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丹塑造人類痛苦的靈魂

2020-12-22 清央美術

羅丹塑造人類痛苦的靈魂

奧古斯特·羅丹( Auguste rodin,1840-1917),法國雕塑大師,被譽為「現代雕塑之父」。英國學者赫伯特·裡德在《現代雕塑簡史》中把羅丹放在西方現代雕塑史的開端,與「現代藝術之父」塞尚相提並論,認為「羅丹的現代性在於他的視覺寫實主義」,「正是羅丹恢復了雕塑藝術的雕塑價值本身的意義」

羅丹崇仰古希臘雕塑家菲迪亞斯和義大利文藝復興巨匠米開朗基羅,同時反叛19世紀中葉崇尚古典與矯飾的學院派風格,而從法國本土傳統的哥德式藝術中汲取靈感。他以熾熱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投入雕塑創作,採用浪漫的寫實手法表現人性的覺醒、永恆的愛情、悲壯的史詩和不朽的天才,塑造人類痛苦的靈魂。羅丹自稱:「對我的同時代人來說,我是連接過去與現在兩岸的橋梁。」他以對古典傳統與現代意識的創造性綜合,引領西方雕塑從古典走向現代。

1840年11月12日,羅丹生於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父親是一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他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意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姐姐瑪麗靠自己掙得的工錢來供給他食宿費,因此羅丹從小就深深地敬愛他的姐姐。羅丹進的美術工藝學校是蓬巴杜夫人所寵幸的畫家巴歇利埃在1765年創建的,學生在這裡學習裝幀藝術和製圖。在這裡他遇到了終生敬仰的啟蒙老師荷拉斯·勒考克。

勒考克是一位普通的美術教員,他一開始就鼓勵羅丹忠實於真正的藝術感覺,而不要按照學院派的教條去循規蹈矩。也許正是這種教導影響了羅丹的一生。在此期間,他常去羅浮宮臨摹大師的名畫。由於買不起油畫顏料,羅丹轉到了雕塑班,並從此愛上了雕塑。勒考克又介紹他到當時法國著名的動物雕塑家巴耶( Barye,1796-1875)那裡去學習,由於刻苦努力,羅丹進步很快。在度過三年艱苦而勤奮的學習時間後,羅丹躊躇滿志,準備報考巴黎美術學院。勒考克把羅丹介紹給當時著名的雕塑家曼德隆( HippolyTeMaindron,1801-1884),讓他作為推薦人在羅丹的入學申請書上簽字,但這也沒用,羅丹落選了。第二年依然落選。第三年,一個老邁的主持人在羅丹的名字旁邊乾脆寫道:「此生毫無才能,繼續報考,純系浪費。」就這樣,未來的歐洲雕刻巨匠竟被巴黎美術學院永遠拒之門外。這對渴望成為雕塑家的年輕的羅丹,是一個沉重打擊。

更大的打擊接踵而來,羅丹心愛的姐姐瑪麗因失戀而入修道院了,兩年之後,她柔弱的精神和肉體承受不了失意而又清寒枯索的生活,因病去世。羅丹的精神在這雙重打擊下徹底崩潰了,他毅然走上姐姐的路,當了名修道士。但是羅丹強健的肉體供給他源源不斷的欲望,其中創造的欲望在一顆藝術家的心中燃起了難以遏制的火焰,使對上帝和藝術同樣虔誠的羅丹陷入內心的矛盾和痛苦。善良而明達的修道院院長埃瑪爾從羅丹受壓抑的表情上看出了他的心思。他創造條件讓羅丹有機會去畫畫和雕刻。當他看到羅丹確有才氣後,就勸說羅丹還俗,去繼續其雕塑事業,「用藝術為上帝服務」羅丹用一顆被撫慰而充滿感激的心在修道院為埃瑪爾院長做了一件雕像,這件雕像顯示出23歲的羅丹已經具備當一個雕塑家的洞察力、技巧和手勁兒

羅丹重新回到勒考克身邊,在他的幫助和支持下開始了邊工作邊自學的奮鬥生涯。僱不起模特兒,他就請一個塌鼻的乞丐畢比給他當模特兒。乞丐的醜陋使羅丹看到了在其被磨損的臉上有著人類所共有的愁苦和悽涼,同時他也想到了那位終生辛苦勞作而孤獨的雕塑

大師米開朗基羅。從此在羅丹的眼中生活的美醜和藝術的美醜有了不同意義。他創作時注意光在作品表面的表現,將其所要展現的思想內涵融入到作品中去,使雕塑藝術成為一種強有力的語言,人們在思想上所感受的內容要遠遠超過視覺感受。這一藝術思想正是大師米開朗基羅在晚年苦苦追求,而經過三百多年後第一次在羅丹的《塌鼻男人》上得以成熟展現,並貫穿其一生,成為它們的靈魂和魅力的源泉。

1875年羅丹遊義大利,對偉大的米開朗基羅讚賞備至,並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1878年,羅丹展出《青銅時代》引起了不少議論。許多人不承認這是藝術作品,因為它太逼真了,說它是根據真人塑造的。此事對羅丹震動不小,使他開始思考作品的表現問題,他感到極端近似意味著毫無新意,且不利於表達深層次的思想感情。因此,羅丹以後的作品形象生動且富於內在的精神氣息

1880年,羅丹開始了《地獄之門》的創作,共186個形體,歷時37年,直到他逝世也沒有完成。其中的「思想者」、「吻」等被放大、獨立成為享譽世界的名作。1884年至1886年,羅丹創作了《加萊義民》、《吻》等重要作品。

1897年,羅丹創作了《巴爾扎克》、《雨果》等重要作900年羅丹在巴黎舉辦作品展,確立他作為一個雕塑家的聲譽。

他的主要貢獻在於恢復西方雕塑對人類的理解和對精神世界的表現,被認為是雕刻史上最偉大的肖像雕塑家。1917年11月17日,歐洲兩千多年來傳統雕塑藝術的集大成者20世紀新雕塑藝術的創造者羅丹逝世。

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詩壇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

羅丹不僅是一位雕塑大師,同時又是一位偉大的老師。他的學生或者助手,哪怕是僅僅有過交往的人,都在藝術上深受羅丹的影響但羅丹作為先生從不在藝術觀點上東縛學生們,因此他的學生都能因為自己的獨特風格而脫穎而出。他們學習的是羅丹的創造精神,所以其中出類拔萃者甚多,有些日後與老師齊名。

羅丹的一生是被人攻擊和嘲諷,同時亦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終以一種偉大的人格正確地面對這一切。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劃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羅丹一生攀登,並終於登上米開朗基羅之後的又一高峰。

羅丹堅信:「藝術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證明了這一觀念,都深刻揭示了人類的豐富情感。以此而論,羅丹是最傑出的浪漫主義雕刻大師。然而,他的偉大,還在於他的深刻思想:他沒有浪漫派中容易見到的那些弊病,如膚淺的熱情,空洞的誇張,虛假的內涵。他偏愛悲壯的主題,善於從殘破中發掘出力與美。這使他的藝術具備博大精深的品格,既動人之情,又啟人之思使我們得以神遊於心靈的波濤,生命的奧義,宇宙的玄遠,創造的神奇。由此觀之,羅丹又超越了浪漫主義,超越了門戶派別,超越了時代和區域,成為歷史星河中一顆璀璨的巨星。

他同情底層勞動人民熱愛自己的祖國,將其畢生精力投入到對藝術執著追求和對人生種種痛苦的苦苦思索中去。他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創作了一種全新的藝術手法。他的作品所體現出的思想和精神魅力,永遠帶給人以深沉的美,啟迪著人們不停地思考。

清央美術一個綜合美術類高考應試、審美賞析、思想傳播與知識分享的線上視頻,它通過快遞材料、短期高效面授課程於一體,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突破了傳統的束縛式美術教育平臺。

相關焦點

  • 羅丹| 發掘家的靈魂,是設計師的價值所在
    設計師  羅丹       對於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可能是自我在家中的隨心獨居,也可能是與家人在一起度過的散漫時光。羅丹希望通過空間環境的設計,讓業主的這些記憶變得更加美好。一套房子有自己內在的靈魂,會對住在裡面的人產生影響。而挖掘每個家的靈魂,是設計師的價值所在。以專業的角度對業主本身的生活方式進行梳理,讓家居設計達到美學和實用性上的一致。做純粹的設計       08年,羅丹踏入設計行業,加入北京博洛尼。
  • 從未相遇的羅丹與賈科梅蒂,終於在西班牙「相遇」了
    羅丹的學生布德爾是賈科梅蒂的老師,但羅丹與賈科梅蒂,兩人從未相遇。但賈科梅蒂曾表示自己的雕塑風格來自羅丹。更重要的是,兩人在各自的時代發現了一種更加貼近人類形象藝術表達方式。這種方式又是如何植根於特定的時代,又是如何反映個人願景的?
  • 壹美閱讀:《羅丹給青年藝術家的信》
    這一期活動主要與大家分享著名雕塑家羅丹先生寫給青年藝術家的一封信。當一切人都有藝術家的靈魂,就是說人人都快樂地從事他們的職業,那時候,世界才會幸福。藝術又是一門學會真誠的功課。真正的藝術家總是冒著危險去推倒一切既存的偏見,而表現他自己所想到的東西。因此他教同道們要率直坦白,試想多麼神奇的進步立刻就能實現,如果人類都是絕對愛好真理的話!啊!我們的社會將要多麼快地把過去存在的錯誤與醜惡除掉,而且我們的世界將會何等迅速地變成樂園!
  • 雕塑家男神羅丹和他的「情人」來啦!
    這個曾經在20世紀撼動過法蘭西土地的青銅巨人,在跨越了一個多世紀之後的今天,在這片華夏大地,即將又一次被賜予全新的生命,那是藝術的力量,那是銘刻於靈魂的經典。羅丹用這一形象來象徵偉大詩人——但丁,也象徵他自己,象徵全人類。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巨人,痛苦地俯首坐在那裡沉思,把右肘放在左膝上,手託著下巴和嘴唇,審視著下邊發生的所有悲劇而陷入絕對的冥想之中。那壓彎的肋骨和緊張的肌肉似乎要被智慧的火花迸裂開來,然而,除了沉思,只有內心的壓抑和隱藏的痛苦。作品豐富的內涵充分體現了雕塑家思想的深沉、苦悶和豐富。
  • 羅丹創作《思想者》時從混沌到清晰,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作者羅丹(1840年——1917年)這樣安排造型,又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只見他的身體紋絲不動,似乎處於絕對靜止的狀態,然而,通過扭曲的姿勢,凝固的動作,爽利的肌肉線條,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他的內心正處在一個心潮澎湃的狀態,因為思考,他表現出無窮無盡的精力,在靜止和運動的二元對比中,為觀者塑造了一個充滿張力的視覺形象。
  • 探尋雕塑的「前世」|羅丹扮演起但丁的角色,將古典融入新美學
    與希臘時期不同,羅馬時期為了表現皇帝的尊貴,他們對服飾的塑造也相對增多。在梵蒂岡博物館收藏的一尊《奧古斯都》像中,對服飾進行的雕刻可以說及其細緻,在表情上也將這位羅馬皇帝的威嚴完全刻畫了出來。體現出了人類內心最深沉的情感變化。米開朗琪羅繼承了多納泰羅對人物的塑造,發展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利用身體扭動變形產生的激烈身體形態來表達情感。米開朗琪羅獨特的空間設計使得他的作品在造型上脫穎而出,將平面變為立體。
  • 古典主義時期最後一位雕塑家羅丹,他怎樣把人物刻畫的如此逼真?
    羅丹早期的代表作有《傷鼻梁的人》、《地獄之門》等。1884年加萊城倡議,為紀念英法百年戰爭中為營救加萊城人民而自願獻身的英雄做紀念像。在雨果逝世以後,羅丹又為巴黎先賢祠設計了雨果紀念像,1891年,羅丹接受了創作巴爾扎克紀念碑的任務。羅丹曾為文藝界名人作過一系列肖像,如《達盧》、《波德萊爾》、《皮維斯·德夏瓦納》、《蕭伯納等。羅丹有創作經驗和理論的著述《藝術論》傳世。
  • 羅丹名作「思想者」或應名為《哀悼者》,大英呈現羅丹往事
    羅丹在默東(Meudon)的藏品,©羅丹博物館。攝影:Jean de Calan此次大英博物館向巴黎羅丹博物館借來了羅丹的許多石膏、青銅和大理石雕塑原作。如《思想者》和《吻》,去探究古代世界是如何塑造羅丹的藝術眼光的,從而為現代藝術設定了一個全新的方向。
  • 羅丹的雕塑《巴爾扎克像》,西方雕塑史上一件劃時代的偉大作品
    羅丹的作品中,除了家喻戶曉的《思想者》之外,另一件在藝術史上最受關注和議論的就是《巴爾扎克像》了。這件羅丹晚年所作的《巴爾扎克像》,是受法國文學家協會的委託創作的。為了完美地詮釋巴爾扎克的精神風骨,羅丹靜下心來仔細閱讀了巴爾扎克的作品,廣泛研究巴爾扎克的舉止相貌和神態,先後塑造了七個神態各異的草稿,但一直未能找到自己最滿意的表達方式。而最終歷經五年時間才完成的《巴爾扎克像》也並沒有得到法國文學家協會的投票認可,於是羅丹將這件作品安放在自己家中的花園裡,直到羅丹去世後才最終被後人追認為是一件劃時代的偉大作品,並將它安放在巴黎的街頭供世人瞻仰和膜拜。
  • 羅丹:《沉思者》的締造者 現代雕塑之父
    及後羅丹創作出第一件全身人像《青銅時代》,其姿態整體上明顯參考了米開朗基羅的《瀕死的奴隸》,但羅丹給予了這少年新的形式:其表情與伸展手臂的方式都跟文藝復興這位大師以至傳統的雕像都大異其趣。羅丹塑造出正在熱吻中的一樣男女,觀者會輕易感受到當中的激情,兩人甚至互融為一體。即使是不認識羅丹《沉思者》、《吻》,但兩者連同其他重要的獨立作品,原本都是《地獄之門》的一部分。
  • 羅丹的雕塑《思想者》為什麼這麼有名
    為了用肌肉來表現雕塑的寓意,羅丹的雕塑通常是沒有穿衣服的,也因為這樣,我們才能看到《思想者》的肌肉非常緊張,以至於身體抽縮、彎壓成一團。從他緊鎖的眉頭和咬拳頭姿態,似乎能感受到他沉浸在痛苦中。1880年,法國裝飾藝術博物館即將動工,政府委託羅丹裝飾一下青銅大門,聽說有人設計了一扇《天國之門》,羅丹突發奇想創作了一扇《地獄之門》,主題源於詩人但丁的《神曲·地獄篇》。
  • 用摺紙藝術呈現世界級雕塑羅丹的《思想者》
    《思想者》是法國雕塑大師羅丹的雕塑名作。享譽全世界。雕像《思想者》,塑造了一個強有力的勞動男子。他那深沉的目光以及嘴唇咬著拳頭姿態,表現出一種極度痛苦的心情。他的肌肉非常緊張,不但在全神貫注地思考,而且沉浸在苦惱之中。
  • 羅丹為何被稱為「西方最後的浪漫思潮藝術家」?這4點是關鍵
    一、歌贊缺陷和痛苦:既然描寫個人,而個體具有特殊性,有缺陷,有生老病死,正是通過這些特殊性、缺陷、脆弱性,個人獲得存在價值和意義。所以羅丹塑造了《塌鼻子的人》,龍鐘的母體,老妓枯槁的身軀,老了的雨果……浪漫主義者要在慘烈中看生命的活力,在班駁破碎中看見美,在枝節斷片中看見無限。二、自由和動力:凡是浪漫主義的詩人藝術家都歌頌自由。
  • 安立志|別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誰是「人類靈魂工程師」,不言而喻。教師之所以是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正是因為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幾十年來都是這樣宣傳和教育的。社會上的人們,每每對教師寄予美好的期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唐·李商隱《無題》),作為教師的寫照盡人皆知。但在我們國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作為對教師的尊稱,帶有鮮明的制度特徵與國情特徵。
  • 安立志:別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學》,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 年版,P186)這篇演講也已收進《現代教師讀本——教育卷》(廣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由此可見,這篇演講正是我國引進「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正式文本。
  • 如果科學家證實了靈魂的存在,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長知識了
    人類到底有沒有靈魂,這是自古以來就在爭論的話題之一。縱觀歷史的長河中,鬼神之說幾乎每個時期都會有,只是在越來越理性的今天,人們不願意相信傳說,只會通過科學去理解。那麼,如果有一天,人們利用現在的科學證明了靈魂是存在的,那麼這對於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 為什麼說老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
    本文從「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關於教師的隱喻的淵源出發,探討了教育在現代社會文化脈絡中的豐富意涵,進而深入中國社會,揭示出教育塑造新人的教育機制以及道德教育的種種策略,強調中國社會兼具規訓社會與榜樣社會的雙重特徵。特此編發,供讀者思考。
  • 中國書畫家範曾與法國青年聊羅丹
    新華網巴黎6月20日電(記者尚栩)中國著名書畫家範曾當地時間20日下午在位於巴黎的羅丹博物館進行演講,與法國青年雕塑愛好者交流,向他們闡述了一位東方藝術家眼中「羅丹的意義」。範曾說,因為自身性格與羅丹相像,所以對其作品有著「發自內心的喜愛」。
  • 羅丹的《思想者》到底在想些什麼?
    1904年,《思想者》的展出讓這位久被「正派學院」抨擊的偉大雕塑家羅丹再一次受到了攻擊,「正派學院」的支持者將這個彎腰屈膝,低頭思索又渾身健碩的赤裸雕像形容為「妖怪」,作為對反對者的回應,羅丹的好友花了15萬法郎將這個作品買下,並捐獻給巴黎市,希望能讓這個偉大的作品屹立在先賢祠前,但是市政府廳根本不答應
  • 羅丹解釋說,他們只是剛好碰到一起
    看著我哥哥坐著的位置,站在我哥哥出車禍的人行道前,想著他哥哥的車禍,白夜的心臟非常痛苦,他告訴他的母親,他永遠不會被原諒。照顧昏迷的金小青,白夜只知道他對他的嫂子有多深,所以現在他受到了懲罰。她醒來時,照顧弟媳並不容易,但她似乎很奇怪,好像她不認識她,所以她讓她去醫院看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