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小妙招,讓孩子向「別人家的孩子」靠攏

2020-11-07 越侃越有料

孩子的教育,從來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培養出精英兒女的父母,其育兒心得也總是會被各大網站瘋轉,甚至是出書大賣。天下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由此可見一斑。如何讓孩子放下手機、不拖延、不無理取鬧,向「別人家的孩子」靠攏呢?以下2個小妙招,可以讓孩子每天進步一點點,變得更加優秀。

1、正確地讚美孩子

《少年說》中有位少年說聲淚俱下地哭訴:「從小到大,你就知道打擊我、否認我,即使我考了第一名。」媽媽說:「我知道你性格容易飄,我這樣做是為了你好!」

多少父母打著「為你好」的名義,行「傷害你」之實。隨著年輕一代父母文化水平的提升,「不打不成器」的教育觀念在逐漸淡化,身體上的毒打在減少,心靈上的毒打卻大行其道。有時候孩子委屈得哭了,父母還會來一句:「我又沒打你,你哭什麼哭!」

但很多時候,這種責罵批評,並不能解決當下的問題,比如不會做作業、拖延症、喜歡哭鬧等,還容易讓孩子變得自卑、不自信。這時候,可以試著讚美孩子。

親戚A的女兒在學跳繩,學了將近一個月了,還是不會跳,每次跳一個就停住下來。親戚是受過高等教育的,開始一兩天還能耐著性子說「你慢慢來」「媽媽給你示範」「你學媽媽的樣來跳」……到後面就直接用吼的:「你怎麼這麼笨」「你是不是有問題」「你是不是沒有運動細胞」「你是你們班上跳的最少的」……可這非但沒有讓她女兒跳好,反而一直停留在原地。後來,她意識到可能自己的教導方式有問題,就在網上看跳繩的教學視頻,還研究孩子跳得不好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學會連貫。後來,她就讓孩子跳一下、停一下地練習,開始是算數量。每多跳一個,就誇讚她說「這次跳的更多了,加油!」數量上去了之後,就練習銜接的速度,同樣採取讚美、認同、肯定的方法。最後,親戚A的女兒終於學會了跳繩,可以輕鬆地跳100個。

讚美也是有技巧的,比如,要稱呼名字,要指出讚美的具體行為,表明自己的感受等,避免假大空的讚美,例如「你好棒」「你真乖」等,可以說:「大寶,你把地板拖得好乾淨,媽媽真高興!」

得到正向肯定、表揚的事情,孩子也更傾向於去做,因為這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良好心理體驗,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2、相信孩子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孩子的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孩子的吃飯,是自己的事情;孩子的早起,是自己的事情;孩子的穿衣,是自己的事情……很多時候,作為父母的我們,覺得孩子或是太小,或是自控力不足,要靠父母在身邊盯著,才能做好。這便有了當下盛行的現象:父母輔導孩子作業。

孩子在慢慢長大,有自己處理問題的思維方式。如果孩子一直習慣了由父母推著往前走,每次都有父母為他們的行為託底,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就會降低,就會拖著等父母來催。有時候,甚至會根據父母催的緊迫性,來試探底線,以及決定自己採取行動的速度。這時候,孩子把精力都花在與父母鬥智鬥勇上,更無形中形成了對父母的依賴。

曾看過樊登的育兒視頻,他說,他的孩子就從來不用陪著輔導功課。因為,他學會讓孩子自己分配時間,什麼時候做功課、什麼時候玩耍、什麼時候看電視等都有孩子自己決定。或許,作為父母的我們,也應該試著讓孩子自己去解決自己的問題,將自主權交給他們自己,從他們的習慣養成中,退居二線,給予適當的引導、支持和肯定。孩子才能對自己的生活,有足夠的掌控力,增強孩子的獨立性。

曾看過一個有關臍帶的小視頻。視頻中,有位單親媽媽生下小寶寶,在醫生要剪斷臍帶的瞬間,她請求醫生不要剪。每當孩子走出視線範圍、爬到桌子上、在路上和小動物玩耍等,媽媽用力扯一下臍帶,孩子就回來了。上學後,同學們嘲笑他的臍帶,長大後幽會女友也會媽媽拉了回來,最後,他倆一直靠著織毛衣、賣毛衣相依為命,直至母親去世,那位成人的孩子卻手足無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掌控自己的人生需求。如果孩子長大、承擔責任是必經之路,我們做父母的,就不過多的幹涉、包攬,而是適當引導、暗地保護,讓孩子茁壯成長。這樣,那些因過度依賴而產生的不良行為習慣,也會轉變成優良的好習慣,逐漸成為大眾眼中「別人家的孩子」。

相關焦點

  • 5個小妙招培養口算能力,不再羨慕別人家孩子
    口算題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因為孩子自身的口算能力差造成的。用上以下5個小妙招,培養、提高孩子的口算能力,讓你不再羨慕別人家孩子。,你會發現孩子的口算速度和準確率都會有所提高。經過一段時間的讀算訓練,使孩子熟練到不需要思考,不需要背口訣就能快速地計算。在孩子快速口算的過程中,不妨打亂口算題的順序,讓孩子能夠根據不同的口算題,靈活地使用口算方法,逐漸鍛鍊孩子思維的敏捷性,還可以訓練孩子的反應能力和計算速度,促使他們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最終達到提高孩子口算能力的目的。
  • 羨慕別人家孩子,先做別人家父母
    「別人家孩子」這個特殊的物種,多少媽媽見了兩眼放光,而且羨慕的咬牙切齒,多少自家孩子活在你的陰影中,甚至懷疑自我。 他們曾多次對著你吶喊:別人家孩子,請別讓我媽認識你。 父母滿眼是別人家孩子的優點,卻只會盯著自家孩子的缺點;那你知不知道,在孩子眼裡你和別人家的父母,又是怎麼樣的存在?
  • 不再是別人家的孩子,你家孩子也是有禮貌的!
    不過家裡有孩子爸媽對孩子沒有禮貌這個問題也是憂愁不已,孩子不尊重自己也就算了,在外人面前不講禮貌真是丟盡了爸媽的臉,爸媽對此也是表示無奈。爸媽看著別人家的孩子各方面都彬彬有禮,正是古語中「公子如玉世無雙」的人物再現呀!羨煞其他父母,別再羨慕了,從今天開始,你的孩子,一樣是一個有禮貌的人。今天就給爸媽們來一打專家妙招,輕鬆搞定教會孩子講禮貌的問題。
  • 當別人說你家孩子「膽小」、「懦弱」時,寶媽應該如何應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一點,當帶著孩子出門遇到熟人的時候,你提醒孩子要和對方打招呼,孩子往往都不願意開口,甚至有的孩子還會躲在父母的身後,避開熟人的注視。而這個時候,對方則會哈哈一笑,說道:「你們家孩子很膽小呀,見人就害羞」。
  •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別人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唯有用心和堅持
    她們很好奇,我一個人帶倆娃究竟是怎麼帶的,尤其是當她們知道我兩個女兒夜裡都跟我睡,並且不用別人幫忙哄睡的時候,簡直對我佩服的五體投地。這些天,她們看到我,總要我來傳授她們哄睡小孩的經驗。要說過多的經驗,我還真沒有,但問我的人多了,我便仔細總結了一回,當我把總結的經驗告訴她們的時候,她們說:「你家孩子真好帶!我們家的放床上也要玩的。」
  • 訓練孩子專注力的幾個小妙招
    孩子的專注力,作為羅媽媽孩子系統能力鍛鍊最基礎的能力之一,在羅媽媽這裡也是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羅媽媽一直強調孩子的幾個基礎能力,觀察力 表達力以及專注力,組成了孩子的認知能力。
  • 別讓「別人家孩子」傷了自己孩子
    我們小時候可能都曾被這個別人家的孩子傷害過,而等我們長大了成了父母,也變得喜歡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進行比較。爸爸媽媽,你們知道這樣的比較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傷害嗎?傷害一:打擊孩子自信心當父母拿別的孩子與自家孩子比較時,孩子的第一感覺是自己不夠好,父母不喜歡自己,更喜歡鄰居家的小孩。因此,他可能會鬱悶會自卑,自我價值感降低,不再自我肯定,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 孩子不懂得分享?家長學會這三個小妙招,讓孩子懂得分享的快樂
    文/小曼聊育兒分享是我們人生中必須要學會的一門必修課,懂得分享的孩子往往更加懂得如何去愛。願意把自己的東西分享給別人的孩子是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小偉一聽已經沒有糖葫蘆了,就哭鬧起來了。「媽媽給你買了兩個,你把其中一個給小偉弟弟好不好啊?」「我不要,我不要,這是媽媽給我買的,我不要給他。」悅悅一聽媽媽要把自己的糖葫蘆給別人,往懷裡一踹藏得更嚴實了。「阿姨不白要你的,阿姨給你錢好不好啊?」
  • 誇別人家的孩子,傷了自家的孩子
    在孩子的生活中,比較與被比較是極為常見的事。孩子經常會在某件事上被家長或者其他長輩用來跟同齡人作比較,大部分時候他們都會成為弱勢的那一方,因為父母和長輩總是秉持著希望他們能夠向他人學習的理念來誇別人家的孩子。
  • 好孩子總是「別人家的孩子」,好媽媽也一樣都是「別人家的媽媽」
    聽我來解釋哈:首先,作為家長看到優秀的孩子,我們總會發出一聲驚嘆: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孩子!從這個角度來講的話,其實在孩子眼中是不是也會有「看看,這是別人家的媽媽(爸爸)?」01先跟大家說兩件有意思的事情,是我的親身經歷。
  • 謹防「別人家的孩子」
    ,一種是優秀的別人家的孩子,一種是自己家的孩子。作為一個畢業班的班主任,我需要經常找學生談心,其中幾個學生的話語引發了我的深思,姑且稱之為小A小C吧。小A是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成績能夠名列前茅,但是近期有所下滑。按理來說她也應當是別人家的孩子,可惜並不。她跟我說老師你知道嗎?
  • 不要讓「別人家的孩子」毀了「自己家的孩子」
    我們常常從父母口中聽到「你看看別人家孩子XXX,多聽話懂事,學習成績好,畫畫也很棒……再看看你,什麼都不會,還不知道努力,怎麼也不給我爭口氣……」這樣類似的比較很常見,但是,我想說「別人家的孩子」再好,也是別人家的,為什麼不換個角度去看待問題呢
  • 光環效應:「別人家的孩子」是「孩子不優秀」的理由
    媽媽對兩個孩子做出比較,覺得哥哥比弟弟好,其實就是因為「光環效應」。那麼什麼是光環效應呢?在教育中,家長總喜歡將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做比較,太關注別人家的孩子有多麼的優秀,自己家的孩子在某方面不如別人家的孩子,總是揪著孩子的缺點不放,過於糾結孩子做得差的地方而不能發現孩子的優點,這種做法就屬於光環效應。光環效應會給孩子造成什麼影響?
  • 你家孩子的眼睛還好嗎?眼科專家傳授鑑別法和小妙招
    原創 宣傳中心 浙大兒院「又揉眼了」「老眨眼睛」「這麼小就近視」「遠視眼?」最近,很多家長都因為孩子的眼睛問題鬧心:怎麼老出問題?!每年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浙大兒院眼科副主任史彩平帶來4個真實案例,教您如何讀懂孩子的眼睛問題,同時聯合中醫科帶來護眼「妙招」。
  • 山東 孩子鼻腔異物取出小妙招
    山東 孩子鼻腔異物取出小妙招 時間:2020-09-11 07:58山東省耳鼻喉醫院 山東孩子鼻腔異物取出小妙招,3歲以下的寶寶,好奇心強,已有較完善的吞咽能力,如果寶寶身邊有散落的小物件,寶寶放入口中,很可能被誤吞下去。那麼此時如何緊急處理呢?
  • 給孩子斷奶的小妙招
    小女兒出生後,按著我的脾氣是不到周歲就要斷奶的,可是斷奶的時候孩子感冒發燒瘦了,輔食什麼都不吃,最後為了好好調理好兒子就又延長了半年,一歲半斷奶可真是苦煞為娘了。遇見這樣的情況自能躲著他,我斷奶躲了一周,就像小偷是的,賊兮兮的,在家吃飯,刷牙,洗臉都是盡和小寶錯開,斷奶的前面三夜孩子都沒睡好,有時候晚上起夜尿尿都哭的撕心裂肺,看見她這樣的我也好難受,心如刀割。
  • 「別人家的父母」教出「別人家的孩子」
    在提到別人家孩子時,不能否認家長的良苦用心,希望通過比較,樹立榜樣的方式激勵孩子的成長與進步。這樣一方面我們可以了解到孩子更關注的是什麼品質,另一方面,家長可以藉助孩子心目中的這個「厲害角色」,對孩子進行引導式教育,比起家長單方面樹立的別人家孩子的榜樣,被孩子認可的偶像,更能激發他的鬥志。
  • 別人家孩子的背後,先有別人家的父母
    年年高考後,都湧出一批別人家的孩子。今年也不例外。但今年的高考榜上,出現了別樣的別人家的孩子,勵志的典範。前幾天,在潘幸知短知識分享群裡看到這則消息:安徽交通廣播一篇《安徽盲人考生高考635分!超一本線120分!》
  • 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
    網絡上流傳這樣一種說法:在一些家長的眼裡,有一種孩子叫做「別人家的孩子」——聰明好學,乖巧可愛,從不亂花錢,從不玩電腦。話裡雖然有開玩笑的意味,不過,一些家長動輒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相比,也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家長們拿自己的孩子和別人相比,無非是想為自己的孩子樹立榜樣,以此激勵孩子進步。
  • 教育不要跟風,家長不要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對比
    自己家的孩子有自己的優點,別人家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如果總是把他們兩個放在一起來看,會對他們造成不好的影響,結果很可能自己家孩子的優點沒了,別人家的孩子的優點也沒了,這是很嚴重的。育兒專家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與眾不同的潛能和特質,父母既要看到自己孩子的優缺點,也要看到別人家孩子的優缺點,但最好不要將兩個孩子的優缺點做比較,否則容易讓孩子失去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