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前景廣闊,農村大有可為。近年來,不少大學生畢業後選擇返鄉創業,成為「農創客」。這批「鄉土人才」為農村注入了「新鮮血液」,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各地稅務部門積極落實相關稅費優惠政策,加大對「農創客」的扶持力度,幫助他們實現青春夢想。
2014年年底,1990年出生的陳俊璋於大連航運職業技術學院畢業後並沒有留在大城市,而是選擇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天祝藏族自治縣,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他創立了甘肅金農商電子商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農商」),成為了天祝縣第一家電子商務專業運營服務公司。
圖為大學生「農創客」陳俊璋。
經過5年多的發展,金農商利用京東、淘寶等網絡平臺,把天祝縣人參果、紅提葡萄、白犛牛肉、黑土豆等140多種土特產賣到了全國各地,大大拓寬了各類產品的銷售渠道,累計交易總額達到6000多萬元。
提起自己的創業之路,陳俊璋說道:「我們公司有今天的成功,真的要感謝天祝縣委縣政府和稅務局的支持和關懷。縣政府幫助我們貸款50萬元,解決了公司的第一筆資金投入;稅務局第一時間為我們輔導國家出臺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公司成立至今累計減稅將近4萬元,這些資金幫助我們擴大了經營規模。」
幾張親戚朋友淘汰的桌椅板凳,兩臺從二手市場「淘」來的老式電腦,一套租賃的破舊樓房,其中不足20平方米的客廳算是辦公室,3間臥室既是休息室也是倉庫……最初的創業之路總是舉步維艱。
農業生產資料免徵增值稅優惠、小型微利企業減免企業所得稅優惠……成立之初,國家稅務總局天祝藏族自治縣稅務局為金農商送去了稅費優惠政策。「在天祝稅務工作人員的耐心輔導下,我們現在報稅全程網上報,發票在自助辦稅終端上就可以領取,非常方便。」金農商辦稅人宋楠如是說。
圖為天祝縣稅務部門上門了解「菜籃子」線下門店情況。
2020年疫情突如其來,很多企業受到影響,在復工復產之際,通過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成為了很多企業的選擇。疫情期間,金農商幫助本土企業將藜麥、野生食用菌、野蔥花等農產品銷往北京、上海、山西、青海等地,交易額達900多萬元。
農產品銷路越來越好,可身邊的親朋好友還是不能方便地吃到新鮮蔬菜,陳俊璋集思廣益,與自己的「90後」小團隊開發推出了微信「天祝原生菜籃子」小程序,通過「線上下單,線下配送」的方式,及時將米、面、油、蔬菜、水果等群眾生活必需品送至各小區,有效保障了居民菜籃子,方便了群眾生活。
圖為天祝縣稅務幹部明金豔幫助宣傳「天祝原生菜籃子」小程序。
天祝縣稅務局在得知這一消息後,首先在局內通過微信群大力推廣「天祝原生菜籃子」,隨後又在「天祝稅務直播間」幫助金農商宣傳這個小程序。「所有新鮮果蔬都進行了包裝和消毒,菜品價格比市場售價還要低,請大家放心在小程序上購買!」 天祝縣稅務幹部明金豔一邊做著稅費優惠政策輔導,一邊幫助金農商「帶貨」。自2月2日上線運營至今,該平臺累計配送單數共計1.2萬單,配送蔬菜近11.24萬斤。
在金農商被甘肅省商務廳評選為甘肅省電商扶貧優秀企業後,陳俊璋並沒有止步不前、安於現狀,他選擇了繼續創新,延伸天祝特色產業鏈。接下來,陳俊璋將持續開發天祝「藜麥永生花」系列高端文創產品,不斷創新文創產品銷售模式,勇往直前,乘風破浪。
圖為陳俊璋為天祝縣稅務幹部介紹藜麥永生花系列產品。
「農業前景廣闊,農村大有可為。這些年來,在農業產業優惠政策的扶持下,我們枇杷合作社的規模越來越大,現在周邊11個村委會1300多戶農戶加入了合作社,枇杷種植面積達到了10000畝,實現產值達80萬元。」被農戶稱為「枇杷哥」的楚雄某枇杷合作社法定代表人王興平介紹道。
雲南省楚雄市東華鎮地處滇中壩區地帶,土地肥沃、水源充沛、光熱資源豐富,素有「魚米之鄉、文化糧倉」的美譽,枇杷種植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等優惠政策,該鎮湧現出了一批以「90後」返鄉創業大學生王興平為代表的脫貧致富帶頭人。
走進東華鎮本東村枇杷種植基地,王興平正在熟練地對枇杷樹進行拉枝矮化,讓人很難聯想到這曾是一名省級優秀畢業生。2016年,這位從小在農村長大的農家子弟,積極響應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放棄了留在大城市高薪就業的機會,決定回鄉創業,投身枇杷種植,帶領鄉親脫貧致富。四年來,合作社乘著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的東風,抓住產業發展機遇,以「公司 合作社 協會 農戶 電商 品牌」的特色發展模式,不僅讓荒坡披上了綠裝,也實現了王興平創業夢想,帶領農戶趟出了一條發展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產業的新路子。
經過多年精細管理,該合作社的枇杷品相良好,果實營養價值高,頗受市場歡迎,除去成本費用,每畝的純收入在10000元左右。通過帶動農戶統一種植,統一管理和統一銷售,由合作社與社員籤訂收購合同,實行訂單式收購,使合作社和農戶利益緊緊連在一起,讓越來越多的農戶嘗到了甜頭,枇杷樹成為了當地老百姓的搖錢樹。如今,該枇杷被入選為中國綠色環保產品,合作社被評為楚雄州優秀創業創新項目和先進合作社。
圖為楚雄彝族自治州稅務幹部實地了解枇杷的種植、經營狀況。
本東村委會是國家稅務總局楚雄彝族自治州稅務局的掛包幫扶村。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稅務部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認真落實稅費優惠政策,為合作社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助力。2016年,王興平返鄉創業以來,楚雄彝族自治州稅務局及時跟進服務,主動上門走訪,宣傳講解「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扶持農業發展等稅費優惠政策,為合作社解決了註冊登記、稅款申報、減免稅費等涉稅問題,同時協調爭取財政、交通、水利行業部門的支持,有力改善合作社的道路等基礎設施,並積極動員村民加入合作社,參與枇杷種植,助力枇杷產業走上規模化、產業化和市場化路子。
看著地裡長勢喜人的枇杷樹,對枇杷產業發展,王興平充滿信心和希望。他表示:「回顧創業歷程,稅收優惠政策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在我們成立初期,面臨著銷售渠道不暢通、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問題。駐村扶貧的稅務幹部了解後,對我們進行了『一對一』、面對面的政策輔導,幫助我們解決了很多難題。僅去年,合作社就享受到了9200多元的稅收減免,減免達30多萬元,實實在在地讓我感受了國家對創業者、對新農人支持扶持的力度和溫度,我們的小枇杷成了大產業,也成了農戶們的『致富果』『幸福果』!」
來源:綜合各地稅務機關報導
責任編輯:奇宇星
點擊下圖↓↓↓
查看更多疫情防控稅費優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