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美閱讀:《羅丹給青年藝術家的信》

2021-01-21 澎湃新聞

今天(11月22日),壹美美術館將推出「大家E起來壹美閱讀」系列線上活動——「聽書、賞畫、品經典」(第六期)。這一期活動主要與大家分享著名雕塑家羅丹先生寫給青年藝術家的一封信。

在線閱讀

羅丹給青年藝術家的信(節選)

作者:奧古斯特·羅丹

朗讀者:唐賽(視覺平面設計師)

青年們,想做「美」的歌頌者的青年們,在這裡你們找到一個長期經驗的撮要,這也許對於你們是高興的事。

但願「自然」成為你們唯一的女神。對於自然,你們要絕對信仰。你們要確信,「自然」是永遠不會醜惡的;要一心一意地忠於自然。在藝術家看來,一切都是美的,因為在任何人與任何事物上,他銳利的眼光能夠發現「性格」,換句話說,能夠發現在外形下透露出的內在真理;而這個真理就是美的本身。虔誠地研究罷:你們不會找不著美的,因為你們將要遇見真理。奮發地工作罷。

你們要毫不鬆懈地鍛鍊,必須專心致志。

要有耐心!不要依靠靈感。靈感是不存在的。藝術家的優良品質,無非是智慧、專心、真摯、意志。像誠實的工人一樣完成你們的工作吧。

你們要熱愛你們的使命——沒有比這個使命更美好的了。它比世俗所想的高尚得多。

藝術家留下偉大的榜樣。他尊重自己的事業:他最珍貴的酬報是做好工作的喜悅。現在,唉!有人勸工人——為了他們的禍患——去憎恨自己的工作,破壞自己的工作。當一切人都有藝術家的靈魂,就是說人人都快樂地從事他們的職業,那時候,世界才會幸福。

藝術又是一門學會真誠的功課。真正的藝術家總是冒著危險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見,而表現他自己所想到的東西。因此他教同道們要率直坦白,試想多麼神奇的進步立刻就能實現,如果人類都是絕對愛好真理的話!啊!我們的社會將要多麼快地把過去存在的錯誤與醜惡除掉,而且我們的世界將會何等迅速地變成樂園!

 

羅丹《思想者》

羅丹 《海邊》

羅丹 《永恆的偶像》

羅丹 《上帝之手》

背景介紹

1902年,詩人萊納·瑪利亞·裡爾克問羅丹「我應該怎樣活著?」對此,羅丹給出了個簡單的答案:「你必須工作,始終保持工作的狀態。」他的建議是不要浪費時間在妻兒上,不要耽迷於美食或美酒。不要坐在座墊上——「對於一天有一半時間浪費在床上這件事,我無法苟同。」此文是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寫給青年藝術家的信,信中他教給大家的不只是如何做藝術,更是在告訴我們要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奧古斯特·羅丹

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國著名雕塑藝術家,被譽為「現代雕塑之父」,也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是忍辱負重、現實生活的內涵寫照,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代表作品有《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巴爾扎克》《走路的人》《吻》等。

朗讀者 唐賽 視覺平面設計師

現場照片 

壹美閱讀·往期活動

壹美閱讀 | 「聽書、賞畫、品經典」第一期:《在艱苦的歲月裡》

壹美閱讀 | 「聽書、賞畫、品經典」第二期:《水調歌頭·遊泳》

壹美閱讀|「聽書、賞畫、品經典」第三期:《少年中國說》

壹美閱讀|「聽書、賞畫、品經典」第四期:《藝術與科技》

壹美閱讀|聽書、賞畫、品經典(五):多那泰羅之雕塑

相關展覽

相關活動

預約參觀

壹美美術館近期實行實名制預約、錯峰、限流參觀。預約方式:關注壹美美術館公眾號,發送姓名(真實姓名)+電話號碼,觀展當天在服務臺出示北京健康寶並配合測溫、登記後進入。

 

壹美美術館位於北京市海澱區中關村壹號,由北京實創科技園開發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創辦,位於中國科技資源最為密集、科技條件最為雄厚、科技研發成果最為豐富的中關村科學城。

壹美美術館為民辦非企業公益性美術館,成立於2019年,總體面積約4000平米,共有三層,一、二層為展廳,三層為研討辦公區,集合了展覽、收藏、理論研究、藝術出版、衍生品開發和公共藝術研究等部門。壹美美術館以科技和藝術結合創新為定位和目標,力求通過科技視角,持續而全面的展示和梳理中國當代藝術成果,推動當代藝術的研究和發展,為科學家和藝術家交流搭建平臺,促進科技與文化融合發展,並且開展相應的公益公共藝術活動,為中關村科技城北區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文化空間,成為一個專業而系統的美術館體系。

開館時間:10:00-16:30(周一閉館)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北清路中關村壹號

壹美美術館

向公眾免費開放 歡迎大家有序觀展

  禁止攜帶食品飲料入場

敬請期待壹美美術館更多活動!

  

 

相關焦點

  • 壹美閱讀|壹美好書•與閱同行(第5期):《和孩子聊藝術》
    壹美閱讀|壹美好書•與閱同行(第5期):《和孩子聊藝術》 2020-12-01 15: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壹美閱讀 | 「壹美好書•與閱同行」:《藝術的故事》
    今天(10月26日),壹美美術館推出了「大家E起來壹美閱讀」系列線上活動——「壹美好書•與閱同行」(第一期),本期活動將為大家推薦一本由英國學者E.H貢布裡希創作的藝術史著作《藝術的故事》。為創新閱讀形式,將藝術培育與閱讀相結合,打造富有海澱特色的閱讀文化,壹美美術館積極響應北京市海澱區文化和旅遊局的倡議,舉辦「書香飄海澱,閱讀E起來」為主題的全民閱讀活動。
  • 羅丹的油畫 - 新民晚報-數字報紙
    過去的經典作品如今作為一種藝術樣式受到了當代青年畫家的頂禮膜拜,羅丹的《存在·感知·米勒》為我們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情形——兩位年輕人帶著朝聖的心境去感知米勒的《拾穗》。在黃昏落霞的晚鐘聲中,優雅經典的圖式是對人文關懷純正的抒發。偉大的作品都是這樣,藝術家從勞動創造中得到了最神聖的心靈激發,從而對自然美和勞動者的關愛上升到了理想的高度。這時,自然的蕪雜完全化為了美景。
  • 中國書畫家範曾與法國青年聊羅丹
    新華網巴黎6月20日電(記者尚栩)中國著名書畫家範曾當地時間20日下午在位於巴黎的羅丹博物館進行演講,與法國青年雕塑愛好者交流,向他們闡述了一位東方藝術家眼中「羅丹的意義」。範曾說,因為自身性格與羅丹相像,所以對其作品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愛」。
  • 現實主義雕塑大師——羅丹Auguste Rodin丨阿斯蒙迪推薦藝術家
    世界上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奧古斯特·羅丹。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1840年11月12日—1917年11月17日),偉大的法國雕塑藝術家。羅丹的作品架構了西方近代雕塑與現代雕塑之間的橋梁,是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是西方雕塑史上一位劃時代的人物,被認為是19世紀和20世紀初最偉大的現實主義雕塑藝術家。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文學史上的地位,羅丹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 羅丹為何被稱為「西方最後的浪漫思潮藝術家」?這4點是關鍵
    羅丹,是一位浪漫主義藝術家,即使放到現在他的浪漫主義也沒有過時。他作品中的浪漫主義來自於他對個體的描寫,即便群像紀念雕塑和民族歷史故事,他的側重點還是每一個個體。他創作的步調和其他的藝術家有所不同,他認為每一個個體都是有屬於自己的特殊宿命,就像每一個人都在苦苦的沉思。
  • 羅丹名作「思想者」或應名為《哀悼者》,大英呈現羅丹往事
    羅丹《思想者》1881年,41歲的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初次來到倫敦。在一次大英博物館的參觀中,他在看到帕特農雕塑後,便立即被這些古希臘傑作的美麗所吸引。如同許多考古遺蹟,帕特農雕塑經過幾個世紀的破壞和風化早已殘損,但羅丹依然能從這些殘損中發掘充滿力與美的表達,並從中汲取靈感。
  • 「就像風一樣自由」羅丹油畫展在北京開幕
    藝術家羅丹與到場嘉賓開幕酒會上合影(左起:張子康、羅丹、方力鈞、羅中立)【視頻】"就像風一樣自由"羅丹油畫展亮相今日美術館>2012年12月9日,「就像風一樣自由」羅丹2012北京油畫作品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隆重開幕。
  • 畢宏宅邸:羅丹和他的雕塑世界
    1820年,當時宅邸的最後一位主人——夏羅公爵夫人,將所有產權和附屬建築物轉賣給了三位修女,其中包括耶穌聖心修會的創始人——馬德琳·路易絲·蘇菲巴拉特修女,於是修會與女青年學校隨即相繼成立
  • 信陽羅丹兒童美術館入駐息縣了,火爆招生中
    2016年羅丹將小水滴閱讀館和羅丹美術館結合,探索藝術空間升級打造出全新的藝術環創環境。 羅丹.創意兒童美術館,成立於1999年,專注傳播「愛與美」的教育,沉澱美術教育20餘年,開發出獨一無二原創教學體系及看靈感魔法box教學材料包。
  • 羅丹:開到荼靡的愛情
    我叫卡蜜兒克洛代爾,在我19歲的時候遇到了47歲的羅丹。這種遇見,那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一場遇見。1864年,我出生在費萊恩塔當奴瓦鎮,父親鼓勵我雕塑,而我的母親則憎恨我,因為我太美、太自傲、太有天分,會讓平庸的人感到不安。17歲,我家搬遷到巴黎。
  • 羅丹油畫展在京舉行
    羅丹作品《黯然心碎》。  本報訊 (記者 蘭世秋)12月10日至29日,「就像風一樣自由——羅丹 2012油畫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行。展覽上匯集了重慶「80後」藝術家羅丹在2006-2012年間完成的油畫作品約30幅。  1981年生於重慶的羅丹,2004年畢業於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2006年前往英國威爾斯卡地夫美術學院學習,現任四川美術學院油畫系教師。  羅丹的繪畫作品刻意選擇了衝突與顛覆的搖滾樂形式作為創作主軸:那些歌唱的人們沉醉在聲樂中,表情誇張,震耳欲聾的聲響仿佛迴蕩在耳畔。
  • 羅丹的「思想者」「雨果」都來北京了(圖)
    「羅丹在中國享有很高知名度,其代表作『思想者』家喻戶曉,《羅丹藝術論》自上世紀80年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藝術家。我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在27日的發布會上表示。  整個展覽分為「最初的歲月」、「雕塑家的誕生」、「漸臻成熟」、「走進神秘的工作室」四個部分。  在「最初的歲月」中,觀眾將看到羅丹早期對於藝術的探索和嘗試。
  • 藝術家的「工作方法」為何如此重要?壹美美術館來回答
    在這裡,作為一個現代人的藝術家的時間、空間和身體變得尤為重要,正是它們生產出「當代」的「經驗」。儘管我們看不見它,但看不見的不等於不存在。 ——盛葳 2020年8月1日下午,一個名為「工作方法:藝術家的時間、空間與身體」的展覽在中關村壹號壹美美術館開幕。
  • 羅丹塑造人類痛苦的靈魂
    英國學者赫伯特·裡德在《現代雕塑簡史》中把羅丹放在西方現代雕塑史的開端,與「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相提並論,認為「羅丹的現代性在於他的視覺寫實主義」,「正是羅丹恢復了雕塑藝術的雕塑價值本身的意義」羅丹崇仰古希臘雕塑家菲迪亞斯和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同時反叛19世紀中葉崇尚古典與矯飾的學院派風格,而從法國本土傳統的哥德式藝術中汲取靈感。
  • 羅丹:《沉思者》的締造者 現代雕塑之父
    羅丹,法國雕塑藝術家。主要作品有《思想者》《青銅時代》《加萊義民》《巴爾扎克》等。下面我們回顧一下這位造出《沉思者》的偉大藝術家。羅丹的作品挑戰與突破傳統雕塑,在很長的時間中都受到廣泛的質疑,可是他堅決不改自己的理念,最終逐步成為歐洲最知名的藝術家之一。即使在羅丹已獲舉足輕重地位的1880年代,他受政府委託造《雨果紀念像》以紀念這位剛逝世的法國大文豪,但造出的石膏模仍受到老派藝評家劇烈批評,到他死後四十年才鑄成銅像。
  • 《藝術家的書信集》:一部橫跨500年的世界藝術通信史
    如今,達·文西、米開朗琪羅、達利、凡·高、高更、畢卡索、羅丹、克洛岱爾、草間彌生、小野洋子等名家的私人信件被公開出版,為藝術家們的創作及個人生活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一手材料,而將這些信件編纂成冊的是英國著名藝術史學家、作家麥可·伯德。去年底,該書在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和加拿大率先同時出版,廣受好評。今年6月,該書被引進國內,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 從未相遇的羅丹與賈科梅蒂,終於在西班牙「相遇」了
    兩位思想自由的藝術家之間相隔了一代以上,這些差異也是不可避免的。這也是此次展覽所意與展示的。羅丹羅丹是個高產的藝術家,他習慣為雕塑準備草稿,留存下來的素描、習作、小稿非常多。位於巴黎市中心的羅丹博物館收藏了6500餘件羅丹的雕塑,一萬多幅素描和版畫,這裡是羅丹財產的唯一合法「繼承者」,擁有這些作品的版權,和原模翻制的權利。
  • 評展|榮宅的精美遮住了展品,羅丹的笨拙卻又那麼激進
    大英博物館的「羅丹和古希臘藝術」採用對比式陳列,將古希臘雕塑原件與羅丹的致敬作品並列講述古代文明對於當下藝術的意義。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在這一短暫的劇變時代,由外國援助(如馬歇爾計劃)支持的經濟復甦使得義大利快速走入「經濟奇蹟「,伴隨著的工業化、消費主義都給藝術家帶來了思想上的助推;從大洋彼岸吹來的抽象表現主義之風,又給羅馬藝術家另一重形式上的衝擊。因此,展覽的作品豐富到駁雜,從歷史創傷的表達跨越到工業材料的運用、再到色彩的實驗,貌似凌亂不可捉摸,實際是考驗著觀者的耐心。
  • 壹美美術館落戶中關村壹號
    如今,這座科技中心再添一座4000平方米的壹美美術館,為遠近科技工作者、藝術愛好者、市民免費開放。將科技與藝術相融合壹美美術館是坐落在海澱北部的一方安靜「島嶼」。寬敞明亮的高挑空間、安靜舒適的藝術氛圍,美術館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展品。場館總體設計以簡約為主,純色的牆體結合色彩斑斕的畫作,立刻讓這座建築充滿藝術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