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

2020-12-12 手機鳳凰網

2010年,各地區各部門大興密切聯繫群眾之風、求真務實之風、艱苦奮鬥之風、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採取有效措施,加大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作風方面突出問題的整頓力度,有力促進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好轉。

開展主題教育 提升能力水平

各地區各部門把推進作風建設作為一項重點工作,結合部門實際,加強組織領導,認真謀劃部署,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主題活動,推動領導幹部加強黨性修養和作風養成。吉林省以大興「四風」為基本要求,以推動「解放思想、改革創新、轉變方式、科學發展」為重點,進一步深化「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主題教育活動。湖南省開展「破解難題促轉變,服務民生促和諧」作風建設主題月活動,派出工作組,深入鄉鎮和企業,著力解決發展生產、落實項目、活躍市場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浙江省開展以「治庸治懶、提能增效、狠抓落實」為重點的深化作風建設年活動。河南省開展了「講正氣、樹新風」、「講黨性修養、樹良好風氣、促科學發展」等教育活動。安全部、衛生部、國家測繪局等部門加強黨性黨風黨紀教育,加大治庸治懶力度,認真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著力增強黨內生活的原則性和實效性。

強化學習培訓,提升能力水平。按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建設學習型黨組織」的部署,紮實開展學習型機關和學習型領導班子建設,引導幹部牢固樹立自覺學習、終身學習理念,營造崇尚學習的濃厚氛圍。大力實施素質建設工程,引導幹部認真學習經濟、政治、文化、歷史、科技等方面的知識,優化知識結構,提升綜合素質。認真貫徹中央關於大規模培訓幹部、大幅度提升幹部素質的要求,以縣處級領導幹部為重點,在進行政治理論培訓的同時,整合培訓資源,採取多種方式,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業務培訓,著力增強崗位工作技能。

組織專項治理 開展效能建設

緊密結合實際,組織專項治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中央要求,針對領導機關和領導幹部作風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治理,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幹群關係。黑龍江省重點圍繞貫徹落實《廉政準則》、執行中央厲行節約有關規定、加強制度建設、維護群眾根本利益等內容,著力解決黨性黨風黨紀方面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制約科學發展、影響行政效能、破壞發展環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遼寧省在全省黨政機關開展整治「庸、懶、散」等不良風氣活動,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供水、供氣、供熱等市政公用事業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進行深入治理。

開展效能建設,促進勤政高效。各地區各部門普遍建立了行政服務中心,實行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限時辦結、服務承諾等制度。對群眾反映強烈、事關政府形象和發展環境的問題,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採取措施進行整治。紀檢監察機關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大力促進幹部勤政高效。廣東省紀委監察廳會同有關單位對政府部門及其服務窗口進行多輪暗訪,發現了一批服務態度差、效率低下、作風散漫、違規違紀問題,處理了相關責任人。廣東省建成並運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實現省直部門、市、縣(市、區)、鄉(鎮、街)以及村(居)五級聯網,開展實時監控,督促按規定限時辦結,實行電子監察通報,大大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

健全考核體系 實施績效管理

開展政府績效管理工作,有利於督促政府機關改進作風,提高政府執行力、公信力,樹立正確政績觀,推動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截至目前,全國已有15個省(區、市)設立了績效管理或績效評估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25個省(區、市)的監察機關設立了行政效能監察專門工作機構。主要負責組織開展專項效能監察、受理行政效能投訴、推動行政權力規範運行、推行電子監察系統等工作,加大治庸治懶工作力度,在改進機關作風、提高行政效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時,各地積極推進效能監察工作,不少地方和部門探索施行了行之有效的幹部考核體系,有的開展了績效管理工作。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委、市政府建立目標管理考核體系,「年初建帳、年中查帳、年底交帳」,對年終考核後三位、工作長期打不開局面的市直部門負責人、鄉鎮主要負責人進行了免職。天津市工商局全面實施績效考核,對全系統所有崗位的工作進行量化細化,建立了「日考勤、周記實、季考核」為主要內容的網上考核體系。湖南省長沙市全面推行績效考核制度,考人、考事相結合,具體細化量化幹部的德才表現和工作實績,績由事考、人由績論,促進了幹部隊伍的勤政建設。江蘇省南通市在全市黨政機關全面實施績效管理,形成了決策程序、執行責任、督察考核、獎懲激勵「閉環運行」的績效管理制度,大大提高了行政效能,有力推動了幹部懶庸問題的解決。

加強監督檢查 加大問責力度

為確保作風建設取得實效,各地區各部門通過情況通報、專項督查、重點抽查、明察暗訪等方式,強化監督檢查,糾正存在問題,抓好任務落實。中央紀委監察部會同國管局加大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駐京辦事機構的清理撤銷工作。截至目前,除50家省級政府(包括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經濟特區政府駐京辦事機構和296家地市級政府駐京辦事機構保留外,撤銷的駐京辦事機構共625家。山西省在全省開展了「整肅工作紀律、狠剎不良風氣」專項行動,派出檢查組381個次,進行了8次集中明察暗訪,查處工作時間在休閒娛樂場所活動的國家公職人員421名,有效遏制了機關幹部中的玩樂享受歪風。農業部組織對落實中央「三農」政策情況開展專項檢查,切實糾正損害農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有的地方在對黨員領導幹部日常行為的監督、發現和糾正社會交往、生活作風問題方面作了有益探索,如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科苑街道黨工委建立駐區黨員幹部「參管」機制,加強對駐區黨員幹部管理和監督;上海市黃浦區在全區黨政機關處級幹部及區管企業領導人員中實行社區聯繫制度,建立處級幹部《社區聯繫手冊》,由居民區黨支部對駐區黨員幹部日常行為進行監督、作出評價。

嚴肅查處了一批領導幹部作風建設方面的違紀違規案件,嚴肅追究了有關人員的責任。認真落實《關於實行黨政領導幹部問責的暫行規定》,一些沒有履職盡責的幹部受到責任追究。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制定實施《黨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不當行為問責辦法》,明確對公職人員在18個方面的100種行為進行問責。《辦法》實施一年來,對179人進行了問責。四川省成都市通過年終測評、組織考察和認定,對「不勝任」的官員進行問責,處分、免職244名幹部,同時對103名幹部進行了誡勉談話。湖南省嶽陽市制定《有錯與無為問責辦法》等制度,近年來共問責處理不作為、亂作為幹部1133人,調整和處理「不在狀態」的幹部417名。

(責任編輯:高巍)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我們黨的執政地位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一勞永逸的。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群眾,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是脫離群眾。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必須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黨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
  • 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牢不可破
    這正是源於我們黨始終堅守人民立場,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鑄就的牢不可破的血肉聯繫。來自人民、植根人民,這是我們黨始終如一的鮮明底色。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
  • 堅持「三個必須」,密切黨和群眾的血肉聯繫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最根本的工作路線,是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的重要法寶。當前,一些黨員幹部受「本位主義」思想腐蝕,群眾觀念淡化,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等突出問題,面臨著脫離群眾的最大危險,黨和群眾的關係面臨著考驗。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根本意義就在於推動黨員幹部強化宗旨意識,切實改進作風,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繫。
  • 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黨始終將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黨的作風是黨的形象,是觀察黨群幹群關係、人心向背的晴雨表。黨的作風正,人民的心氣順,黨和人民就能同甘共苦。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反腐敗與廉政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毛昭暉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就是要求黨員、幹部緊緊抓住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這一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 「建黨95年來,我們黨始終將作風建設作為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使作風建設的理論、實踐不斷豐富完善發展,形成了凝聚起黨心民心的巨大能量,領導革命、建設、改革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
  • 加強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為重點的作風建設
    為此,根據中國的國情、黨情發生的階段性變化,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強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為重點的作風建設問題。下面,我對這個問題談一點學習體會。 四、促進黨和國家的改革發展必須加強密切聯繫群眾作風 為了消除脫離群眾之風對黨和國家改革發展的阻礙,進一步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改革發展,進一步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的改革創新,努力完成關鍵階段的歷史任務,黨的十八大對改進黨的作風非常重視,明確提出了要反對脫離群眾之風,「加強以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為重點的作風建設」。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以下簡稱《準則》)規定,「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 縫縫補補,縫的是黨的溫暖,縫出的是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繫
    陳勇以小見大,見微知著,為廣大黨員密切與群眾的血肉聯繫指出了方法。「我們的黨組織尤其是基層的黨組織,要發揮堡壘作用,堅持群眾路線,就是要在大量日常的『縫縫補補』中密切同群眾的血肉聯繫。」陳勇說。豐華社區黨組織與居民之間的和諧親密,創意坊是一條不可或缺的紐帶。
  • 在服務中密切黨群血肉聯繫
    密切黨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構建和諧穩固的黨群幹群關係,始終是我黨堅持不渝的基本路線,它既是加強執政能力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政治學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在當前工作中,時刻保持清醒的政治頭腦,腳踏實地地擔負起使命,牢記並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對探尋群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進而統一思想、團結力量共謀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切實增強「三種意識」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三種意識」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念,代表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期望,抓住了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這個作風建設的核心問題。切實增強「三種意識」,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對於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把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 古希臘神話「安泰之死」的警示——如何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在全面從嚴治黨新徵程中,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能獲得不竭動力和勝利之本,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來。   一 人民是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   有一首歌曲《江山》這樣唱道:「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
  • 始終保持血肉聯繫
    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形成了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的深刻認識。而要發揮這一最大政治優勢,防止這一最大危險,關鍵就是要把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黨的建設的一個永恆課題,作為黨員幹部須臾不可放鬆的追求。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是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作者:蘇州大學教授,蘇州基層黨建研究所副所長 方世南  十八屆六中全會公報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失去人民擁護和支持,黨就會失去根基。必須把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作為加強和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 彭國華:「血肉聯繫」的時代內涵
    「密切聯繫群眾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脫離群眾是我們黨執政後的最大危險」,這是我們十分熟悉的一個重要論斷。在當今時代條件下,如何準確把握這一重要論斷的精神實質,尤其是深刻理解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內涵和要求並能夠身體力行,仍然是廣大黨員幹部面臨的一個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看...
    1983年10月,中央決定用3年多時間對黨的思想、作風和組織進行全面整頓。圖為1985年9月,內蒙古自治區固陽縣縣委書記李德亮向來訪者介紹一名副局長非法建造的住宅被沒收另行分配的情況。2001年9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決定》,明確「八個堅持、八個反對」的舉措。
  • 【管黨治黨十六講】血肉聯繫不能斷
    中央黨校教授 謝春濤 主講這次《準則》特別強調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我們這個黨要繼續走下去,離不了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而要人民群眾擁護支持,那一定黨得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得努力讓人民群眾滿意。
  • 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主要有哪些要求
    新華社北京12月10日電 《關於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對於保持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提出的要求和舉措主要有5條:一是堅持領導幹部調查研究、定期接待群眾來訪、同幹部群眾談心、群眾滿意度測評等制度。二是各級領導幹部必須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多到條件艱苦、情況複雜、矛盾突出的地方解決問題,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
  • 【基層代表聲音】鞏固作風建設成果 密切黨群血肉聯繫
    「加強作風建設,必須緊緊圍繞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 ——摘自十九大報告  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圍繞如何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出席黨的十九大的安徽代表展開熱烈討論。
  • 不斷增強密切聯繫群眾的實效
    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執政之基。胡錦濤同志在「七一」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自覺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近年來,山西省運城市深刻把握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特點和要求,堅持既身入又心入、既務實又務虛、既堅決又堅持、既激濁又揚清,不斷增強密切聯繫群眾的實效。  既身入又心入。
  • 【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
    【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 【堅持和人民群眾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作風】毛澤東建黨思想的基本理論觀點之一
  • 鄧小平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解放戰爭中的鄧小平 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鄧小平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的種種範例常被世人所稱道。他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是真正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落實到了行動上,這也是我們當今黨員幹部的立身之本、處事之基和為政之要。 為群眾著想——「這小樓還是鄉親們住吧」 1947 年,鄧小平和劉伯承一起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在強渡黃河時,指揮部選在了山東省陽穀縣蔣家莊。蔣家莊的群眾為照顧好劉鄧首長,專門騰出一座兩層小磚樓供二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