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可愛,未來出人頭地。父母愛孩子,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對於孩子的行為家長心中一定要有一桿秤。分清孩子的對錯,及時正確引導孩子。
一些家長非常縱容自家的孩子,很多時候過於「護犢子」,比如對於孩子貪小便宜、耍小聰明的行為,他們都感覺是孩子聰明的表現;孩子闖了禍,推卸責任,他們還為孩子懂得「獨善其身」而沾沾自喜。
但家長是否知道,這些小「聰明」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未來呢?永遠不要對孩子不正確的行為進行讚揚和肯定。
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這3種孩子小時候在家長看來很聰明,但一般長大後沒有什麼出息。」有時候家長認為的孩子的聰明其實只是孩子的投機取巧,而不是真正的智慧。
那麼這3種「聰明」的孩子都是哪些孩子呢?
這裡的物權意識強烈,其實說白了就是吝嗇、小氣,不懂得分享,自己的東西從來不願意讓別人碰。
每次有小朋友來找小文的時候,他都會把自己的零食藏起來,不願意讓別人吃,也不讓家人拿給別的小朋友吃。
有次,爸爸回來給他帶了一些堅果零食,小文非常開心,正吃著的時候鄰居家的小朋友在門口叫了他一聲,小文立馬把東西收拾起來,自己也不吃了。
還讓媽媽把東西放好,回來再吃。說完就帶著鄰居出去玩了。媽媽在一旁無奈地笑了笑說:「小孩子還挺護食的。」
孩子看似護食的聰明行為不正反映出了孩子的吝嗇小氣嗎?在當今這個社會,很多東西都是需要共享的,若孩子只知道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那麼將來還會有人願意跟孩子合作嗎?
很多事情都是互惠互利的,有舍才有得,不懂得分享,沒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怎能在社會上站穩腳跟呢!沒有人喜歡自私又小氣的人。
很多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市儈的毛病,做什麼事情都愛佔小便宜。其實這跟家人的影響也有很大關係,很多家長是在買東西或做什麼事情上給孩子樹立了這樣一個形象,所以孩子才會跟著學。
這天吳女士看到兒子手裡拿著的玩具不是自己買的,而且看起來價格不菲,就問孩子是誰給他買的玩具。奶奶在旁邊高興的說:「這不是買的,是孩子跟樓上的東東換的玩具。
吳女士聽了有些生氣,帶著兒子去樓上把玩具還了回去,並道了歉,回來後越想越生氣,兒子奶奶平時就喜歡貪小便宜,說幾遍不聽也不好再說,沒想到卻影響到了兒子。
在孩子貪小便宜的時候,家長要及時阻止,糾正孩子的錯誤。付出得到的回報遠遠比佔小便宜得到的東西更多、更有意義。
貪小便宜的人往往眼界都比較窄,只知顧一些蠅頭小利。沒有長遠的目光,把握不住機會,這樣的人很難取得成功。
有些孩子犯了錯總是喜歡推卸責任,一副理直氣壯,不關我事的樣子,把自己摘的乾乾淨淨。
輝輝和媽媽一起在外面吃飯的時候,因為亂動打碎了一瓶酒。剛好服務員在他旁邊上菜,他就咬死說是服務員不小心碰倒打碎的,最後沒有辦法也就不了了之,沒有讓他們賠錢。媽媽事後還誇輝輝聰明,反應快。
孩子犯了錯難道不應該讓孩子勇於承擔責任嗎?孩子犯錯很正常,家長應該對其進行正確的教育,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勇於承擔錯誤,知錯就改;而不是為孩子的小聰明、小手段沾沾自喜。
人可以犯錯,但是要勇於承擔,不能推卸責任,一個沒有擔當,只會逃避責任、推卸責任的人是不被別人所喜的,沒有人會願意和這樣的人交往、合作。
你家裡有這樣的寶寶嗎?如果有的話,家長一定要重視,及時對孩子做出正確的引導,不要讓孩子在岔道上越走越遠。想要孩子有出息,一定要給孩子樹立正確的三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