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四號中繼星命名「鵲橋」 計劃5月發
中國官方24日在哈爾濱舉行的2018年「中國航天日」主場活動開幕式上宣布,為嫦娥四號探測器提供地月通信支持的中繼星正式命名為「鵲橋」,搭載中繼星發射的兩顆小衛星被命名為「龍江一號」和「龍江二號」。
-
上海交大團隊研製高性能材料助力嫦娥四號登陸月背
2019年1月3日上午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東經177.6度、南緯45.5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通過「鵲橋」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中科院上海分院五家研究所助力嫦娥四號探月工程—新聞—科學網
-
嫦娥四號中繼衛星「鵲橋」發射;小鳴單車破產清算案法院已受理
嫦娥四號中繼星「鵲橋」的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成功邁出了月球背面登陸工程中的第一步。 1、嫦娥四號中繼衛星發射,開啟探月新徵程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寫下「人類首次」
「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首次月球軟著陸後,中國國家航天局認為作為備份星的嫦娥四號應承擔更具挑戰的任務。」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總設計師張立華介紹,「去月球背面比去正面風險增大了很多,不僅要解決中繼通信的難題,還要面對起伏多變的崎嶇地形。」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
-
聚焦嫦娥四號研發團隊:在中國航天史上寫下「人類首次」字樣
「2013年,嫦娥三號實現首次月球軟著陸後,中國國家航天局認為作為備份星的嫦娥四號應承擔更具挑戰的任務。」嫦娥四號「鵲橋」中繼星總設計師張立華介紹,「去月球背面比去正面風險增大了很多,不僅要解決中繼通信的難題,還要面對起伏多變的崎嶇地形。」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公轉周期相同。
-
揭秘嫦娥四號月背「盲降」:垂直降落,步步驚心
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南極-艾特肯盆地著陸,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的軟著陸,並通過「鵲橋號」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國家航天局供圖相較於嫦娥三號,嫦娥四號落月難度更大,主要因為月球背面這一特殊環境。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曾形容,嫦娥三號相當於在華北平原著陸,而嫦娥四號則是在崇山峻岭的雲貴川地區著陸。
-
中國歡迎國際社會利用「鵲橋」號中繼衛星開展科學研究
中新社北京1月14日電 (孫自法 郭超凱)中國國家航天局14日表示,中國歡迎國際社會利用「鵲橋」號中繼衛星繼續開展科學研究工作。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當天下午在北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為嫦娥四號任務成功實現人類太空飛行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和巡視探測立下汗馬功勞的「鵲橋」號中繼衛星也頗受矚目。此圖片為嫦娥四號探測器動力下降過程降落相機拍攝的圖像。
-
嫦娥四號創造歷史 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12月8日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的嫦娥四號探測器,經過20多天環月飛行,縱覽了月球表面星羅棋布的環形山,領略了高山峽谷、層巒疊嶂,終於等到目的地南極-艾特肯盆地這個太陽系中最大、最深、最古老的隕石坑迎來曙光。 1月3日,研製者們決定,是時候讓嫦娥四號去擁抱月球背面那片傷痕累累、隕坑遍布的陌生土地了。
-
...新聞網】升級版「三隻眼」助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科學院
中國科學院上海技物所副所長、月球與深空探測系列載荷指揮舒嶸說。 相對於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同類載荷,嫦娥五號的「三隻眼」升級了。 另外,中國科學院上海技物所研究員、嫦娥五號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雷射測速敏感器主任設計師徐衛明介紹,嫦娥五號的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繼承了嫦娥三號、嫦娥四號的技術,但相關載荷減重了30%卻提高了可靠性,還新增了雷射測速功能。
-
玉兔二號與著陸器玩互拍 帶你看嫦娥四號在月背做的三件大事
據新華社報導,11日下午,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工作正常,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工作正常,探測數據有效下傳,搭載科學實驗項目順利開展,達到工程既定目標,標誌著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至此,中國探月工程取得「五戰五捷」。
-
中科院上海分院的雷射測距等多款「神器」助力嫦娥五號探月
上海技物所研製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上海技物所供圖) 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嫦娥五號任務新聞發言人裴照宇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有望創造5個「中國首次」,一是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的起飛,三是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四是攜帶樣品高速地球再入,五是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
-
嫦娥四號:人類第一顆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
嫦娥四號是中國首次登陸月球的嫦娥三號的後續任務。該太空飛行器最初是嫦娥三號的後備,在2013年嫦娥三號成功著陸後,它便一直處於空閒狀態。嫦娥四號的配置重新進行了調整,以滿足新的科學和性能目標。和前序任務一樣,該任務以中國月亮女神嫦娥的名字命名。
-
國新辦舉行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有關情況新聞發布會
2019年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正常分離,兩器完成互拍,地面接收圖像清晰完好;中外科學載荷探測數據正常下傳;「鵲橋」中繼衛星有效支撐測控通信需求;著陸器、巡視器、中繼星狀態良好,達到既定工程目標;工程任務轉入科學探測階段,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實現了太空飛行器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首次實現了地球與月球背面的測控通信。
-
雙語:中國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中繼衛星
周一,中國成功地發射了嫦娥四號月球任務的中繼衛星,該衛星定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定於今年晚些時候發射,將首次在月球遠端進行軟著陸。然而,與月球遠端直接溝通是不可能的,這也是嫦娥4號月球探測任務面臨的諸多挑戰之一。這就是為什麼需要中繼衛星,它將負責在地面站和嫦娥4號著陸器和漫遊者之間傳輸信號。
-
嫦娥四號牽手鵲橋,首張月背高清環拍圖傳回,小兔子還趴在坑邊呢
1月11日上午8時,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牽手「鵲橋」中繼星,再次傳回了一張照片,這是繼1月3日傳回的「玉兔二號」首個腳印後,再一次通過中繼星給地球傳回的第二張照片,通過科研人員的製作,形成了清晰的環拍影像圖,這是世界上首張月球背面全景圖。
-
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團隊最新英文評述:梳理嫦娥四號...
此外,嫦娥四號任務團隊還獲得了美國航天基金會 2020 年度航天唯一金獎,國際月球村協會自成立以來的首個優秀探月任務獎,英國皇家航空學會 2019 年度全球唯一的團隊金獎等多項殊榮。正如嫦娥四號探測器副總設計師賈陽所說:「我國探月工程,不斷寫下中國人探索浩瀚宇宙的嶄新篇章。但從嫦娥四號起,中國航天的歷史才開始不斷出現『人類首次』字樣。」
-
僅用13個月,德國基爾大學團隊向中方交付嫦娥四號載荷探測儀——和...
1月11日,當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在「鵲橋」中繼星支持下順利完成互拍時,遠在波羅的海之濱的德國基爾大學裡,許多科學家正熱切關注著這一切。嫦娥四號探測器1月3日順利在月球背面著陸,落月時間是德國的後半夜。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嫦娥5號在太空飛行多久、共幾天
千年飛天夢想,十載攬月追星 「嫦娥奔月」神話是幾千年來中國人在孩童時期便埋在心底的印記,如今這一神話已經成為科學探索的事實。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探測器的研製團隊與嫦娥五號相伴了十年之久。
-
嫦娥四號首次測量月球表面輻射:嫦娥探月升級史
海歸學者發起的公益學術平臺 分享信息,整合資源 交流學術,偶爾風月 從2018年成功著陸至今,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