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一切美好事物皆因愛心,帶著愛心去經營,帶著愛心去工作,你就有利他之心,就會以心為本,替對方著想;有愛才會利用自己成就別人,這就是所謂的「成人達己」。
中國人民大學楊杜教授曾提出「三位一體」融合的中國企業家精神,即中國傳統精神(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革命信仰精神(愛國敬業、遵紀守法、艱苦奮鬥)和現代市場精神(創新發展、專注品質、追求卓越)。
我認為,中國傳統精神的履行責任、敢於擔當、服務社會與自主經營所倡導的利他之心非常相似,它們決定了企業的經營境界。
讓人印象最深的是,很多優秀的企業對暫時性虧損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他們認為比盈利更重要的,是企業存在的目的要為社會創造一點價值,要為社會留下一點東西。
盈利只是企業經營好的一個必然結果。
利他精神並非是要達到一定境界的人才具備,它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工作中。一個小動作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否具有利他精神:
會議結束,把凳子擺好;上課手機靜音,不影響他人;上班停車,可以停在稍遠的地方,把距離近的位置讓給晚到的人等等。
自利可能讓企業在短期內獲取一定的生存空間;利他則久,利他才能讓企業真正實現基業長青。
隨著時代的發展,農牧業行業也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在急劇的變化面前,對於很多小農戶尤其是貧困山區的農民而言,存在著兩個不可調和的矛盾:
一是由於資金的有限及對未來的短視,多數農民不願意投入環保,但如果在排汙方面無法達到國家對環保的要求,其產業就會被政府取締;二是由於自身能力的不足,無法與市場直接聯繫。
而瀏陽河飼料的自動化養殖模式解決了過去人工養殖的辛苦問題,換句話說,過去一個人養四五十頭豬都累得夠嗆,而依託網際網路技術,一個人養四五千頭也不成問題。
此外,不管是通風量、溫度、環保、飼料、豬疫苗、經營會計報表等技術和工具,還是讓農戶直接與消費者對接,定製消費或投資,瀏陽河飼料都會一一為農戶解決。
通過打造農業生態圈,讓多方都享受到了利益:於政府,環保工作得到落實;於中間商,政府和農戶之間,通過瀏陽河飼料搭建連接的橋梁獲得了利益;於農戶,技術與收入都得到提升;於瀏陽河飼料,在各個環節都可以從中獲利,打造了連接政府、中間商、農戶、消費者等多方的農業生態圈。
瀏陽河飼料董事長萬立恆有深切體會,他說我們還是要有利他的思維,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來服務市場。這樣才能更加清晰你到底有什麼資源可以提供給客戶,對產業鏈做出的貢獻有多少。
此外,他還提出了經典的「二要」:要深入地服務,要提升客戶的經營能力。一旦客戶的賺錢能力提高了,意味著你的企業品牌也在提高。
還有一個典型的案例。
萬表作為中國最大的手錶電商平臺,原來專注於傳統貿易,為了實現平臺、商家、消費者三方的共贏,推動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通過利他思維的突破,改變了它的整個經營模式,衍生出一個手錶生態圈。
從2017年開始,萬表從名表電商升級為全球手錶生態開放平臺,由萬表商城衍生出萬表世界(資訊平臺)、萬表名匠(改變名表修理黑洞)、萬表chub(會員制)、萬表城市體驗店(新零售)、萬表達人(社交分銷模式)、奢侈品共享和供應鏈管理等八大商業平臺,致力於為全球手錶生態創造價值。
綜上,我們在推動企業經營發展的過程中,也應學習和秉承利他之心,堅守使命願景,堅持做正確的事,回歸經營的原點和本質,不急功近利,不機會主義,而是與利益相關方攜手努力,共同構建更好的商業生態,推進產業鏈的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