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句話: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
很多人在生活中總在計較善良會有什麼樣的回報,當自己做了一些小小的善事,看不到回報的時候,就認為善良是不值得的,還不如做一個惡人,反而活得舒服自在。
其實這完全是一個狹隘的心理,善惡的結果與回報並非是在一時之間表露出來,更不是因為你做了一些善事就立馬會讓你得到一些回報,如果在一件小事上就力求得到回報,這樣的人只是目光短淺,喜歡蠅頭小利之人。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為善不見其益,如草裡冬瓜,自應暗長; 為惡不見其損,如庭前春雪,當必潛消。
做好事從表面上看似乎得不到什麼好處,那好像是生長在草叢裡的冬瓜,在不知不覺中長大。做壞事,從表面上看對自己也沒什麼損失,但好像春天庭院的積雪,必然會悄悄的減損和融化。
現代人對於善良並沒有什麼概念,浮躁的時代,所有人追求的都是當下的利益,但是殊不知,人生無用即為大用,那一些看似無用的善良為自己尋求不了利益的時候,反而會在暗地裡增長自己的福報。
善良才是最有用的天道,也是最高層級的智慧,很多俗人意識不到這一點,也更說明了善良背後的福報的深奧性。
有的時候很多人做壞事,不但看不出來對自己有什麼損失,還覺得可以從中牟取利益。
但是很多事情都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表面的東西會欺騙自己的認知,無論善惡其實都有因果報應的存在和循環。
佛家中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這句話說明了也是這個道理,善惡不是馬上看到結果,但是多情不義必自斃,卻是永遠存在的事實和規律。
其實人生所有的善惡都會聽到回聲,都會有回報。
有一天楚惠王在吃酸菜的時候,突然發現菜中有一條螞蝗,這個時候他也沒有聲張,不動聲色的就把螞蝗吞了下去,結果肚子痛了不能吃飯。
手下就過來問候,關心地問他:「大王怎麼得了這種病?」
楚惠王就說:「我吃酸菜的時候看到一隻螞蝗,我想,如果把這個事情張揚出去,一定會有人斥責廚師等人,如果不治他們的罪就違反了制度,如果治他們的罪,就應該誅殺他們,但是我不忍心將他們都處死,所以於心不忍,就把螞蝗悄無聲息地吞了下去。」
他的下屬深深地對他鞠了一個躬,就說:「我聽說上天是鐵面無私六親不認的,但是一定會厚待有德行的人,大王您有著大仁德,正是上天保佑的人,這一點小病是不會傷害您的。」
當天晚上,楚惠王肚子裡的螞蟥真的出來了,他也不用忍受疼痛之苦了。
一個人心存愛心,即便是沒有付出實踐的時候,吉祥的福氣已經伴隨著他了,這樣的人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正所謂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善良,就是一個人靈魂固有的感情,行善是一種美德。
善行可以幫助身處困境的人脫離困境,也可以讓任何一個身處平凡的人積累福報,最終都能收穫一個完美的人生結局。
這就是善良的力量和智慧,所有的善良都會有福報,所有的善念也都會有好的結果。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