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昌鳳:智能算法降低信息繭房的可能性

2020-12-16 新京報

新京報訊(記者 王霄)2020年1月13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新京報聯合舉辦了「智能算法的傳播邏輯和價值迭代」研討會,關注算法對媒體與傳播的影響。會上,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陳昌鳳發表了《算法時代信息的個人化轉向——智能新聞傳播理念變革》的主題演講。

陳昌鳳指出,智能算法對多樣性的提升主要基於兩種路徑:一種是通過強化「個性化」來有效提升「多樣性」。基於更精妙的使用,智能算法實際上具有增加內容多樣性和縮小內容範圍的雙向潛力,有效提升「新聞多樣性」;一種是使個性化推薦系統的使用者「意識到未知」,也就是將被過濾掉的信息提示給用戶,使用戶意識到還有更豐富的新聞可供選擇。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教授陳昌鳳

陳昌鳳進一步提出,將算法智能地運用於新聞業,通過算法推薦邏輯,協同內容算法、過濾算法和主題建模等在內的方法,影響供給側和分發渠道,再改造生產邏輯最終打造智能新聞。實際上,目前社交媒體的算法邏輯、推送邏輯都將影響到生產機構,包括新聞機構。我們需要重視智能新聞,因為研究發現智能新聞更加可靠、更加專業。

關於個性化是否局限了用戶的信息範圍,陳昌鳳解釋道,算法不僅僅是一種技術或工具,它具有文化意義和價值觀指向,將對我們的日常生活產生持續且密切的影響。

校對:危卓

相關焦點

  • 深化新媒體時代智能算法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彪表示,隨著自媒體時代來臨,每個人甚至機器、算法都可能成為信息傳播的節點,信息的生產和分發越來越呈現出智能化和精準化的特點。智能算法催生了媒介生產的專業化和深度化,改變了以往粗放型的新聞生產模式,提升了媒介的傳播效率。此外,算法推送使受眾可以隨時看到自己喜歡的信息,降低了信息獲取成本,提高了整個社會的信息流動效率。
  • 喻國明:智能算法推薦具有反信息繭房的本質
    新京報訊(記者 李碧瑩)2020年1月13日,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與新京報聯合舉辦了「智能算法的傳播邏輯和價值迭代」研討會,關注算法對媒體與傳播的影響。會上,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教授喻國明指出算法推薦具有反信息繭房的本質。
  • 算法摩登時代:比「信息繭房」更可怕的是「信息牢房」
    「機器算法讓外賣騎手更危險嗎」的深度討論。 除此之外,被算法控制的可能不止騎手,還有被「信息繭房」困住的顧客。信息繭房是指人們的信息領域會習慣性地被自己的興趣所引導,從而將自己的生活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的現象。由於信息技術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間和任何領域的巨量知識,一些人還可能進一步逃避社會中的種種矛盾,成為與世隔絕的孤立者。
  • 「信息繭房」是個偽概念
    正因為契合了對此現象擔憂的社會心理,「信息繭房」這一概念逐漸被大眾認可並被廣泛使用。但桑斯坦提出「信息繭房」時,算法還是個模糊的概念。當算法技術逐漸發展成熟,並成為內容分發的通行規則之後,人們驚奇地發現:「信息繭房」似乎更能貼切地描述算法所造成的影響。在傳統媒體時代,媒體機構面向大眾生產新聞,並依賴人工編輯的方式進行分發,並無明確的受眾細分意識。
  • 「信息繭房」「過濾氣泡」與「回音室效應」傻傻分不清?
    簡言之,「信息繭房」就是「我們只聽我們選擇的東西和愉悅我們的東西的通訊領域。」近年來,「信息繭房」一直都是學界、業界的研究熱點,關於「信息繭房」是否會造成同質化內容?人是否會真正進入到所謂的「信息繭房」中?或者算法型內容推送會導致「信息繭房」嗎?
  • 2020江蘇高考作文:智能網際網路帶來的到底是同聲相應還是信息繭房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也是大家特別關注的一項內容,今年的高考作文涉及疫情、涉及「講好中國故事」,涉及信息傳播,甚至新聞傳播學的經典概念「信息繭房」、「鏡中我」都派上了用場。這篇文章選取的是江蘇省的考題。因此考題,新傳經典理論「信息繭房」喜提熱搜,於是以此題撰文,聊一聊「信息繭房」到底是什麼。
  • 徐一龍:算法不製造信息繭房 而是探索興趣
    我們通過這兩種全新的內容體裁,探索智能社交,包括:上線問答頻道並推出獨立產品「悟空問答」,一個為所有人服務的問答社區;上線「微頭條」,讓所有頭條用戶,特別是普通人通過發布短內容,與人互動、建立關係。這是頭條從算法分發走向社交分發的初步嘗試,我們希望用戶在頭條內能建立起有效的社交關係。與此同時,內容可以通過「關注」的形式來分發,而不是僅僅依賴於算法。
  • 彭蘭:導致信息繭房的多重因素及「破繭」路徑
    要破解信息繭房,同樣需要依靠算法與平臺的優化、信息供給側的改進以及個體媒介素養提升等多方面的路徑。關鍵詞:信息繭房、選擇性心理、算法、媒介素養近幾年,伴隨著個性化信息推薦算法的發展,關於信息繭房的討論也越來越多,人們的觀點也不盡相同。信息繭房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它僅是算法的原罪還是源於多重因素,是否可能破解?
  • 嚴飛:我們如何逃脫算法營造的信息繭房?
    記者|李永博在「追問2020」系列第二場「系統圍城」活動中,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嚴飛與青年文化研究諮詢公司聯合創始人張安定分享了算法推薦對當代人的誘惑和弊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嚴飛認為,今天我們面對的算法推薦存在兩個面向。首先,算法的背後是一個商業的資本邏輯,商家利用我們在消費行為中暴露出的消費習慣和傾向,通過算法進一步刺激消費。在傳統的商業模式下,廠商先生產貨品,然後通過倉儲,最後發到消費者的手裡。
  • 織就「信息繭房」的人,或許就是你自己
    你聽說過「信息繭房」嗎?近段時間,與「信息繭房」有關的討論,幾乎是社交網絡上最受大眾關注的專業話題。說它備受關注,是因為隨手打開微博、論壇,便不難覓得這四個字的身影;而說它是專業話題,則是因為這個生動的比喻,出自美國法學家凱斯·桑斯坦早年在其著作《信息烏託邦》中提出的一個學理性概念。事實上,當很多人興致勃勃地談論「信息繭房」時,他們並沒有仔細思考是誰織就了「信息繭房」,自己又身處怎樣的信息環境之中。
  • 高考熱詞—信息繭房,你知道多少?
    美國哈佛法學院教授凱斯·桑斯坦經過研究,在《信息烏託邦》裡把這類現象叫做「信息繭房」。今年江蘇卷高考作文題目,也恰恰提到了這一概念。什麼是信息繭房?「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也稱「信息繭室」。
  • 左有為老師:百度創始人深度直擊「信息繭房」
    左有為老師報導,左有為老師發現,一周之內,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兩次談及「信息繭房」問題。所謂信息繭房,指的是人們關注的信息範疇會習氣性地被本人的興味所引導,從而將本人的生活桎梏於像蠶繭普通的「繭房」中的現象。
  • 信息繭房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信息繭房名詞解釋先睹為快
    信息繭房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信息繭房名詞解釋先睹為快時間:2020-07-07 17:2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息繭房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信息繭房名詞解釋先睹為快 信息繭房是什麼意思?
  • 抖音、技術與「信息繭房」
    而技術是否應當、又該在何種程度上為「信息繭房」負責?以此為發端,圍爐展開了討論。崔 | 是的,感覺抖音、快手這些平臺一方面給普通人提供了更多被看到、被取悅的機會,另一方面算法還是希望儘可能留存用戶,延長其使用時長,而平臺並沒有責任去提升使用者的智識水平,那麼這些問題會在「信息繭房」下變得越來越糟。
  • 中首清算 |「信息繭房」會使人見識短淺嗎?
    中首清算發現,2020 年高考江蘇卷作文提到了「信息繭房」這一概念。如果你是今年江蘇省的高考生,不知道你的心理陰影面積會是多少?這種每個字都認識卻一言難盡的感覺,果然還是熟悉的江蘇卷味道。隨著「高考作文」登上熱搜,網友紛紛表示:幸虧我畢業得早! 當然,學霸的你可能立馬就從中聯繫到了一個著名的傳播學理論——「信息繭房」,那麼,何為「信息繭房」?
  • ——從江蘇高考作文看信息繭房
    顧名思義,信息繭房(Information Cocoons)指的是在信息傳播中,公眾只注意自己選擇的東西和使自己愉悅的信息領域,久而久之,會將自身桎梏於像蠶繭一般的「繭房」中。這一概念由哈佛大學法學院教授、歐巴馬總統的法律顧問凱斯·桑斯坦在其2006年出版的著作《信息烏託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中提出。
  • 半月談:偏好算法帶偏閱讀,讓部分青少年受困於「信息繭房」
    原本能夠提供多樣化精神食糧的手機App,卻讓人有一種「我才夾了一筷子,你就送我一桌子」的驚喜與尷尬,在不知不覺中受困於「信息繭房」。投其所好的定向推送:愛看什麼就送足餵飽「原本把手機留給孩子是想方便聯繫、開闊孩子視野,沒想到她沉迷於刷短視頻。」
  • 結合現實談談你對「信息繭房」的理解|19北師大新傳專碩真題解析
    2019年北京師範大學新傳考研440論述題結合實例談談你對「信息繭房」的看法。答題思路 本題考察信息繭房的相關知識。參考答案 一、信息繭房「信息繭房」理論由哈佛教授凱斯·桑斯坦於2006年在其著作《信息烏託邦——眾人如何生產知識》中提出。通過對網際網路環境中人們信息選擇方式的考察,他認為人們在網際網路中對信息的選擇是不全面的,人們通常偏向於選擇接觸自己感興趣或者更了解的領域的信息,而忽略了其他諸多領域,從而將自己的生活禁錮在一個蠶繭般的「繭房」中。
  • 信息繭房時代:偏見、撕裂與群氓 O信息繭房時代:...
    信息繭房時代:偏見、撕裂與群氓 O信息繭房時代:...
  • 「破繭而出」衝破「信息繭房」
    有時,只是因為在手機上多看了一眼,各種信息就撲面而來,大把時間就這樣消耗,自控力不強的孩子更是越「玩」越「偏」。百餘年前,如果一個孩子在一個偏僻的地方,很難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樣的。但是今天,只要給孩子一部可以上網的手機,他就可以發現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