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誠品書店徹底改變了人們對書店的理解一樣,有一家餐飲也試圖改變人們對餐飲的認識,將快餐的消費體驗和人們的休閒生活銜接起來。桃園眷村,一家目前經營豆漿、燒餅、油條等傳統的小吃,而消費價格卻是比平常的美食多出幾倍,依舊成為餐飲界的網紅,而且分店越開越多,開一家火一家……花萬裡餐飲設計跟大家一樣會問,究竟為什麼能以溢價於平常幾倍的價格在餐飲紅海中活得風生水起?
桃園眷村,引發集體的鄉愁
桃園眷村,不僅是一個餐廳,還是臺灣生活文化的一種映射。對於隔岸相望的臺灣,在電影中在圖片中在歌曲中來了解臺灣,而早前,一百多萬國民黨軍隊及家屬帶著不同的鄉音、記憶和創傷,從大陸來到臺灣,陸續建起700多座眷村。
這些家庭保留著大陸各省的風土人情,以獨特的聚落形態,發酵出獨一無二的眷村文化。桃園眷村通過尋常油條、豆漿美食傳達著一份兩岸情緣,而是傳遞出人們集體的記憶,也讓更多人帶著情懷與獵奇心理走進桃園眷村。
日式風格的空間設計,拍照打卡的最佳場所
桃園眷村為了吸引千禧一代的消費群體,根據其生活社交方式與當下的吸引消費者的話題結合,餐廳空間設計以loft工業風中結合日式恬淡自然的風格,布置得古香古色,營造出一股親切自然MUJI的感覺,將傳統的早餐空間賦予新強調。
餐廳內裝飾都有所不同,形成了獨特的風景,每家餐廳的每一樣東西,每一角落都能自成一道風景。這樣精心設計促成了大量消費者在店內拍照發朋友圈,也就助推了桃園眷村成為年輕族群的網紅餐廳。
品牌推廣,由廣告文案與話題引爆
桃園眷村在宣傳方面獨闢蹊徑,不效仿其他品牌那樣,在媒體斥巨資推廣,而是將餐廳做成媒體,以消費者作為載體,通過話題來引流。通過傳統的文字方式,在人群中悄然傳播。
在餐廳中,牆上寫著「仁義禮智信」,「時間,在舌尖」等等美食文案,就連在裝豆漿的碗裡都能讀到一首詩歌,這些無孔不入的文案,濃鬱地道的臺灣文化,在眷村中尋找生活的共鳴。
通過文案形式從精神上帶給消費者們超出味覺所能帶來的體驗,喚起對過去集體眷戀的記憶...
商圈選址,得消費者得天下
桃園眷村的目標消費人群是大眾群體,這是由產品品類本身的特徵所決定,消費群大多是80後、90後年輕人。從桃園眷村的定價看,就很明確了其主要面向追求品質生活的城市年輕人,因此在新分店的選址問題上更多是在選擇在城市CBD,以及火爆的商業街區中。
存留老客戶,打造新社群消費者文藝活動
為了增加顧客粘性,桃園眷村開闢了一個叫「小眷村」的區域,家長們帶小朋友來這裡開展親子活動。
這種方式既增強了與顧客的互動,又將店面空間與經營閒時合理利用,並以更生動的方式滲透品牌調性,傳達品牌價值觀。
商業模式,不止餐飲
桃園眷村未來發展以復興中國傳統小吃為目標。將人們的美食視線從西方重新引到東方,讓人們重新審視中國大量精美的傳統小吃。
未來,桃園眷村的目標不止步於餐飲,而是打造圍繞「眷」的全品類生活平臺,可能包括民宿、集市等等形式。
花萬裡設計認為桃園眷村是把一個普通得再普通的品類升級到了極致 ,將帶有臺灣風味的傳統早餐與精心設計的帶有復古情懷的文藝店面環境,帶給顧客強烈的顛覆感與心理衝擊,讓顧客們感受到了全新的體驗。
除此外,在桃園眷村運營期間,新產品不斷的增加進來,首先藉助老客戶來體驗去傳播,新老客戶之間形成了良好的口碑,利於桃園眷村品牌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