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2021-01-08 爸媽盒子

你家是否有出現過這樣的畫面呢?

好好一個周末,你準備帶著孩子出去玩。做完了早餐,發現孩子還在睡。

好不容易把孩子哄起來了,卻磨磨蹭蹭,刷牙洗臉間,早餐已經涼了,這時你已經忍不住要催孩子「快一點」了。

等打理好了早晨的洗漱,一桌子人吃著早飯,大人已經吃飽了在收拾,孩子卻還在一口一口慢悠悠地喝著豆漿,盯著包裝袋上的字開小差,你又沒忍住,催孩子再吃快點。

父母早已整裝待發,孩子卻還在慢悠悠換衣服,扣子都能系個10分鐘,剛穿到一半,突然又想上衛生間。

等孩子上完了衛生間,你已經幫他做好了準備,希望能快點出門,結果孩子又要跑去喝水。

你再次沒忍住,催他:「快一點,再磨磨蹭蹭不去了!」

孩子似乎還有什麼想做的事情,但是看著你有些不耐煩的神情,只好跟了上來。

其實,很多家長在看孩子做事情的時候,都會覺得孩子拖拖拉拉,一點小事半天做不完,這時候只能一次次去催促孩子。

美國一首《媽媽之歌》曾經在網絡上走紅,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被傳唱,歌詞中記錄的就是媽媽每天催促孩子時的嘮叨——

起床,起床,快起來!去洗臉去刷牙,記得梳頭!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有沒有在聽啊?!快起來!然後記得疊被子!會熱嗎?會冷嗎?你就這樣穿著出門嗎?……

可以說完全是母親帶娃時的真實寫照。

但是很少會有家長思考,每天這樣頻繁地催促孩子,會不會帶來什麼後果呢?

01天天被催促的孩子,容易出現這3個缺點,影響一生

①形成易焦慮體質

孩子做事的效率本就不如大人,這受孩子對事物的認知和處理事情的能力影響,有些事情大人做起來非常簡單,但是孩子做起來就稍具挑戰性。

在孩子看來,自己只是正常在做一件事情,父母卻總在身後催促,甚至還會挨罵,這很容易讓孩子形成焦慮情緒,長期如此,甚至還會導致孩子做事急躁,在面對任務和壓力時,容易感到緊張,心理承受能力較差。

②專注力下降

當孩子磨磨蹭蹭的時候,不管是在做作業,還是在玩耍,其實他們的大腦中都會有自己正在思考的事情,並不是完全放空的,家長總是跟在身後催促,很容易會打斷他們的思緒,為了趕快達到父母的要求,不得不放棄自己的思考。

這種情況非常影響孩子專注力的成長。有些家長看孩子玩玩具,一個積木搭了很久也沒找到門路,忍不住上去指導孩子,或者端來吃的,一會兒餵孩子吃一口,一會兒讓孩子喝牛奶,這都是中斷孩子思維訓練的重要原因。

在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家長最好適當「放置」孩子,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和空間來思考。

③喜歡依賴他人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一邊觀察一邊學習的,因為沒有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後就能熟練操作任何東西。

當孩子在琢磨時,家長在身後催促,很容易讓孩子形成過度依賴,因為父母的催促會讓他們感到焦慮,為了達到父母要求的速度,只好按著爸爸媽媽的說法去做。這個過程中他們腦海裡只會想著「我要快一點,趕緊聽媽媽的,別再挨罵」,而不是「這件事情我要怎樣做」。

久而久之,他們就會失去獨立思考的能力,變得喜歡依賴他人。

有些家長在孩子剛上學的時候,受不了他們慢悠悠寫作業、整理書包的樣子,經常一邊催促著一邊上手幫忙,給孩子做好安排,這就佔用了孩子自己鍛鍊的機會。等孩子長大了,也會本能依賴他人的安排,時間管理能力比同齡人更差。

但說到這裡,很多家長也非常茫然:「我也不想天天催孩子,可不催,孩子能磨蹭一整天!」

孩子磨磨蹭蹭的,家長到底該怎麼辦?

前面提到,孩子做事磨蹭,很多情況下並不是他們刻意的,而是由他們先天因素決定的,沒經受過時間觀念的培訓,做事不熟練等等,都是孩子拖拖拉拉的原因。

家長越是催促,反而會惡性循環,導致他們越慢。

02孩子「拖拉」怎麼治?

①培養時間觀念

培養時間觀念的辦法很多,從幼兒時期就可以開始刻意培訓了。比如讓孩子閉上眼睛,感受1分鐘有多長,或者做一些計時的小遊戲,讓孩子在規定時間內整理好玩具等等。

等到孩子開始上學,就可以引導孩子做計劃,比如計劃語文、數學作業花費多少時間,整理書包要花費多少時間,超時後要如何懲罰等等。

一開始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做計劃,不合理的時間也沒關係,計劃可以重新調整,然後父母漸漸放手,讓孩子自行安排。

②不打斷孩子,但讓孩子承擔後果

在一些無關緊要的事情上,如果孩子開始磨蹭,家長不妨給孩子一次自己承擔後果的機會。家長給孩子一個時間,讓孩子自己處理,比如說好了30分鐘內吃飽飯可以看一會兒電視,但孩子拖拖拉拉,超時了,那麼看電視的計劃就要取消,因為吃飯的時間佔掉了娛樂的時間。

給孩子自己承擔自己拖拉會帶來的後果,而不是在孩子慢悠悠吃飯的時候,家長一個勁在邊上催促。

其實,孩子的思維是非常活躍、敏捷的,有時候他們看似磨磨蹭蹭,但已經想好了自己要做什麼。

芝加哥大學心理學博士Erica Reischer說,他收到過很多家長的求助,說自己家孩子總是拖拖拉拉,丟三落四,難以完成任務。

聽罷,他單獨跟孩子做了一次溝通,發現其實孩子對自己應該做的事情是有想法和計劃的,甚至是合理、有序的,有自己做事的節奏。但是這些他們很少會跟父母溝通,即便是計劃遇到了什麼困難,也只會自己想辦法調整。

家長聽了Reischer博士的話,都很吃驚,為什麼孩子從來不肯跟他們說呢?

原因也很簡單,家長在催促孩子的時候,語氣多半是不耐煩、甚至抱怨的狀態,還有些父母甚至會大吼大叫,在父母這樣的態度之下,孩子根本不願意跟爸爸媽媽溝通。

曾經有年輕的網友在網上說,自己在房間裡放鬆娛樂,心裡早已經計劃好了待會幾點就去整理房間,完成作業,但父母推門進來,劈頭蓋臉就是一句:

「你怎麼整天就在玩,作業寫不寫得完啊?看看你這房間亂的,趕緊整理一下!」

頓時他們一天的好心情全毀,不管是寫作業還是整理房間,一件都不想做。

孩子磨蹭是天性,因為他們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來觀察與思考,相反,總能火急火燎完成任務的孩子,雖然效率很高,但是思維很難有慢吞吞的孩子開闊,更難靜下心來做事情。

家長不如對磨蹭的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耐心,不要成為「著急」的父母。

——————————

今日互動話題: 你家孩子做事會磨蹭嗎?你平時是怎樣催促孩子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天天催孩子「快一點」,當心兒童焦慮:拖拉的孩子怎麼「治」?
    好不容易把孩子哄起來了,卻磨磨蹭蹭,刷牙洗臉間,早餐已經涼了,這時你已經忍不住要催孩子「快一點」了。,盯著包裝袋上的字開小差,你又沒忍住,催孩子再吃快點。:「快一點,再磨磨蹭蹭不去了!」但說到這裡,很多家長也非常茫然:「我也不想天天催孩子,可不催,孩子能磨蹭一整天
  • 孩子拖拉磨蹭的5個原因及對策,快來對號入座吧
    每個孩子都不一樣,只有找到正確的原因,才能真正做到對症治療,藥到病除,同樣以發燒為例,如果不知道背後的原因,看到孩子發燒就給吃退燒藥,不但治不好病,還可能會有副作用哦。(只是打個比方哦,孩子的拖拉磨蹭並不是真正的疾病哦!!)
  • 孩子做事拖拉總磨蹭?學會這三招比你催10000遍都管用
    曾聽不少寶媽朋友們抱怨過:孩子一天天不知道在磨蹭啥,走路慢、吃飯慢、寫作業也慢,五分鐘能搞定的事情往往半個小時都沒做完,催他也沒用,越催越慢,那不慌不忙的樣子能氣出病來。他們拖拉大多是因為家長要求的事情對他來說毫無興趣,比如:要求孩子早點睡覺,可是燈一關黑漆漆地什麼也玩不了了,他就能拖一會兒是一會兒;早上還沒睡醒,胃口一般或是早餐不好吃,吃飯速度自然就很慢……有時候,孩子拖延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而是因為會不自覺地把這件事和焦慮、壓力等負面感受聯繫在了一起。預感到會不快樂,所以才會下意識地去逃避,產生拖延行為。
  • 上學起床總是磨蹭拖拉,為何越催反而越慢?不催不吼培養自律兒童
    最近收到一個父母的諮詢,他的孩子快4歲了,上幼兒園起床特別拖拉磨蹭。每天一大早就會上演「驚天地,泣鬼神」的「催娃」模式:叫第1遍,孩子紋絲不動;叫第2遍,孩子哼哼唧唧回應一聲;叫第3遍的時候,才不情願拖拉著身體起床,眯著眼磨磨蹭蹭的穿衣服。最近孩子拖延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父母越是催孩子,他反而越來越慢。孩子是有拖延症嗎?為什麼他總是拖拉磨蹭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孩子拖拉的那些事。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全靠催?知道這6個原因,才能輕鬆解決!
    可他慢慢學會了看你臉色行事,你不發脾氣他就拖拉,你一變臉他就會快一點兒。有時家長吼完以後看到孩子一副不安、害怕的樣子,又覺得於心不忍,有些後悔。怎麼辦呢?先別焦慮,任何行為背後都有它們存在的原因,那孩子到底為什麼會愛拖拉磨蹭呢?具體需要從孩子和家長兩方面的特徵來分析。
  • 孩子作業拖拉,拒絕生氣、催促,做好這一點至關重要
    媽媽仿佛終於找到了一個發洩口,開始像我大吐苦水:「你說我該怎麼辦,這孩子天天作業寫到半夜,他也不是不會做,明明半小時能寫完的作業非要拖到很晚,一會兒喝水一會兒上廁所,你催他一下他寫兩個字,你一回頭又幹別的事情了,寫個作業就跟給我寫的一樣,我天天催著他,求著他趕快寫,就這樣還天天磨嘰到半夜,做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那天晚上我把這位媽媽請進我們家聊了很晚。
  • 徹底改變孩子磨蹭、拖拉:聰明的媽媽都這樣做
    「你怎麼這麼慢,小明的作業都早已經完成了」。「別看電視了,快點刷牙,上床睡覺」溫柔可親的媽媽就是在這樣的催促中,被孩子逼成了焦慮的「tiger」。但是,這種催促並沒有讓孩子停止磨蹭的步伐。相反,有時候會越催越慢,越催越懶,越催越散。
  • 毀掉一個孩子,你就催他、催他、不停地催他
    繼續催孩子。「 我的天哪!距離上學時間就半個小時不到了!」這熊孩子怎麼還沒出門,此時此刻老母親們堪比熱鍋上的螞蟻。結果是,越看時間,我們家長越焦慮,孩子速度還是跟蝸牛一樣。與其催孩子,不如這麼做:父母自己放下焦慮孩子做事磨蹭拖拉是由很多原因導致的,當家長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一定不要只想著催促他們,而是要冷靜下來分析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 你的每次「催」孩子,其實是在「毀」孩子
    ,再催一聲肯定說再看5分鐘,等催第三次的時候11點到了。所以,很多媽媽問我:有什麼辦法可以改變孩子做事太慢,磨磨蹭蹭的習慣?其實,這個問題,媽媽們不要擔心也不要焦慮,因為幼兒時期的磨蹭拖拉只是特殊年齡段的正常表現。在這個時期,如果父母不斷地催促孩子「快一點」,很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很多負面影響。
  • 孩子拖拉磨蹭,家長要有方法,別再"催催催"了
    ,醒來半天了,孩子還在床上趴著,好不容易從床上拉了起來,正準備帶他去洗漱,一不留神孩子又去玩玩具了,刷牙、洗臉再加一段艱難的早餐後,終於可以出門了,發現已經快中午了,孩子又溜去玩玩具了。在這種前提下,我們說,孩子慢其實是我們覺得他們慢。再舉個例子,在遊樂場玩的時候,和孩子說好了再玩十分鐘就回家,可十分鐘到了,孩子怎麼也不願意走,反而抱怨:十分鐘哪有那麼快?很多孩子的確不知道十分鐘有多久。
  • 孩子拖拉、磨蹭,沒時間概念怎麼辦?試試這5招幫助孩子成長!
    如果父母一味幫助孩子做所有事情。時間長了,他就會在心裡產生這樣的想法——「反正我做不做,做得慢一點也沒關係,總會有人幫我做的」。 都說孩子到青少年時期最容易叛逆,逆反心理也比較強烈。但實際上,小寶寶也會產生逆反心理。例如:家長每次說,快一點、快一點,長期這麼催促,會讓寶寶出現逆反心理,導致,你越催,他越慢。
  • 拖拉不是與生俱來的,父母的哪些行為加重了孩子的拖拉習慣
    適度讓孩子增加緊迫感是可以的,因為孩子在六歲以前,缺乏對時間的認知,需要家長適當的提醒和引導。但是這種緊迫感不能過度,孩子是孩子,他們的思維跟大人是不一樣的,不能以大人的思維來對待孩子。在孩子做一件事時,不要催促他趕緊做下一件事,甚至用更多事情來讓他快一點,這樣會使孩子分散注意力,甚至在緊張之下反而不知道做什麼了。
  • 孩子磨蹭不是病,要了親媽的「命」,想讓孩子動起來別只會催催催
    「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反而越催他越慢孩子睡眠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據統計,兒童在熟睡時比清醒時生長速度要快3倍。但是寶寶通常會用行動向寶媽證明,什麼叫「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一催他睡覺,不是想喝水,就是想上廁所,從上到下解決完畢之後,躺在床上又央求你講故事。對於這一點,糖媽可是深有體會,先是要親親抱抱,好一番「蹂躪」之後,糖果還會讓我給她讀個繪本,或是她給我講個故事,然後開始引出今天的「十萬個為什麼」。
  • 一個愛拖拉的孩子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的家長
    孩子已經讀五年級了,個子都比媽媽還要高了,但是「他總是丟三落四,什麼都要我操心」。做什麼事情都要催,「起床要人催、吃飯要人催、出門要人催、寫個作業要人盯著,可沒寫三分鐘就嚷嚷著要上廁所……」媽媽越催,孩子越拖拉,似乎成了一個「死循環」。從表面上來看,這似乎是孩子的問題,他養成了很多不好的習慣,但母子倆的相處方式讓我發現了問題的所在。
  • 優家說 孩子拖拉愛磨蹭?試試這4招,不吼不吵養出好孩子
    回家催作業:聽個英語磨耳朵拖拖拉拉,剛坐下沒5分鐘,就嚷著要喝水,一會又想吃水果,一會又想上廁所。本來音頻不多,非得磨蹭到八九點才寫完。晚上催睡覺:都是快10點半了,女兒還窩在沙發上看動畫片。催一聲沒動靜,再催她就急眼。這一天三遍催從來沒停過,整天跟催命似得,到頭來孩子卻一點改變都沒有,到底該怎麼辦呀?
  • 孩子做事拖拉,竟是家長催出來的?6個小妙招專治孩子拖延症
    想想,如果換作是你在上班,老闆不停地碎碎念:你快做報表、怎麼還沒有做、這個數據怎麼還沒出來……是不是也蠻崩潰的?,還不如我來上手快一點。那麼到底該如何培養孩子時間觀、告別拖拉磨蹭呢?下面6招專治磨蹭拖拉,家長們不妨試試!1、讓孩子明白時間是自己的為什麼很多孩子吃飯總是磨蹭、早上總是賴床、作業總是拖拉呢?
  • 孩子做事越催越慢?家長試試這3個方法,不用催,也能快起來
    小朱張了張嘴,似乎想催促孩子快一些,可不知為何,又閉上了嘴巴。看著這怪異的母子倆,兜媽不由得問小朱是怎麼回事。說到這裡,小朱情緒略有些激動,聲音也稍稍大了些:「班主任讓我平時多催催孩子,我能不催嗎?可是越催越慢啊,穿個鞋,他能穿個10分鐘!」
  • 孩子做事拖拉磨蹭,聰明父母不打不罵,3招讓孩子做事效率翻倍
    5、父母的包辦,增加了孩子的依賴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一書中提到: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巨細為其整理收拾的人。有些孩子的拖拉、磨蹭大多是家長慣出來的。有些急性子的家長見孩子做事慢吞吞,乾脆親自披掛上陣。什麼事情都幫孩子做好。
  • 催孩子:催吃飯、催學習、催運動...這未必是件好事情
    「別磨蹭了,吃個飯也要那麼久,上學快遲到了,你是不是不想讀書了啊。」「走快點,不然就回家去別出門了。」在你嫌棄孩子慢時,也同樣彰顯了強烈的控制欲以及不平等對待。孩子的拖拉,可能是因為穿衣穿鞋手法不熟練而顯得笨拙,也有可能走著路突然被地上好看的樹葉給吸引了,經常提出一些匪夷所思的問題可能是因為他對事物有些強烈的好奇以及求知慾.....
  • 孩子做事磨磨蹭蹭,爸媽越催越拖拉,或許是「超限效應」在作祟
    "媽媽話音落下後,放放卻明顯放慢了吃早餐的速度,一點也不著急。家中有個"磨蹭鬼"的寶爸寶媽可能會發現,你和孩子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可能是就是"快點"。而且往往你越是催促,娃像是有意跟你對著幹似的,越說越慢。事情越是著急,他越是這樣,很多父母到最後幾乎暴跳如雷。孩子如此拖拉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