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從事著教育之類的工作,接觸過很多的學生包括他們的父母,隨著教育的改革,我們也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著教育改革帶來的深刻感受。但是,現在高等教育,名牌大學曝出的醜聞,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高等教育的偏差似乎越來越大,嚴重偏離了高等教育的本質,這其中不僅僅是高職教育還是本科教育,皆是如此。此類現象讓人很痛心, 因為受傷最深的是我們最底層社會青年。
教育的本質,偏離了教育最基本的目的,那我們就先看看教育是什麼。古今中外對教育最典型的概念就是「教育就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狹義上講,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說,教育是指影響人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具體上說,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知識,經驗來對後來者一定的引導和借鑑,來提高後來者的實踐能力和快速成長的能力。說到底,教育的過程就是讓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
上面的闡述中,並沒有包括專業和技能的教學和培養,教育的核心並不是讓我們獲得專業和技能,而是讓自己的身心獲得自身發展所具備的思維和對認知世界的能力。
人們常說,思想有多遠,人就走多遠。這就是人的思想帶給我們的力量,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環境特別複雜,甚至每個人的處境和工作也經常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唯有我們的認知才能從容應對千變萬化的外界環境和潮起潮落的人生境遇,也唯有認知,才能讓我們在亂流中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教育」從古至今,每一位先哲都清晰地認識教育的本質,在幾千年的教育進程中,教育始終圍繞著儒家經典來進行,國家棟梁的選擇也從來也沒有考過任何技能方面的入試。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和制度,也保證這兩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中,一直處於世界最先進的行列,創造了無數燦若星辰的文明,直到進入現代西方工業文明。
兩千多年的文化傳承和創新,國家的強大和進步,充分證明了我們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注重人思維和認知方面的教育,不但對人本人很重要,對祖國的強盛和發展也是很重要,當然了。在現代社會,我們肯定不能像古人一樣只注重思維層面的教育,我們更應該注重技術技能的培養,不能只注重思維和認知這個層次的教育。
現代社會,技能和技術是否真的比思維和認知更加重要嗎?
我們可以仔細看看周圍的人,但凡那些靠著競爭力生存的公司,拿著高薪的中層領導,有幾個是還幹著具體業務的,幾乎沒有,另者說了,只會幹業務的人適合幹領導嗎?當然是不夠的。因為公司的發展,是需要有高瞻遠矚的領導來決斷和規劃的?只有具備高瞻遠矚的決策才能讓我們的公司和事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像任正非不會寫代碼,但是,照樣可以成為公司的靈魂,核心人物。主要就是他的思維高度遠高於其他人。
我們看懂了教育的本質,我們就再來看看我們當下高等教育的現狀。現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國家除了985和211的院校,其餘的本科尤其身處末流的本科,幾乎都是圍繞著技能技術的培養,來刺激我們社會的就業。
目前我國的高校,恐怕一多半的學生都是所謂的「文科類」專業吧,這類專業看起來並不難,但是此類專業沒什麼技術上的優勢,更談不上技術上的壁壘:而現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基本上對類似專業也不會特別甄選,一般用人單位主要看中的還是「應聘者」的綜合能力,主要看的還是思維和認知水平,還有實際上的交際能力。
近年來,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就業人數也逐年遞增。那麼我們最新興的第三產業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首先,肯定需要的是服務意識,正確的營銷技巧,優秀的溝通能力,需要對社會有個正確的認知,還有超前的商業謀劃,這些顯然不是技能和技術,而是思維和認知。
而且第三產業的就業門檻普遍偏低,所以與之對應的畢業生也大都來自於一些差的學校,不僅僅是我們呢中國的現象,是全世界都普遍的現象。既然我國末流的本科和大部分高職院校畢業生大都流向了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能的第三產業,而我們又深知思維認知工作的重要,那麼,我們在學校應該需要學習什麼呢?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國家對這個群體的教育顯然是不足的,國家依舊強調的是技術和技能的培訓,最不關心的也是思維和認知的培養。
現在末流本科和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幾乎都是圍繞著技術技能的培訓在打轉轉,而全然不顧學畢業後的發展情況,到底能不能用到這些所謂的技術技能,從學以致用的角度來說,這類學校可以說資源嚴重搭配錯誤。
我這麼說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觀點,那麼,你仔細看一下啊身邊的親戚,如果他們上的真的是末流的本科或者高職院校,那麼,又有多少畢業生從事的是相關的專業。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很少人畢業之後從事的,有的畢業生在工作本專業一段時間之後,往往也會跳槽到別的行業之中。五年之後,十年之後,還在從事相關對口專業的更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文科類專業的畢業生,從事著專業不對口的工作更是普遍現象。其實何止文科類專業,很多,其他專業也是類似的情況,就拿我們專業來說吧,「國際經濟與貿易」,其實真正從事本專業的也就那麼一兩個,大部分都幹著非本專業的行業,至於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恐怕會更加少了。
說句實話,現在的高層教育設計者,完全枉顧教育的本質,一味地隨波逐流,瞎折騰,最受傷害的其實還是最底層的農家子弟的學校,其實,底層的青年最欠缺的並不是技能和技術,更多是思維,認知和見識,這是底層青年與成長條件存在最大差距的地方,而這些差距也就決定著底層青年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前途。
底層青年想在城市立足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難度也更大。城市青年可能父母早早的準備好了房子,找工作方面父母也能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是,反之,農村青年想要在城市裡混,最起碼要先養活自己,然後再想辦法如何發展。
那麼,怎麼發展就是考驗我們每一個年輕人的智慧了。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過上比較愉快的生活,我們就要設計好我們未來提升的路線,首先,我們要提升的是我們的思維和認知,也就是說,教育從根本上給我們提供發展和幸福的方向。沒有上過大學,不代表我們再也沒有機會上大學。沒有好的學歷,不代表我們的學歷不能獲得提升。我們把握住每一個提升自己實力的機會,誰又敢說我們獲得不了我們想要的愉快生活?加油吧,美好的未來在向我們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