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譯局是36氪旗下編譯團隊,關注科技、商業、職場、生活等領域,重點介紹國外的新技術、新觀點、新風向。
編者按:對大多數人而言,如果因為某個事件或者場景而感到生氣時,他們第一時間會直接採取、暴力行為或報復等進攻行為。然而,這種做法只會火上澆油,不但憤怒情緒沒能得到控制,反而還會加劇彼此間的矛盾關係。這篇文章,原標題是10 Healthy Ways to Deal with Your Anger,作者Nick Wignall是一名心理學家兼心理治療師,他在文中跟大家分享了10個管理憤怒情緒的有效方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推薦閱讀:喜歡熬夜睡懶覺的你,如何在夜間更高效?
圖片來源:Pexels.com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與大家分享憤怒情緒管理的有效和健康方法。這10個實用方法,可以讓你找到產生憤怒問題的根源,而不是試圖去掩埋它。作為一名心理學家和心理治療師,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經常運用這些方法。
閱讀本篇文章後,哪怕你能夠將其中某幾個方法運用至實際情況中,你可能都會發現,自己不再容易受憤怒情緒所支配,在面對憤怒情緒導致的複雜局面時,也能夠更加自信輕鬆去應對。
懶人目錄1. 預知憤怒誘因2. 區分「憤怒」和「攻擊」3. 驗證憤怒4. 學會發現憤怒背後的「靜態」情緒5. 拓展憤怒詞彙6. 不要再「講故事」7. 管理進攻行為,而不是憤怒8. 這次的憤怒,下次來解決9. 將憤怒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10. 基於長期利益而「自私」
1. 預知憤怒誘因
驚喜,通常都會加劇你的怒氣。比如,如果你的同事給你發了一封不太友好的郵件,對你最近一次會議的發言提出了批評。對於這種情況,大多數人至少都會覺得受到冒犯,然後因此而發怒。
然後,我們再以另一個同事為例。這個同事剛好是你在公司裡最好的朋友,現在是他來批評你在會議上的發言。這個時候,你有可能會覺得更加受傷和氣憤,因為自己的好朋友居然也會對你說這樣的話,這讓你感到極度震驚和意外。
雖然我們會認為,自己無法預知引發個人憤怒情緒的因素,但實際上很多時候我們的確可以預知。這即是說,我們憤怒的模式,是可以預知的。
如果你總是生氣,很可能是因為相同的情景或者同樣的人引發了你的怒氣。雖然大體上這樣講是合理的,但大多數人卻很少花時間仔細思考和分析這些憤怒背後的誘因。
所以,我建議你可以這樣做:
花幾天或一周的時間,追蹤記錄自己的憤怒情緒,並且把它記錄下來。只要發現自己生氣了,立馬思考並記錄「4W」因素:即誰(Who)引發的?發生了什麼(What)?什麼時候(When)發生的?在哪裡(Where)發生的?幾天或一周後,回顧自己的筆記。能否從中發現有規律的模式?比如,是不是通常都是在工作中生氣的?或者再具體一點,是不是通常都是在開會的時候生氣的?又或者,大多數憤怒都是在跟配偶交流過程中產生的。一旦了解自己的憤怒誘因後,那你就可以更好地預知自己的憤怒情緒。如果你這樣做過後,就不會有那麼多讓你「措手不及」的時刻,你的情緒也可能不會爆發出來,而且還可能會更加有效地去應對和處理。
2. 區分「憤怒」和「進攻」
當你生氣時,一定要讓自己意識到,憤怒和進攻是不同的概念。
所謂憤怒,是當我們在認為自己或者自己關心的人被冤枉或不公平對待後的一種常見情緒。簡言之,它與不公平緊密相關。
和其它情緒一樣,我們並不能直接控制憤怒。有時候,雖然你可以稍微讓自己開心一點點,但是你卻很難潑滅自己的憤怒之火。
然而,很多時候,伴隨著憤怒而來的,還有自己的攻擊欲望。雖然憤怒是一種感受,一種情緒,但進攻卻是一種姿態,一種行為。比如:
因為你在家不疊衣服,把家裡搞得亂七八糟的,你的配偶挖苦了你幾句。對此,你感到非常生氣(憤怒)。於是,你就和對方槓上了,狠狠地又挖苦了對方幾句(進攻)。在限速90KM/H的高速路上,前車的車速卻一直保持在50KM/H。對此,你感到非常生氣(憤怒)。於是,你猛踩油門,快速超過了對方,並且在剛好超過他的時候,給他豎了一個中指(進攻)。學會區分憤怒和進攻,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畢竟,進攻是我們唯一能控制的方面。對於自己的憤怒情緒,你可能會無可奈何,但你卻可以阻止自己的進攻。因此,應對憤怒情緒的有效辦法之一,就是更好地去管理自己的進攻行為。
此外,以前人們常說,你需要通過表達憤怒的方式將其「發洩」出來,從而讓自己的怒氣熄滅,其實這也是完全錯誤的說法。事實上,數十年的研究發現,發洩和釋放自己的怒氣,實際上就是進攻的體現形式,它只會進一步點燃你的怒氣。
應對個人憤怒情緒的最有效辦法之一,就是讓自己更好地識別和控制自己的進攻行為。
雖然進攻通常都是以毆打他人、摔門、摔東西等身體行為方式體現出來,但很多時候,也存在其它不明顯的體現形式:
進攻式言語。我們也可以在說話方式上展開進攻。在任何的怒氣場景下,我們都應該隨時留意並控制自己的默認言語模式,畢竟言語式攻擊,只會進一步加劇怒氣,甚至進一步加劇彼此間的衝突。進攻式思考。最不易察覺(當然有時候卻是最強有力)的進攻形式,則是我們的思考。具體而言,則是在我們生氣時不由自主的那些思維習慣,通常還會以負面心裡話的形式體現。你會在腦海中思考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自己如此生氣。後文中,我還會進一步分享如何控制進攻式言語和思考模式。在這裡,你只需要提高意識,今早發覺自己可能會出現進攻行為的傾向,並且將它從憤怒情緒中剝離出來。
3. 驗證憤怒
所謂驗證,即確認其真實性和有效性,了解其憤怒是否有道理,是否能被理解。
比如,假如你的朋友莎拉哭著打電話告訴你,說他剛剛被公司辭退了,然後非常害怕接下來因為沒有收入而無法在財務上獨立生活。她甚至還跟你分享這件事的前因後果,同時向你表達其非常沮喪和氣憤。對此,你該怎樣回應呢?
某些情況下,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某種形式的驗證。你可能會說:
天吶,莎拉,聽到這個消息,真是太遺憾了。這太可怕了。我不敢相信,這一切將對你造成多大的打擊。太遺憾了!你希望我現在到你家,跟你面對面聊聊嗎?在這些情況下,驗證即確認朋友的確在經受某種痛苦或挫折。更重要的是,你不能認為對方所講或者所經歷的是不重要的事,也不能直接給他們建議,告訴對方該做什麼,甚至還跟他分析這個結果的原因。
如果你的回應如下的話,恐怕你也不會有什麼朋友:
哈哈,沒什麼的。隨時都有人被辭退的,沒事的。我不明白這有什麼煩惱的。我去年也被辭退了,我覺得也沒什麼大不了啊。我告訴你該怎麼做:振作起來,好好改自己的簡歷,向身邊的朋友了解下,有沒有可以推薦的工作機會。你能發現這兩種回應之間的差別嗎?
當某人處於情緒低潮期時,最重要的事,或者至少最先應該做的事,是去驗證對方的苦楚和憤怒。這樣會讓對方知道,你在關心對方,他們不是孤獨的,即便他們現在很難過、很憤怒,但不能就認為對方是玻璃心,或者他們不應該有這樣的情緒和反應。
我之所以舉這些例,是因為大多數同樣有憤怒情緒的人通常會更善於去驗證他人的情緒掙扎,而不善於去驗證自身包括憤怒情緒在內的各種情緒掙扎。
生氣的人,往往都因為自己感到憤怒而對自己過於苛刻。他們認為,生氣是軟弱的表現,或者是一種道德失敗。他們甚至還會將自己與其他那些看淡萬事萬物的人做對比。此外,他們還會因自己無法更好地控制個人情緒,而陷入深深的自責。
遺憾的是,所有關於憤怒的自我否定,只會讓自己越來越負能量。除了生氣之外,他們還會因此而感到羞恥、焦慮或者寂寞。
隨著越來越多的負能量累積起來,他們為了讓自己感受好一點,可能會被迫去改變。大多數時候,這些改變,要不是更嚴厲的自我苛責,要不就是將目標轉移至他人身上。因為我們在貶低他人的同時,必然會抬高自己。雖然這樣做可以暫時緩解痛苦,但長期來看,只會讓事情越來越糟糕。
因此,在生氣的時候,最好在發現自己有憤怒傾向的時候就及時驗證憤怒。通常,最好的方式,則是一些簡單又富有同情心的自我對話:
這點小事就讓我生氣,這不像我的作風啊。不過仔細想想,我最近壓力這麼大,生氣也有一定的道理。可能在其它時候,我就不會因此而受幹擾了。我感到自己生氣了。我知道我不能控制憤怒,畢竟我的情緒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就我現在的想法和行為而言,我可以從長計議,了解最符合個人利益的是什麼。生氣還是有點嚇人的。我總是很擔心,自己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就像讀大學的那次,還深深地傷害了其它人。但我也知道,雖然我生氣了,但這並不代表我就必須採取什麼行動。簡言之,驗證憤怒,就是花幾秒鐘思考並確認自己是否真的生氣了,同時稍微提醒自己,生氣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你不應該對自己的各種情緒負責。需要你負責的,只有你的個人行為。
圖片來源:unsplash
4. 學會發現憤怒背後的「靜態」情緒
大多數時候, 當我們接觸某種強烈的情緒行為時,它就會給人一種真實的情緒體驗:
當你在高速公路上開車時,突然有一輛車加塞並且還差點撞到它時,你可能會陷入恐懼或恐怖情緒。當你得知親密的家人去世時,你可能會陷入悲傷情緒。當你在參加會議時,你的上司公開批評你提出的想法,你可能因此而萌生怒氣。但問題是,我們並不是一次只經歷一種情緒。通常,在一個受情緒影響的場景中,同時發生的可能會有多種情緒。當然,每次肯定會有一種情緒佔主導。但是在它背後,實際上還有一系列的小情緒。
就上述高速開車的例子,除了恐懼或恐怖情緒之外,你肯定還會因為沒有真正撞車而感到一絲寬慰,同時針對那個司機的魯莽駕駛行為,還會感到一定的憤怒。就上述親人去世的例子,除了悲傷情緒之外,你也可能會因為最近沒有跟他過多的交流而感到一絲內疚,同時也可能還有一絲後悔。就上述上司批評你的例子,除了憤怒情緒之外,你也可能會因為被當眾批評而感到尷尬。此外,由於擔心對方的批評是對的,並且並自己的想法不自信的話,你還可能會出現一些擔憂或恐懼心理。我想表達的是,無論你多麼生氣,通常都還會有各種伴隨情緒同時出現。所以,你最好應該去發現這些伴隨情緒,而不是任由憤怒情緒佔主導。
將自己的注意力從憤怒情緒轉移至其它伴隨情緒,不僅可以減緩憤怒情緒的程度,而且有時候,哪怕因為一絲絲的減緩,可能也會對最終結果起到更大的改變作用,你很可能就不會採取進攻模式,轉而通過更理性、更有建設性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困局。
學會發現憤怒背後的「靜態」情緒,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則是,憤怒通常都是一種防禦機制,可能會分散你對其它情緒的關注。
對於這個說法,其實也有很多例子:
下班通勤開車路上,為了避免你討厭的工作中所帶來的沮喪情緒,你可能會出現路怒症。因為夫妻之前無法溝通真正的想法與需求,為了避免因此產生尷尬,你可能會諷刺對方,讓對方更加沮喪。為了不讓認為自己無法實現既定目標、無法變得更好而感到害怕,你可能會對自己的表現提出自我批評和自我不滿,從而轉移注意力。但問題是,如果你總是把憤怒當作解決其它痛苦情緒的防禦方法,那你一直是在逃避問題,不正面解決問題,而且還越來越容易變得脾氣暴躁,並對此感到難過,更不用提因此而對生活方方面面產生的不良影響。
所以,當你下次感到生氣時,首先停頓下來驗證憤怒。隨後,嘗試去發現「背後」所經歷的靜態情緒。問問自己:我是不是在利用憤怒來逃避或分散對其它情緒的注意力?
5. 拓展憤怒詞彙
正如你容易忽略憤怒背後的小情緒一樣,你也很可能會忽略憤怒本身的細微變化。
比如,當你勞累一天下班回到家時,你的配偶卻突然說了一番讓你憤怒的話。然後你問自己:你現在有什麼感覺?你是不是真的在生氣?或者只是很煩?很暴躁?或者很沮喪?
從某些方面來看,憤怒實際上是一個情緒大詞,但它可能有許多不同的細微變化形式:
狂怒,是一種極度憤怒,其強度幾乎讓人無法控制。憎恨,則是強度相對較輕的憤怒形式,但它同時可能會讓你一直耿耿於懷,所以其影響力也不容忽視。沮喪,是一種輕微的憤怒形式,通常都是由於沒有達成目的而產生的一種情緒。暴躁,則是另一種具體的憤怒形式,通常是由於事情沒有朝著既定的時間節點來完成而導致的一種情緒。我還可以列舉很多憤怒詞彙。但我想表達的是,很多時候,你感受到的並不一定是憤怒,而是憤怒的細微差別體現。因此,了解憤怒相關的情緒,可以讓你更好地管理憤怒情緒。
一方面,仔細考慮自己所經歷的到底是哪種憤怒情緒,可以減緩你的思考過程。與其快速判定誰惹你生氣了,又該如何報復對方,你其實可以開啟謹慎的反思模式,了解自己體驗的到底是哪種憤怒。
擴展個人的憤怒詞彙,提高區別不同形式憤怒的能力,還可以讓你更具有同情心,同時驗證自己的憤怒。與其又說那句同樣的「好吧,我又一次因為……生氣了」,不如探索和了解在這個情況下的憎恨和那個情況下的沮喪,這還能讓你發現自己為什麼會如此生氣。
因此,在你驗證憤怒情緒並且發現其背後的靜態情緒過後,你應該花簡短時間問自己,你到底在經歷哪種形式的憤怒。
而針對憤怒詞彙拓展,你可以嘗試以下這個方法:
準備一張空白紙和一支筆。在手機上設置三分鐘倒計時。然後儘可能多地羅列與憤怒相關的詞彙,即類似於「沮喪」「暴躁」等憤怒同義詞。三分鐘後,藉助同義詞詞典並輸入「憤怒」,看看還有哪些漏掉的同義詞,並把它增加到你的列表中。另外,你還可以與朋友或者伴侶一起來完成,然後還可以互相比較和借鑑。你的憤怒詞彙量越大越具體,那你就越容易了解不同形式的憤怒情緒。你在這方面做得越好,那你自然而然地就能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憤怒情緒。
6. 不要再「講故事」
當你下次再生氣的時候,花幾秒鐘思考並問自己,你腦海裡在想什麼?在憤怒爆發之際,你內心的自我對話又在說什麼?
數十年來的心理研究證實,思維是情緒的引擎。正如古老的斯多葛派哲學家所言,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並不能改變我們的感受,而我們對事情的思考方式,才是我們的感受和情緒的決定因素。
在現代心理學中,這被稱之為「認知中介」,即思維總是會介入並影響認知與情緒之間的關係。
對於管理憤怒情緒在內的困難情緒而言,這個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的習慣性思維,會決定我們的習慣性感受。
這即是說,如果你感到生氣的話,那是因為你在通過某種形式考慮憤怒。這種通常都會導致憤怒情緒的思維方式,通常被稱之為反省。
所謂反省,即我們不斷地回顧過去發生的不好事情。通常,它會以腦海中回放故事的形式出現。故事中,會講述其它人是如何不公平對待你,你本來可以如何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以及為什麼對方要付出代價。比如:
在你的配偶針對你發表不友好言論後,你會重複播放配偶之前對你發表類似傷人言論的場景,通過這些方式來提醒並加強自己的意識,讓自己意識到她既尖酸刻薄,又粗心大意。開車時差點與別人發生小碰撞後,你開始思考道路上為什麼這麼多不合規的司機,如果他們都像你這樣安穩地開車,那道路上就不會有這麼多事故了。自己在工作上的新項目,不少人提出了批評意見,然後你就開始吐槽自己的上司多麼蠢,這些人為什麼看不到你的價值。或者,他們實際上就是嫉妒你的才華,不想讓自己成功,才故意唱反調。我想表達的是,當我們在反思過去發生的事時,我們會助長憤怒之火。腦海中講述越多關於事件、發生原因及本可以有的解決方案相關的故事,你只會變得越來越憤怒。
所以,你的底線應該是,要想快速解決自己的憤怒情緒,你應該停止在腦海裡講故事。
正如火焰在沒有氧氣的情況下很快就會熄滅,當你不再以敘述的方式播放故事內容後,你的憤怒情緒也很快會隨之而去。
當你發現自己很生氣,卻又無可奈何的時候,可以嘗試這樣:注意自己腦海中播放的故事,如果不再去想這些內容後,看看又會發生什麼。不要再回放故事了,打開音樂播放器吧。或者,回放其它故事也行,比如你跟配偶在一起最快樂的五段時光,或者你最喜歡聽的10首甲殼蟲樂隊的歌曲等。
要想實現這樣的轉變,可能需要時間和精力。但如果你能改變腦海中所播放的並且會導致憤怒情緒的故事,那你就能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憤怒情緒。
7. 管理進攻行為,而不是憤怒
前文已提到,我們無法直接改變情緒。情緒只會由導致我們所思所想及相關行為的事情間接影響。
所以,在提到憤怒管理時,並不是說如何去管理憤怒情緒,而你要意識到的是,憤怒並不是自己能管控的事情。然而,你卻可以管理自己的進攻行為,防止自己做出令你後悔的事情,從而讓你情緒更好。
雖然大多數人聽到進攻這個詞,都會聯想毆打他人等暴力行為,但大多數進攻形式,實際上都是非常細微的。前文已提到,它主要有進攻式言語和進攻式思考兩種形式。
有效管理這兩種進攻行為的關鍵,則要從兩個關於憤怒的常見說法說起:
必須將憤怒表達出來,從而將它發洩出來。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多年研究卻剛好證實的是其對立面。事實上,表達憤怒並採取憤怒行為,實際上只會加劇你的憤怒。更有用的方法是,抑制自己的進攻式言語,而且這也不會對我們的心理造成任何不良影響。簡言之,閉嘴就是一種證實的有效方法。憤怒是一種「負面」情緒。然而,大多數情緒研究人員卻認為,憤怒實際上是一種積極情緒。雖然人們在生氣時容易導致負面行為(進攻式行為),但憤怒自身卻沒有任何負面色彩。事實上,體驗憤怒可以給你帶來愉悅,所以這完全是積極情緒。例如,如果某人的表現令你生氣,但實際上,是對方錯了或對方不好,對方的理解存在不妥。這即意味著,你是對的。說對方不好,實際上就是說你好。如果你能這樣想,那你感受就好多了。通過這兩個普遍說法,我想表達的是,生氣沒有任何錯。當你生氣時,你不用做什麼,生氣本來就是一種健康的積極情緒。而且,當我們生氣時,我們的習慣性做法和說法,通常只是增加自我意識的一種「偷偷摸摸」的方式,它只會讓我們感受更好。
當你下次再生氣並且將要對他人發起言語攻擊時,提醒自己兩點:第一,不用發洩憤怒。控制並且不表達自己的憤怒,也是一種健康的選擇。第二,通過表達憤怒並對他人發起言語攻擊,可能你會覺得自己舒服了,但實際上這並不能解決讓你憤怒的問題。
所以,驗證憤怒,管理進攻行為。
8. 這次的憤怒,下次來解決
有時候,引發你生氣的事件或場景,可能是需要解決的合乎情理或客觀存在的問題。比如:
如果你的配偶總是話中帶刺,那這可能就是需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你的上司總是批評或貶低你,這也是你應該通過某種方式需要解決的問題。而當你在憤怒情緒沒有爆發時,你有效解決憤怒背後問題的可能性會更高。
例如,由於配偶對你說了一些風涼話,當你正為此感到憤怒和沮喪時,突然朝對方大吼大叫,這個時候你可能存在表達不清晰的情況,而且配偶也可能也開啟了防禦模式,甚至絲毫沒有在意你說的話。到最後,你只會更加憤怒和沮喪。
實際上,你可以簡要地告訴對方,其不妥當言語讓你感到不舒服,但現在不想討論這個問題,等以後再來談這個問題。換言之,這次的憤怒,先拋到一邊,等下次再說。
雖然你通過驗證憤怒,發現自己的憤怒是合情合理的,並且這個問題也需要解決,但在當下,卻並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佳時候。
但你需要知道的是,對於接下來如何解決這個問題,你必須要有具體計劃,而不是心裡告訴自己,一定不能忘了這件事,等以後再來討論。但實際上,你很可能就不了了之了。
再次回到說風涼話的配偶這個例子,在你告訴對方其不妥當言語讓你感到不舒服後,你應該換一個安靜的環境,最好再及時記錄事件當時發生的具體情況,以及你想跟對方溝通的內容。然後,通過手機或其它效率工具,把這件事情記在日程或待辦事項中,等雙方都具備安全談話條件的時候,再一起來討論這個問題。
總之,只要你有真正的計劃,拖延處理你的憤怒情緒問題,也不存在任何不妥。
9. 將憤怒以書面形式記錄下來
這是我最常用的一個方法,我認為它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這個方法的核心在於,當你真的非常生氣時,相比於在憤怒之下魯莽行動,你應該先溝通,或者先思考,有條件的話,最好把它記錄下來。
所以,你可以拿出紙筆,或者在數字設備上打開文檔,記錄自己當下心裡的想法即可。
這個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優勢:
簡單便捷。無論你在哪裡,都可以立即行動起來。特別是現在我們有智慧型手機在身邊,所以要記錄這些信息實際上並不難。注意,在記錄過程中,一定要記錄發生了什麼,你感受如何,你想做什麼,到底什麼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從長計議來說,你的關注點又是什麼。轉移重心。針對個人的憤怒情緒,如果不採取任何行動,那必然是好的。然而,當你生氣的時候,你已經被「激活」了,並且有行動的衝動。剛好,記錄自己的憤怒,可以讓你轉移這種衝動,從而去做一件更有效的事情,而不會造成破壞性的結果。減緩速度。書面形式記錄下來的優勢,就在於它迫使你慢下來。你的記錄速度,肯定不及自己的思考速度。因此,如果你減緩自己的進攻和反思,這些方面的思緒自然而然地就更少了,而你的憤怒程度也會減緩、持續時間也會減少。增強記憶。如果讓你憤怒的事情需要在將來解決的,那通過記錄的方式,也可以進一步增強自己對這件事的記憶。當你下次再解決這個問題時,相比於自己的「好記性」,你可能會更依賴於自己的「爛筆頭」。10. 基於長期利益而「自私」
和大多數強烈情緒一樣,憤怒也主要是基於當下的感受。我們之所以陷入憤怒的漩渦,是因為當下讓我們感到舒服的事情,比如各種形式的進攻行為,通常都會導致長期的不良結果。
但是,當我們憤怒時,我們通常始線都會變得狹隘,基本上只會關注當下發生的事。這種狹隘眼光,以及對長遠利益的欠缺考慮,是我們總是在憤怒時衝動行事、發起進攻行為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實際上,你本來有機會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憤怒情緒。
換言之,針對自己的憤怒和進攻行為,就是讓自己時刻謹記自己想要達成的目的,特別是從長計議的個人最大利益。
想一想:如果下一次你的配偶因一些不友好言論惹你生氣,並且你還打算以同樣的方式「回敬」對方時,假如時間突然停止了,然後從天而降一個聲音:
嗨,傻瓜,你真的以為通過不友好言論回敬對方是符合你長遠利益的嗎?通過這種方式,你能獲得既定的長遠利益嗎?另外,就與配偶的關係而已,你想達成的長遠目標又是什麼呢?雖然你當下舒服了,但這會不會彼此關係質量產生影響呢?畢竟我們都知道,當你配偶不開心時,你也不會太開心。所以,你還是認真思考吧……
換句話說,如果你能夠停下來簡短思考自身長遠利益的話,它可以讓你以更宏觀的視角處理當下的憤怒。此外,它還能阻止你發表進攻性言論,或者採取進攻行為。
所以,當你下次再感到生氣時,對自己「自私」一點,但前提是往長期考慮的自私。多問問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在憤怒之下衝動行事,對我有什麼好處?
寫在最後……
對於誤解或者未經驗證的憤怒,通常都會對我們的健康、工作、人際關係及幸福感等方面產生破壞性的結果。如果我們花一點時間了解憤怒背後的心理學,我們也許可以嘗試學習如何有效地管理個人憤怒情緒。
譯者: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