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報: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必須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黨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就是要求黨員、幹部緊緊抓住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一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建黨95年來,我們黨始終將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使作風建設的理論、實踐不斷豐富完善發展,形成了凝聚起黨心民心的巨大能量,領導革命、建設、改革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
加強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為重點的作風建設
為此,根據中國的國情、黨情發生的階段性變化,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強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為重點的作風建設問題。下面,我對這個問題談一點學習體會。 四、促進黨和國家的改革發展必須加強密切聯繫群眾作風 為了消除脫離群眾之風對黨和國家改革發展的阻礙,進一步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發展,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改革創新,努力完成關鍵階段的歷史任務,黨的十八大對改進黨的作風非常重視,明確提出了要反對脫離群眾之風,「加強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為重點的作風建設」。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規定,「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
縫縫補補,縫的是黨的溫暖,縫出的是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繫
陳勇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為廣大黨員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繫指出了方法。「我們的黨組織尤其是基層的黨組織,要發揮堡壘作用,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在大量日常的『縫縫補補』中密切同群眾的血肉聯繫。」陳勇說。豐華社區黨組織與居民之間的和諧親密,創意坊是一條不可或缺的紐帶。
-
切實增強「三種意識」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三種意識」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抓住了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這個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切實增強「三種意識」,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對於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古希臘神話「安泰之死」的警示——如何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我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站穩人民立場,增進群眾感情,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做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切實解決群眾困難。我們黨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執政後最大的危險就是脫離群眾。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主要有哪些要求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於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提出的要求和舉措主要有5條:一是堅持領導幹部調查研究、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同幹部群眾談心、群眾滿意度測評等制度。二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到條件艱苦、情況複雜、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
不斷增強密切聯繫群眾的實效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執政之基。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近年來,山西省運城市深刻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要求,堅持既身入又心入、既務實又務虛、既堅決又堅持、既激濁又揚清,不斷增強密切聯繫群眾的實效。 既身入又心入。
-
在服務中密切黨群血肉聯繫
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構建和諧穩固的黨群幹群關係,始終是我黨堅持不渝的基本路線,它既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政治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當前工作中,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腳踏實地地擔負起使命,牢記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對探尋群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進而統一思想、團結力量共謀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作者:蘇州大學教授,蘇州基層黨建研究所副所長 方世南 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黨就會失去根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
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牢不可破
這正是源於我們黨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鑄就的牢不可破的血肉聯繫。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這是我們黨始終如一的鮮明底色。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
-
【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
【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 【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毛澤東建黨思想的基本理論觀點之一
-
始終保持血肉聯繫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形成了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的深刻認識。而要發揮這一最大政治優勢,防止這一最大危險,關鍵就是要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黨的建設的一個永恆課題,作為黨員幹部須臾不可放鬆的追求。
-
密切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
2010年,各地區各部門大興密切聯繫群眾之風、求真務實之風、艱苦奮鬥之風、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作風方面突出問題的整頓力度,有力促進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好轉。安全部、衛生部、國家測繪局等部門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加大治庸治懶力度,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著力增強黨內生活的原則性和實效性。強化學習培訓,提升能力水平。按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部署,紮實開展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引導幹部牢固樹立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理念,營造崇尚學習的濃厚氛圍。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看...
1983年10月,中央決定用3年多時間對黨的思想、作風和組織進行全面整頓。圖為1985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縣委書記李德亮向來訪者介紹一名副局長非法建造的住宅被沒收另行分配的情況。2001年9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明確「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舉措。
-
【基層代表聲音】鞏固作風建設成果 密切黨群血肉聯繫
「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 ——摘自十九大報告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圍繞如何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出席黨的十九大的安徽代表展開熱烈討論。
-
彭國華:「血肉聯繫」的時代內涵
「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這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一個重要論斷。在當今時代條件下,如何準確把握這一重要論斷的精神實質,尤其是深刻理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內涵和要求並能夠身體力行,仍然是廣大黨員幹部面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
【管黨治黨十六講】血肉聯繫不能斷
中央黨校教授 謝春濤 主講這次《準則》特別強調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我們這個黨要繼續走下去,離不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而要人民群眾擁護支持,那一定黨得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得努力讓人民群眾滿意。
-
鄧小平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解放戰爭中的鄧小平 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種種範例常被世人所稱道。他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真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實到了行動上,這也是我們當今黨員幹部的立身之本、處事之基和為政之要。 為群眾著想——「這小樓還是鄉親們住吧」 1947 年,鄧小平和劉伯承一起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強渡黃河時,指揮部選在了山東省陽穀縣蔣家莊。蔣家莊的群眾為照顧好劉鄧首長,專門騰出一座兩層小磚樓供二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