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高度決定我們成長高度

2020-09-05 誠相見官方

一直從事著教育之類的工作,接觸過很多的學生包括他們的父母,隨著教育的改革,我們也在日常的生活中感受著教育改革帶來的深刻感受。但是,現在高等教育,名牌大學曝出的醜聞,讓我們切身感受到高等教育的偏差似乎越來越大,嚴重偏離了高等教育的本質,這其中不僅僅是高職教育還是本科教育,皆是如此。此類現象讓人很痛心, 因為受傷最深的是我們最底層社會青年。



教育的本質,偏離了教育最基本的目的,那我們就先看看教育是什麼。古今中外對教育最典型的概念就是「教育就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狹義上講,教育是指專門組織的學校教育;廣義上說,教育是指影響人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具體上說,教育就是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的心智發展進行教化培育,以現有的知識,經驗來對後來者一定的引導和借鑑,來提高後來者的實踐能力和快速成長的能力。說到底,教育的過程就是讓我們認識世界的過程。

上面的闡述中,並沒有包括專業和技能的教學和培養,教育的核心並不是讓我們獲得專業和技能,而是讓自己的身心獲得自身發展所具備的思維和對認知世界的能力。

人們常說,思想有多遠,人就走多遠。這就是人的思想帶給我們的力量,尤其是在現代社會,環境特別複雜,甚至每個人的處境和工作也經常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唯有我們的認知才能從容應對千變萬化的外界環境和潮起潮落的人生境遇,也唯有認知,才能讓我們在亂流中找到自己前進的方向。

「教育」從古至今,每一位先哲都清晰地認識教育的本質,在幾千年的教育進程中,教育始終圍繞著儒家經典來進行,國家棟梁的選擇也從來也沒有考過任何技能方面的入試。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和制度,也保證這兩千多年的封建教育中,一直處於世界最先進的行列,創造了無數燦若星辰的文明,直到進入現代西方工業文明。

兩千多年的文化傳承和創新,國家的強大和進步,充分證明了我們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注重人思維和認知方面的教育,不但對人本人很重要,對祖國的強盛和發展也是很重要,當然了。在現代社會,我們肯定不能像古人一樣只注重思維層面的教育,我們更應該注重技術技能的培養,不能只注重思維和認知這個層次的教育。



現代社會,技能和技術是否真的比思維和認知更加重要嗎?

我們可以仔細看看周圍的人,但凡那些靠著競爭力生存的公司,拿著高薪的中層領導,有幾個是還幹著具體業務的,幾乎沒有,另者說了,只會幹業務的人適合幹領導嗎?當然是不夠的。因為公司的發展,是需要有高瞻遠矚的領導來決斷和規劃的?只有具備高瞻遠矚的決策才能讓我們的公司和事業獲得更好的發展。就像任正非不會寫代碼,但是,照樣可以成為公司的靈魂,核心人物。主要就是他的思維高度遠高於其他人。

我們看懂了教育的本質,我們就再來看看我們當下高等教育的現狀。現在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國家除了985和211的院校,其餘的本科尤其身處末流的本科,幾乎都是圍繞著技能技術的培養,來刺激我們社會的就業。

目前我國的高校,恐怕一多半的學生都是所謂的「文科類」專業吧,這類專業看起來並不難,但是此類專業沒什麼技術上的優勢,更談不上技術上的壁壘:而現在找工作的過程中基本上對類似專業也不會特別甄選,一般用人單位主要看中的還是「應聘者」的綜合能力,主要看的還是思維和認知水平,還有實際上的交際能力。

近年來,隨著第三產業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就業人數也逐年遞增。那麼我們最新興的第三產業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首先,肯定需要的是服務意識,正確的營銷技巧,優秀的溝通能力,需要對社會有個正確的認知,還有超前的商業謀劃,這些顯然不是技能和技術,而是思維和認知。

而且第三產業的就業門檻普遍偏低,所以與之對應的畢業生也大都來自於一些差的學校,不僅僅是我們呢中國的現象,是全世界都普遍的現象。既然我國末流的本科和大部分高職院校畢業生大都流向了不需要太多專業技能的第三產業,而我們又深知思維認知工作的重要,那麼,我們在學校應該需要學習什麼呢?答案也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非常遺憾的是,國家對這個群體的教育顯然是不足的,國家依舊強調的是技術和技能的培訓,最不關心的也是思維和認知的培養。

現在末流本科和幾乎所有的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幾乎都是圍繞著技術技能的培訓在打轉轉,而全然不顧學畢業後的發展情況,到底能不能用到這些所謂的技術技能,從學以致用的角度來說,這類學校可以說資源嚴重搭配錯誤。



我這麼說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觀點,那麼,你仔細看一下啊身邊的親戚,如果他們上的真的是末流的本科或者高職院校,那麼,又有多少畢業生從事的是相關的專業。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很少人畢業之後從事的,有的畢業生在工作本專業一段時間之後,往往也會跳槽到別的行業之中。五年之後,十年之後,還在從事相關對口專業的更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文科類專業的畢業生,從事著專業不對口的工作更是普遍現象。其實何止文科類專業,很多,其他專業也是類似的情況,就拿我們專業來說吧,「國際經濟與貿易」,其實真正從事本專業的也就那麼一兩個,大部分都幹著非本專業的行業,至於市場營銷,工商管理,恐怕會更加少了。

說句實話,現在的高層教育設計者,完全枉顧教育的本質,一味地隨波逐流,瞎折騰,最受傷害的其實還是最底層的農家子弟的學校,其實,底層的青年最欠缺的並不是技能和技術,更多是思維,認知和見識,這是底層青年與成長條件存在最大差距的地方,而這些差距也就決定著底層青年未來的發展方向和前途。

底層青年想在城市立足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難度也更大。城市青年可能父母早早的準備好了房子,找工作方面父母也能提供一定的幫助。但是,反之,農村青年想要在城市裡混,最起碼要先養活自己,然後再想辦法如何發展。



那麼,怎麼發展就是考驗我們每一個年輕人的智慧了。想要獲得更好的發展,過上比較愉快的生活,我們就要設計好我們未來提升的路線,首先,我們要提升的是我們的思維和認知,也就是說,教育從根本上給我們提供發展和幸福的方向。沒有上過大學,不代表我們再也沒有機會上大學。沒有好的學歷,不代表我們的學歷不能獲得提升。我們把握住每一個提升自己實力的機會,誰又敢說我們獲得不了我們想要的愉快生活?加油吧,美好的未來在向我們招手!!!

相關焦點

  • 判斷成長型、固定型思維的唯一標準!成長型思維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讀書點亮生活,當我們還在牙牙學語的時候,我們學習說話、走路,說錯了、摔倒了,我們不會感覺到害羞和害怕。直到後來慢慢長大、變得獨立,我們懂得了更多人生道理,有時候反而畏手畏腳,停滯不前了。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從懵懂孩子到成年人,我們轉變了思維模式。
  • 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們的人生高度
    我們家長們應該思考一下,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將來的人生高度? 答案是從小養成的思維能力! 科學家給出的答案:2-8歲是思維能力關鍵的提升期。 親愛的家長朋友,不管你是一胎或者是二胎的寶媽寶爸,有一個現象,我們不得不承認:以前的孩子都是粗式放養,現在都是精確的精緻餵養;這裡的養可不是以前的吃飽喝飽,現在的養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咱們要明確的是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因素~思維能力!
  • 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你認知的高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2、不要太功利,這個世界,人類競爭比拼的不是什麼學分成績,不是名校名師,不是專業科目,而是你對自我與社會的終極認知。3、說格局、說心胸、說視野,最終說的不過是認知。9、我們自己真正懂得的知識,構成了我們的認知半徑。認知半徑的不同,導致我們對事物的理解會不一樣。理解不同,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思維差異,或者稱之為眼界。
  • 學歷是敲門磚,但硬實力只能決定起點,軟實力才能決定未來高度
    但學歷不代表一切,更不能代表一個人未來發展的高度。學歷是一種證明,是一種資質,它只能說明你具備某種潛力,但不能證明你未來的高度。有很多人抱怨,我要是重本就好了,找工作的時候就不至於像現在這樣困難了。是啊,誰叫你不是重本呢?學歷是我們通過大專4年,大學四年,通過系統的、全日制的學習所獲得一種證明,它證明了這四年我們是怎樣學習、系統的受過什麼教育、獲得什麼樣的知識。
  • 決定一個人的高度是認知,決定一個人的認知是思維
    「我做的項目經常出漏洞,思維不嚴謹,怎麼辦?」「我是死腦筋,總是鑽進死胡同,老闆罵我迂怎麼辦?」我身邊一個創業達人告訴我:「決定一個人的高度是認知,決定一個人的認知是思維。」涔汐今天把壓箱底關於思維訓練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啦。
  • 四種思維模式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3戰術性思維有戰術性思維的人,他們有一定地統籌協調能力,也有相對高效的工作方法,還有良好的執行力,他們在工作中可以遊刃有餘,但缺乏大局觀和整體方向感。戰術性思維可以在短期內獲利,但往往會制約其長遠的發展,戰術性思維在企業戰略或人生規劃的制定上有非常大的局限性。4戰略性思維有戰略性思維的人,他們有良好的大局觀和前瞻性,在整體方向上把握得非常準確,他們不注重細枝末節的東西。
  • 決定人生高度和生活質量的,往往是思維方式
    不同的思維方式,會拉開人與人之間的差距。你有怎樣的格局,就會有怎樣的結局。停止抱怨、幽默地看待人生、勇於直面問題…很多時候只需想開點,換一種思維方式,天地可能更開闊。心有多遠,你就能走多遠,做一個溫暖的人,停止抱怨,淺淺笑,輕輕愛。多換位思考,勇於面對問題,總有解決方案。一切問題,最終都是時間問題。
  • 思維格局,站的層次決定你的高度,主導著你的成敗
    今天在朋友圈他發了這樣一張課件PPT:我非常的有感觸,到現在我都還是記得,在深圳學習英國初中生商務課程的時候,就感受到思維不同的魅力,起點不通的迥異。那時接觸到香港教育出來的同齡人,他們的想法資源的整合能力也完全大相逕庭。真的是起點,就決定你看世界的高度,站的層次不一樣,想法格局就完全不一樣。
  •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自從懷孕,我就開始思考孩子教育與生活的種種現實,反覆思考,思考的結果,大家也能看出來,我把個人成長放在了第一位,我認為個人成長可以帶動孩子教育。這個選擇是基於許多價值觀念的轉變,舉幾個例子吧。爸爸媽媽普通,爺爺奶奶都是農民,姥姥姥爺也是農民,這基因就決定了孩子未來發展的上線。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意識到,我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家長的眼界不僅決定著孩子的高度,而且還決定著孩子的智識、邊界、格局、態度乃至孩子的一生。」有眼界的家長一定會讓孩子明白,態度決定高度,態度決定思維,態度決定人生。一個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有區別,但做人的態度一定要端正。殊不知,孩子身上呈現出來的學習、生活的種種跡象,就是家長為人處世,做人做事的態度的真實還原。
  • 不要讓我們現在的「圈子」局限我們人生的高度
    圈子改變我們「圈子」會決定我們的思維格局。「圈子」因相近的追求和想法形成,通過共同的訴求和能量形成連結頻率,但所有「圈子」都有兩類人群,一類是影響者,一類是被影響者;因影響力的大小決定,從而形成「圈子」內不同的層次,「圈子」的影響者們的思維格局決定整體圈子的思維高度,決定了這個「圈子」的影響力,不同「圈子」因影響者的思維高度所形成不一樣的「圈子」層次,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思維程度;
  • 你的認知層次,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如果能有所悟,恭喜你,你的思維境界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軒腦師表示,面對同一件事情,我們做出的決策不同,則行為不同,行為的不同,又會導致結果的不同。不同結果再進一步影響到個人,眾多的不同結果,也就最終導致了我們每個人命運的不同。
  • 是什麼決定了設計師的高度――格局、思辨
    是什麼決定了設計師的高度?是格局,是思辨。那我們要如何提高自己的格局?一起來文章中了解一下~格局 · 現狀首先「格局」這2個字不是用來要求所有經驗層的設計師的絕對標準,在設計師不同成長階段ta的成長核心是不同的。
  • 決定你人生高度的,從來不是學歷,而是內在自我探索的能力
    自我探索能力,往往決定我們能走多遠,更決定我們人生高度,具備這項能力的人,往往人生不會設限,而是藉由自我探索,一直在精進自己。人生的高度與我們自我探索能力息息相關,當你懂得持續探索的時候,往往也意味著成長永無止境。
  • 曹文:我們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必須自己先成為...
    曹文:30年前的我們能夠想到30年後生活的這個時代需要什麼人才嗎?完全想像不到。所以在現在想像30年後可能更難,因為迭代、發展更加飛速。但哪怕無法預知30年後的未來,我們今天肯定也要做些什麼,為眼前的孩子後30年能在那樣一個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世界裡生存,並生存得更好。我們能教孩子什麼?
  • 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長高度
    於是在進入公司不到一個月,劉陽陽就結束了試用期,又過了一段時間,公司鑑於她良好的表現決定為她加薪升職。劉陽陽的身上很好地體現了什麼是正能量,一個充滿著正能量的人不僅自己是幸福的,同時也會為周邊的人帶來歡樂和力量。我們應該學習陽陽的這種精神,做一個充滿正能量的人,一個積極樂觀的人,一個時刻保持微笑的人。
  • 培養興趣愛好,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興趣就是指我們從主觀上積極地樂於主動去尋找
  • 怪才塗:創業者的價值觀,決定財富的高度
    價值觀是基於人的一定的思維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認知、理解、判斷或抉擇,也就是人認定事物、辯定是非的一種思維或取向,從而體現出人、事、物一定的價值或作用。正確的價值觀念,決定著財富的高度。賺錢的過程,就是價值互換的過程。
  • 父親的格局 決定了子女未來的高度
    父親的格局決定了子女未來的高度站在20樓往下看,看到的都是美景;可見,人若沒有高度,看到的都是問題;人若沒有格局,看到的都是雞毛蒜皮。一個人的格局,決定一個人能站多高,看多遠。而一個父親的格局,則決定這個家能興幾代、旺幾年。
  • 工作中,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
    「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是美國羅曼·文森特·皮爾的一句名言。一個人,對待工作的態度,直接影響工作的質量;而對細節的重視程度,則一定程度上,決定能否成功。我的第一份實習工作,是在某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助理,拿著100一天的工資,投身於某局產權登記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