收拾家務,今天媽媽拖地,明天媽媽做飯,後天媽媽洗衣服等,剩下的兩天是寫爸爸的。
對於寫媽媽收拾家務這件事,並不是說小學生不能寫媽媽收拾家務,而是應該寫出新意。比如媽媽工作已經很累了,但是回到家之後還要洗衣、做飯,照顧全家人的生活起居,感覺媽媽真是太不容易了,自己要讓媽媽省心一點,乖乖完成作業,不要媽媽操心。
3. 素材要能悟出道理
其實老師讓學生寫日記並不是為難學生,給學生增添學習的負擔。更多的是希望學生們能夠從寫日記過程中悟出生活的道理。生活中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人或事,這些事情大多都有它蘊含的道理,可以說是小故事,大道理。把它們記錄下來,就能更好的學習跟生活。
老師總結:學生寫日記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它能培養孩子觀察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它能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兩種能力結合起來,孩子不僅能寫出一篇優秀的日記,還能寫出漂亮的作文。日記其實就是一個小小的作文。小學生寫日記的時候,他們會選材,會推敲字詞的用法,會運用修辭手法,而這些也正是寫作當中會遇到的。日記寫好了,作文也就不難寫了。關於小學生在日記的選材上,朋友們有哪些好的方法跟建議呢?歡迎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
想了解更多教育資訊,敬請關注我:小玲老師來了
分享學習故事,記錄點滴成長,一起和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