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在東莞的很多工廠,經常在工業園工廠路過的人都知道,工廠的「招工」廣告一直都貼在牆上。有的甚至可以「堅守」一年。是什麼原因讓工廠一直招工呢?
近日,一位從農村去東莞找工作的王大哥,進工廠「體驗」後,明白了工廠一直招工的原因。
王大哥今年40歲,以前一直在農村老家務農。40歲的他還沒出過農村,今年因為孩子參加了高考,考到了「本A」線。辛苦大半輩子的他終於看到了希望。
在農村務農,每年也僅僅夠一家人的開支。現在兒子考上了大學,靠家裡幾畝地,已經不夠支撐孩子的學費。他決定走出農村,去東莞找一份「高工資」的工作。
王大哥到了東莞厚街,在工業園看到許多工廠都在招工,但是不是每一間工廠,他都「符合條件」。最後,他進了東莞厚街一間鞋廠,有了一份月薪4500元的工作。
這次他找工作進工廠的「體驗」,對長期招工的工廠有了3個感受:
1、工齡限制。走遍工業區所有的工廠,感受最深的是「年齡」的劣勢。工業園內95%的工廠招工信息,都明顯地寫著招工年齡「18-35周歲」。部分工廠還寫著「18-30周歲」。工廠對年齡的限制,直接就讓「超齡」的工人找不到工作。哪裡有那麼多的90後願意進工廠呢?
2、工價太低。多數的電子廠給工人的「底薪」還是1550元,加班費12元一個小時。今年新發布的「提薪」,還沒有「落實」。這樣一個月「滿打滿算」工資在3500元左右,這個工資水平在農村也差不多。了解東莞這邊招工情況的人,都願意待在家鄉。
3、扣除夥食。還有一些工廠,招工信息裡寫著要「扣夥食費」,工人的工資原本就這麼點,還要扣錢,這讓找工作的人感覺不夠「人性化」。工廠應該想辦法給工人提高夥食的質量,讓工人吃飽飯,才能做好事情,怎麼還要「扣夥食」?
進工廠打工,薪水最大的來源是「加班」,工人都是用「時間」換「金錢」。工資的底薪和加班費的單價,是大家最關心的事情。夥食也是工人生活的基本條件。工廠如果在這「兩個方面」肯付出,相信以後再也不用「長期招工」。
工廠一直招工,工人進廠「體驗」後,明白了原因。你覺得工廠長期招工還有其他的原因嗎?請寫在留言區,相互交流。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向原作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