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華有考據癖,結果《清平樂》中傘上題詩的浪漫橋段讓我給毀了!
劇情:曹評託人給徽柔還過去一把傘,切切叮嚀務必檢查有沒有破損,結果公主對著陽光檢查,上面居然用針密密刺成一闋詞,讓公主好生感動。畫面很美。
這闋詞是《漁家傲》,全詞如下:
檻外斜暉籠碧樹,扶瀾引棹逐簫鼓。紅袖鬧蛾雪柳縷,飄颻舉,聽我歌盡神仙句。影落上林春日暮,羅衣挽斷留不住。卻恨年來瓊苑聚,子不語,落花風弄清秋雨。
根據悅華的搜索與推斷,這應是曹公子評的「偽作」,偽作人應是原小說《孤城閉》的作者。當然「偽作」也很貼心,也很美。
為什麼這麼說呢?
最重要的一點,情景太貼合劇情。詞中上下闋分別回憶了兩次相見的情景。一次泛舟同遊,唱曲奏樂,兩情協好;一次瓊苑相會,咫尺相對,情思難言。
當然,通過曹評傘上鏤詞這一細節,更能表現足見他對徽柔的心意之誠。這個設計也體現了作者情節構思之巧妙。
當然,從這首詞的風格上看,也可以看出與宋詞有著細微的差別。
正好,兩人泛舟唱詞時,曹評吟唱的那首《漁家傲》也是「偽作」,不過「代筆」的是宋詞高手晏殊,我們索性把這首詞也放這兒,比較一下:
畫鼓聲中昏又曉,時光只解催人老。求得淺歡風日好。齊揭調,神仙一曲漁家傲。綠水悠悠天杳杳,浮生豈得長年少。莫惜醉來開口笑。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
第一點,晏詞表達老到。它寫出了盡日歡娛,歡歌痛飲過浮生的不羈情懷,分明是經歷世事才有的感觸抒發。這不像十四五歲的少年之作。而傘上詞則是欲說還休,充滿暗示的青澀少年心事,兩首風格相差過大。
第二點,晏詞上片敘事,下片抒情,符合宋詞常格,且融敘事描寫抒情於一爐,形成混沌的效果。而傘上詞則上下片分寫兩事,雖說由內容決定,但用詞顯得有堆砌之感,阻礙了情思的表達,用王國維的話就是「隔」。
第三,在平仄上,傘上詞偶有出律的現象。如第三句「紅袖鬧蛾雪柳縷」中的「雪」位置上應為平聲,第七句「羅衣挽斷留不住」中的「不」也應為平聲。因為這是《浪淘沙》的4種格式的第一種,正是以晏殊的「畫鼓聲中昏又曉」為正格的。
考據一番,可能破壞了大家看劇的興致了,不過悅華以為,能學點知識「也是極好的」。
填詞如學畫,描形易畫骨難。但《孤城閉》作者米蘭lady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範本了,悅華雖然在這裡叨叨,似是挑剔,實則佩服——讓我填一闋的話,就太難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