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認為的暴力,是類似於拳打腳踢,這種實際對肉體造成傷害的行為。實際上,暴力有兩種,一種是行為暴力,另一種是精神暴力。後者則不同於前者,它是通過語言來傷害被害人,千萬不要輕視這種傷害,它的後果可以非常嚴重甚至是危機性命。
語言就像一把雙刃劍,能夠成全別人也能夠傷害別人,即使在家庭中,語言的作用也不能疏忽,甚至更重要!
在泰國就曾就有過這樣的例子:
一個12歲的孩子整天鬱悶不樂,心情不好,這是十幾歲孩子遇到困難時的正常反應,但是父親不理解。有一天,爸爸看到坐在櫃檯上的兒子,面無表情無心看鋪,就忍不住罵了兒子。情緒過於激烈的時刻,還直接拿出槍放在了櫃檯上,然後對孩子說:「不想活了就去死」。
沒有人可以預料到,因為父親的一句氣話,在父親轉身的瞬間,兒子真的拿著手槍對自己開槍。聽到槍聲的父親,以為孩子只是在欺騙自己,還打了一下兒子的腦袋。當兒子順勢滑倒時,父親才發現兒子真的自殺了,此時後悔莫及。
還有發生在我們國家的例子,還記得那個在因為被媽媽訓斥後,從橋上跳下去的17歲男孩嗎?媽媽因為孩子在學校不認真學習,整天搗亂而不斷地對孩子進行批評和指責,孩子接受不了,直接打開車門直奔橋邊,從橋上跳了下去,又是一個美麗生命的終止。
事實上,這些年來,語言暴力帶來的慘案愈來愈多,可是仍然沒有太多父母認識到精神暴力的嚴重性,總覺得父母批評孩子再普通不過,都怪現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太弱了!
曾經有過這樣一項,有關父母使用語言暴力情況的調查,結果顯示:
只有百分之八的父母,沒有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其餘百分之九十二的父母都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而且使用的頻率是經常!
那些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會產生哪些心理特徵?
結果顯示,有44.9%的孩子會自我懷疑,22.41%產生厭學心理,22.41%選擇自我封閉,4.08%的孩子會做出自殺或是其他極端的行為。
對於這些數據,我們可以發現,那些看似正常的語言暴力,居然會引起這般嚴重的心理後果。
那麼語言暴力究竟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1、形成迴避型人格
家庭裡面的語言暴力,會對孩子產生非常大的影響。被語言暴力的孩子,極易形成迴避型人格,表現在日常不敢與人主動自信地交往,性格偏自卑、內向和孤僻。
2、暴利催生暴力
那些長時間被語言暴力影響的孩子,會學習父母的語言暴力來攻擊他人,以發洩自己的不滿,甚至會演變成行為暴力。
3、形成強迫性人格
被語言暴力的孩子,還很容易形成強迫性人格,因為自己所受到的壓力很大,所以也會對他人高要求高期待。在這樣的情形下,孩子不僅自身會變得焦慮和缺乏安全感,而且還會因為對他人的高要求而很難與人相處。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為什麼要將鋒利的那面,對轉自己心愛的孩子呢?生活中不斷出現的慘劇,已經無時無刻提醒我們,不要使用語言暴力,不要讓不滿、憤恨有機可乘,傷害孩子的同時也是在傷害自己。學著與孩子平等冷靜的溝通,這樣才能讓父母與孩子間的摩擦越來越少,關係越來越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