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城遭敵機轟炸後,氣氛緊張,省立汝南中學決定西遷豫西浙川縣,我因年齡小未隨校西行,便留在家中。
1938年日軍佔領開封後,國民黨政府為了阻止日軍西進,在鄭縣北境的花園口炸開了黃河大堤,滔滔南下的黃河水淹沒了豫東、皖北幾十個縣。數百萬人流離失所,一部分人逃往陝酉,部分人逃往豫南,靠出賣勞力,為人傭工,或做些小買賣養家餬口。直到抗戰勝利,他們中的有些人才返回故土。
1939年武漢、信陽相繼淪陷,汝南成了半淪陷區。經地方人士要求,省立汝南中學又由漸川遷回汝南,我才得以復學。由於日軍不時從信陽出來「掃蕩」,學校的圖書儀器都轉移到了鄉下上化學課時,老師讓同學買些甘油、香精、硬脂酸等原料,學著熬雪花膏。
距汝南不很遠的立煌(金家寨)是安徽省戰時省會,屬第五戰區管轄,安徽省主席原為廖磊,後為李品仙。敵後一些文化界進步人士雲集立煌;北新書局也在此地出版書籍;美國記者史沫特萊女土由重慶經老河口前往立煌途經汝南,駐汝南之河南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張振江和地方人土邀請史女士作了一次國際形勢講演,擔任英語翻譯的是省立汝南中學英文老師陳蔭召,會場設在汝南縣教場口大眾劇院,時間是1940年秋天。史女士個子不高,外著風衣,英姿颯爽,汝南各校師生齊來聽講,座無虛席。
1940年冬,日軍「掃蕩」到我村後,看到國民黨駐軍在牆壁上寫的抗日標語、畫的國旗,立即放火燒房。青年人和婦女跑到距村10裡的王略村,晚上看到我村升起的熊熊大火,映紅天空日軍走後,留在村裡的老年人迅速把火撲滅。我姑母是近50歲的人了,在城裡為我家看房子,遭日軍強姦。鄰村蕭灣一位40多歲的婦女,被日本兵輪姦後,三個多月不能下床行走。
1941年冬,我初中畢業,和同學胡守榮、王世豪、馬文聰、吳漢民等赴豫西內鄉縣夏館鎮報考省立開封高中。我和胡、王是騎自行車,馬、吳二人坐人力車,每天行程180華裡,一路上看到的是殘垣斷壁,戰壕縱橫,平漢路被破壞的枕木橫三豎四。到了方城縣的獨樹鎮,才看到了公路上穿梭往來於南陽、洛陽之間的汽車。南陽雖不時遭敵機轟炸,卻依然是商賈雲集,相當繁華,中華書局、商務印書館均在此設有銷售處。
從內鄉縣馬山口進入伏牛山後,但見青山綠水,水打磨發出淙淙流水聲,樵夫擔柴從山上緩緩而下,宛如身在圖畫中,和淪陷區的慌亂困難景象相比,這裡可說是「世外桃源」。道路蜿蜒曲折,路上不時見到開封高中、開封女師回家過春節的學生。夏館是一個小山包,山貨的集散地,鎮公所設在夏館街上。開高、開封女師的校舍均坐落在山坡上,上課的桌凳全系土坯壘成。儘管設備簡陋,而教育界名流卻雲集於此。開高畢業成績優異者,可免試保送入西南聯合大學、武漢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等名牌大學。
由於我們在淪陷區上課時斷時續,根基較差,發榜後,我們五人全部落榜。國立一中、南陽景武高中年後分別在鎮平、南陽招生,我們只好住在鎮平一家旅館,俟過年後報考。除夕那天,旅館主人還請我們和其他旅客吃了一頓年飯,喝了當地釀的稠酒。正月初六,參加過國立一中在鎮平的招生考試,當天即騎自行車又趕赴南陽。行至南陽西十里舖,已是夜色茫茫,剛在投宿的飯店坐下,聽到白河對岸響起了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