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內「分證論治-治法」知識點真題解讀

2021-02-22 醫路緣中醫考研


大家好,我是夏怡眺,大家可以叫我眺眺。


今天講的是中內重頭戲中,分證論治的治法。


下面這個表格,希望大家重視,通過這個佔比,我們知道了「證型,治法,選方,選藥」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病證

11

9

9

13

10

治法

10

10

9

9

6

選方

16

17

15

14

15

選藥

1

2

0

2

2

合計

38

38

33

38

33

佔比

88.3%

88.3%

76.7%

88.3%

76.7%


要知道,中醫內科學總共43題,分證論治這塊的題目都能達到30+,不記得的同學我們看看中醫內科學的題型分布


A型題:總共43題,總分84分。

37-51,15題,每題2分,共30分(普通單選題)

56-67,12題,每題2分,共24分(三共題,共四組病案)

B型題:98-101,4題,每題1.5分,共6分

X型題:146-157,12題,每題2分,共24分

sdfdfgdf

所以,這一塊的內容,下周三和下下周三我還會更新「選方」、「選藥」,這部分的內容希望大家收藏,以便不時翻出來複習。一方面,熟悉考試的規範;另一方面,考過的題目,要麼出原題;要麼,不出了;出過的,你爛熟於心,沒出過的,你著重複習。這就給這一塊知識點的複習提供了方向。


中內是考研中的重點,分證論治的章節是考研中的重中之重,最近關於中內的推文和解讀就沒有不多的,我也不想說感謝你耐心看完這樣的屁話,我希望,即便是難,我們也能以學習的心態刷完。假期已到,彎道超車,別讓將來的你,痛恨現在不努力的自己



全文大概10709字

閱讀需要30分鐘



感冒2021-43、咳嗽2021-37、喘證2017-58、喘證2021-44、肺脹2019-60、肺痿2017-40


(感冒2021-43)男性,56歲,惡寒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痰白,乏力氣短,自汗,舌淡苔薄白,脈浮無力。治法宜用

A.辛涼解表,疏風清熱

B.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C.益氣養陰,疏風解表

D.益氣解表,調和營衛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患者惡寒發熱,鼻塞流涕辨病為感冒。表現出乏力氣短,自汗,舌淡苔薄白,脈浮無力,辨證為氣虛感冒,治法益氣解表,調和營衛。


(咳嗽2021-37)男性,37歲,2天前因天氣炎熱長時間吹空調後出現咳嗽,咯吐白稀痰,自服甘草片後症狀緩解不明顯。遂來診,刻下症咳嗽聲重,咯吐白痰,咽癢伴鼻塞,流清涕,惡寒無汗,舌苔薄白,脈浮緊,其治法宜選用

A.疏風清熱,宣肺止咳

B.疏風清肺,潤燥止咳

C.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D.疏風宣肺,止咳化痰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辨證為外感咳嗽,風寒襲肺證。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喘證2017-58)患者男性,74歲。因咳嗽咯痰,喘息胸悶來診。詢問病史,吸菸史50餘年,每日20支,10餘年來每日晨起咳嗽咯痰,每因感冒咳嗽,咯痰加重,反覆住院輸液治療。3年來咳嗽時伴有喘息,胸悶憋氣。刻下症見:咳嗽痰白,喘急息促,胸悶氣短,動則喘甚,腰膝酸軟,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脈細。若治療後患者喘息不減,鼻煽氣促,張口抬肩,心悸肢腫,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脈促。其治法是

A.益氣回陽,化飲利水         

B.養陰益氣,平喘固脫

C.益氣健脾,補肺固脫         

D.扶陽固脫,鎮攝腎氣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益氣回陽,化飲利水;B選項養陰益氣,平喘固脫;C選項益氣健脾,補肺固脫均為人為設立的幹擾項,因由虛喘中並無此證型。其中A選項益氣回陽,化飲利水可以說是治療亡陽兼水飲的治法;B選項養陰益氣,平喘固脫可以說是治療氣陰兩虛而喘脫的治法;C選項益氣健脾,補肺固脫可以說是治療肺脾雙虛的治法。D選項扶陽固脫,鎮攝腎氣為治療虛喘中正虛喘脫的治法。

【醫路緣考題突破】從喘息不減,鼻煽氣促,張口抬肩,心悸肢腫,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脈促分析,此為明顯的正虛喘脫,因由肺氣欲絕,心腎陽虛所致。


(喘證2021-44)男性,65歲,慢性支氣管哮喘病史20年。平時動則汗出,喘促氣短,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弱,治法宜選用

A.健脾益氣

B.補肺益氣

C.斂肺平喘

D.補腎納氣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患者為老年男性,病史20年。平時動則汗出,喘促氣短,語聲低微,舌淡,苔白,脈弱。辨證為虛喘,腎虛證,治法補腎納氣。


(肺脹2019-60)患者,男性,77歲。肺脹病史3年,昨日突然昏迷,躁動不安。撮空理線,面唇青紫,呼吸急促,下肢水腫,舌暗紅,苔黃膩。脈滑數。宜選用的治法是

A.補腎,回陽,固脫

B.補肺,納氣,平喘

C.溫腎,健牌,化飲

D.滌痰,開竅,息風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依據題幹所述臨床表現,診斷為肺脹之痰蒙神竅證。肺脹之痰蒙神竅證症見神志恍惚,表情淡漠,譫妄,煩躁不安,撮空理線,嗜睡,甚則昏迷,抽搐,咳逆喘促,咯痰不爽,苔白膩或黃膩,舌質暗紅或淡黃,脈細滑數。肺脹之痰蒙神竅證治宜滌痰,開竅,息風。


(肺痿2017-40)患者男性,52歲。長期在大棚中種植蘑菇,一年來咳嗽,咳唾涎沫,其質黏稠,咳聲不揚氣急喘促,口渴咽燥潮熱消瘦,舌紅而幹,脈細數。治法宜選用

A.潤肺生津,清熱化痰       

B.滋陰清熱,潤肺生津

C.補脾益肺,理氣化痰       

D.化痰止咳,下氣降逆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潤肺生津,清熱化痰;C選項補脾益肺,理氣化痰;D選項化痰止咳,下氣降逆針對肺痿來說均為人為設立的幹擾項。B選項滋陰清熱,潤肺生津為肺痿屬虛熱證的治法。

【醫路緣考題突破】從長期在大棚中種植蘑菇分析其長期處於高溫狀態下,則易傷陰;從一年來咳嗽,咳唾涎沫,其質黏稠分析為患肺痿;從咳聲不揚,氣急喘促,口渴咽燥,潮熱消瘦,舌紅而幹,脈細數分析為虛熱肺痿。此病證的病機關鍵是肺陰虧虛,虛火內熾,灼津為痰。治當滋陰清熱、潤肺生津。宜用麥門冬湯合清燥救肺湯為代表方加減治療。



心悸2020-56、胸痺2018-42、胸痺2019-50、厥證2017-43、不寐2019-42、痴呆2017-63、癲狂2020-147


(心悸2020-56)患者,女性,50歲。近1個月來出現心悸不寧,喜安靜,聞及聲響即驚恐不安,失眠多夢,易驚醒,食少納呆。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其治法是

A.補血養心,益氣安神                       

B.鎮驚定志,養心安神

C.溫補心陽,安神定悸                       

D.滋陰清熱,養心安神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根據患者「近1個月來心悸不寧」診斷為心悸:「喜安靜,聞及聲響即驚恐不安,失眠多夢,易驚醒,食少納呆」「舌淡紅苔薄白,脈細」辨證為心虛膽怯證。因此,治法是鎮驚定志,養心安神。


(胸痺2018-42)患者女,54歲。糖尿病病史3年,近來胸脅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動則益甚,倦怠乏力,舌質淡紅少津,脈細。治法宜選用

A.益氣溫陽,活血通脈     

B.溫補陽氣,振奮心陽

C.益氣養陰,活血通脈     

D.滋陰清熱,養心活絡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益氣溫陽,活血通脈中的益氣溫陽是胸痺屬心腎陽虛證的治法。B選項溫補陽氣,振奮心陽中的振奮心陽是胸痺屬心腎陽虛證的治法。C選項益氣養陰,活血通脈是胸痺屬氣陰兩虛證證的治法。D選項滋陰清熱,養血活絡是胸痺屬心腎陰虛證的治法。

【醫路緣考點突破】從患者女,54歲。糖尿病病史3年,近來胸脅隱痛,時作時止,心悸氣短,動則益甚,倦怠乏力,舌質淡紅少津,脈細分析為胸痺之氣陰兩虛證。證候:心胸隱痛,時作時休,心悸氣短,動則益甚,伴疲倦乏力,聲息低微,面色㿠白,易汗出,舌質淡紅,舌體胖且邊有齒痕,苔薄白,脈虛細緩或結代。病機:心氣不足,陰血虧耗,血行瘀滯。治法:益氣養陰,活血通脈。方用生脈散人參養榮湯加減。



(胸痺2019-50)患者,男性,70歲。既往體健,1周前淋雨受涼,突發胸痛,自行緩解。刻下症見胸悶疼痛時作,夜間痛醒,勞累加重,舌紫暗,苔薄白,脈弦澀。治宜

A.益氣養陰,活血通脈

B.疏肝理氣,活血通絡

C.活血化瘀,通脈止痛

D.溫經散寒,宣通心陽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依據題幹所述臨床表現,診斷為胸痺之心血瘀阻證。胸痺之心血瘀阻證症見心胸疼痛,如刺如絞,痛有定處,入夜為甚,甚則心痛徹背,背痛徹心。或痛引肩背,伴有胸悶,可因暴怒、勞累而加重,舌質紫暗,有瘀斑,苔薄,脈弦澀。治宜活血化瘀,通脈止痛。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


(厥證2017-43)患者男性39歲。平素吸菸,喘咳痰多,爭吵後,突然昏厥,喉中痰鳴,舌苔白膩,脈沉滑。治法宜選用

A.健脾化痰   

B.疏肝理氣   

C.補氣回陽   

D.行氣豁痰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健脾化痰為治療痰濁的基本治法,但對於如痰厥之類的急症,應以治標或標本治為主。B選項疏肝理氣為治療肝鬱氣滯的基本治法,但對於痰厥之類的標本並現證又缺少對痰的調理。C選項補氣回陽為治療亡陽證或氣脫亡陽證的基本治法,但此治法與痰厥無關。D選項行氣豁痰為治療的痰厥的最佳治法,既降氣又祛痰而標本兼顧。

【醫路緣考點突破】從平素吸菸,喘咳痰多,舌苔白膩,脈沉滑分析為痰濁阻肺狀態;從與人爭吵後,突然昏厥,喉中痰鳴分析為厥證中的痰厥。因由肝鬱肺痺,痰隨氣升,上閉清竅所致。治當行氣豁痰。


(不寐2019-42)患者,女性,39歲。近來心煩不寐,胸悶脘痞,噁心曖氣,口苦目眩,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

A.清化痰熱,和中安神

B.消食導滯,和中安神

C.清肝瀉火,和中安神

D.解鬱清熱,和中安神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依據題幹所述臨床表現,診斷為不寐之痰熱擾心證。不寐之痰熱擾心證症見心煩不寐,胸悶脘痞,泛惡暖氣,伴口苦,頭重,目眩,舌偏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化痰熱,和中安神。方選黃連溫膽湯加減。


(痴呆2017-63)患者男性,73歲。糖尿病史17年,長期注射胰島素治療。2年來記憶力減退,失認失算,神情呆鈍,詞不達意,頭暈耳鳴,倦怠喜臥,腰酸骨軟,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其治法是

A.健脾益氣,養心安神     

B.理氣解鬱,化痰醒神

C.補腎健脾,益氣生精     

D.補腎益髓,填精養神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健脾益氣,養心安神應為癲病屬心脾兩虛證的治法。B選項理氣解鬱,化痰醒神應為癲病屬痰氣鬱結證的治法。C選項補腎健脾,益氣生精應為痴呆屬脾腎兩虛證的治法。D選項補腎益髓,填精養神應為痴呆屬髓海不足證的治法。

【醫路緣考點突破】從患者73歲。糖尿病史1期注射胰島素治療分析為消渴病日久,消渴病的病機演變為陰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從記憶力減退,失認失算,神情呆鈍,詞不達意分析為典型的痴呆病;痴呆計有髓海不足證、脾腎兩虛證、痰濁蒙竅證、瘀血內阻證、心肝火旺證等五個證型,從頭暈耳鳴,倦怠喜臥,腰酸骨軟,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分析應為髓海不足證。


(癲狂2020-147)癲證的治法

A.清心瀉火,滌痰醒神             

B.豁痰開竅,調暢氣血

C.理氣解鬱,化痰醒神           

D.健脾益氣,養心安神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癲證——痰氣鬱結的治法:理氣解鬱,化痰醒神;癲證——心脾兩虛的治法:健脾益氣,養心安神。


痞滿2017-61、痞滿2020-66、呃逆2018-147、噎膈2018-37、噎膈2021-67、洩瀉2021-98、洩瀉2021-99


(痞滿2017-61)患者男性,37歲。素喜飲酒,日均飲白酒2兩(約100ml),1個月來脘腹不適,胃鏡活檢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幽門螺旋桿菌檢測陽性。刻下症見:胃脘滿悶痞脹,吞酸燒心口苦,口乾不欲飲,大便溏薄,舌紅苔黃膩,脈滑。其治法是

A.清熱化溼,和胃消痞       

B.補氣健脾,升清降濁

C.疏肝解鬱,和胃消痞       

D.溫清並用,辛開苦降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清熱化溼,和胃消痞為治療痞滿屬溼熱阻胃證的治法。B選項補氣健脾,升清降濁為人為設立的幹擾項。C選項疏肝解鬱,和胃消痞為治療痞滿屬肝胃不和證的治法。D選項溫清並用,辛開苦降為治療痞滿胃熱腸寒的治法。常用張仲景的瀉心湯。


(痞滿2020-66)患者,男性,56歲。慢性胃炎病史10年餘。刻下脘腹痞問。飢不欲食,噁心噯氣,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其治法是

A.益氣養陰,和中降逆                           

B.養陰益胃,和胃消痞

C.清熱化溼,和胃降逆                           

D.益氣健脾,升清降濁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根據患者「慢性胃炎病史10年,刻下脘腹痞悶」診斷為痞滿;「飢不欲食,噁心噯氣,口乾咽燥、舌紅少苔,脈細數」,辨證為胃陰不足證。痞滿之胃陰不足證,治法是養陰益胃,和胃消痞。


(呃逆2018-147)治療呃逆屬胃寒證,宜選用的方劑有

A.丁香散       

B.良附丸       

C.丁香柿蒂散   

D.啟膈散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 選項丁香散是治療呃逆屬胃寒氣逆證型的代表方劑。B 選項良附丸是治療胃痛屬寒邪客胃證型的代表方劑。C 選項丁香柿蒂散出自《世醫得效方》,主治吐瀉及病後胃中虛寒而呃逆頻作者。D 選項啟膈散是治療噎膈屬痰氣交阻證型的代表方劑。

【醫路緣考點突破】呃逆屬於胃寒證症見呃聲沉緩有力,得熱則減,遇寒更甚,有受寒病史,胸膈及胃脘不舒,進食減少,惡食冷涼,喜熱飲湯,口淡不渴,舌苔白潤,脈遲緩。治以溫中散寒,降逆止呃,方用丁香散。


(噎膈2018-37)患者男,64歲。春節飲酒後出現吞咽梗阻,食後胸膈脹痛,嘔吐痰涎,口乾咽燥,舌紅苔薄黃,脈弦滑。治宜選用

A.疏肝解鬱,和胃消痞       

B.健脾和中,理氣化痰

C.開鬱化痰,潤燥降氣       

D.理氣和胃,降逆止嘔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疏肝解鬱,和胃消脾是痞滿屬肝胃不和證的治法。B選項健脾和中,理氣化痰在中醫內科學中沒有使用。D選項理氣和胃,降逆止嘔是嘔吐屬肝氣犯胃證的治法。

【醫路緣考點突破】從患者春節飲酒後出現吞咽梗阻,食後胸膈脹痛可診斷為噎嗝;從嘔吐痰涎,口乾咽燥,舌紅苔薄黃,脈弦滑可知為痰氣交阻證。治法:開鬱化痰,潤燥降氣。代表方:啟膈散。


(噎膈2021-67)男性,52歲。近1月出現吞咽時有梗阻感,胸膈痞滿,情緒抑鬱時加重,噯氣頻作,口乾咽燥,大便秘結,舌紅,苔薄膩,脈弦滑。經治療後,病情未見好轉:飲食難下,嘔吐涎沫,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細弱。所選的治法是

A.補氣健脾

B.化痰健脾

C.溫補脾腎

D.化痰降逆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本題考查噎膈的辨證論治。患者「吞咽時有梗阻感」即為噎膈。「吞咽時有梗阻感,胸膈痞滿,情緒抑鬱時加重,噯氣頻作口乾咽燥,大便秘結,舌紅,苔薄膩,脈弦滑」辨為噎膈之痰氣交阻證。後,患者「飲食難下,嘔吐涎沫,四肢不溫,舌淡,苔白,脈細弱。」則已轉化為氣虛陽微之證,治當溫補脾腎。


A.清熱燥溼,分消止瀉

B.溫散健脾,燥溼止瀉

C.溫中散寒,化溼止瀉

D.健脾益氣,化溼止瀉

(洩瀉2021-98)患者洩下迫熱,糞便黃褐惡臭,肛門紅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選用

(洩瀉2021-99)患者溏洩日久,食少納呆,面色微黃,舌白苔薄,脈微細。治宜選用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98.【解析】溼熱壅滯腸中,下注大腸,大腸傳導失司,洩下迫熱,溼熱內蘊,見肛門灼熱,黃褐惡臭。舌紅苔黃膩為內熱之象,滑提示溼邪為患,數則為熱。


99.【解析】洩瀉日久,脾虛溼盛,損傷脾氣,食少納呆、面色微黃提示脾虛不能運化水谷,化生氣血濡養面色,脾虛易生溼。舌白苔薄,脈微細,皆為脾虛之象。



積聚2017-66、積聚2018-47、鼓脹2018-66、眩暈2020-43、中風2020-38、癭病2018-156、瘧疾2019-41


(積聚2017-66)患者男性,61歲。近3年來時有脘腹疼痛,服用中西藥治療無明顯緩解,疼痛頻次逐漸增多,刻下症見腹部脹痛,時作時止,精神不振,飲食大減,舌淡紫,苔灰糙,脈弦細數。查體:形體消瘦,右脅下觸及包塊,質硬,且有壓痛。其治法是

A.活血化瘀,通絡消積     

B.補益氣血,化瘀消積

C.健脾益氣,化痰祛溼       

D.疏肝理氣,活血化瘀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從右脅下觸及包塊,質硬,且有壓痛分析此為積證;從患者年齡61歲,近3年來時有脘腹疼痛分析為年老久病;從精神不振,飲食大減,形體消瘦分析為久病體虛;從舌淡紫,苔灰糙,右脅下觸及包塊,質硬分析為瘀血。綜合分析為積證證屬正虛瘀結。A選項活血化瘀,通絡消積可以說是積證屬瘀血內結的治法。


(積聚2018-47)患者男,49歲。每日飲酒四兩,體檢發現腹部積塊,固定不移,脹痛不適,舌苔薄白,脈弦。治宜選用

A.補益氣血,化淤消積         

B.祛瘀軟堅,益氣化淤

C.理氣化淤,軟堅散結         

D.理氣消積,活血化淤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 選項補益氣血,化瘀消積是治療積證屬正虛瘀結的治法。B 選項祛瘀軟堅,益氣化痰為人為設立的幹擾項。C 選項理氣化瘀,軟堅散結可以說是治療積證屬氣滯血阻的治法,但相對於 D 選項不為標準答案。D 選項理氣消積,活血化瘀為標準的積證屬氣滯血阻的治法。

【醫路緣考點突破】從每日飲白酒四兩(約 200ml)分析有酒精肝的可能;從體檢發現腹部積塊分析為積證;從固定不移,脹痛不適,舌苔薄白,脈弦分析為氣滯血瘀型。


(鼓脹2018-66)患者男,56 歲。慢性B肝病史30餘年,腹脹5年。1周前,因與家人生氣後,腹脹加重,腹部膨隆,按之較堅,納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口乾不欲飲,頭身困重,二便失調,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移動性濁音陽性。該病例治法應為

A.活血化淤,行氣利水         

B.溫補脾腎,行氣利水

C.清熱利溼,攻下逐水         

D.疏肝理氣,運脾利溼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 選項活血化瘀,行氣利水是治療鼓脹屬瘀結水留證型的治法。B 選項溫補脾腎,行氣利水是治療鼓脹屬陽虛水泛證型的治法。 C 選項清熱利溼,攻下逐水是治療鼓脹屬水熱蘊結證型的治法。 D 選項疏肝理氣,運脾利溼是治療鼓脹屬氣滯溼阻證型的治法。

【醫路緣考點突破】從慢性B肝病史 30 餘年,腹脹 5 年分析為嚴重的肝病史;從 1 周前因與家人生 氣後腹脹加重,腹部漸膨隆,按之較堅分析為氣滯病因;從納食減少,食後脘悶不舒,口乾不欲 飲,頭身困重,二便失調,舌淡紅,苔白膩,脈弦滑分析為溼邪阻滯。綜合分析為鼓脹證屬氣滯溼阻。


(眩暈2020-43)患者,女性,48歲。高血壓病史5年,近因瑣事與人發生口角後出現頭暈耳鳴,頭部脹痛,面紅,手抖,舌紅苔黃,脈弦,治療應

A.清熱息風,化痰通絡                   

B.平肝潛陽,清火息風

C.息風止痙,清熱平肝                   

D.清熱平肝,清熱定搐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根據患者「頭暈耳鳴」診斷為眩暈:「與人發生口角後出現頭部脹痛,面紅,舌紅苔黃,脈弦」辨證為肝陽上亢證:「手抖」辨證為肝陽化風證,故治法是平肝潛陽,清火息風。


(中風2020-38)患者,男性,70歲。1小時前突發昏僕,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肢體強硬,喉中痰鳴,面白唇暗大小便閉舌質紫暗,苔白膩,脈沉滑。治法宜選

A.化痰息風,宣鬱開竅                 

B.清熱化痰,開竅醒神

C.息風化痰,通腑洩熱               

D.化痰開竅,活血通絡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根據患者「突發昏僕,不省人事」診斷為中風;「牙關緊閉,口噤不開」辨證為閉證:「喉中痰鳴,苔白膩,脈沉滑」可以看出痰濁之邪較重。因此,治法選用化痰息風,宣鬱開竅。


(癭病2018-156)癭病的常見治法有

A.理氣化痰   

B.活血化瘀    

C.清肝瀉火   

D.滋陰降火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理氣化痰為治療癭病證屬氣鬱痰阻者的治法。B選項活血化瘀為治療癭病證屬痰結血瘀者的治法。C選項清肝瀉火為治療癭病證屬肝火熾盛者的治法。D選項滋陰降火為治療癭病證屬心肝陰虛者的治法。

【醫路緣考點突破】癭病常分為四個證型,氣鬱痰阻證的病機關鍵為氣機鬱滯,痰濁壅阻,凝結頸前,治以理氣舒鬱,化痰消癭;痰結血瘀證的病機關鍵為痰氣交阻,血脈瘀滯,搏結成癭,治以理氣活血,化痰消 癭;肝火熾盛證的病機關鍵為痰氣交阻,氣鬱化火,壅結頸前,治以清肝瀉火,消癭散結;心肝陰 虛證的病機關鍵為氣火內結日久,心肝之陰耗傷,治以滋陰降火,寧心柔肝。

  

(瘧疾2019-41)溫瘧的治療方法是

A.清熱解表,和解祛邪

B.祛邪截瘧,和解表裡

C.解毒除瘴,清熱保津

D.清熱涼血,解毒清腸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溫瘧的治法:清熱解表,和解祛邪。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湯或白虎加人參湯加減。




水腫2017-50、水腫2019-44、淋證2019-63、淋證2020-63


(水腫2017-50)患者女性,33歲。水腫反覆發作4年,經治療後好轉,1周前外感後水腫加重,刻下症見:全身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身體困重,胸悶納呆,舌苔白膩,脈沉緩。治法宜選用

A.運脾化溼,通陽利水     

B.益氣健脾,利水消腫

C.溫腎助陽,化氣行水     

D.活血化瘀,化氣行水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運脾化溼,通陽利水為治療陰水中屬脾陽虛衰證的基本治法。B選項益氣健脾,利水消腫可以說是治療脾氣不足而浮腫的治療方法。C選項溫腎助陽,化氣行水為治療陰水屬腎陽衰微證的基本治法。D選項活血化瘀,化氣行水為治療陰水屬瘀水互結證的基本治法。

【醫路緣考點突破】從水腫反覆發作4年,經治療後好轉分析為水腫病遷延日久,從而一定排除陽水;從1周前外感後水腫加重分析為因外因而發;從全身水腫,按之沒指,小便短少分析為陰水;從身體困重,胸悶納呆,舌苔白膩,脈沉緩分析為典型的脾陽虛衰。因由脾陽不振,運化無權,土不制水所致。治當健脾溫陽利水。


(水腫2019-44)患者,女性,18歲。1個月前感冒,3天前出現眼瞼浮腫,進而遍及全身,伴惡寒發熱,咽喉腫痛,舌紅苔薄,脈浮數。治宜

A.宣肺解毒,利溼消腫

B.疏風清熱,宣肺利水

C.疏風解表,理氣行水

D.分利溼熱,疏理氣機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依據題幹所述臨床表現,診斷為陽水之風水相搏證。陽水之風水相搏證症見眼瞼浮腫,繼則四肢及全身皆腫,來勢迅速,多有惡寒,發熱,肢節酸楚,小便不利。偏於風熱者,伴咽喉紅腫疼痛,舌質紅,脈浮滑數。偏於風寒者,兼惡寒,咳喘,舌苔薄白,脈浮滑或浮緊。治宜疏風清熱,宣肺行水。


(淋證2019-63)患者,女性,53歲。反覆尿路感染8年。近日勞累後出現小便澀痛但不甚,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脈弱。若患者治療後未見好轉,出現小便色紅,尿稍不甚,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舌紅苔白,脈細數,治宜

A.補脾益腎,固澀止血

B.補中益氣,攝血止血

C.滋陰清熱,補虛止血

D.清熱通淋,涼血止血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依據題幹所述臨床表現,診斷為淋證之勞淋。勞淋症見小便不甚赤澀,溺痛不甚,但淋瀝不已,時作時止,遇勞即發,腰膝酸軟,神疲乏力,病程纏綿,舌質淡,脈細弱。治宜補脾益腎。方選無比山藥丸加減。若久病腎陰不足,虛火擾動陰血,症見尿色淡紅,尿痛澀滯不顯著,腰膝酸軟,神疲乏力者,宜滋陰清熱,補虛止血。


(淋證2020-63)患者,女性,36歲。尿頻尿急反覆發作2年,1天前因情志刺激小腹脹痛,尿意頻頻,排出不暢,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其治法是

A.補脾益腎,利尿通淋                           

B.疏肝理氣,利尿通淋

C.分清化濁,利尿通淋                           

D.補腎助陽,利尿通淋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根據患者「尿頻尿急反覆發作2年」診斷為淋證:「精神刺激出現小腹脹滿」「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辨證為氣淋。氣淋的治法是疏肝理氣,利尿通淋。


痺證2021-48、痿證2018-154、痿證2020-60、痙證2017-48、痙證2021-154、顫證2020-41、腰痛2021-50


(痺證2021-48)某患者,3月前晚上未蓋衣被後,刻下症:關節疼痛,陰雨天加重,治法是

A.祛風通絡,散寒除溼

B.化痰行瘀,蠲痺通絡

C.散寒通絡,祛風除溼

D.清熱通絡,祛風除溼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患者關節疼痛,陰雨天感受風寒溼邪而加重,判斷為風寒溼痺,痛痺,治法:祛風通絡,散寒除溼。


(痿證2018-154)痿證實者的治法有

A.理氣解鬱     

B.活血行瘀     

C.清熱利溼     

D.清熱潤燥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理氣解鬱為治療肝鬱氣滯證的治法,痿證中無此證型。B活血行瘀為痿證中證屬脈絡瘀阻者的治則。C清熱利溼為痿證中證屬溼熱浸潤者的治則。D 清熱潤燥為痿證中證屬肺熱津傷者的治則。

【醫路緣考點突破】痿證計有肺熱津傷(燥熱傷津,五臟失潤,筋脈失養) ;溼熱浸淫( 溼熱浸淫,壅遏經脈,營衛受阻) ;脈絡瘀阻( 氣虛血滯, 阻滯經絡,筋脈失養);脾胃虛弱(脾虛不健,生化乏源,氣血虧虛,筋脈失養);肝腎虧損(肝腎虧虛,阻滯經絡,筋脈失養)等五個證型。其中前三者為實證。肺熱津傷者治以清熱潤燥,養陰生津;溼熱浸淫治以清熱利溼,通利經脈;脈絡瘀阻者治以益氣養營,豁痰祛瘀。


(痿證2020-60)患者,女性,57歲。近3個月來逐漸出現雙上肢肌肉瘦削無力,雙臂上舉、梳頭無力。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不欲飲食,小便可,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脈弱。其治法是

A.祛風散寒,除溼通絡                       

B.補中益氣,健脾升清

C.培補肝骨,舒筋止痛                         

D.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根據患者「雙上肢肌肉瘦削無力」診斷為痿證:「神疲乏力,少氣懶言,不欲飲食,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脈弱」辨證為脾胃虛弱證。痿證之脾胃虛弱證。治法是補中益氣,健脾升清。


(痙證2017-48)患者男性,20歲。4天來高熱煩躁,神昏譫語,項背強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張,舌紅絳,苔黃少津,脈細數。治法宜選用

A.開竅醒神,息風止痙       

B.平肝潛陽,息風鎮痙

C.清洩胃熱,柔筋止痙       

D.清心透營,開竅止痙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A選項開竅醒神,息風止痙中的開竅醒神應為治療閉證的常用治法;息風止痙應為治療肝風內動的常用治法。應為兩種病證。B選項平肝潛陽,息風鎮痙應為治療痙證中屬於肝經熱盛證的治法。C選項清洩胃熱,柔筋止痙應為治療痙證中屬陽明熱盛證的治法。D選項清心透營,開竅止痙應為治療痙證中屬心營熱盛證的治法。

【醫路緣考點突破】從高熱煩躁,神昏譫語分析為邪熱亢盛,若從診斷學角度看譫語計有熱入心包、外感溫病之營分實熱證、陽明腑實證、痰熱擾心四個證型;從舌紅絳,苔黃少津,脈細數分析應為邪熱亢盛而傷陰(排除了陽明腑實證痰熱擾心);從項背強直,四肢抽搐,角弓反張分析為痙證。綜合分析為痙證而屬心營熱盛(現教材並無此證)。


(痙證2021-154)痙證的常用治法有

A.祛風散寒

B.清熱除溼

C.豁痰開竅

D.滋陰降火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是痙證治療的基本原則,切勿濫用鎮肝息風之品。外感發痙以邪實為主,當祛其邪,常用祛風散寒、清熱除溼、豁痰開竅等治法。內傷發痙以本虛為主,當扶正,治療以滋陰養血、舒筋解痙等為主。故選ABC。


(顫證2020-41)患者,男性,78歲。頭搖肢顫,筋脈拘攣,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懶言,動則氣短,小便清長,大便溏,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其治法是

A.填精益髓,育陰息風                   

B.補腎助陽,溫煦筋脈

C.益氣養血,濡養筋脈                   

D.補腎健脾,益氣養血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根據患者「頭搖肢顫」診斷為顫證:「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苔薄白,脈沉遲無力」辨證為陽氣虛衰證,其治法是補腎助陽,溫煦筋脈。


(腰痛2021-50)男性,36歲,一個月前因夜間睡眠沒有蓋被子受涼後出現腰痛,轉展難側,酸痛困重,屈伸不利,舌質淡,脈遲緩,治法宜選用

A.祛風除溼,舒筋止痛

B.散寒除溼,溫經通絡

C.活血化瘀,通絡止痛

D.補腎壯陽,溫煦經脈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患者感寒後出現腰痛,轉展難側,酸痛困重,屈伸不利,舌質淡,脈遲緩,辨證為寒溼腰痛,治法散寒行溼,溫經通絡。


自汗盜汗2019-153、自汗盜汗2020-51、內傷發熱2017-150


(自汗盜汗2019-153)下列各項中,屬於汗證常見證候的是

A.邪熱鬱蒸   

B.肺衛不固   

C.心血不足     

D.陰虛火旺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汗證常見肺衛不固證、心血不足證、陰虛火旺證、邪熱鬱蒸證等四個證型。A選項邪熱鬱蒸則逼津外洩而見汗出,屬於汗證常見證候。B選項肺衛不固意為肺氣不足,表虛失固,營衛不和,而汗液外洩,屬於汗證常見證候。C選項心血不足意為心血耗傷,心不藏液而汗出,屬於汗證常見證候。D選項陰虛火旺則虛火內灼,逼津外洩,屬於汗證常見證候。


(自汗盜汗2020-51)患者,女性,56歲。近2個月來常常夜寐盜汗,五心煩熱。兩顴色紅,口渴多飲,舌紅少苔,脈細數,治法宜

A.養血補心         

B.益氣固表         

C.滋陰降火           

D.清肝洩熱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根據患者「近2個月來常常夜寐盜汗」診斷為盜汗;「五心煩熱,兩顴色紅,舌紅少苔,脈細數」辨證為陰虛盜汗。因此,治法為滋陰降火。

  

(內傷發熱2017-150)內傷發熱虛證,可用的治法是

A.甘溫除熱     

B.解鬱清熱     

C.益氣養血     

D.引火歸原

(左右滑動可查看答案與解析)

【解析】內傷發熱分為虛證、實證,實證常見氣鬱發熱、痰溼鬱熱、血瘀發熱等三種類型;虛證常見陰虛發熱、血虛發熱、氣虛發熱、陽虛發熱等四種類型。A選項甘溫除熱為治療氣虛發熱的著名治法,其代表方劑為補中益氣湯。B選項解鬱清熱應為氣鬱發熱的治法,方用丹梔逍遙散。C選項益氣養血應為血虛發熱的治法,方用歸脾湯。D選項引火歸原應為陽虛發熱的治法,方用金匱腎氣丸。


最近的中內都會有很多,重頭戲就不可能是輕描淡寫的,還是開頭的那句話——

別讓將來的你,痛恨現在不努力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衝刺中內】如何創新突破之分證論治篇-肺系(上)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No.1:根據九版中內教材,共分7個章節,各章節在近十年的考查頻率由高到低為:肝系>脾系>肺系>心系>氣血津液>腎系>肢體經絡。所以大家可以在一二輪複習的基礎上,在衝刺時按照這個順序複習中內。而今天小編先從我們最熟悉的【肺系】這一章開始相關內容~後面還會陸續推出其他章節,屆時將按照考頻高低進行。
  • 【衝刺中內】如何創新突破之分證論治篇-肝系(上)
    點擊下方空白區域查看答案▼No.1:根據九版中內教材,共分7個章節,各章節在近十年的考查頻率由高到低為:肝系>脾系>肺系>心系>氣血津液>腎系>肢體經絡。可見肝系疾病在中內的複習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同時也是難點較多的一章。
  • 從痧象論治溫熱病衛氣分證
    本文為廣東省中醫院陳璐醫師砭法論文:「從痧象論治溫熱病衛氣分證」。轉載陳璐醫師微信:李老師,上次刮痧的文章已刊登,謝謝老師的不吝賜教,感謝老師對我的指導,現把文章發予老師,希望老師批評指正。期刊是《四川中醫》,級別是中國核心期刊。摘要:刮痧療法是我國民間常用的一種具有透邪作用的外治法。
  • 傷寒論~病,證,治.
    學習《傷寒論》書,首先要學習張仲景的辨證論治的思路與方法,這對於臨床診斷與治療思維起到決定性作用。看書中"辨XXX病脈證並治",雖然了了六個字,卻把在臨床的辨證論治的思路與方法都說了出來,仲景雖然沒有專篇論述,但把深層的含義包含在普通的言語之中。
  • 馬文輝:《傷寒論》的三部六證九治法
    《傷寒論》的三部六證九治法馬文輝,教授,主任醫師。 太陽證既然是表部的熱證,表部的實證,它是個表陽證,因此它們的治療大法呢就是,辛涼解表。也就是表熱只能用清法,表實只能用汗法。清法汗法合為一法就是叫「辛涼解表法」,在《傷寒論》裡面它有一個方子,今天上午咱們錢老從《傷寒論》的版本這樣一個發生發展的過程中,講了很多知識,那麼這裡邊給我們透露出,《傷寒論》在傳抄的過程中,裡面穿插了一些後人的東西,可能原先的一些東西有丟失。
  • 【中內】最後88天如何快速突破中醫內科學?
    ③中藥在中內的體現較少,就目前真題考查情況來看,基本集中在「三共題」的中藥加減上④方劑是幾門科裡與中內關係最具有直接體現的,這是因為中內的考查比較偏重「分證論治」,真題中經常會問「.宜選用()方/首選方劑」等。甚至有一些中內題目用方劑的解法可能會更省時,更快速。所以「方劑複習得好的人,中內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 中醫是如何分型論治治療燒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經常會出現燒心反酸的現象,這種現象其實就是胃腸疾病的一種表現,主要是因為胃液裡的強酸返流到食管內,常會造成食管黏膜的糜爛和潰瘍,燒心的感覺,那麼你知道燒心怎麼辦嗎?下面來介紹中醫是如何分型論治治療燒心的。
  • 醫論│《傷寒論》六經中風表證證治分類舉例
    書中113 方都是「證以方名,方由證立,方證一體」的,正如劉渡舟先生所言:「認識疾病在於證,治療疾病在於方,方與證是傷寒學的關鍵。」[1]本文試就六經中風表證的方證規律,舉例說明其證治特點,為研究《傷寒論》辨證論治精義提供參考。
  • 熊繼柏:50年臨證體會及案例談辨證論治
    臨床治病,如果不辨寒熱虛實,不分陰陽表裡,不審臟腑經絡,不察標本緩急,或隨意開藥,或依賴成品,或抄襲「秘方」,或僅憑習慣,守一方而待百病,執一法以應萬變,如此生搬硬套,膠柱鼓瑟,脫離了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則不可能當一個真正的好中醫。
  • 常州的傳世名著之《證治準繩》
    《證治準繩》為現存較有影響的醫學叢書。全書博集醫書,並結合長期臨證心得,論及科目和病種廣泛,條理分明,且立論平正,不偏執於一家一派之說,具有醫學全書性質,故廣為流通,多為後人所習用。《證治準繩》又名《六科證治準繩》或《六科準繩》,王肯堂編撰。書成後,歷代均有刊本,主要有萬曆初刻本、四庫全書本、圖書集成本;195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鉛印本等17種。全書共44卷。
  • 中醫辨證論治源流考
    在宋本《傷寒論》中,各篇的題目均為《辨XX病脈證並治》,但據高繼衝本與孫思邈本《傷寒論》,再參考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序》與陶弘景的《輔行訣五臟用藥法要》基本上可以確定:這是林億、孫奇輩所為。在條文中還有「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但是據王叔和《脈經·序》的「仲景明審,亦候形證」可知:張仲景在診療疾病時,注重的是「形證」,不是「脈證」;另外,在《脈經·序》中,還有「聲色證候」一說。
  • 2步速記中內「腎系病證」~|青橘"學霸攻略"
    授課風格:一戰268分,二戰381分,結合一戰失敗的教訓和二戰成功的經驗,帶你規避考研過程中的那些「坑」;擅長運用歌訣、關鍵詞等方法,講解中醫內科考點;知識點結合真題,從真題中把握命題思路,理清複習重點、難點,幫助大家節省時間,提高效率。
  • 【方劑】治風,治燥劑歷年考點系統整理!
    >病機2總結:治風要注意內風、外風區分方劑,中風分為中經絡和中臟腑,該部分結合中內理解記憶。治燥劑歷年真題34題,真題分布情況如下:題型題量考察重點題量A20主治與功效10B8藥物組成14C3配伍意義4X3
  • 顏德馨論心悸證病機及其治法
    顏德馨論心悸證病機及其治法作者 / 胡曉貞 顏乾麟 顏德馨胡曉貞:上海中醫院顏乾麟:同濟大學中醫研究所編輯 / 劉剛 ⊙ 校對 / 許琦心功能正常,則血液通暢無阻,血脈充盈,環周不休;若外感六淫,寒熱之邪傷劫血液,或情志不和,波及血行,或生活失節,血阻脈中,均會致瘀血內潛,心血不暢,血流不通,脈道不利,血脈受阻,擾動心神,神不清明,則發驚悸、怔忡。一般而言,驚悸為輕,怔忡為重,從驚悸發展到怔忡,其病機就是由瘀致虛,由實轉虛的演變過程。
  • 婦科學:墮胎、小產辨證論治
    婦科學:墮胎、小產辨證論治 [導讀]參加2015年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們要開始準備了,肯定是越早準備通過考試的幾 率肯定就越大,在此為參加2015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們搜集整理了一些2015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複習資料,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們。 本病的治療原則以下胎益母為主。
  • 辨證論治有境界,看看你到了哪層
    中醫講辨證論治,也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法式檢押,對號入座」,第二境界是「圓機活法,醫者意也」,第三境界是「非法為法,協辨開新」,各位,你們到哪個境界了?徐靈胎在《傷寒論類方·自序》中說:「方之治病有定,而病之變遷無定,知其一定之治,隨其病之千變萬化,而應用不爽。」正因為疾病有不確定性,才需要辨證論治。對病證,不僅需要從一切方面、一切聯繫和相關因素進行本質辨證,還要發揮醫生思維的能動性,古人稱之為悟性,在沒有規範可循的時候,以己之意,通古人之意,切合醫理,作出證候的判別或活用治法,以用意之奇、方藥之巧而獲取療效。
  • 2020中藥綜合考試高頻重點:「常見疾病的辨證論治」考點總結
    今天潤德教育歡歡老師帶領大家一起了解執業藥師高頻考點,三種生活中常見的疾病辯證論治。同學們一定要收藏起來喔!!!、證、治法、方藥這四點輪流出題,歡歡老師不建議各位考生死記硬背第三章的內容,因為第三章涉及的病多達35種,每一種病又有好幾種證型,用到的方藥就會很多。
  • 從柯琴對桂枝湯的運用談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而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論注·桂枝湯證上》指出:「太陽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者,桂枝湯主之。此條是桂枝本證,辨證為主,合此證即用此湯,不必問其衛傷寒、中風、雜病也。今人鑿分風、寒,不知辨證,故仲景佳方置之疑窟。他認為,只要有桂枝湯見證,無問其外感或內傷病,均可以此方治之。因此,柯琴《傷寒來蘇集·傷寒附翼·卷上·太陽方總淪》云:「卷常以此湯治自汗、盜汗、虛瘧、虛痢,隨手而愈。
  • 劉愛民教授辨證論治銀屑病性關節炎經驗
    ,始終堅持「天-地-人」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思想,對多種常見慢性皮膚病及變證,如關節型銀屑病等,有獨到見解,臨床證明有效。筆者在此對劉愛民基於銀屑病辨證體系論治銀屑病性關節炎的經驗進行總結,以饗同道。關節病型銀屑病,又名銀屑病性關節炎,除有銀屑病的損害外,患者還發生類風溼關節炎症狀,關節表現往往伴皮膚症狀加重或減輕。關節炎在銀屑病患者中發生率6%~8%,遠遠大於非銀屑病患者的發病率。
  • 葉天士的核心精華證治經驗
    後世歷代醫家各有發明,如金元時期劉河間的主火說、李東垣的氣虛說、朱丹溪的溼熱痰說、明代薛己的肝腎虧損說、繆希雍的內虛暗風說等。葉氏根據《內經》「渚風掉眩,皆屬於肝」的論述,總結吸取諸家之論,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即「陽化內風」說,並將這類風象證候命名為肝風。他認為肝風一證「乃身中陽氣之變動。肝為風髒,因精血虧耗,水不涵木,木少滋榮,肝陽偏亢,內風時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