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徵集網友建「中國食品安全資料庫」

2020-12-20 網易新聞

核心提示:復旦大學研究生吳恆在網上徵集到30名志願者,建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他們篩選出有明確來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新聞報導,製作2849條記錄,提取出事發地、食品種類、對人體有害的原因等關鍵詞。吳恆說他的目的是想讓不明真相的民眾認識有毒食品。

人造的雞蛋,塑料造的銀魚,糖水變的蜂蜜,豬肉變的牛肉……在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的當下,人們對有毒食品的報導已見怪不怪。然而,復旦大學碩士三年級研究生吳恆卻看不下去了,他用一個月時間,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6月17日,相關報告發布並在網站上線的當天,吳恆接受了中國青年報記者的專訪。

一個月完成的報告

2011年5月11日,吳恆在人人網和博客上發布了一篇日誌,召集志同道合的人來共同建立一個中國食品安全資料庫。他在日誌中說:「我不是一個喜歡麻煩別人的人,特別是這種沒有物質回報、付出了不一定得到別人理解的事情。但這一次,要我一個人來做完,的確有點難。」

讓吳恆沒有想到的是,1天之內,他就徵集到了33位志願者,大多來自他的近2000名人人網好友,包括22位「80後」,3位「90後」,甚至還有一名高三的學生。

5月13日,團隊正式開始運作。17天內,共查閱相關報導17268篇,約1000萬字,從中篩選出有明確來源、有受害者的2107篇報導,製作了2849條記錄,並為每篇報導提取了包括事發地、涉及食品的種類、對人體有害的原因等在內的關鍵詞。

5月27日,他們開始進行數據成果的標準化處理,參考了《食品安全法》,加之團隊中有學食品專業的同學,最終將有害食品分為「造假、過期、添加劑、混有異物、包裝材料有問題、無證經營、產品不合格、檢疫不合格、衛生不達標、其他」10種。

6月17日零點,發布資料庫及調查報告的官方網站「擲出窗外」正式上線,《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2004-2011)》出爐,還提供地區、食品名、關鍵詞等查詢。

這個項目的人力成本為零,所有搜集數據和建設網站的工作都是志願者義務完成的,所有的開銷來自購買域名和空間的200餘元。

吳恆的本科專業是空間信息科學,碩士專業則是歷史地理學,他笑稱,自己是「有人文關懷的工科生」,也是「有工科背景的文科生」。雖然兩門專業都是「打醬油」路過,但這個報告的完成就得益於他受到的兩方面訓練。作為歷史學科的學生,他對海量數據的收集、提取和整理相當在行;利用空間信息科學,他用自己熟悉的MapInfo軟體製作出了各個年份的「中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圖」以及時間、來源分布圖,用Excel數據透視表製作了總曝光率、各地曝光率的圖表統計。

項目結束後,吳恆總結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有幾個特點:涉及面特別廣、違法手段特別狡猾、危害特別巨大、查處特別困難。 在「擲出窗外」網站上,吳恆又專門添加了一項「我要補充」,以期待更多的網友在讀到曝光食品安全危機的新聞時,將標題與連結添加進資料庫,使資料庫不斷壯大和完善。他說,這項工作還未結束。

讓不明真相的群眾認識有毒食品

今年4月,吳恆看到多地曝出用牛肉膏製作假牛肉的報導,這成為他做這個項目的動力所在。研二快結束時,他在寢室忙著寫論文,習慣了點外賣,最愛吃的是學校後門小餐館的鐵板牛肉蓋澆飯。他覺得性價比很高,一大盤牛肉才不到10元。當時,一個室友常和他一起點外賣,但從不點牛肉,說牛肉是假的。但吳恆不相信有假牛肉存在,他覺得口感和味道都不差。此前,他從來沒有想到有毒食品距離自己這麼近,牛肉膏的報導,使他突然發現自己成了受害者。

吳恆由此開始關注食品安全事件。通過網絡搜索,他找到一個叫做「安全快報」的資料庫,該資料庫收集了1萬多條與食品相關的新聞報導,其中約6000條與有毒食品相關。在看了這些報導後,他才發現,食品安全事件爆發的地點和頻率是驚人的。當天中午,他糾結了很久,噁心得沒有去吃午飯。

吳恆自認是重度網絡依賴者,每天上網超過8小時,關心時事,但這方面的大部分新聞他都沒有讀過,其他人就更不會知道了。於是,他開始想做一個關於中國近10年來食品安全狀況的調查,讓「不明真相的群眾」重新認識自己身處的環境,並提醒大家,有毒食品一點都不遙遠。「知道真相但不告訴不明真相的人,這種不作為,在我看來是不可接受的。」

在召集日誌中,吳恆引用了一段話,來自約翰·多恩的《喪鐘為誰而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

吳恆說,永遠不要對他人的苦難無動於衷,因為誰也無法保證下一個不是你。

「易糞相食」與「擲出窗外」

資料庫完成後,吳恆又撰寫了兩篇報告:《易糞相食:中國食品安全狀況調查(2004-2011)》與《擲出窗外:面對食品安全危機,我們應有的態度》。

採用「易糞相食」這個詞語,是受《左傳》中的詞語「易子相食」(意為災荒年間,父母不忍心吃自己的子女,就互相交換子女來吃)的啟發。五六年前,他曾在一個論壇上看到有網友以此發揮,用「易糞相食」來形容食品安全問題。

今年4月,吳恆讀到了上海查封染色饅頭的報導。問題饅頭的製作者面對記者採訪時說:「打死我都不會吃,餓死我都不會吃。」這讓他覺得又可氣又可笑:如果每個有毒食品的製造者都選擇這種思維方式,一個行業的人不吃自己生產的東西,覺得這樣就安全了,這場博弈就沒有贏家,大家都在「易糞相食」。在項目進行中,他又先後閱讀到東莞和重慶兩地用化糞池水熬地溝油的報導,這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易糞相食」嗎?

「擲出窗外」,則源於大洋彼岸另一個國家的食品安全史。當吳恆讀到1906年,作家厄普頓·辛克萊根據其在芝加哥一家肉食加工廠的生活體驗寫成的紀實小說《叢林》時,他發現,即使在美國,一個世紀前,其食品生產行業同樣處於「叢林狀態」。

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也在吃早餐時讀到該書,突然「大叫一聲,跳起來,把口中尚未嚼完的食物吐出來,又把盤中剩下的一截香腸用力拋出窗外」。羅斯福隨後與辛克萊見面,推動通過了《純淨食品與藥品法》,並創建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前身。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創立,是世界食品安全史上有裡程碑意義的事件,被稱為「美國食品安全守護神」。

選擇這個名詞,還有另一個私人的原因。2000年,吳恆讀高中時,聽學長說過一件事情:幾年前,學校食堂曾將前一天賣不掉的飯菜第二天再賣,學生們忍無可忍,其中的活躍分子串聯了各個班級,終於有一天,大家去食堂購買了早餐後,把油條、大餅全部扔在了教學樓前的空地上,隨後,夥食的確有所改善。

在吳恆看來,在縣城的高中裡,學長們把油條從教學樓上扔下,與羅斯福在白宮把香腸從窗戶扔出,相隔百年,相距萬裡,卻是異曲同工:他們把早餐「擲出窗外」,他們在表達不滿。「為什麼要這樣做?我想那應該是因為他們相信,『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掉』,事情不會自己慢慢變好,需要外界的動力與刺激。」他希望,「擲出窗外」是每個人面對食品安全問題應有的態度。

「這個國家就是因為這樣一步步微小的改變而變得美好,希望我們做的事能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堅持自己的善良就是成功。」項目的參與者趙悅說。

評選中的「達爾文獎」

在網站上,吳恆還設立了一個專題,評選「中國食品達爾文獎」。他給出了10個候選名單,發動網友為最噁心的食品安全事件投票,獎金為人民幣1.4元,將頒發給首家曝光該類食品的新聞媒體。他笑稱,這是取自「一塊死」的諧音,如果食品安全危機繼續下去,只能走向共同滅亡。

「達爾文獎」得名於美國的溫迪·若斯科特,這位《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不斷搜集「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類故事,其評選的「達爾文獎」旨在紀念這樣一些「笨死的人」:「他們通過愚蠢的方式毀滅了自我,大義凜然地把自己從人類的基因庫中永遠抹去,從而保證了人類長久的繁衍。」

吳恆認為,自己評選出的有毒食品製造者,也正是那些試圖以在食物中下毒這一愚蠢的方式毀滅自己所在民族,大義凜然地致力於把自己的民族從人類基因庫中永遠抹去,以保證剩下的人類長久繁衍的人。

對話吳恆:對食品製造業應「有罪推定」

記者:項目運行中遇到過什麼困難嗎,與參與項目的其他志願者合作有何感受?

吳恆:沒有遇到過任何困難,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除了花的時間太多,沒空陪女朋友。本次調查,除我以外的34人中,只有5人與我在現實世界中有過面對面的交往,而且他們全部是通過網絡獲知這次調查的,可以說這是一個只會發生在網際網路時代的故事。每個人的公益心和時間是有限的,但網際網路的奇妙之處在於它可以把這些聚集起來,積少成多,完成一個人在現實世界中不能完成的事情,再反過來影響現實世界。

網站的技術支持全部是由IT人士小白一個人完成的,他平日工作本已很辛苦,只能在下班後用自己的休息時間來一點一點寫代碼、建網站。此外,有的同學馬上就要答辯了,有的同學自己的工作本身要加班,但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與,還有同學電腦都快崩潰了,還堅持工作,大家付出的努力都讓我很感動。

記者:花時間做這個調查,希望達到什麼目的?

吳恆:目的就是廣而告之。因為只有更多的人開始關注這個問題了,群策群力,下情上達,事情才有改善的可能。也許這份調查報告一如此前的諸多新聞報導一樣,似在湖心扔下一粒石子,激起了幾片水花,但隨後恢復平靜,像什麼也沒發生。這種結局對我來說,並不會覺得太有所謂,我曾努力過,就已足夠。很多年後回顧時,我可以坦然地告訴自己,當我們面對有毒食品的威脅時,我曾力所能及地和我的朋友們一塊兒做過點什麼。

我不能去告訴每個人,我也沒有「破開鐵屋」的能力,但至少我嘗試著叫醒那些熟睡或裝睡的人,讓他們注意到這件事情的嚴肅性。因為我想,如果醒的人多了,也許他們能聰明地想出辦法。最後的解決不可能是民間能夠完成的,必須有政府的作為才能改變現狀。我想引起周圍的人注意,或者讀此報告的讀者中有一二人將來有機會成為政策制定者,能以「身在公門好修行」的心態來應對針對普通民眾的食品安全危機,這是功德無量的善舉。

記者:對於調查結果,還有什麼問題和缺憾?

吳恆:我是按照新聞報導數量來做的統計和分布圖,但以此推測問題的嚴重性,還需要進一步推敲。北京、上海等地的媒體特別多,其他地方也不排除未被報導的可能。不過,至少報導出來的都是真的,以我們的能力,也只能按照被報導出來的統計。

而且,調查期間,得知關於「牛肉膏」的有害程度已有相關闢謠,體現出我們還有不夠專業的地方。但我並未因此放心,我覺得對食品製造業應該一直持有「有罪推定」的態度:廠商既然連食品種類都能作假,又如何保證他們使用的添加劑、生產環境是合格的?合格的牛肉膏可能無害,但如果奸商們使用的是來自黑作坊的呢?曾有一種添加劑在歐洲通過了,但在美國,就被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一名檢察員卡住了,只因為這個普通的檢察員的努力,使得美國人倖免於難。

記者:經過一個月的調查、統計及思考,對我國食品安全現狀如何評價?

吳恆: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是最壞的時代,是因為各種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是最好的時代,則是因為這些問題都被報導出來了。我對我國解決食品安全問題很有信心。知情權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事情不怕發生,只怕發生後我們不知道。正如一百多年前,羅斯福總統讀到那篇調查報導,才有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誕生。而我國記者目前寫的揭露食品安全的報導和讀者受眾也不比美國差。事情被曝光的越多,表示這個地區的形勢越黑暗,但前途也越光明。

記者:在我國,食品安全的淪落除了制度上的原因,還有歷史、文化、信仰缺失的問題嗎?

吳恆:信仰缺失固然是原因之一,但不能把所有原因都歸結到一個民族喪失信仰上,也不可能通過一代人、一個世紀就能恢復信仰。我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本來就起步晚,2009年才出臺《食品安全法》,美國的監管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以史為鑑,我們應該對中國的未來充滿信心。

曾有一好友說,她媽媽很長時間以來都是在清真肉鋪購買牛肉,那裡的牛肉肯定沒有問題,「因為他們有信仰」。對此,我深以為然,這是一位聰明的母親。目前就我所知的資料,真沒怎麼見到清真食品出問題的新聞。那位好友的母親似乎也一語道破了天機。

不過,即使是在清教徒建立的美國,一個世紀前,食品安全也一塌糊塗,最後也不是通過宗教,而是通過食品安全法來解決問題的。我們不該把一個簡單的問題複雜化,食品安全淪落到今天這樣的地步,是因為民眾缺乏危機意識,是因為我們沒有健全懲惡揚善的制度。

記者:對我國食品安全危機狀況的改變有什麼看法和建議?

吳恆:在我看來,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形勢嚴峻的主要原因是意識與制度:公眾的危機意識與食品產業的管理制度。我目前為止能夠想到的使摩擦更小的方式,一是引入懲罰性賠償,增大對企業的處罰力度,處以巨額罰款,三鹿的賠償方式就太輕了,不具有殺雞儆猴的效果。二是要強化行政問責制,出了問題必須嚴格追究領導責任。

在食品安全問題上,在對比過不同國家的狀況後,我特別希望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能少一些「中國特色」,多一些「國際慣例」。人微言輕,好在網際網路時代,不管是行為模式還是思維模式,都和以前不一樣了。只有當大多數人都意識到自己在「易糞相食」,意識到應該把有毒食品「擲出窗外」時,我們才能離「達爾文獎」越來越遠。

本文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作者:陳竹 周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中國食品安全資料庫」很給力
    「中國食品安全資料庫」很給力   在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的當下,人們對有毒食品的報導已見怪不怪。復旦大學碩士三年級研究生吳恆,用一個月時間,和34名志同道合者一起,做了一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新聞資料庫》。以期讓不明真相的群眾認識有毒食品。(6月20日中國青年報)  這個消息太給力了。
  • 河北省食品安全宣傳標語有獎徵集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宣傳工作,提高食品安全有獎舉報電話96321的知曉率,3月18日,由河北省人民政府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主辦的「河北省食品安全宣傳標語有獎徵集」活動將正式啟動。徵集時間為3月18日至4月1日(以郵件郵戳或電子郵件發送時間為準)。
  • 杭城大學生「玩轉食尚」 引領食品安全話題新潮流
    中新網11月14日電 日前,「百勝食安杯」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四校對決擂臺賽在中國計量大學舉辦。其中在調研展示環節,中國計量大學的「塑料食品包裝安全性研究」、浙江工商大學的「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的接受程度」、浙江工業大學的「隔夜菜與食品安全」,以及杭州師範大學的「慧眼『識』品」,都交出了一份高水平的報告。經過激烈角逐,最後中國計量大學以112.7的總分獲得第一名。四校參賽隊伍與嘉賓合影留念。
  • 「金葵花在行動」大學生創意短視頻徵集活動啟動
    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24日電(記者 李華錫)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深入接觸金融產品、學習金融知識、參與金融行業,成為金融安全工作的重要群體,也成為助推金融產業發展的新生力量。為進一步在廣大青年學生群體中普及金融安全知識、樹立科學投資理念、提升財商素養教育、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中國青年報社、中國青年網、招商銀行聯合舉辦「金葵花在行動」大學生創意短視頻徵集活動,該活動於近日正式啟動。bilibili、金牛理財網為本次活動提供了特別支持。四川農業大學活動宣傳現場。
  • 路橋新橋鎮建資料資料庫 助回鄉大學生就業
    浙江在線12月07日訊為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近日,路橋區新橋鎮建立回鄉大學生資料資料庫,企業可從資料庫中挑選相應的人才。  22歲的王希是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就讀園林設計專業。這幾天,她一直忙著投簡歷,去招聘會現場找工作。  「參加了好幾場招聘會,可是沒找到合適的工作。」
  • 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大學生原創影像作品徵集公告
    第九屆中國大學生電視節大學生原創影像作品徵集公告 2020-08-20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食品夥伴網發布GB 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資料庫
    食品夥伴網訊 2014年12月31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布了《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為方便行業內朋友查詢,食品夥伴網通過對標準的學習與研究,發布了GB 2760-2014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查詢系統(連結見:http://db.foodmate.net/2760-2014/)。
  • 上海交大建資料庫打造亞洲最大日本戰犯審判文獻中心
    信息 上海交大建資料庫打造亞洲最大日本戰犯審判文獻中心 >    資料圖:民眾參觀中國(瀋陽)審判日本戰犯特別軍事法庭舊址陳列館。
  • 大學生比賽食品安全PPT製作
    50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作者:韋君蘭 王亞東 編輯:陳麗婕 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桂林訊 11月12日,桂林市七星區大學生食品安全
  •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徵集2021年度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工作的通知》(國衛辦食品函〔2019〕556號)以及《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為做好我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我委自即日起向社會公開徵集2021年度四川省食品安全地方標準立項建議。
  • 康師傅入選國家食育基地 科普教育持續助力食品安全
    我國「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食品安全戰略,完善食品安全法規制度,提高食品安全標準,強化源頭治理,全面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實施網格化監管,提高監督檢查頻次和抽檢監測覆蓋面,實行全產業鏈可追溯管理。加快完善食品監管制度,健全嚴密高效、社會共治的食品藥品安全治理體系。
  • 活動 | |第五屆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正在火速徵集中
    教育部直屬高校及部省合建高校推薦。教育部直屬高校及部省合建高校可在本校選拔的基礎上推薦優秀作品,所推薦作品直接進入複選環節。省級教育工作部門推薦。省(區、市)教育工作部門可結合本地大學生網絡文化節或根據現有網絡文化作品情況推薦優秀作品,所推薦作品直接進入終選環節。
  • 縣住建局多措施抓在建工地食堂監管|食品安全|公共場所|食品經營...
    2020-12-24 16:48:19 來源: 蒲江住建 舉報
  • 四川省市場監管局與網友互動交流食品安全話題
    四川省市場監管局與網友互動交流食品安全話題營造齊抓共管的社會共治氛圍本報訊 (川 聞)12月10日,四川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黨組成員周傳軍率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處、特殊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處、食品安全經營監督管理處有關工作人員參加四川省政府網站在線訪談節目,圍繞「提升食品安全抽檢監測質量
  • 80後小夥辦網站曝光「毒食」:查10年內黑心食品
    2012年,復旦大學畢業生吳恆成立「流言研究中心」,教網友辨別精神垃圾,事實上,記者了解到,他建立的公益網站「擲出窗外」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比「流言研究」更有名氣,他在這個網站上製作的食品安全地圖,為很多人提供了「飲食參考」,引發了諸多網友追捧。最近,吳恆出版的同名書在網上熱傳,原創並深度地展示了近十年中國出現的食品安全問題案例。
  • 河北舉辦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食品安全項目成焦點
    河北舉辦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 食品安全項目成焦點     「挑戰杯」2012河北省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終審決賽在河北唐山舉行。圖為參賽作品方寸田園升降陽臺菜園。
  • 呼和浩特近三年未發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依法查辦的食品安全違法案件查辦率達到100%,監督抽檢不合格產品處置完成率100%,應公開的監督執法、行政處罰信息公開率達到100%;食品檢驗量達到每年4份/千人,其中農獸藥殘留的食品檢驗量不低於2份/千人。主動徵集群眾關心的食品安全問題,並且有效解決、及時反饋,讓群眾滿意。
  • 2020年「百勝杯」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大學生競賽總決賽圓滿結束
    12月19日  2020年「百勝杯」  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大學生競賽
  • 中國食品安全年會-中國食品安全網
    成都海關副關長李宣彤: 我國進出口食品安全整體水平保持平穩
  • 中國大學生在線校園行前方到站:中國海大站!
    中國大學生在線網站是國家教育部直屬單位,由國家教育部主導並推動,全國高校合作共建,全國大學生參與的公益性、綜合性教育部中國大學生門戶網站。為展現新時代大學生個人能力與風採提供良好平臺,為廣大學生的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