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字溫暖心靈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
卷首語
《金瓶梅》在人們的流言蜚語中,太多的人並沒有真正理解它的價值所在,世人只知其汙,而不明其意。東吳弄珠客在《金瓶梅序》中的一句話最值得深省:「讀《金瓶梅》而生憐憫心者,菩薩也;生畏懼心者,君子也;生歡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獸耳。」這就是讀《金瓶梅》,四種人有四種不同的感受,可見菩薩、君子、小人、禽獸四種人品。
一本書,其實就藏著一段人生。人性是最複雜的詩書,不同的讀者,在書中能看到各自不同的欲望。《金瓶梅》關於「人性」有獨到的見解,其開篇的《四貪詞》就提到,「酒、色、財、氣」乃人間之欲也,稍貪之,便會萬劫不復。我們來看看這四個字,是怎麼寫盡「人慾」的。
第一、嗜「酒」。
酒,容易上癮,酗酒成性,喝多了容易醉,迷亂心智,傷肝、傷胃、酒精中毒等。玄石戒酒:昔者玄石好酒。為酒困,五臟燻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藥不能救。三日而後。謂其人曰:「吾今而後知酒可以喪人也。吾不敢復飲矣。」居不能閱月,同飲至曰:「試嘗之。」始而三爵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死矣。
酒可助興,可壯膽,亦可毀人於無形。《三國演義》第八十二回記載:劉備醉酒害黃忠,劉備為了給兩位義弟報仇雪恨,親率大軍討伐東吳。起初戰況十分順利,關興、張苞更是屢立戰功,劉備失口說道——昔日從朕諸將,皆老邁無用矣。復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慮孫權乎!——導致黃漢升賭氣出戰,最終戰死沙場。酒是穿腸毒藥,害人性命,應遠離。
第二、好「色」。
「世財紅粉歌酒樓,誰為三般事不迷。」意思是任何人都會被金錢、美女、盛宴所迷惑、吸引。但又不同於《心經》上記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中所說的色。因此,色指的是一切主觀的認識和客觀的存在。即《金剛經》中所說的不執於相,不住於相的意思。
《孟子·告子上》上說:食色,乃人之性也。意思是說食慾和性慾都是人的本性,可見,色是人生命中最大的欲望。在古代,多少國王君主,提刀馭馬徵戰無數,卻因迷於女色,精盡人亡。千古流傳的典故「環肥燕瘦」,其中的漢成帝因「色」迷於趙飛燕,最終也就成為了歷史上第一個精盡人亡的皇帝。好「色」若不自製,縱慾過度,必傷及根本。女色,應趨利以蔽之,方可命運順遂,福壽綿長。
第三、貪「財」。
「世上錢財倘來物,哪是長貧久富家。」意思是錢財是無意中得到的,貧不會永遠貧,富不會永遠富。《商芸小說》上記載:「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願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揚州。』欲兼三者。」幾個人在一起各言其志,有的想做高官,有的想發財,有的想騎鶴上天成仙,其中一人則想三者兼而有之。可見,人心不足蛇吞象人啊。
《山海經·海內南經》記載:「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戰國楚·屈原《天問》說:「一蛇吞象,厥大何如?」這些都說明了人如果貪得無厭,欲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做出蛇去吞象的事情。東漢時期,任順帝大將軍的梁冀,為斂錢財不擇手段。結果被迫服毒自殺。君子愛財,應取之有道;意外之財,常使人毀於意外。勿貪財,福報才能長久。
第四、逞「氣」。
逞「氣」就是任心鬥氣,起了嗔心,儘量不讓自己起嗔心,或者減少嗔心的發生。《紅樓夢》裡的黛玉一生鬱鬱寡歡,其實就是用「氣」太多。用「氣」太多,是一場災難。很多時候,不動「氣」,是放過他人,其實也是放過自己。我們要學會忍,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逞「氣」是心上不見血的一把刀,切莫大意。
多去了解我們的內心,你會發現我們平時都是太過於執著。當心裡想要生氣時,我們就問一下自己「生氣就是在自己作踐自己」,這樣,因為心念不再執著煩惱,所以嗔火就不會再生起了。《和佛印禪師詩》詩云:「飲酒不醉是英豪,戀色不迷最為高;不義之財不可取,有氣不生氣自消。」酒、色、財、氣四個字,適度為最好。
結束語
朋友們,你們讀過《金瓶梅》嗎,讀後都生了什麼心?不妨談談各自的感受!《金瓶梅》中這四個字,寫盡「人慾」!你們覺得有道理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精彩的評論,我會置頂鼓勵哦。
感恩閱讀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