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民間故事:二十四個望娘灘

2020-12-18 巴中百曉生

上世紀五十年代,恩陽川劇團自編自演了一出川劇《二十四個望娘灘》,這個故事在四川省內流傳很廣,原型在恩陽也有流行,上演時場場爆滿。從前,在恩陽有一戶陳姓人家,忠厚老實,父親在幫同村人蓋瓦時候摔斷了腿腳後去世,留下妻子陳馮氏和兒子陳忠孝相依為命。

二十四個望娘灘一年,由於天旱,莊稼欠收,鄉親們打下的糧食吃都不夠,而且還要交租。因此,大家的日子都過得十分困苦,鄉親們到山坡上挖野菜,摻和著度日。

這一天,陳忠孝到山坡上去挖野菜,看見一隻野兔,就跟著追,來到草叢中,野兔不見了。陳忠孝就在草叢中尋找,翻動草叢和泥土。

突然,陳忠孝看見草叢泥土中有一空隔,中間露出一線亮光。陳忠孝覺得奇怪,就撥開來看,見是一顆圓珠在閃閃發光,就把它撿了回去。

回家後,陳忠孝把撿到珠子的事告訴了母親,母親也不知這是一顆什麼珠子,於是順手把珠子放在米桶裡。米桶裡只有半盒米,這是一家人的糧食。到了第二天,母親打開米桶時,發現米桶裡的米已經是滿滿的一桶了,於是把陳忠孝叫來詢問,陳忠孝也不知是什麼原因,只見珠子在米上面閃閃發光。

後來陳忠孝就靠木桶裡的米來維持母子倆的生活。奇怪的是每天米桶裡的米少了,第二天開桶一看,又是滿滿的一桶了。陳氏母子這才知道撿回來的是一顆寶珠。因此,母子倆都十分珍惜這顆珠子。母子倆生活上好了一些,但是他們並沒有忘記還在窮困中的鄉親們,便經常送一些米給他們,度過了災荒年。

鄉親們都很感謝陳氏母子。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這件事很快就在鄉村中流傳,都說陳忠孝撿到了寶珠。珠子放在米裡就漲米,放在錢上就漲錢。

這事被財主知道了,財主想得到這顆寶珠,就到陳忠孝家來,一來是催交租子,二來是打探消息。自然,陳忠孝是不願告訴財主的。財主對陳忠孝說,你們家撿到了珠子,把它交給我,我免了你家的租子,還要給你們點錢。陳忠孝和母親心裡想的是有了珠子,可以隨時幫助鄉親們,因此一口回絕,說沒有什麼寶珠。財主只好另打主意。

一天晚上,月黑風高,財主帶著打手到陳忠孝家中去搶珠子。

陳忠孝母子倆因勞累一天,正在睡覺,忽然聽到狗叫聲不斷,又聽到人聲。母子倆忙起來查看,黑暗中,見田坎上來了一伙人,直向他們家奔,母子倆同時想到,一定是為了珠子的事而來,於是,陳忠孝急忙將珠子裝在衣袋裡。門被財主帶來的狗腿子打爛,這些人一哄而入,高叫著讓陳忠孝母子交出珠子,不然就硬搶。陳忠孝和他母親分辯說沒有什麼珠子,財主當然不信,就在屋裡到處找,結果什麼也沒有。狗腿子們來收陳忠孝的身上,陳忠孝急忙把珠子放在口中,狗腿子一見就來卡陳忠孝的脖子,陳忠孝一急,珠子就吞入了肚裡。珠子到了陳忠孝肚裡以後,陳忠孝頓時感到全身發熱,口乾舌燥,掙脫狗腿子就向水缸奔去喝水,一口氣把水缸裡的水喝了個乾乾淨淨。

陳忠孝越燒越厲害,面部變得赤紅,完全失去了一個少年的臉面,臉變得越來越讓人害怕。陳忠孝猛地衝出門,直向恩陽河邊奔去,伏在溪邊喝水。陳忠孝的母親跟著奔向河邊,見陳忠孝正在喝河中之水,河中的水正在逐步減少。陳忠孝的母親哭著上前拉住陳忠孝的腿不放。

不一會,陳忠孝的頭上長出了雙角,再過一會就變成了龍頭,身子也漸漸變成龍身。陳忠孝的母親邊哭邊使勁拉著兒子的一條腿不放,一邊哭著:「兒啊!你連你娘也不要了嗎?」很快,整條河水被陳忠孝吸乾。陳忠孝變成了一條威武雄壯的真龍。只有被母親拉著的那條腿沒變,表示紀念著母親。

天上雷鳴電閃,傾刻風雨大作。這時,財主帶著狗腿子們也趕來了,他們本要殺了陳忠孝取珠。陳忠孝一見仇人,分外眼紅,張開龍口,噴出腹內的河水,將財主和狗腿子全部衝入河中。一會,奔騰急喘的河水將財主及狗腿子淹死並捲走。

陳忠孝掙脫母親,隨著向西流去的河遊去。母親站在河邊,望著離去的龍,口中呼喊著「兒呀!兒呀!」龍聽見母親的呼喊,回頭一望,湧起一股波濤,捲起一堆沙石,成了一道灘口。母親呼喊了24次,就形成了24座灘口。

後人們就把這24座灘口叫做24座望娘灘。

相關焦點

  • 曹六娘獵蚌祖(民間傳說故事)
    曹升一連生了五個女兒,四十歲那年,第六個孩子生出來時,一聽哭叫的聲音,和前幾個女娃的聲音完全不同,粗粗的,像是男聲,曹升心中大喜,不料掀起襁褓一看,竟然還是個女娃。曹升頓時灰了心,認定自己這輩子都沒有生兒子的福分了,於是拍著六娘道:「罷了罷了,六娘啊六娘,我且將你當作男兒養大。」從此,六娘穿男兒衣服,行男兒之事,拜師學藝,戲水練武,生生養成了小子。
  • 獾娘(民間故事)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每晚故事會」,再點擊「關注」
  • 民間故事:黃鼠狼偷「雞」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2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今兒給大夥講一篇有趣的民間小故事。希望這則小故事能夠博您一笑,緩解下心情。閒言少敘,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您別急,聽我慢慢講:去年的時候,王良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說是要訂5000個包裝袋。買賣來了,王良很高興,於是便和對方約定了時間、地點,第二天雙方就見面了。客戶將包裝袋的要求和標準說給了王良,又將設計好的圖案也交給了王良。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立春
    今天,為同學們帶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立春。二十四節氣,是指二十四時節和氣候,它不但反應季節的變化,而且可以指導農事活動,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2006年11月30日,中國二十四節氣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去巴中這幾家健身房安排一下,巴中健身房設計公司
    巴中—光霧山桃園景區光霧山不僅自然山水秀麗,而且也是一座底蘊深厚的文史寶庫,如果說光霧山風情萬種的自然景觀給人以愉悅的感受,那麼光霧山深邃的歷史文化則能為人們提供尋幽探勝、追覓歷史風雲的舟楫。秦漢文化、三國文化、紅軍文化、民俗風情伴隨著波瀾壯闊的歷史,在這裡留下了許多生動而神奇的故事,為光霧山注入了靈魂而引人入勝。。Pure Fitness這應該是巴中最大的一家健身房了,地理位置極佳,附近吃的也很多~可以說體驗感非常好的一家店,設施齊全,不僅是教練,來這裡健身的人顏值都很高。
  • 二十四節氣民間傳說有哪些 這些故事臨沂人絕對感興趣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關於民間的一些傳說是數不勝數,而這些傳說往往都是能夠引起大家興趣的,大家知不知道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傳說有哪些?   1、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年的立春前,當人們準備熱熱鬧鬧迎接立春時,不料,瘟疫四起,使得所有人都傳染上了一種說不出的疾病。
  • 民間故事:一處淺水坑,險些要了老翁的命,只是巧合?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578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話說在明朝時候,劉莊有一戶人家。這戶人家本是一對小夫妻,結婚不久,妻子生下了一個小男孩兒,取名:大娃。大娃長到5歲那年,爹出門做工去了,娘在屋子裡縫衣服。大娃心想著要出去玩,就撒謊說要去尿尿。娘信以為真,小孩子去尿尿,時候撐也長不了,娘也就沒當回事兒。前兩天剛剛下過一場大雨,坑窪不平的路面上有些坑積滿了水。不過水倒也不深,將將能把腳面淹沒。
  • 民間故事:蘭花仙女
    大家好,歡迎來到詩文書畫匯,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332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今天給大家講一篇發生在古代的民間小故事。故事的寓意很明了:希望大家愛惜身邊的花花草草,用心呵護每一條小生命。閒話不多說,咱這就開講這則民間小故事:話說在古時候,某村子裡有一個張書生。張書生從小喜好詩文,工詩作畫樣樣精通。他為人善良,打小就喜歡養花。
  • 中華二十四節氣故事 | 立夏
    立夏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2016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決議正式將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節氣和節日可不一樣。二十四節氣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被看作是認知氣象的"活化石"。
  • 民間故事|狐仙之死
    民間故事|狐仙之死清朝順治年間,重慶府有個叫許武的年輕人。他自幼沒有父母,與哥哥許文相依為命。許文9歲就到玉山鎮的酒樓做雜工,每天起早摸黑,就是為讓弟弟能夠活下去,兄弟二人感情極深。許武16歲時,玉山鎮來了幾輛大馬車,拉著許多值錢的物品。
  • 講二十四節氣的故事 就是講中國時間和生態文明的故事
    在古代的洛陽,二十四節氣如何融入人們的生活?如何讓二十四節氣成為新時代的城市符號?講好二十四節氣故事,為何能成為鄉村振興的抓手?昨日,本報昨日推出《二十四節氣與洛陽》欄目,引發社會各界關注和思考。對此,記者通過採訪相關專家和查閱資料,為您帶來更多關於二十四節氣與洛陽的故事。
  • 寒風民間故事:豬婆龍的傳說
    不同民族、地區的民間故事傳說,各有各的特點,歡迎關注、評論。在遠古的部落時期,由於有很多的能人異士,所以大多數的部落民眾都不怎麼信奉玉皇大帝。而玉皇大帝也因此非常生氣,整天想方設法的要懲罰下界的凡人。(請大家不要糾結遠古時期有沒有玉皇大帝這種問題,民間故事都是古人自己編的,之所以出現玉皇大帝說明編這個故事的人所在的年代有玉皇大帝)這一次,玉皇大帝想到了用乾旱的方法來懲罰部落民眾。因為人都是要吃飯的,若是乾旱的時間長了,地裡面長不出莊稼,人們就要忍飢挨餓,這樣他們受不了的時候就一定會屈服,從此就會信奉玉皇大帝。
  • 民間鬼故事,解鎖子,膽小勿入|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叫魂,在我們哪裡非常普遍,是一種民間封建迷信的習俗,在小孩子身上十分靈驗。下午,豆粒他娘帶著他去了村頭苗婆子家,正是夏天,豆粒卻覺得她家裡有些寒冷。不知道為什麼,原本應該發燒的豆粒,那天卻突然好了。
  • 聊齋故事一五零——辛十四娘
    輸辛十四娘聊齋故事【一五零】                廣平縣的馮生,是明代正德年間的人。他年輕時輕佻放蕩,酗酒無度。一天早晨,他偶然外出,遇到個少女,披著紅鬥篷,容貌秀麗。嫁妝也沒多餘的東西,只有兩個長胡 子僕人扛著個甕大的儲錢罐,從肩上卸下放在屋子一角。馮生高興娶了個美麗妻子,並不疑慮她是異類。他問十四娘:「一個死鬼,你們家怎麼那樣服貼她?」十四娘說:「薛尚書現在已做了五都巡環使,數百裡內的鬼狐都供他役使。他不常回家。」馮生不忘老太太給做媒,第二天,到她的墓上祭祀了一番。同去時,有兩個丫鬟來贈送帶有貝紋的錦帛作賀禮,放到桌子上走了。
  • 二十四節氣:講述光陰的故事
    化學工業出版社社科分社策劃編輯溫建斌在接受採訪時,解釋了自己編輯這本書的初心:「《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對二十四節氣習俗的介紹內容包羅萬象,令人大開眼界,這都是我們的祖先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能夠與當代的我們產生共鳴。」  此外,《中國人的二十四節氣》還加入了不少民間諺語。
  • 民間故事:村民亂笑人瘋癲,若是報應找上門,千萬莫怪老實人
    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關於「欺負傻子反遭報應」的故事。二牛是我家旁的一個中年男子,身材矮小,長著一雙不討人喜歡的丹鳳眼,經常頂著亂糟糟的頭髮出門。村子裡的人都覺得二牛傻,經常會欺負他。有些人用言語辱罵他,有些人對他拳打腳踢的。村子裡只有我們一家人尊重他,因為我娘經常告訴我,二牛不傻,只是沒有常人聰明而已。
  • 民間故事:「寺廟為啥挑角飛簷」的由來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多文化民族,聽故事,讀歷史,「傳承」千年文化精品,「品味」百歲人生哲理,七叔與您一起說歷史那些事。本文屬於民間故事瑰寶,不得與封建迷信並論,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刪之。相傳,商湯王想蓋個家廟,就叫伊尹給他畫個圖樣。家廟什麼樣呢?伊尹沒見過,不知道畫成什麼樣。伊尹回家,愁眉苦臉。娘見了問他:「兒啊,你有什麼心裡事,給娘說說聽聽。」伊尹就把商湯王叫他家廟圖樣的事情說了一遍。娘一聽商湯王要蓋家廟,「嗚」一身哭了。伊尹愣住了,問娘,這是個好事情,您怎麼哭啦?
  • 有人冒充「黨政領導」實施詐騙 望巴中市民提高警惕
    巴州區公安分局發布預警通報,望廣大市民提高警惕,千萬別上當。如遭遇詐騙,請第一時間報警。警方提醒,騙子通過不法渠道,盜取群眾手機通訊錄上所有聯繫人的聯繫方式,隨後發送信息,導致出現「一人信息洩露,全單位遭殃」的情況。前期,詐騙分子將領導照片設置為微信頭像,添加下屬微信,能準確說出受害人姓名等信息,獲取受害人信任。
  • 二十四節氣民俗故事有哪些 臨沂人要知道它們的含義
    在我國民間,大街小巷裡傳頌的民俗故事一直為大家津津樂道。現在已基本不見街頭巷尾的說書人,但民俗故事卻以更多的方式在傳播著。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
  • 民間故事:孫二娘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古代女性悲慘命運系列。原創作者:半杯水「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那時候,她是一個40多歲的女人,清朝時期乾隆年間人,她的一生有很多名字,但是原名那就不得而知,只知道有「二娘」兩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