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養娃那些事 2020-09-01 22:00:00
■【關注】成都養娃那些事各平臺號,收穫雞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為牛娃!
■ 本文2123個文字,閱讀全文約5分鐘
本來昨晚應該發文的,眾所周知的原因耽誤了——開學報到,收拾各種作業,發書、包書,文具缺的補購,加上娃爹又出差了,一頓手忙腳亂,先平穩地把娃送進學校再說。
早上看著她拎著飯盒,邁著歡快的步伐走進學校,我轉身街口菜市買了晚上要蒸的山藥,玉米,可以回家安心地更文了,繼續這個最近一直盤旋在我頭腦裡的問題。
1
讓我有這個念頭的,是看了前段時間,集中發布的高考喜報。
當然清北大戶,肯定是成都四七九,外加綿陽,尤其是成都七中,無愧四川清北大本營。2020年七中有63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數據來自網絡和家長間傳播)。
因現在官方不能公布高考分數和錄取學校,也有傳聞七中今年是有72人被清華、北大錄取。
在這63名學生中,
有11個保送生
3個高二英才
2個西藏生
3個藝體生
1個北大提前批
3個清華提前批
17個裸分本1批
23個強基計劃
在成都,在四川,都是清北率最高的學校,且遙遙領先!
但是就這成績,居然沒有上2020年高考清華北大錄取人數高中排行榜。(不過現在也要辯證的看榜,不過有榜總比沒有強)
四川七中沒上榜,隔壁子的西安和重慶都有上榜,而且名次還都靠前,居然還勝過雞血海澱媽媽口中的北京11中,4中。
看來西南、西北地區的雞血氛圍一點都不少,只是比較低調,都是默雞派的。如果覺得成都房價,教育成本高了的,西安,重慶也可以考慮,反正挨得近,動車都在四小時車程內,比省內有些地方還近。
2
另外「縣中模式」集大成者——衡水中學,排第四,多少也是對於縣中模式的認可和肯定。
學校千好萬好,不如成績好。現在普遍家長共識:離開掐尖,素質教育模式普遍在體制內培養路線中幹不過縣中模式。
此處科普:縣中模式:以大量的時間和物質投入為表現,使教師和學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全力以赴,使高考嚴峻化,以應對高考,以獲得高考佳績為目標。
這些年關於素質教育模式和縣中模式的爭論從未停止過。
其實作為家長來說,都認可縣中模式在成績表現中的優勢,但就孩子的可持續發展來看,我們同時也怕類似軍事化的管理模式,會打擊甚至扼殺孩子後續發展的動力,成為我們不願意看到的「小鎮做題家」。
當我還在對縣中模式心有戚戚焉的時候,今年喜報裡關於宣漢中學的數據就跳出來了。
2020年,宣漢中學一本上線1095人,本科上線2407人,理科最高分685分,文科最高分634分(達州市文科第一名),共有15人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要知道成都四七九中的石室文廟出來的清北數據也不到10個。
而這並不是偶然現象,來看看近幾年宣漢中學考入清華北大的情況。
2014年,該校5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清華大學3人,北京大學2人。
2015年,該校7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清華大學5人,北京大學2人。
2016年,該校7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清華大學6人,北京大學1人。
2017年,該校10人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
2018年,該校11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清華大學9人,北京大學2人。
2019年,宣漢中學共有15人被清華北大錄取,錄取人數排名全國第95名,四川省第9名,四川省縣級中學第一名。
其中清華大學錄取11人,北京大學錄取4人。
2020年,宣漢中學一本上線1095人,本科上線2407人,理科最高分685分,文科最高分634分(達州市文科第一名),共有15人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清華大學10人,北京大學5人。這15人中,有11人是以理科考生,4人是文科考生。
3
同樣是縣中,為什麼宣漢中學清北特別多:
一、「國家高校專項計劃」惠民政策的作用:
「國家高校專項計劃」惠民政策,面向四川68個縣(市、區)實施,宣漢縣是其中之一。今年宜賓據說考得好也是有這個原因。政策好,要會用,才行。宣漢中學在學校層面,非常重視這個政策,不然享受這個政策的縣那麼多,為啥跑出來的黑馬是宣漢中學。
學校靈活有方法,看看宣漢中學的做法:想盡一切辦法讓「專項計劃」落地,惠及廣大農村孩子。首先,吃透政策,實施針對性培養策略;其次,利用電視廣播、網絡微信、宣傳標語等廣泛宣傳,讓政策深入人心;然後,積極與相關高校暢通聯繫渠道,邀請專家學者來校進行政策解讀或志願填報指導。
二、學校會教,學生會考:
政策再好,學生水平不行,基礎性指標達不到,高校又不是慈善機構,不可能是完全不看生源水平的政策傾斜。
所以本身宣漢中學的應試能力肯定不差,據報導反饋,宣漢的高三要經歷「強化訓練、適應性訓練、魔鬼訓練、仿真訓練」四個階段。縣中模式特色再次顯現,要知道可能在成都學生只是在拼分,而在有些學校學生是在拼命。
縣中模式和素質教育模式差異最極端的例子,在宣漢中學考出來的2020年達州市文科第一名馮晶瑩,初中的時候,在成都求學,並沒有直升當地高中,而是返回老家宣漢中學就讀。該生介紹成都與宣漢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她感覺宣漢中學的教育方法更適合她。(換個角度來看,孩子的父母多明智,沒有在成都死磕中考,轉而尋求更適合她的土壤,一個明智的決定,少了一個職高生,多了一個清北生。)
從這個角度來看,縣中模式未必不可以,成都能進入四七九的就這麼兩三千人,中考率5%左右,為了這5%,成都家長投入的學區房成本,補習班,還有時間成本,肯定是縣中模式的很多倍,同樣是清北的結果,如果父母規劃得當,還真的說不清誰的性價比更高。
所以老家在四川各縣的家長們,自己老家的國家高校專項惠民政策,多關注,說不定哪天就用上了,家裡娃多了一個清北的機會。
畢竟從小在成都雞娃長大的娃,學習進度,學習資源還是優於老家的,何況,放了寒暑假還能回成都補課,只要父母在縣中模式下好好引導,是拼小升初,拼中考以外的另一條路(比起讀有些又貴出口又差的私立高中,還真不如回老家)。
大家關心的高校專項計劃放在最後,有用沒有,慢慢琢磨。
附高校專項計劃:
高校專項計劃由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其他自主招生試點高校承擔,招生計劃不少於學校本科招生規模的2%。中央部門高校要將調減的特殊類型招生名額優先安排高校專項計劃。高校專項計劃主要招收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縣(含縣級市)以下高中勤奮好學、成績優良的農村學生。具體實施區域由有關省(區、市)確定。考生及其父母或法定監護人戶籍地須在實施區域農村,考生本人具有當地連續3年及以上戶籍和當地高中連續3年學籍並實際就讀。
(1)符合本年統一高考報名條件;
(2)本人具有實施區域當地連續3年以上戶籍,其父親或母親或法定監護人具有當地戶籍;
(3)本人具有戶籍所在縣高中連續3年學籍並實際就讀。
作者丨成都菲媽
■【關注】成都養娃那些事各平臺號,收穫雞娃攻略,助您孩子早日成為牛娃!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不妨點讚、轉發、收藏一下哦
孩子的旅程,漸行漸遠
讓我們結伴陪你走一程
文中部分數據內容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