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工業用地畝均投資門檻:提至350萬以上

2021-01-12 搜狐焦點

成都啟動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並將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規範管理工業建設用地,清理和盤活工業用地存量,提高單位土地的投入強度和產出效率,中心城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近郊區加快清理整頓低效用地,調整園區產業空間布局,推進多層標準廠房建設,遠郊區強化科學制定園區布局規劃,提高企業準入標準。到2017年,工業用地容積率達到1.5以上,工業用地畝均投資門檻提高至350萬元以上。


  中國經濟網成都8月21日訊(房金)8月21日,記者從成都市發改、環保、國土、林園、水務、農委、財政等七部門聯合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成都啟動國家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並將提升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規範管理工業建設用地,清理和盤活工業用地存量,提高單位土地的投入強度和產出效率,中心城區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和樓宇經濟,近郊區加快清理整頓低效用地,調整園區產業空間布局,推進多層標準廠房建設,遠郊區強化科學制定園區布局規劃,提高企業準入標準。到2017年,工業用地容積率達到1.5以上,工業用地畝均投資門檻提高至350萬元以上。【成都經開科技產業孵化園】【金牛高科技產業園】【青羊總部基地】

  據成都市國土局局長助理李全慶介紹,成都市還將加強城鎮集約高效用地管理。提高新增建設用地利用效率,發揮規劃統籌作用,強化新增建設用地指標前置控制,實現土地供應與土地用途、產業政策相掛鈎,完善新增建設用地事後監督管理機制。做好城鎮建設存量挖潛工作,制定中長期挖潛盤活計劃,將土地利用率不高的企業用地、居民點用地、搬遷用地、廢棄地、空閒地作為挖潛盤活的重點,到2017年,城鎮新增人均建設用地不大於100平方米。

  同時,將率先探索集體建設用地高效利用機制。維護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確權頒證成果,加快建立統一的城鄉建設用地市場,探索建立市場決定徵地價格機制,逐步形成合理公平的徵地補償、利益分享機制;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實行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以市場機制促進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效率提升。

  據介紹,成都將加強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進一步完善耕保基金制度,對耕地保護實現行政、法律、經濟並重的綜合管理,嚴格實行「表土剝離」和「測土配方」,全面提升耕地質量,大力開展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對已完成的土地整理項目按照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進一步提升改造,打造菜籃子、米袋子等萬畝級高標準農田,逐漸將土地整理重心從耕地數量向耕地質量轉移,不斷提升耕地保護水平。

  此外,成都在開發和利用地下空間將做到科學有序。抓住成都市軌道交通全面建設的歷史機遇,按照地上空間、地面空間與地下空間「三位一體」的理念,合理開發城市立體空間,深入推進地下空間開發,重點建設地下停車場、地下商業及綜合服務設施、地下交通網等地下設施和多功能地下綜合體,著力推動地鐵、人防工程等重大建設項目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

 

相關焦點

  • 不用審查,溫州甌海將出讓一宗工業用地,畝均不到30萬
    9月21日,溫州甌海區發布一宗工業用地的出讓公告:甌海仙巖鎮區工業基地A1-2a地塊,位於甌海區仙巖街道大嶺村、星光村,土地用途為工業用地,使用期限20年,面積19095.18平方米(折合28.6428畝),容積率1.5-3.5,出讓起始價格854萬元,折合畝均價格為29.8萬元。
  • 「畝均論英雄」,企業選址的別樣解讀
    無論官方說法中企業選址的原因是版圖擴張、轉型升級、消減成本還是重心轉移,歸根到底是一種投資行為。而在這一投資行為中,投入的「本金」即投資額度至關重要。而在寸土寸金和土地閒置、粗放利用的用地背景下,國家推行土地集約化,「畝均論英雄」已經成為工業用地投資的重要標準。有限的土地,需要有更高的產出。
  • 我縣做深工業用地容積率工作 列入省投資典型案例
    今年以來,武義縣以「建設用地賦能機制改革」為抓手,通過鼓勵企業集約用地,認真做好工業用地容積率「四改」文章,破解發展空間瓶頸,推動全縣工業經濟在疫情衝擊下承壓前行、難中求進、穩中向好發展。1-8月,全縣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好於全省。
  • 溫州一宗8畝工業用地要出讓,畝均價格42萬/畝
    10月28日,溫州市發布一宗工業用地的出讓公告。地塊預計將於11月30日出讓。地塊名稱:平陽縣海西鎮陡南村A-01-02-01地塊;土地面積:出讓面積5299平方米,約7.949畝;土地用途:工業用地(標準地);土地使用權出讓年限:50年;容積率:≥1.5且≤3.0。地上總建築面積:≤15897平方米。綠地率:≥10%且≤20%。地塊產業條件為:製鞋業。
  • 說新詞丨考核工業用地畝均稅收,「種」企業為何也要論「畝產」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陳晨 黃岱昕/文 王坤源/製圖8月2日印發的《河南省推進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給各產業集聚區列出了一項新的考核指標:工業用地畝均稅收。種田論畝產,如今「種」企業也要以「畝產論英雄」了。
  • 蘇州市工業用地供給「增量提質」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高度重視實體經濟項目用地保障工作,2018年成交工業用地98宗,面積3783畝,今年以來加快供給步伐,1月份已成交工業用地27宗,面積1106畝,比去年同期供應量增加169.8%。春節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該局再發布一批工業用地出讓公告,涉及工業用地15宗,面積715畝,為新的一年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山東將繼續嚴控工業用地
    &nbsp&nbsp&nbsp&nbsp商報濟南消息(記者王頌博)27日,山東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日前實施的《山東省建設用地控制標準(2019年版)》做出詳細解讀。對教育、醫療等公益類設施適度放寬了指標,但對建設用地中佔比大、利用較粗放的工業用地加嚴了控制。
  • 山東:工業用地收緊 公益設施用地放寬
    新華社濟南2月28日電(記者 邵琨)記者從山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山東今年起實施《山東省建設用地控制標準(2019年版)》,新標準對工業用地收緊,對教育、醫療等公益類設施用地要求放寬。針對山東省存在的土地粗放利用問題,新標準強化了工業用地標準控制。
  • 溫州創新工業用地出讓競價制度
    活動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副局長程建春特別介紹了溫州剛推出的工業用地出讓競價制度。在新增工業用地出讓中,我市將推行以承諾畝均稅收作為競價標的,對於普通工業項目設定產業導向、畝均稅收底線、封頂地價,先競投土地價格,當競價達到封頂地價時,開始競畝均年稅收,稅收高者得地塊。
  • 進一步加強工業用地高質量利用全周期
    摸清全市存量工業用地總量,科學測算未來與我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總量規模,並保持10年內總量只增不減。——存量激活。開展工業用地綜合整治,強化工業用地集約高效利用,著力提升各類工業園區土地開發利用率。3年盤活「用而未盡」「建而未投」「投而未達」工業用地3萬畝以上。——增量保障。
  • 我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工業用地管理的若干意見》公開徵求意見 計劃...
    同時還將創新工業用地彈性年期出讓、「承諾畝均稅收」競價出讓制度,工業用地「供給-監管-退出」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為進一步完善存量工業用地保護和利用機制,提升存量工業用地集約化利用水平,促進工業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我市將以「10年內工業用地總量只增不減」「3年內盤活工業用地3萬畝以上」「近3年全市每年新增工業用地(用海)供地1萬畝」為目標,進一步加強我市工業用地管理。
  • 蕭山區規範工業用地管理政策發布,詳細解讀看這裡
    昨天,蕭山區出臺四個工業用地相關政策和一個安商穩商工作機制,這些政策機制對於推進蕭山工業經濟發展意義重大,通過對工業用地「拓新量,穩存量」,實現我區工業經濟的「提質量,擴總量」。二是調整工業畝產效益增速目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畝均稅收設置目標為年均增長12%以上。
  • 向低效存量用地要發展 蕭山發布「1+4」工業用地管理新政
    圖文無關 圖源視覺中國「『1+4』工業用地管理政策是一次創新突破,率全市之先促進工業存量用地提質增效。」9月24日下午,在杭州市蕭山區規範工業用地管理政策解讀會上,面對全區鎮街、平臺(場)及部門主要負責人,蕭山區副區長倪世英用「1個工作機制+4個政策」,打出的這套規範工業用地政策「組合拳」,動員全區上下向低效工業存量用地要發展,助力蕭山製造業再振雄風。「耳目一新」「全市期待」「一場了不起的改革!」聽完解讀後,杭州市經信局總工程師鈕健這樣評價道。
  • 獨家:《2017年上半年全國工業用地報告》新鮮出爐
    2017年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5%,前五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8.6%,各項指標均高於去年下半年,總體經濟回暖態勢明顯。  但是,總體看來,全國工業用地市場還處於低迷期,成交量進一步下滑。一方面宏觀經濟仍存在較大風險,企業投資謹慎;另一方面,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土地集約化利用也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關鍵點。
  • 杭州試行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
    新華社杭州1月3日電(記者嶽德亮)為進一步加強工業用地要素保障,促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浙江省杭州市政府近日決定試行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杭州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關於試行工業用地市場化配置的通知》指出,全市工業用地實行分類供應,分為招商引資保障類、扶持做大做強類和市場充分競爭類三類用地,前兩類按協議掛牌供地,市場充分競爭類用地採取「控地價、競貢獻」出讓方式。根據杭州市政府的規定,「控地價、競貢獻」出讓,即地價控制在一定區間,當地價達到上限時,轉為競畝均年稅收,畝均年稅收大者競得土地。
  • 溫州這宗工業用地單價竟比全市均價低40%
    我之前分析了今年8個月全市土地出讓的數據—今年8個月時間,溫州賣了1.3萬畝土地狂賺868個億 ,其中得到今年8個月,溫州市的工業用地出讓均價是50.4萬元。但是今天我要推薦一宗要出讓的工業用地,它的畝均價格只有30萬元/畝,全市均價的六折。
  • 瑞安首宗「限地價競稅收」工業用地掛牌
    與以往掛牌地塊不同的是,企業要想拿下該地塊,除了地價本身外,還要競爭畝均年稅收。這也是瑞安首宗「限地價,競稅收」工業地塊出讓。面對企業多用地少的現狀,瑞安一直致力於探索提高利用率,讓工業用地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最大效用。
  • 我市出臺新規為工業用地「定槓槓」
    根據試行意見,我市將加強對工業建設項目用地的審批,一般工業項目用地規模不超過50畝(含),列入我市優先發展或重點扶持項目用地規模不超過200畝(含);對新增工業項目畝均投資強度設定標準,國家級開發區不低於290萬元、省級開發區不低於240萬元、其他區域不低於200萬元,低於上述標準的項目原則上不單獨供地。試行意見有效期為兩年。
  • 濟南出臺新規為工業用地設定標準
    根據試行意見,我市將加強對工業建設項目用地的審批,一般工業項目用地規模不超過50畝(含),列入我市優先發展或重點扶持項目用地規模不超過200畝(含);對新增工業項目畝均投資強度設定標準,國家級開發區不低於290萬元、省級開發區不低於240萬元、其他區域不低於 200萬元,低於上述標準的項目原則上不單獨供地。試行意見有效期為兩年。
  • 崑山給工業用地劃保護線,值得點讚!
    早在1996年,崑山就開始挖潛存量:率先在全國縣級市開展土地有償出讓、在全省嘗試工業用地掛牌出讓、在全國範圍內實行投資強度定額管理標準……一次次勇闖「無人區」讓崑山人堅信「地就在腳下」,但也意識到「不能光在地上做文章」。在陸家鎮自然資源部門負責人蘇曉鶯看來,盤活存量土地就像「螺螄殼裡做道場」,不僅要算用地經濟帳,還得算環境帳、產業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