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說:
吾身以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惡有則,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無怨諮,物無分疹,亦是敦睦的氣象。
意思是說:
我們自己的身體就等於是一個小世界,不論高興或憤怒都不可以犯下過失,對於所喜好的和所厭惡的東西也要有一定標準,這就是做人的和諧調理功夫;
大自然就如同全人類的父母,負責養育人民,讓每個人都沒有牢騷怨尤,使萬物都能沒有災害而順利成長,這也是造物者的一番親善友好恩德,天地間一片祥和的景象。
普通人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反而容易被極端的情緒所掌控,左右自己的人生。
中醫遵循和諧調理的核心,講究對人體的保養營養平衡;自然需要保持生態平衡,才能正常運轉;古代聖賢崇尚道法自然,從中悟出了中庸處世的道理。世間萬物都要在一個和諧的狀態中才能保持原狀,明白了這個道理,對個人的自我修養也就有了良好的開端。
天地以日月為中心,在春夏秋冬四季中運行,風雨陰陽相會得意生育世間萬物。同樣的道理,我們人類的身體以心為主宰,控制著人的喜怒哀樂愁的情緒,在對善惡的領會和運用中形成人格。假如風不調雨不順,天地間就很難孕育出好的收成;做人也是如此,假如隨心所欲,整天或者狂喜或者暴怒,就很難培養出完美的人格。因此,只有學會控制情緒,才能在平和的狀態下不至於讓自己的壞情緒影響到別人,給人留下暴戾的壞印象。
憤怒容易讓人失去理智,從而做出本不該發生的事情來;人在高興時也常常難以自控,從而在興頭上與人過分地開玩笑,無意觸及別人的痛處,對別人的內心造成傷害,進而破壞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過度的情緒化,容易出現如範進中舉般的失心瘋,讓周邊人都不舒服。因此,不要讓極端情緒控制我們的日常生活,只有掌握住自己的情緒,才不會讓身邊的人受到傷害。理性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才能在健康輕鬆的狀態下快樂生活。
《菜根譚》是明朝還初道人洪應明收編的一部論述修養、人生、處世和出世的語錄集,常讀此書,可正心修身、養性育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