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我們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必須自己先成為...

2020-12-16 網易教育



2020年網易教育金翼獎分論壇於2020年10月28日在北京舉辦,本次分論壇的主題為——如何從小為孩子賦能未來。網易教育邀請了教育行業不同賽道、不同機構的權威專家進行思想碰撞,從理念、產品、運營、服務等角度,解答家長們關心的話題。



以下為論壇嘉賓,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E PLUS北外壹佳英語首席學術官、劍橋國際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英國諾丁漢大學博士、英國劍橋大學訪問學者曹文女士的觀點實錄:

網易教育:在一個急劇變化的時代,教育的價值,不僅在於讓孩子能夠認清現實,更重要的是能夠引跑未來。未來社會需要什麼樣的人才?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問題。

未來三十年,社會需要什麼樣的精英人才?

曹文:30年前的我們能夠想到30年後生活的這個時代需要什麼人才嗎?完全想像不到。所以在現在想像30年後可能更難,因為迭代、發展更加飛速。但哪怕無法預知30年後的未來,我們今天肯定也要做些什麼,為眼前的孩子後30年能在那樣一個不知道會發生什麼的世界裡生存,並生存得更好。

我們能教孩子什麼?如果你教知識,當然教知識是必然的,但可能在未來知識不用學習了,一個晶片插入腦子裡,所有該知道的都知道了,或是問一下AI就顯示出來了。我覺得對孩子來講,最重要的是學習力。學習力當然有非常多的解讀,在這裡有三點比較重要:

一是動機,就是要有強大的自我驅動力去學習;

二是廣博的知識;

三是認知和思辨能力。但這些不是通過上課的方式傳遞給孩子,而是潛移默化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一點一滴傳遞的,所以如果想傳遞給孩子這樣的能力就意味著我們首先要具備這樣強大的學習力,所以對於主持人的第一個問題,我貢獻的核心詞就是學習力。

網易教育:以前家長說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現在都不知道起跑線在哪裡,所以想問下應該如何為孩子做準備,為他們培養未來能夠在社會立足的素質呢?

曹文:我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做E PLUS北外壹佳教育,我們聚焦的是外語和國際素養,我就從這裡開始談一下個人觀點。我們覺得小孩子學英語,應該先學26個字母,再學音標,但最開始應該重點關注的是孩子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的培養,把這個培養好了以後,其實外語學習沒有那麼神秘,只要一直堅持走下去就沒有問題。外語學習講究童子功,不像數學,數學需要認知能力發展到一定程度才行,但外語學習是零門檻,只要孩子不傻,他能學到幾乎和母語一樣的水平,只要能堅持並且方法正確。所以我們說「有規劃 大不同」,這是E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口號,從小做好規劃,就一定會有不同的未來。這通過什麼來實現呢?通過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國際素養成長路線圖。我們對於國際素養的定義分為三個支柱:語言素養、學術素養、人文素養。把孩子成長分成五個階段:啟蒙、成長、攻堅、提升、超越。從4歲一直到18歲。在每個階段中,剛才說的這三個素養都有其目標,這些目標會通過課程、活動、寒暑假研學(比如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來實現。

網易教育:聚焦到了家長、家庭和學校/機構,這三者在孩子教育中扮演的該是怎樣的角色?

曹文: 剛才說到了這幾點關於孩子的「要素」,英文有一個詞是「關聯人」stakeholders,這些都是關聯人,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是用「教育生態圈」的概念把所有關聯人包裹在一起。生態圈這個概念很親民,說出來一般人都明白,生態圈就是裡面所有的要素都有它的作用,要互相關聯、互相互動,最後共同發展,其實教育的生態圈也一樣。

剛才主持人提到家長、老師、學校、機構都共同構建了孩子成長的生態圈,而他們之間必須有互動、必須相互關聯,這才可能促成孩子的健康成長。對於機構和學校來說,他們說孩子教不好跟我沒關係,都是因為家庭,這有點推卸責任,畢竟家長還是出於信任才送孩子來到這裡,所以更重要的是構建家長和機構之間相互連接和溝通的機制,這種機制一定要活躍,要機制化,不是想起來就做,想不起來就不做。

要確保這種互動順暢,首先一點是理念的相互認同,這點特別重要,機構是個性化,學校是共性的,一個機構不是全通吃,它肯定有非常個性化的理念,像我們就是專注國際素養、外語教育,如果家長認同,把孩子送到這裡,這種認同是特別重要的,能夠建立信任感。因為整個學習過程中必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有了信任感,問題就可以共同解決,而不是迴避。

第二個比較重要的是信息同步。學校發生了什麼事情,教學的內容、孩子的表現、該幹什麼了、已經幹了什麼、未來要幹什麼,這些事情一定要讓家長知道,但同時家長也需要讓學校知道孩子在家裡有了一些什麼異常表現,比如學校期中考試了,老師作業留少一點,這些都要做到非常好的信息同步。

第三是做好配合,現在我在E PLUS北外壹佳英語教一幫小學霸,特別棒的初一、初二的孩子,他們的英文水平已經非常高了,教的是i PLUS國際課程。配合是什麼呢?比如我發現一個孩子比較沉默,他需要更多的自信,這時要跟家長溝通這個情況,我在課堂上觀察到了孩子的一個亮點,我一定要把這個亮點告訴家長,讓家長告訴孩子「老師告訴我了,你今天在課堂上有一個好的亮點」,用這樣的配合來激勵孩子。家長也會跟我溝通孩子的情況,比如因為課程比較難,比較有挑戰,孩子在家裡總擔心跟不上,我就跟家長說,孩子在課堂的表現怎麼怎麼好,這樣能夠消除孩子的顧慮。這是第三點,相互配合。

認同、信息同步和相互配合。我相信這樣的機構和家長的關係能夠讓教學效果最大化。

網易教育:單一的學科成績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對孩子們來說,「綜合素質」才是衡量全方面發展水平的標尺。數理能力、言語能力、創造性思維、情商與溝通......這些都備受重視。同時也必須看到,我們在孩子素質的培養上還存在一些不足。那麼,我們在哪些方面有待提升?又容易遇到哪些誤區呢?

曹文: 從大的層面來說我覺得素質教育要真正落地,其實還是需要改革評價體系。最近中央連續出臺政策,要深化教育評價體系的改革。我相信每個老師都知道不能應試,要素質教育,但這裡我還是想為應試教育唱點讚歌。首先是怎麼理解」應試」,咱們可能想應試就是一張卷子做題,其實我更喜歡用「測評」而不是「考試」。

從兩個層面講,任何一個教育,如果沒有測評,就不是負責任的教育。因為沒有尺子的話,首先就不知道怎麼確定目標。教學後要沒有尺子,你就不知道你教得好不好。所以一定要有測評的尺子,確定目標、最後檢驗效果,這是第一。第二,測試是多元的,不是拿著一張卷子做,那才是考試。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用課堂觀察,比如出勤、是否按時提交課後練習,上課是否積極發言,所有這些都可以納入整體評價體系,而不是單看每次的考試成績。這叫「過程性評價」,我想就這兩點糾正對應試的理解誤區。

網易教育:社會在發展,教育也需要與時俱進,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培養出與社會發展相匹配的高水平人才,應對未來激烈的全球化競爭。接下來就暢想一下,向前看十年,教育專業領域將會有什麼樣的突破?教育從業者在為此將做些什麼?

曹文:我想,既然未來不可把握,還是把握當下,未來不管是什麼樣的,它都是從今天開始。

在E PLUS北外壹佳英語的老師有一個口號:「我們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如果我們想培養什麼人,我們必須首先自己成為這樣的人,這不僅是對老師說的,鏡頭前的父母也應該以此鞭策自己。我想說的是,我們要努力地每一天成為更好的自己。

本文來源:網易教育 責任編輯:馬志秋_NQ2478

相關焦點

  • 孩子是家長的複印件,父母的高度決定了孩子的高度
    我記得之前看過一句話,一個人成熟的標誌是意識到,我們的父母都是普通人,我們也是普通人,我們的孩子也不例外。這三個階段,我全都思考過了,所以,我非常理性,不對孩子抱有超出他能力範圍的期望。沒有期待,就沒有失望,也不會雞娃,相反,只會雞自己,這就涉及到下一個認知。
  • 思維高度決定我們成長高度
    上面的闡述中,並沒有包括專業和技能的教學和培養,教育的核心並不是讓我們獲得專業和技能,而是讓自己的身心獲得自身發展所具備的思維和對認知世界的能力。人們常說,思想有多遠,人就走多遠。兩千多年的文化傳承和創新,國家的強大和進步,充分證明了我們的教育方式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注重人思維和認知方面的教育,不但對人本人很重要,對祖國的強盛和發展也是很重要,當然了。在現代社會,我們肯定不能像古人一樣只注重思維層面的教育,我們更應該注重技術技能的培養,不能只注重思維和認知這個層次的教育。
  • 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請先要成為那樣的人
    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在接受採訪時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首先得是什麼樣的人」。教育孩子就是一個與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總能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該有的樣子。何為家庭教育?
  • 家教的定位決定孩子的高度,家長的眼界決定孩子的境界
    家長不僅是孩子的撫養者,更是孩子的教育者。因為,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個眼界開闊的家長,一個思想豐富的家長,一個視野開闊的家長,一定會引領孩子增智益智,明智的家長,凡事一定會和孩子一起找先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鼠目寸光,更不是委曲求全。面對自家的孩子,家長要有清醒的認識和準確的定位,一把手指有長短,兄弟姐妹有差異,這是極為正常的事情。有眼界的家長育出的孩子做事有頭腦,做事有章法,學習有方法。
  • 培養興趣愛好,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培養興趣愛好,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乃至一生,都會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意義。健康的興趣愛好,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因為它確立了孩子的人生目標,驅使孩子在今後的人生中積極尋找興趣知音,相結為友,相互支持,相互學習和幫助彼此,淨化了生活環境和精神世界。家長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興趣,這樣他們才有更多的動力去學習、進步。
  • 格局的高低,決定孩子的起點高度
    網絡上的格局就是對事物的認知範圍,這樣聽起來就很容易讓人明白格局是這麼回事了。那麼普通人應該擁有什麼樣的格局呢?在農村很多家長都支持讀書無用論,一顆露水養活一顆秧苗,都考大學了莊稼誰來種,其他行業誰來做。這是我第一次聽見讀書無用論的反駁稱,當時還讓我一愣一愣的,現在想想實在可笑之極。然而很多時候我們自己的格局也是局限的,給孩子帶來的格局那麼就會局限在這一塊。畢竟人無完人。
  • 父母教育的認知深度,決定孩子未來的高度
    教育孩子根本用不著父母耳提面命,而是,生活給他們看。他們看到了什麼,就會潛移默化成一種思維方式或行為模式。想讓他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自己先做什麼樣的人。可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孩子終身學習的老師。任何時候,家庭教育比學校教育更加重要。
  • 自學能力決定了孩子一生的高度!
    出來社會後才發現,很多人缺失了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能力,大部分孩子在讀書期間,只知道背書考試得高分,卻從沒仔細想過自己為什麼要學習?應該如何學習?怎樣學習會更好?所謂的自學能力,是在沒有人教你和幫助你的情況下自己也能學習的能力,這個過程,沒有人會告訴你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對的,也沒有人去監督你給你各種反饋,一切只能靠自己。反思我們,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到?
  • 你對未來世界的信念決定了孩子的人生高度
    學習成績也不一定能反映出孩子溝通、創造、解決問題等能力,而這些,又恰恰是將來在工作和社交中都需要的能力板塊。這部劇給所有的父母敲響了一記警鐘:當我們沉浸在對孩子分數的執著和排名的渴望時,有沒有想過我們到底期待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呢?從孩子一出生,教育培養幾乎就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責任,為此付出了無數的精力和心血。然而,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哪個方面?
  • 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們的人生高度
    現在孩子學習的壓力真是太大,流水式參加輔導班學習,在此提醒:不要一味地給孩子報班了!我們家長們應該思考一下,是什麼決定了孩子將來的人生高度? 親愛的家長朋友,不管你是一胎或者是二胎的寶媽寶爸,有一個現象,我們不得不承認:以前的孩子都是粗式放養,現在都是精確的精緻餵養;這裡的養可不是以前的吃飽喝飽,現在的養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咱們要明確的是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因素~思維能力!
  • 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四種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不優秀
    而這時侄女卻說:"爸爸,你一定要有耐心,不然是沒有辦法取得成功的。爸爸,一定要小心,任何一塊拼圖丟了拼圖最後就不完整了。"……這個樣子簡直就和平時姐姐教育侄女的樣子一模一樣,所以有些時候,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句話真的不假。
  • 孩子回答川普施政表現,孩子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
    導讀:孩子回答川普施政表現,孩子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的高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父母的高度決定孩子的起點
    很多孩子就上不了高中了只能上職業高中了。發現真的為了上高中,家長也是拼命了。沒錢你的孩子接受不了好的教育,現在真的好多孩子從小補課補到大,但是也難免有些人抬槓說,看看那些個狀元學霸的,人家從來就不補習的。但是你要知道有天賦又聰明加上好運氣的,畢竟只佔少數,另外那些就得靠「錢」包裝了。以至於補習班也貴。有花好幾十萬補習的,不在少數人。這可能就是父母起點決定孩子的高度吧!。
  • 父母的眼界,決定孩子人生的高度
    她來自於一個礦工家庭,她自己有一個野心勃勃的母親,本著從小要富養女兒的理念。即使家裡再窮,也要把女兒打扮得漂亮得體,氣質絕不輸給貴族家的孩子。卡羅爾也秉承了這種思想,這叫女成母業。要改變自己兩個女兒的命運。於是,她讓兩個女兒從小接受貴族的教育,即使貸款也要讓她們上最好的學校。在學習上,她對女兒嚴格要求,更要她們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
  • 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決定了其未來人生的高度,如何培養抗挫能力?
    很多時候,「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的反彈力。」也就是一個人的抗挫折能力或者叫做逆商。對於每個人來說,智商是其聰明程度的體現;情商代表一個人為人處世的能力;而逆商,則是決定一個人能夠走多遠,人生的高度有多少的重要體現。
  • 父母看到的世界,是孩子未來的高度
    家教傳承,父母的言行都會直接影響孩子理想、信念的形成。心理學家塞德茲說:「人如同瓷器一樣,幼兒期就好比製造陶瓷器的黏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家庭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無數的案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父母,就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
  • 逆商決定了人生的高度,有多少家長忽視了孩子的逆商培養?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成為一個成功人士,所以家長們通常都非常注重對孩子的培養,比方說培養孩子的樂觀品質、自信心、堅毅的性格。因為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不同,所以各個家長對孩子所實施的培養方向、方法等,也是不同的。總的來說,家長都是希望自己孩子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的。
  •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三個層次,決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家長是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位教育者,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水平,將決定他們生命的高度。有三個層次的養育孩子的中國父母,不妨對照一下自己的實踐,看看自己身處第幾層。三個育兒層次:放養有些人說,做父母最大的智慧就是懂得順其自然。
  • 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父親管教兒女的3個原則
    父親的教育方式,決定著孩子成長的高度。 每一位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用心栽培與教養。父親與母親的教育方式總是有著明顯的差異,母親給予孩子溫暖,父親帶給孩子力量。 這種教養方式的差異與平衡,成就了孩子的優秀與無限可能。而父親的教育方式,更是決定著孩子成長的高度。
  • --北外曹文教授劍橋訪學記
    「老師的高度決定孩子的高度」,為了這個高度,我們要不斷地學習和進步。,那麼在培養孩子實現名校心願的過程中,你是否有為孩子提供一個親身經歷的機會呢?"應該創造條件讓孩子自然而然地生成這個願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帶他們來牛劍,但不要跟很多旅遊者那樣這看看那看看,而是參加牛劍夏令營,真正在這裡呆上至少兩周,體驗這裡的學習氛圍、學生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