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著名的羚羊思維: 工作中忙碌的人,正如草原上的羚羊一樣。 當羚羊被獅子追逐時,它們會莫名其妙地停下來,或直接撞到獅子的爪下。 因為羚羊在逃跑過程中,會突然忘記自己當初為什麼而跑,要跑到哪裡去。
你是始終目標清晰的獅子,還是越跑越亂的羚羊?
01
為了達到你的目標,你必須避免那種被美國心理學家考克斯稱之為「羚羊的思維」的東西。
一次,美國心理學家考克斯和約翰一起進行了一次凌晨穿越賽倫吉提大平原的飛行。景色非常優美,他們能看見大象、獅子和大群羚羊席捲穿過整個平原的情景。
「羚羊的數量這麼大,真是一件好事啊!」他們的非洲導遊注意到他們正盯著那一大群羚羊時沉吟道,「否則,這個物種很快就會滅絕。」考克斯問他為什麼這麼說,他笑了,然後指著一頭停止奔跑的羚羊說:「你將會注意到那頭羚羊跑不了多遠了。
它停下來不是因為意識到有什麼重要的事情需要思考,也不是因為它累了,而是因為它太愚蠢了,以至於忘記了當初它為什麼要奔跑。它發現了天敵,本能地逃開,開始向相反的方向跑。但是後來它忘記了是什麼促使它奔跑,甚至有時候是在最不適當的時候停下來。
我曾經看見一些羚羊就停在天敵旁邊,有時甚至向某個天敵走過去,似乎它們已經忘記了這就是在幾分鐘以前讓自己驚慌失措的同一種動物。如果不是有一大群羚羊的話,我想這整個種群將在幾個星期之內就被消滅乾淨。」
在這次飛行結束後,考克斯發現許多人有規律的舉動都能讓他想起那些羚羊。那些人有不錯的主意,為自己設立了一個目標,而且為這個目標努力了一天或者僅僅半天,甚至也許只是謹慎地四處溜達了40分鐘罷了。40分鐘以後,他們發現並沒有達到目標。然後他們就會對自己說:「嗯,這太難了。這比我想像的難多了。」接著他們就會永遠地停在那裡一動也不動。
02
我們了解到很多人工作了好多年之後,反倒越努力越迷茫的原因。他們出發的太久、工作太忙,以至於忘記了自己的目標是什麼,越來越安於現狀,越來越不愛思考,導致越來越安分,生活越來越麻木。
尤其一些固執的人,有的人腦袋似頑鐵,倔強得不可救藥,根本不會,也不可能被人說服。對於他們來說,做錯了事,認為繼續這樣做才叫有韌性。內心深處,他們斥責自己,但在其他人面前又為自己開脫。
他們一開始做傻事時,人們以為他們只是做事草率;當他們繼續這樣做時,人們便會確認他們是傻子。
如果他們不改正自己愚蠢的做法,繼續以他們的短見行事,那就是他們想成為十足的傻瓜。
我們可以看到,有的人在單位裡能創造出很高的效率,而有的人忙忙碌碌卻最終一事無成,關鍵在於他沒有注意到所做的事情的方向性,他把精力消耗在偏離方向的不重要的事情上,從而做了一些無用功。
他們在羨慕他人成功的同時還往往不知道自己的失誤到底在哪裡。
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必須注意行動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這樣不僅節省時間,同時也有成效。
一個最簡單的做法就是經常問一問自己,我的目標是什麼?
我的所作所為對實現目標是否有益?直到你達成這個目標為止。
如果拼命地在錯誤的事情上浪費精力,努力工作,即便是做得十全十美,那也只能是南轅北轍,不會給生活帶來成功和快樂。
很多人在生意場上或是在工作中,大都以賺錢或是獲得名譽為唯一的目標,並且把這一目標無限地擴大,使自己總是處於緊張、繁忙和無序的狀態下,很少考慮他們的職業技能、生意天賦、興趣愛好等其他方面的問題。
在行動的方向上,總是處於盲從的狀態,而不是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來考慮問題,這樣的結果,會使自己對工作失去樂趣和激情,最終將會擺脫不掉失敗的結果。
03
為了避免羚羊思維,建議你要明確一些做事原則。
1.不要沉迷於第一印象
有些人把他們最初得到的印象看成明媒正娶的正室,卻把後來的作為偏房。由於錯覺總是首先來到,真相遂難容身。
不要讓第一個出現在你面前的目標塞滿你的意志,也不要讓第一個想法佔據你的腦子,這樣會使你顯得沒有深度。有些人像新買的酒杯,會沾滿最先入杯的酒味,而不管這酒是好是壞。你應該拿出時間來對事物再三考慮,要注意你的第二和第三印象。如果很輕易地被一些人與事打動,那只能說明你缺乏深度。
2.事情想清楚了再做
許多人在除了自己分內該忙的事情外,更要忙些不該忙的,如忙於應酬、忙著奔走經營去求地位。對自己已經著手的工作易於失去興趣,因而時常見異思遷。
日本第一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川端康成,獲諾貝爾獎之後,受盛名之累,常被官方、民間,包括電視廣告商人等拉著去做這做那。川端康成不擅應酬、心慈面軟,做事又過於認真、不懂敷衍。
於是陷入了忙亂的俗事重圍之中,不知如何解脫,終於自殺了,了此一生。對一位作家來說,能獲得諾貝爾獎,這口井已經算是鑿得夠深了。但如果他不被捲入使他煩倦不堪的瑣事,而能依然寧靜度歲,以他東方式的豐富晶瑩的智慧,或許還有更具哲理的創作留傳於世。
亨利·戴維·梭羅(Henry David Thoreau,1817年7月12日~1862年5月6日),美國作家、哲學家,超驗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一位廢奴主義及自然主義者,有無政府主義傾向,曾任職土地勘測員。畢業於哈佛大學,曾協助愛默生編輯評論季刊《日晷》。寫有許多政論,反對美國與墨西哥的戰爭,一生支持廢奴運動,他到處演講倡導廢奴,並抨擊逃亡奴隸法。
梭羅為了要寫一本書,而在森林中度過了兩年隱士生活。自己種豆和玉蜀黍為食,擺脫了一切剝奪他時間的瑣事俗務,專心致志地去體驗林間湖上的景色和他心靈所產生的共鳴。從中發現了許多道理,並完成了這本名著。
當然,人生有許多推不開的負擔,但是,在這些負擔之中,有許多是不必要的。由於太貪多、太求全、或太急切反而使自己顧此失彼。所以,「能者多勞」,是對一個有才幹的人的讚譽,卻也是對他的一種悲憫。任何事情,只有想清楚了再做,才會產生好的結果。
3.不要因為固執而護短
絕不要只因為你的對手湊巧捷足先登,選擇了正確的一面,你便固執地執迷不悟。你會因此而未戰先敗,含羞帶辱敗陣而還。錯、惡永遠不是善良的對手。對手搶先拿到最好的,是他的狡詐,而你若為最壞的辯護,就不免愚蠢了。行動執拗比言語強硬更危險,因為做比說冒的風險更大。固執之人出於庸俗、無知的喜好而反駁、捨棄真理,偏愛爭辯而忽略功效。
今年,我們遭遇到了一隻巨大的「黑天鵝」——新型冠狀病毒,現在還在影響我們的生活。這是一個充滿不確定的時代,不要再用固有的觀念看待如今的世界,不要幻想不經思考和探索就能獲得答案,因為它們根本不存在。
只有接納了不確定性的存在,才能收穫內心的平靜與坦然。即使明天身處的行業不存在了,即使明天就丟了工作,沒關係,還可以重頭再來,前提是你得提前做好準備,你得感知得到新機會的到來。
但生活中有不少人是習慣性羚羊思維的犧牲品。通常,問題並不是在他們朝目標努力的過程中犯錯,而是他們沒有堅持繼續向目標努力。那麼,我們該如何抓住機會,思考人生呢?
1)想明白三個問題: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可以付出什麼。
2)放棄小地主心態。
你是否在滿足了某個標準後,就允許自己堂而皇之的懈怠?
這就是典型的小地主心態,求乎中者得乎下,你的目標越低,你的收入也就相應越低。
3)人要想不斷成長,最難的就是不斷突破更高的標準。
解決這個問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以精英為榜樣,並以精英為目標。
不斷地跟優秀的人碰撞,才是找到目標、快速成長的捷徑。
4)學會選擇也是一項強大的能力。
在已知信息條件下做出最優選擇,永遠都要做主動作出選擇的人。
也許未來一段時間,我們還要過一段苦日子, 但越是在別人都悲觀的時候,我們越應該振奮積極,尋找機會。因為越是大變局的時候,潛藏的機會就越多,我們能夠做的事情也就越多。越是不確定時期,我們越要向陽而生,彪悍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