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

2020-12-15 群眾路線網

【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

【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毛澤東建黨思想的基本理論觀點之一。密切聯繫群眾是由黨的性質和宗旨所決定的。黨風是黨的性質的外在表現,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實代表,這種性質所決定的黨風,核心問題只能是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宗旨。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一刻也不脫離群眾;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或者小集團的利益出發;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黨在長期鬥爭中形成的優良作風,是黨的宗旨的集中體現。

密切聯繫群眾是黨克敵制勝的力量源泉。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黨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凡屬正確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相適合,都是聯繫群眾的;凡屬錯誤的任務、政策和工作作風,都是和當時當地的群眾要求不相適合,都是脫離群眾的。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和依靠群眾,這是我們黨受到人民群眾擁護、領導人民奪取革命和建設事業勝利的奧秘所在。

密切聯繫群眾是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的現實要求。按照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建設黨,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但鞏固和發展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是一個貫穿全局的核心問題。具體來說,在政治建設方面,黨制定政治路線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不管黨的政治路線的內容隨著歷史條件的變化而有什麼變化,這個根本的政治原則一定要在黨的奮鬥目標以及實現目標的基本方針政策上體現出來。在思想建設方面,密切聯繫群眾是推動黨的思想建設的保證。黨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實踐——認識——再實踐的馬克思主義認識路線在黨的工作中的運用。在組織建設方面,所謂組織工作,在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組織群眾的工作,組織路線也就是發動群眾的路線、組織群眾的路線。在作風建設方面,正是黨內存在的各種不正之風,使黨群之間的密切關係遭到嚴重破壞,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途徑,就是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調查研究的過程,就是從群眾實踐中不斷發現新問題,進而依靠群眾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

執政黨的作風關係黨的生死存亡。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要始終注意我國社會生活的新變化和群眾工作的新特點,善於從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經驗,從群眾的意見中汲取智慧。要經常深入基層、深入群眾,老老實實調查研究,老老實實聽取群眾意見,老老實實改進工作,集中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去發展我們的各項事業。

相關焦點

  • 加強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為重點的作風建設
    而這個先鋒隊又是與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直接聯繫在一起的,它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這就決定了黨的作風是密切聯繫群眾之風。但是,到了黨性不純潔的階段,黨性有了先進與後進的差別,其中基層的黨性是工人、農民、軍人、知識分子的先進分子,它與工人階級及勞動人民群眾直接相聯繫,最想改變現狀,在改革創新上處於先進地位。
  • 堅持「三個必須」,密切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繫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是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的重要法寶。當前,一些黨員幹部受「本位主義」思想腐蝕,群眾觀念淡化,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突出問題,面臨著脫離群眾的最大危險,黨和群眾的關係面臨著考驗。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意義就在於推動黨員幹部強化宗旨意識,切實改進作風,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繫。
  •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就是要求黨員、幹部緊緊抓住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一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建黨95年來,我們黨始終將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使作風建設的理論、實踐不斷豐富完善發展,形成了凝聚起黨心民心的巨大能量,領導革命、建設、改革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 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我們黨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黨在任何時候都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2日在參加他所在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要永遠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風雨同舟、同甘共苦。
  • 鄧小平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解放戰爭中的鄧小平 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種種範例常被世人所稱道。他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真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實到了行動上,這也是我們當今黨員幹部的立身之本、處事之基和為政之要。 為群眾著想——「這小樓還是鄉親們住吧」 1947 年,鄧小平和劉伯承一起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強渡黃河時,指揮部選在了山東省陽穀縣蔣家莊。蔣家莊的群眾為照顧好劉鄧首長,專門騰出一座兩層小磚樓供二人居住。
  • 習近平:堅持實事求是 及時了解人民群眾所思所盼
    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來研究和解決問題,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來制定和形成指導實踐發展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刻理解實事求是的科學含義和精神實質,始終按實事求是的要求辦事。
  • 人民日報: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必須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黨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 實行群眾路線 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
    所有這些,全面準確地詮釋了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原則的精神實質: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就是以人民利益為最高追求,以實現人民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人民利益只能依靠人民來實現,讓人民起來為實現自己的利益而奮鬥是一切工作的立足點;實現人民利益必須以準確反映人民利益為前提,將人民的意志和願望集中起來是一切工作的切入點;人民的利益只有通過人民的實踐才能實現,組織人民在創造性的勞動中將美好的願望化為活生生的現實是一切工作的基本點
  • 古希臘神話「安泰之死」的警示——如何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徵程中,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獲得不竭動力和勝利之本,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來。   一 人民是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   有一首歌曲《江山》這樣唱道:「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
  • 切實增強「三種意識」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三種意識」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抓住了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這個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切實增強「三種意識」,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對於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不斷增強密切聯繫群眾的實效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執政之基。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近年來,山西省運城市深刻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要求,堅持既身入又心入、既務實又務虛、既堅決又堅持、既激濁又揚清,不斷增強密切聯繫群眾的實效。  既身入又心入。
  • 發揚黨的三大優良作風
    理論聯繫實際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作風、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是我們黨的三大優良作風。這三大優良作風,是毛澤東於1945年4月在黨的七大上,首次提出來的,是我們黨同其他政黨相區別的三個顯著標誌。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在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中提出這一根本要求,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對於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牢固地確立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保證權力的正確行使,促進廉潔政治發展,從而夯實立黨之本、鞏固執政之基、贏得力量之源,有著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 堅持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就是要使全黨同志牢記並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密切聯繫群眾,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每位共產黨員都必須通過教育實踐活動,牢固樹立群眾意識,牢固樹立為民服務思想,不斷提高一心民的自覺性,始終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堅持群眾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
  • 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中國的前途命運日益緊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運聯繫在一起。」「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穩定也離不開中國。」當代中國同世界的關係發生了歷史性變化,這是站在歷史和現實的高度作出的一個重大判斷,是對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充分肯定。改革開放29年使中國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面開放的歷史性轉變。29年後的今天,中國社會空前開放;中國同外部世界相互交融和依存的程度前所未有;國家在開放中實現了自身的發展繁榮,同時又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了世界的發展進步;中國人民能夠平和坦然謙遜自信地同其他民族和人民自由交往。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貫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裡」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黨和人民群眾隔開。廣大基層黨員幹部要堅持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真正深入到群眾中去,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察真情、聽實話,出真招、辦實事,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不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規定,「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 我黨「三大優良作風」是如何形成的
    「三大優良作風」的正式提出   1945年4月黨的七大上,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的報告中明確指出:「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思想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在中國人民中產生了新的工作作風,這主要的就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作風,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以及自我批評的作風
  • 【基層代表聲音】鞏固作風建設成果 密切黨群血肉聯繫
    「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 ——摘自十九大報告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圍繞如何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出席黨的十九大的安徽代表展開熱烈討論。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看...
    1983年10月,中央決定用3年多時間對黨的思想、作風和組織進行全面整頓。圖為1985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縣委書記李德亮向來訪者介紹一名副局長非法建造的住宅被沒收另行分配的情況。2001年9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明確「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