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詩歌的國度。「不學詩,無以言」,在浩如煙海的詩詞長河裡,寫滿了中國人的精神文化價值和千古愛恨情愁。
宋詞中的親情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重視家庭、重視親情,宋詞對此多有表現。試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其下闕云:「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該詞作於蘇軾密州知州任上,時值中秋佳節,皓月當空,詞人與胞弟蘇轍卻無緣得見,只能通過飲酒填詞抒發思念之情。「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以極平淡之語,道出千古共通之理,餘韻悠長。末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則突破時間局限與空間阻隔,讓一輪皓月把「各在天一涯」的親人連結起來。此時,它已不再是簡單指代特定個體間的情愫,而是月映萬川,化作對天下離人的共同祝願。
如果說前一詞作是講血濃於水的思念,那麼,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則主要著眼於親人相處的日常。「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短短數語,一個溫馨的五口之家躍然紙上,老夫婦閱盡世事而感情彌篤,你一言我一語地交談著,大兒子在溪邊田地勞作,二兒子編織新的雞籠,最小的孩子臥在小溪邊上剝蓮蓬吃。安寧的田園,和諧的家庭,平靜的畫面,這正是最普遍卻也最珍貴的天倫樂趣與人間滋味。
宋詞中的友情
友情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情感。自許「奉旨填詞柳三變」的柳永為人狂簡,「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但每逢夜深人靜,他也會輕吟「帝裡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感慨「別來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看來,往昔與朋友共度的時光是柳永心中不多的美好回憶之一。
「太平宰相」晏殊詞作雍容,多寫閒雅情調與曠達懷抱,然一涉友人遠行,則雲「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無窮無儘是離愁,天涯地角尋思遍」。詞人毫不掩飾友人離去後的悵惘與孤獨,他那無盡的思念超越了時空的界限,誓將陪伴好友行遍天涯海角。
蘇軾一生多苦難而少歡愉,困頓之中,他愈加感受到友情的珍貴。觀其《臨江仙·送錢穆父》:「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與錢穆父友誼甚篤,二人俱因貶謫四處播遷。詞人上闋稱讚朋友堅持道義與操守,像無波瀾的古井與有氣節的秋竹一般,這樣的推許又何嘗不是夫子自道。下闋寫二人乍聚還散,作者月夜送別友人,但他不作尋常離別語,而是拈出「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的夐絕宇宙意識,並雲「我亦是行人」,以此消解惜別的傷感,使友人能對遠行安之若素,同時也給詞作帶來含蘊無窮、情思未盡的美感。
宋詞中的愛情
宋詞是「愛情文學」的百花園。「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詞人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新婦的音容笑貌,這是詩詞裡難得一見的婚後生活畫面;「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歸舟」,這是望眼欲穿的期盼;「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這是刻骨銘心的思念;「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是此生不換的堅守;「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這是勢要衝破現實阻撓的熾熱……
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更是向世人展示了何謂矢志不渝的夢魂相守:「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這首《江城子》千百年來廣為流傳,是因為它概括出某種人類共通的情感體驗,即刻骨銘心的相思、痛摧肝腸的離別與生死不渝的忠貞。這種「平靜的回憶」介入,使詞人的情感得以構造與重塑,從而達到自我與社會的統一,從「小我」的情感走向人類「大我」。
宋詞中的家國情
宋詞中的家國情更是令人動容。安土重遷,古今所同,羈旅倦客晏幾道聽杜鵑啼鳴,恍惚間覺「聲聲只道不如歸」,惟惜「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人行千裡,不忘根本,周邦彥處人生上升期,意氣風發,猶雲「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眷懷鄉土之外,還有對祖國自然與人文景觀的由衷讚嘆。
試觀潘閬《酒泉子》云:「長憶觀潮,滿郭人爭江上望,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別來幾向夢中看。夢覺尚心寒。」錢塘江大潮的盛況如在目前。
復觀柳永《望海潮》云:「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裡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娃。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誇。」詞人以鳥瞰式的全景構圖法,為我們徐徐展開一幅北宋王朝上升期的宏偉歷史畫卷。或虛指,或實寫,然無不字句鏗鏘、縱橫捭闔,這幅國泰民安的盛世畫卷從此成為國人心中永遠的美好印象,激勵著一代代中華兒女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昌盛砥礪奮進。
相關系列連結:
詩詞行旅(1)丨我們為什麼還要讀古詩
詩詞行旅(2)丨詩意長江:獨領風騷三千年
詩詞行旅(3)丨黃河之「詩」天上來
詩詞行旅(4)丨詩詞裡的醉生夢死與家國情懷
詩詞行旅(5)丨為什麼說「盛世讀王維」
詩詞行旅(6)丨視杜甫為知己
詩詞行旅(7)丨帝裡詩坊:白居易筆下的洛陽城
詩詞行旅(8)丨夜雨河聲,譚嗣同詩意寫蘭州
【來源:七一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