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4431字,預計學習時長12分鐘
人人有權發表意見,但沒有人有權歪曲事實,這句話無可辯駁,但我們卻經常不得不和那些拒絕接受科學事實的人爭論。在我們的文化中,許多知名、盛行的言論其實都是在顛覆反對事實,這也就是所謂另類事實的興起。因此,堅持真理很重要,不管這樣做有多不受歡迎。
無論認為地球是平的、人類從未在月球上著陸,還是認為澳大利亞並不存在,如果你接受這些荒謬的觀點,哪怕是供人娛樂消遣,也增添許多錯誤信息,使我們更難解決當今社會面臨的現實問題。人類取得的巨大成就來自於實事求是地評估困境並加以解決,但只有我們都從同樣的事實基礎出發時,這種情況才會實現。
問題源於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大多數人認為自己是普通人:會犯錯誤,會被誤導,並且不具備與專家的知識水平。然而,這種看法假設了個人形象(即自我認同)與我們對某個結論是否正確的興趣無關。
正如卡爾·薩根(Carl Sagan)的先見之言:「歷史上最悲哀的教訓之一:如果受騙的時間夠長,我們就會拒絕接受任何關於欺騙的證據。我們已經困在騙局中,不再有興趣去探知真相。承認受騙實在是太痛苦了,即使是對我們自己。一旦受騙,步步騙局。」
儘管我們不願承認這一點,但許多曾在大腦記憶庫中徘徊的想法其實早已被科學懷疑並排除。本文就為你介紹七個亟需解決的謬見。
1.如果某件事情沒有經過同行評議、雙盲研究,它就沒有得到有力的證實。
若想要量化微妙但有實質性的效果,那麼經過同行評審的雙盲研究則是黃金標準之一。但是,如果研究開始後,你發現一個實驗群體中的不良反應非常普遍,或者已知在一項擬議的研究中,群體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那麼研究就無法繼續進行。進行危害他人的研究是不道德的,歷史上曾多次發生這種情況。
由約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進行的在外科手術期間使用抗菌藥物的研究,在僅截肢了幾十名患者後中止:「使用抗菌藥物」組中,手術後患者死亡率僅有15%,而「不使用抗菌藥物」組中,患者死亡率卻達到50%左右。如果繼續「殺人」,那就太不道德了,而消毒程序在幾年後才被採用。
用牙線清潔牙齒的行為也因同樣的原因受到了嘲弄,如果隱瞞基本醫療服務是不道德的,研究將不會進行。
2.含氟飲用水對健康沒有任何益處,不安全,並且會導致人們攝入有毒化學物質。
儘管科學證據表明,與未加氟的飲用水相比,適量的氟化水能減少40%的蛀牙,但一些激進分子卻無端地擔心攝入氟會降低兒童的智商。當然,只有嚴重超標的水才會產生這些不良影響。
儘管如此,這些關於氟化物毒性的虛假論斷仍然被許多人深深相信。像氟化物行動網(Fluoride Action Network)這樣的激進主義團體成功地用文化而非科學的方式傳播了恐懼。
3.有機和非轉基因作物比非有機或轉基因作物對人類更健康。
支持發展優化性、多樣性、可持續性的農業實踐理由有很多。在土壤耗竭、單一種植作物相關問題、以及果蔬微量營養素密度更低等問題方面,科學家已有出色的研究。從許多方面來說,農業科學正在進步,大規模的糧食生產在未來幾年將會經歷一場革命。
但這並不意味著轉基因生物在營養上不如非轉基因作物,這也不意味著經過認證的有機食品比非有機食品更有營養。事實上,科學研究不僅表明轉基因或非有機食品的營養密度並不比非轉基因或有機食品低,也表明許多營養不足問題可以通過改用某些轉基因作物來解決,如含有維生素A的黃金大米。
與流行的看法相反,轉基因生物每年可以挽救100多萬人的生命,並且能使約50萬兒童免於失明。
4.人類排放的溫室氣體不一定是全球氣候變化的原因。
一個多世紀以來,世人普遍認為人類製造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與全球變暖緊密相關。第一個詳細的氣候模型已有50多年的歷史,其大規模預測至今仍然有效。二氧化碳濃度翻倍會導致全球大氣溫度上升約2°C(~ 3.6°F),而自工業革命開始以來,人類活動使二氧化碳濃度提高了50%多,觀察到的上升溫度與此說法一致。
然而,在這一問題的現實討論中,黨派偏見卻遠比任何關於科學知識或理解更具決定性。地球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變暖,儘管氣候確實會自然變化,但如今的變化卻是人類活動的結果。不是太陽,不是火山,也不是任何自然原因的共同作用。這是科學事實,就像吸菸有害健康一樣,我們不能把它政治化。
5.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薦的疫苗方案,不安全、無效,並且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世界衛生組織和疾病控制中心等眾多組織將疫苗接種評為20世紀最偉大的公共衛生成就。曾經肆虐的疾病奪去了許多人的生命,並使很多人遭受到永久傷害,如今,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小兒麻痺症、水痘、百日咳、白喉和許多其他疾病已幾乎完全消失。
大量接種疫苗有助於保護年輕人、免疫缺陷者和未從疫苗中獲得免疫力的人。如果人群中不存在某種疾病,則該疾病無法傳播給其他弱勢群體。當然,大部分人出於非醫療原因而拒絕接種疫苗的地區除外。
儘管有壓倒性的科學證據表明疫苗安全有效,不會導致自閉症,而且疫苗批准過程十分公開透明,仍有許多人擔心疫苗潛在的副作用。與此同時,可預防的疾病又死灰復燃,近一半的美國人對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持抵制態度。
6.5G輻射對人體有害,會對健康造成無數負面影響。
儘管科學非常強大,不支持任何導致癌症、腦瘤、細胞應激、自由基、遺傳損傷、記憶或生殖變化或神經紊亂的無端依據,但是「對未知的恐懼」卻再次引發了公開討論。被WHO歸類為「可能致癌」的射頻(RF)輻射(其中5G就是一個例子)與喝咖啡、用百裡香調味或手握一枚美國鎳幣的風險水平相當。
其特徵一目了然:
· 該輻射為非電離輻射。
· 受到最大輻射的射頻工人中,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
· 自手機問世以來,腦瘤的發病率沒有增加。
· 沒有任何類型的健康問題與5G或一般射頻輻射有顯著的關聯。
然而,一些陰謀論科學家一直在煽動公眾對這項技術和相關技術的恐懼,很多人深信不疑。科學沒有證明5G會帶來任何危險,任何鼓吹恐懼的行為都不會改變這個結論。
7.新型冠狀病毒及其引發的新冠肺炎和流感的嚴重程度一樣。
這可能是本文最悲哀的一項。我們目前正陷入一場全球性的流行病中,其中:
· 感染病例超過6800萬人(美國居民超過1500萬)。
· 死亡病例超過150萬人(美國將近30萬人)。
· 長期遭受呼吸、腎臟、心血管、消化和性機能障礙的人數達到數百萬。
人們都知道許多人已經被感染,知道有人因此而死,甚至知道有些人感染肺炎後,生活會截然不同。然而,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意識形態的驅使,許多人仍然堅持認為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只是「流感」。如果這只是「流感」,那將是100多年來最嚴重的流感。最糟糕的是,疫情並沒有放緩的跡象。
在這個特殊的例子中,否認科學的後果是感染、患病和死亡,而這些後果本可以通過優化行為來完全預防。
否認科學最令人沮喪的一點是——這原本完全可以避免。如果我們問的是「科學是怎麼說的?」這樣的問題,而不是「我認可的人是怎麼說的?」,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圓的,人類曾在月球上走過,澳大利亞是存在的;我們知道含氟飲用水有益無害,已確定有機和非轉基因作物並不比非有機或轉基因作物更健康,明確了排放溫室氣體確實會推動全球氣候變化以及疫苗接種是一種安全、有效和成功的公共衛生幹預措施,5G對人體是安全的,不會對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我們知道新型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截然不同,而且比流感病毒更厲害。成千上萬的生命依賴於我們未來幾天和幾周內的行動。正如卡爾·薩根(Carl Sagan)所言,如果不這樣做就是向「騙局」繳械投降。
留言點讚關注
我們一起分享AI學習與發展的乾貨
如轉載,請後臺留言,遵守轉載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