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如何維護科學權威

2020-12-16 科學網

 

21世紀的今天,科學權威再度受到挑戰。某些政界領袖信心滿滿地拒斥科學主張。

■武夷山

2019年3月,美國W. W.諾頓出版社出版了美國石溪大學哲學系教授、科學史家Robert P. Crease(羅伯特P.克裡斯)的著作,The Workshop and the World: What Ten Thinkers Can Teach Us About Science and Authority(本文作者譯為「研習班與世界:十位思想家對科學與權威的認識」)。

在伽利略所處的時代,權威性只有兩個源頭:教會與國家。伽利略在1623年寫道,「自然之書是用數學語言寫成的」,其隱含意義是,能夠解讀自然之書的學者說的話,就如同神職人員的話一樣具有權威性。也就是說,科學是第三種權威。到了17世紀末,歐洲各國政府終於逐漸承認了科學的權威,開始資助學術機構、研習班和科學家。21世紀的今天,科學權威再度受到挑戰。某些政界領袖信心滿滿地拒斥科學主張。

羅伯特P.克裡斯教授花了五年時間探究與思考:為什麼科學權威的地位會出現這樣的反覆?我們該怎麼辦?他認為,回顧一下科學權威的早期捍衛者面對強悍的對手是如何行動的,對我們今天該採取什麼對策應該很有啟示,於是便產生了這部著作。

他發現,有些人覺得,科學權威是不言而喻的,好比一艘結結實實的船被風浪衝得傾斜了,還會自己正過來。可惜,科學就像Facebook一樣,其優點恰恰帶來了它的弱點。Facebook在幫助人們更便捷地相互聯繫與分享信息的同時,也帶來了濫用的機會。與此類似,科學是技術性的,可證偽的,是在共同體內開展的,是能夠影響人們的價值觀的。也正是科學的這些特徵使得某些人能找到拒斥科學權威性的理由。

科學的技術性,指的是需要闡釋數據,需要專門知識,但這也使科學抽象,不好接近。那麼,政客們就可以藉此摒棄科學。例如,2014年間,有一次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肯塔基州選出的共和黨參議員Mitch McConnell被問到「氣候變化是不是個真實問題」,他回答說,「我不是科學家,我關心的是保護肯塔基州的經濟」。

科學是一種集體實踐,科學發現需要經過廣泛的同行審議與核查。有人就會攻擊說,科學成果其實是精英的產品,是為了變相維護某種利益的產物。科學會對價值觀產生影響,那麼,覺得被科學影響到的價值觀是不允許動搖的價值觀的人就會拒斥科學。例如,2009年聯合國召開的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主調是,氣候變化與人類活動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消除氣候變化的影響,人類必須積極行動起來。美國阿拉斯加前州長Sarah Palin女士對此主張嘲諷道,「只有狂妄無知的人才會說,人類能夠掌控自然」。

克裡斯考察了歷史上的科學家是如何抗衡對科學權威的質疑的。他認為,伽利略在這方面堪稱一流。例如,伽利略的敵人利用神學來反對科學,伽利略就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他機智地說:「《聖經》給我們指出了抵達天堂之路(the way to go to heaven),但並沒有告訴我們宇宙是如何運轉的(the way the heavens go)。」現而今,神學的地位遠沒有伽利略所處時代那麼顯赫,如今的科學家就無法像伽利略那樣用《聖經》來反駁對方了。但伽利略的套路是可以學的。克裡斯說,假如伽利略活在今天,有人若問他美國國會對於科學有什麼責任,伽利略也許會說,「開國之父們讓我們制定法律(create legislation),而不是使神創論合法化(legislate creation)」。

克裡斯認為,考察一下非西方國家引進西方科學的歷程尤為重要,因為引進科學者必須使懷疑者相信,引進科學不會摧毀其原來的文化和價值觀念。他以奧斯曼帝國為例。奧斯曼帝國曾經很強大,後來漸次衰落。帝國領袖們認為,缺乏西方式的科學可能是衰落主因之一。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1823—1861)執政後,帝國內開展了大辯論:引進西方科學後,老百姓是否仍能保持為虔誠的穆斯林和愛國的公民?辯論從政府層次波及到民間,採用了小說、戲劇、漫畫等各種媒介。辯論論題涉及:奧斯曼人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他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大辯論塵埃落定,已經是1924年,土耳其開國之父凱末爾宣稱,「最真實的導引是知識與科學」。人們認識到,科學的權威性依賴於人,而不是工具、方法、圖表、數據。

克裡斯還十分欣賞地介紹了女哲學家阿倫特的權威觀。阿倫特認為,權威不是天生的,不是自動產生的,只擁有事實並不能帶來權威。只有創造了公共空間的制度才能導致良性的權威。如果沒有公共空間,並無個人建樹的人、用陳詞濫調說教的人、把局勢推向極端的人以及在媒體上大唱高調的人都有可能獲得權力和影響力。對於社會來說,那將是極其可悲的。

可以想見,十位思想家關於科學與權威的思考,是多麼豐盛的精神大餐啊。

《中國科學報》 (2019-04-12 第7版 書評)

相關焦點

  • 科學博客:在博客閱讀中傳遞科學價值—新聞—科學網
    博客閱讀者的分類 Paige Jarreau的研究把科學博客讀者劃分為動機不同的三類群體:追求娛樂的單向用戶;追求特別信息的用戶;超級用戶。他們出於不同原因而閱讀科學博客,但都具有尋求社區的傾向。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武夷山深耕科學網博客多年,在科學網博客上發表了大量博文,同時擁有一批博客讀者。
  • 本庶佑:別迷信權威!通往真理之路常出乎意料—新聞—科學網
    但它們是如何記住這第一針疫苗的呢?那裡發生了什麼? 簡單而言,我們的身體裡存在一個非常精妙的系統,它能修改我們的基因信息,並針對抗原產生最好的抗體。在我還是30歲的時候,這一機制就深深吸引了我。直至今日,我仍在從事這項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種新型酶——活化誘導的胞苷脫氨基酶,稱之為AID。
  • 中國社會科學網新版上線 搭建學術互動平臺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王建峰)2013年12月31日,中國社會科學網新版上線儀式暨2013年編委會全體會議在京召開。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中國社會科學網編委會主任王偉光啟動新版上線。中國社會科學院秘書長、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總編輯、中國社會科學網編委會副主任高翔主持會議。
  • 丹江口:弘揚憲法精神 維護憲法權威
    同時結合校情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有的班級播放生活中青少年違法案例讓學生參與討論的;有的班級從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談如何做守法好公民的等等,讓學生們進一步明白了學法用法、遵規守紀的重要性。班隊會結束時學生們在老師的領導下莊嚴宣誓:我是中國共產主義先鋒隊隊員,我宣誓,弘揚憲法精神,維護憲法權威,一定要做一個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
  • 從國際共運興衰史視角論新時代維護黨中央權威
    內容摘要: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衰史揭示了無產階級政黨權威的極端重要性。加強和維護無產階級政黨的權威是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歷史教訓有力說明了削弱和消解無產階級政黨的權威必將導致黨亡國滅。
  • 廣東科學中心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新聞—科學網
    展覽現場,一小朋友觀看野生動物標本  5月15日,廣東科學中心結合當前疫情和公眾科普需求,推出全新科普主題展覽——《病毒——人類的敵人還是朋友?》,從客觀中立的角度闡釋病毒的相關基本概念和原理、人類與病毒的抗爭故事,以及人類與環境如何和平共處的思考。
  • 科學網—《科學》網站關注大陸與臺灣合作論文署名問題
  • 李醒民:維護科學的自主性
    科學的自主性也稱科學自主或科學自治(autonomy of science)。科學自主性是科學共同體的根本組成要素和本質屬性,也是科學建制賴以存在的基礎。很難設想,沒有自主性,科學共同體還能繼續屹立於社會。自主或自主性本來的字面意義是指一個系統「自我管轄」和獨立於其他外部影響的能力。科學獲得自主性有一個歷史過程。
  • 《科學》雜誌中醫藥增刊引發爭議—新聞—科學網
    2014年12月,一條題為《2014年中醫最後一件大事》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發酵
  • 「大科學」時代,論文「質控」有解嗎?—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博主、中南大學教授喻海良對《中國科學報》說,「科研工作本質上是人的創造性智力活動。因此論文的品控,歸根結底是對人的把握——如何把人管好,把人用好。」 「大科學」時代的論文品控 塞門扎等不少「大牛」學者造假事件背後,折射的是「大科學」時代的品控問題。
  • 全國科技館聯動戰「疫」 在家自由玩科學—新聞—科學網
    為讓應對疫情而「宅」在家的孩子能輕鬆學習科學知識,在實踐中感受科學的魅力,近日中國科技館發起全國科技館聯合行動——科學實驗挑戰賽,充分進行線上聯動、資源共享,打造線上「永不閉館
  • 科學網招聘兼職英文審核人員啟事—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基金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具有六十年媒體經驗的中國科學報社主辦,具有良好的科教界口碑。
  • 中國科協發布十大海洋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新聞—科學網
    8月13日,在第二十二屆中國科協年會系列活動之一——世界海洋科技論壇暨2020海洋學術(國際)會議上,中國科協發布了十大海洋科學前沿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
  • 科學網—科學家社會責任感的體現
    科學網上的眾多博主,特別是地球科學方面的專家學者,紛紛就泥石流、滑坡災害應對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博主苗元華見科學網如此藏龍臥虎、人才濟濟,感覺完全可以聯合起來做一些對國家對民眾更有意義的事情。於是,他在科學網上發出了編撰《強震後次生災害的防治與應急管理》一書的倡議,並提出了書稿章節的初步構想。
  • 中國科協發布20個重大科學問題和工程技術難題—新聞—科學網
    10個前沿科學問題為: 冠狀病毒跨種傳播的生態學機制是什麼? 引力波將如何揭示宇宙奧秘? 地球物質是如何演化與循環的? 第五代核能系統會是什麼樣子? 特種能場輔助製造的科學原理是什麼? 數字交通基礎設施如何推動自動駕駛與車路協同發展?
  • 誰在閱讀科學博客?
    Paige Jarreau的研究把科學博客讀者劃分為動機不同的三類群體:追求娛樂的單向用戶;追求特別信息的用戶;超級用戶。他們出於不同原因而閱讀科學博客,但都具有尋求社區的傾向。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武夷山深耕科學網博客多年,在科學網博客上發表了大量博文,同時擁有一批博客讀者。
  • 科學出版社表彰100名優秀作者—新聞—科學網
    1月4日,科學出版社優秀作者表彰會舉辦,向白春禮等20位作者頒發「科學出版社知名作者」獎盃與證書;向白中英等80位作者頒發「科學出版社優秀作者」獎盃與證書,以獎勵最近10 年來在科學出版社出版了重點圖書的重要作者。 科學出版社黨委書記、董事長林鵬在致辭中說:「作者是出版社工作的源頭,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更是出版社的學術領路人。
  • 大連建立「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新聞—科學網
    三家單位將面向氫分子科學研究與醫療應用的關鍵技術需求,共建「氫分子科學與醫療研究中心」。利用科研單位、醫療機構和企業的科學研究、臨床實踐和儀器研製的優勢,推進大連化物所與醫療體系的深度融合,以及氫分子科學研究與呼吸系統、心腦血管、睡眠康復等相關醫院臨床研究的結合,共同深化氫分子在醫療與健康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應用。
  • 科學網博客總排行:龜兔賽跑,終超饒毅
    科學網博客總排行
  • 公安部新規維護民警執法權威 輔警享受同等權益
    公安部新規截圖  大眾網青島·海報新聞12月30日訊(記者 毛道光)記者從公安部獲悉,為保障公安民警依法履行職責、行使職權,維護國家法律尊嚴和民警執法權威,日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制定了《公安機關維護民警執法權威工作規定》,經國務委員、公安部部長趙克志籤署部長令發布,將於2019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