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我的陰道裡掉出來一塊石頭。」
這是北京弘和醫院婦產科王紅梅醫生在門診時一位患者親口對她說的話。
看了患者帶來的「石頭」後,王醫生當即懷疑是子宮肌瘤,隨後做的病理檢查也證實了她的猜測,這是患者黏膜下子宮肌瘤鈣化後脫落,從陰道中掉了出來。
這位患者還發現腹部有硬塊,經檢查後確診腹部硬塊也是子宮肌瘤引起的。
有腫物從陰道裡脫出來的情況,在臨床上也時有發生,沒有經濟能力保證每年做一次B超的中老年女性,通常就是因為摸到腹部有硬塊或者月經異常、有不明腫物從陰道掉出來才到院就醫。
子宮肌瘤是女性最常見的良性腫瘤,育齡期婦女的發病率可達25%,而屍體解剖統計的發病率達到50%以上。
子宮肌瘤的發病率高,好在惡變率很低,據統計,惡變率小於0.5%,因此即使發現自己有子宮肌瘤,也不必過於擔心,如果沒有症狀,聽醫生的話,定期複查就好。
大部分的子宮肌瘤沒有明顯症狀,可是當它長在某些位置時,會引起一些不適症狀,嚴重的會導致經期大出血,甚至是不孕。
子宮肌瘤會引起這些異常
①前壁下段肌瘤壓迫膀胱引起尿頻、尿急;
②宮頸肌瘤易引起排尿困難、尿瀦留;
③後壁肌瘤易引起下腹墜脹、便秘;
④漿膜下肌瘤蒂扭轉易引起急腹痛;
⑤肌瘤紅色變性易引起腹痛伴發熱;
⑥黏膜肌瘤易引起月經改變如月經增多、經期延長、淋漓出血、月經周期縮短,可導致繼發性貧血,也可能出現陰道分泌物增多或陰道排液;
⑦黏膜下肌瘤易引起痛經;
⑧肌瘤較大時可以摸到腹部包塊等。
⑨當子宮肌瘤影響宮腔形態、阻塞輸卵管開口或壓迫輸卵管時,可能導致不孕。
什麼情況下要「管管」它?
既然子宮肌瘤大多是良性的,那還需要治療嗎?
這取決於它有沒有影響到你的生活,如果它「安分守己」,和你的身體和平共處,那就觀察為主,每年複查一次超聲。
如果出現了輕微尿頻、尿急,但沒有影響到生活質量,也可以先按兵不動。如果症狀明顯,影響到生活,就要進行治療了。
有月經過多、貧血症狀的女性,可以先用藥物對症治療,如避孕藥、抗炎鎮痛藥、止血藥等,如果藥物治療無效,則建議手術。
如果出現了以下這些情況,也建議儘快手術:
①由子宮肌瘤引起的急性腹痛或慢性腹痛、性交痛等
②壓迫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神經系統等出現相關症狀,影響生活質量,經藥物治療無效;
③引起不孕或反覆流產;
④備孕時肌瘤直徑≥4 cm;
⑤絕經後沒有使用激素補充治療但肌瘤仍在生長;
⑥懷疑有惡變可能。
做手術切瘤子還是切子宮?
真的到了要做手術的那一步,很多患者就會面臨同一個問題:是把子宮肌瘤摘除,還是把子宮切除?
二者各有利弊,子宮肌瘤剔除術雖然可以保留生育能力,但如果肌瘤沒有完全剔除乾淨,留下米粒大小的肌瘤組織,在激素的影響下可能會再次復發;子宮切除術雖然永絕後患,但也意味著失去了生育的機會。
如果患者還有生育意願,當然是儘可能保留子宮;如果沒有生育意願,且子宮肌瘤過大、過多,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切除子宮。
在這裡提醒一下,切除子宮不影響女性的內分泌功能,不會讓患者提前進入更年期和失去女性特徵,也不會改變陰道的長短和形態,因此不影響夫妻生活。
怎樣遠離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的病因還不明確,目前認為可能和遺傳易感性、性激素水平和幹細胞功能失調有關,高危因素有年齡>40歲、初潮年齡小、未生育、晚育、肥胖、多囊卵巢症候群、激素補充治療、子宮肌瘤家族史等。
想要減少子宮肌瘤的發生或是儘可能讓子宮肌瘤不再繼續長大,我們在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①減少攝入外源性雌激素類物質:
避免長期食用含有激素的食物、補品,如一些添加了激素的保健品、蜂皇漿、雪蛤、激素養殖的動植物;長期服用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藥,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會增加。
②控制體重,避免肥胖:
脂肪細胞會產生雌激素,據研究顯示,每增重10公斤,子宮肌瘤的發病風險就提高12%。
③保持良好情緒,避免熬夜,以免引起內分泌功能紊亂。
④維生素D可能有利於減少復發,每天可以適當曬曬太陽或口服維生素D。
⑤多吃水果和深綠葉菜,少吃動物脂肪,適當攝入豆製品(每日30-50g)。
子宮肌瘤並不可怕,定期體檢和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是最重要的預防手段,而且大部分子宮肌瘤在女性在絕經後會自然萎縮變小,如果沒有明顯症狀,定期複查即可。
策劃:王協
編輯:晨璐
排版:李阜蓉
審校:劉衡
參考資料:1. 子宮肌瘤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中華婦產科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