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 | 細數病竇症候群的8大心電圖表現

2021-03-04 好醫術心學院

在之前全面總結病竇症候群(←具體文章點擊藍字查看),其中病竇症候群的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表現為:

(1)嚴重的竇性心動過緩(心率<50 次/分)。

(2)竇性停搏和(或)竇房傳導阻滯。

(3)慢快症候群:陣發性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心房撲動、室上性心動過速)和心動過緩交替出現。 

(4)持續心房顫動在電復律後無可維持的竇性心律。

(5)持久、緩慢的房室交界性逸搏節律,部分患者可合併房室阻滯和室內阻滯。 

(6)活動後心率不提高或提高不足。

這麼講不夠形象具體,今天我們配圖說明。

病態竇房結症候群可以表現為以下一種或一種以上情況,發作常為間歇性,患者心電圖大部分時間為正常竇性節律。

是最常見的心電圖表現

竇性心動過緩,心率33次/分

竇性心動過緩,心率48次/分

是由於竇房結衝動無法激動心房導致,表現為正常P波缺失。

竇性停搏合併交界性逸搏心律

交界性搏動後的竇性停搏導致長時間心室靜止

有長P-P(R-R)間期,且長P-P(R-R)間期與短P-P(R-R)間期之間無倍數關係

如果竇房結衝動不能穿過竇房結和周圍心房肌連接處,可以出現竇房阻滯,和房室傳導阻滯一樣,竇房阻滯可以分為一、二、三度。然而,體表心電圖僅能識別出二度竇房阻滯,三度或完全竇房傳導阻滯不能與竇性停搏區別。

二度竇房阻滯時間歇性心房激動不能傳出會導致P-P間期是竇性心動周期的整數倍(通常是兩倍)。

二度竇房阻滯中P波及QRS波脫落導致兩次停搏

有長P-P(R-R)間期,且長P-P(R-R)間期與短P-P(R-R)間期之間有「-倍數關係

當竇性心動過緩或竇性停搏發生時,下一級起搏點發出逸搏和(或)逸搏心律。緩慢交界性心律提示竇房結功能不全。

竇性停搏後的交界性逸搏心律

竇性停搏並交界性逸搏

這些心律很常見,房性異位搏動常導致長間歇,這是由於竇房結自律性被房性異位搏動抑制的結果。

房性異位搏動抑制竇房結自律性活動

竇性心動過緩合併房性逸搏

病態竇房結症候群患者常並發房顫、房撲或房速。然而,房室交界區折返性心動過速不是病態竇房結症候群的一部分。心動過速常常抑制竇房結自律性,因此心動過速停止後常發生竇性心動過緩或竇性停搏。相反,心動過速常常繼發於心動過緩並發的逸搏心律,因此,心動過速和心動過緩常常交替發生。

心動過緩-心動過速症候群,竇性心動過緩基礎上繼發房性心動過速

竇性心動過緩並交界性逸搏,陣發性房顫

房顫終止後出現竇性停搏

房顫終止後出現竇性停搏,在一個竇性心律後房顫復發

房室傳導阻滯常和病態竇房結症候群並存。合併房顫的病態竇房結症候群患者在沒有應用房室結阻滯藥物時也會出現緩慢心律,提示房室結功能受損。

這份房顫心電圖中,在未使用抗心律失常藥物情況下,心室率僅42次/分,提示房室結傳導功能不佳

正常房室結有傳導/潛在起搏雙重功能,當房室結髮生病變時,有的病例僅表現為傳導障礙;有的病例僅表現為起搏功能障礙;有的病例會表現為傳導及潛在起搏雙重功能均障礙。

相關焦點

  • 預激症候群
    1930年wolff、parkinson、whife三人報導了一種PR間期縮短,有預激波伴QRS波群時間延長、以及有反覆發作的陣發性心動過速的心電圖改變,稱之為w-p-w症候群。1952年Lown、Ganong、Levine三人報導了一種PR間期縮短,QRS波群正常,無預激波,也多有心動過速發作史的心電圖,稱L-G-L症候群。
  • 【臨床實用心電圖入門】 第十七講:早期復極症候群及其它
    與冠心病不同之處在於其症狀與心電圖ST段抬高可持續數日、數月甚至數年。有研究認為早期復極症候群、Brugada症候群和特發性室顫可能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大樣本病例對照研究顯示,早復極人群的特發性室顫風險是無早復極人群的6倍。隨訪30年1萬例早復極患者的研究顯示,下壁導聯ST段抬高>0.2mv,心臟性死亡的風險增加3倍。進而使我們更加關注要進行早復極危險分層。
  • 一文總結:預激症候群的心電圖特點和診治
    預激症候群(WPW症候群)是附加房室旁道跨越房室結提前激動部分心室肌引起的一系列症候群,體表心電圖以短PR間期和δ波為特徵性表現。
  • 3分鐘讀懂,預激症候群的心電圖模式
    預激症候群是指起源於心房的激動經旁路提早激活心室的一部分或全部引起的症候群,體表心電圖以短PR間期和δ波為特徵性表現,極易被誤診為心肌梗死、束支阻滯和心室肥大或掩蓋上述疾病的心電圖特徵。為此,本文對預激症候群的心電圖進行了匯總,以饗讀者。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你知道「天才病」嗎?相當可怕-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醫學,科普...
    什麼是馬凡氏症候群?為什麼被稱為「天才病」?馬凡氏症候群又名蜘蛛指(趾)症候群,俗稱蜘蛛病,屬於一種先天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有家族史。馬凡氏症候群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存在於常染色體上顯性基因引起的遺傳疾病),具有家族遺傳特點,男女發病機率相等,垂直傳播,代代發病。如患者與一正常人結婚,所生子女一半為正常人,一半為患者。
  • 郭繼鴻教授:Bayes症候群
    一.定義與命名     與其他心電圖症候群一樣,其意味著患者一定 具有心電圖的某一特定表現,又有與之相關的臨床 表現,當上述兩者兼而有之時可診斷該心電圖綜合 徵:例如:Brugada症候群,長QT症候群,早復極綜合 徵等。
  • 高鉀血症的心電圖表現以及研究進展|高鉀血症|心電圖|研究|濃度|T...
    然而,高鉀血症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通常表現為低血 壓 、 休 克 和 心 髒停搏等, 易被誤認為是基礎疾病的 惡 化 。對 嚴重高鉀血症臨床表現認知的局限性常導致貽誤最佳治療時機。充分了解心電圖在高鉀血症 早期診斷中的作用,可及早幹預、挽救患者生命。
  • 這幾種電解質紊亂的心電圖表現,你都見過嗎?
    高鉀血症常見於急慢性腎功能不全、尿閉或尿量明顯減少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擠壓症候群等。靜脈輸鉀過多,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酸中毒等也可發生高鉀血症。 1.心電圖表現 不同範圍的血清鉀濃度,患者心電圖表現各不相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心電圖提示ST-T改變到底啥意思?
    在實踐中必須結合臨床及其他檢查,以及心電圖隨訪,尤其基層醫院未開展冠脈造影等技術,心電圖對早期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的診斷大有作為。1)能定出缺血部位,缺血出現導聯呈冠脈供血區域性分布,廣泛性改變往往不是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2)缺血區域性導聯有對應性改變,如V5V6導聯ST段壓低T波倒置,則V1V2導聯ST段上抬,T波高尖;反之亦然;(3)有動態改變,ST-T改變時輕時重,恆定不變的ST-T變化一般不是或不是單純的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足;(4)缺血性ST-T改變多伴有緩慢性心律失常如病竇
  • 桂枝甘草湯加減治療心血管病
    還可表現為頭暈、兩眼發黑,尤其是由蹲位突然起立時好發。患者常有皮膚蒼白,面色無華,舌質淡,苔薄白的臨床特點。這些都特別符合心陽氣虛的病機,可以用桂枝甘草湯為主方加減,加用少量的肉桂療效更佳。服藥後頭暈乏力漸消,自測血壓多次,均在90/60mmHg左右,面色已不蒼白,脈象雖細但不弱。守上方隔日1劑,再服4周,服藥後自覺良好,自測血壓穩定在90/60mmHg左右。隨訪1年,血壓穩定在90/60mmHg左右,且無不良自覺症狀。二尖瓣脫垂是指各種原因使二尖瓣在心臟收縮時向左心房脫垂,導致二尖瓣關閉不全。
  • 【ECG】非常經典的 心電圖速讀歌訣 太牛了!
    竇性心動過速竇P間隔,少3過速。註:竇性P波PP或RR間隔少於3大格,即心率>100次/分則為過速。竇性心動過緩竇P間隔,超5過緩。註:竇性P波PP或RR間隔超過5大格,即心律<60次/分則為過緩。
  • 急診心電圖快速解讀
    急診心電圖的快速解讀對危重患者的病情判斷和及時處理十分重要,特別是對嚴重心律失常和急性冠脈症候群的心電圖解讀。圖8 寬QRS波群心動過速,V1導聯在竇性心律時為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當心動過速發作時,QRS波群呈兔耳徵表現,可診斷室性心動過速。
  • 生悶氣一個月,心臟氣成一個球——心碎症候群
    李大娘的心電圖很符合下壁心梗的表現做完造影,李大娘被推回了心內科監護室病房,小張醫生推來心臟彩超機,給她做了個心臟彩超,從心臟彩超看,李大娘的心臟的心尖區域像個吹氣的球,又圓又薄,運動也不協調了,真相終於大白——李大娘得的病是心碎症候群,又叫應激性心肌病。
  • 早讀 | 心電圖出現Q波,本文解決你90%的難題!
    隨著電生理學的不斷深入,目前認為Q波的產生並非心肌梗死所獨有的表現。心電圖中Q波的產生,除了心肌壞死瘢痕形成的某個部位心肌電活動能力嚴重降低或喪失而處於「電靜止」狀態之外 ,還有許多疾病可引起一過性和非梗死型Q波。小編總結了各自的產生機制、心電圖表現特徵及鑑別方法,供大家參考。
  • 心電圖解析,從竇性心律說起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人肯定會大跌眼鏡,在臨床摸爬滾打這麼多年,心電圖沒看過上萬份至少也有上千份了。竇律天天見,有什麼可說的?
  • 顱面血管瘤病(Sturge-Weber症候群,SWS)--"車軌徵"
    車軌徵 英文 The tram-track sign 表現 車軌徵在頭顱X線平片上表現為腦回樣,曲線狀、平行的鈣化密度影;在頭顱CT上也可見到類似徵象。 解釋 車軌徵是顱面血管瘤病(Sturge-Weber症候群,SWS)患者由於軟腦膜血管畸形所產生的腦皮質鈣化所形成,這些血管畸形由位於軟腦膜與蛛網膜之間間隙內的單純血管結構組成。
  • 動態心電圖報告不會看?掌握這 8 點就夠了!_騰訊新聞
    動態心電圖自 1957 年發明,1961 年應用於臨床,1978 年引入我國,經歷了最初的單通道、雙通道、三通道、12 導聯動態心電圖到目前的數位化 12 導聯同步動態心電圖發展過程。
  • 8歲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幾年換了11所學校 阿斯伯格症候群有哪些表現
    2018年4月12日訊,乍一看,8歲的亮亮(化名)是個討人喜歡的小正太。他活潑愛笑,學習成績也不錯。然而,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他已經被3所幼兒園、8所小學勒令退學,而且每次都是同學家長聯名要求,理由是「不適宜行為」。
  • 低顱壓症候群是什麼?
    低顱壓症候群,是指各種原因導致的側臥位腰部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壓力在60mmhg以下,以體位性頭痛為特徵的臨床症候群,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臨床表現為:體位性頭痛、噁心、嘔吐,呈急性或亞急性起病,頭痛多位於額部或枕部,有的向頸部、背部放射,可伴有眩暈,精神障礙,復視、自主神經症狀,視覺障礙和聽覺障礙等,體位性頭痛為特徵性表現,即坐位或直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