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果網從英國媒體近日報導中了解到,雪梨幾百萬美元的出口業務竟然來源於代購。
24歲來自武漢的會計學研究生Rika Wenjing提了滿滿幾袋澳洲產品,她通過寄送折扣藥房裡買來的嬰兒食品、保健品和潤膚乳回國掙錢。
Rika過去兩年來一直兼職做代購和自由職業零售顧問。她幾乎整天抱著平板和手機,通過微信建立起一個由300中國消費者組成的客戶群,她的客戶願意為有保障的澳洲產品付高價。
她說:「一開始我只是幫朋友和親戚購買嬰兒奶粉或澳洲獨有的產品,如UGG雪地靴。接著我就想借一個平臺展示更多的產品,我並不只是想賺錢,而是給朋友提供更多產品信息。」
澳洲有近4萬名中國代購,這些代購主要來自中國大陸,通常年輕就移民澳洲或是想掙零花錢補貼房租或學費的留學生。
今年,中國政府加強了對電商的監管,但代購仍有掙錢機會,特別是在嬰兒配方奶粉上。
2008年,「毒奶粉」事件致一些中國嬰兒死亡,近30萬名嬰兒生病,從那以後,進口奶粉成了最受中國富裕家庭及有健康意識的中產階級消費者歡迎的產品。
Rika解釋說:「大家都懷疑在中國買不到高質、可信賴的嬰兒奶粉,因此他們很想從澳洲購買。或許從澳洲買奶粉會比較貴,但他們不在乎價格,他們在乎的是產品的品質。」
去年中國對澳洲奶粉的需求非常高,代購掃貨造成澳洲奶荒的行為也受到澳洲當地媒體譴責。
代購最先興起於歐洲,代購們購買Gucci手袋等奢侈產品,而澳洲代購一般購買日常生活用品,包括食品、美容用品、紅酒和服裝。
雪梨數字營銷公司Think China聯合創始人Benjamin Sun表示:「代購也有小型的,一些媽媽會在家做代購,甚至有些人會自己開店,擴大業務規模,一些代購還建立自己的物流、電商網站,並嘗試正式分銷產品。代購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信任,讓客戶相信產品是真品。雖然有的代購很小型,但是聚集在一起也是個大群體。」
澳洲代購一般收取零售價格的50%作為代購費用,但就算加上運費,產品價格還是比在中國商店購買的低。
有些代購還通過直播到超市或藥店像消費者展示產品購買情況,證明所代購的產品是真品。
在雪梨Yagoona郊區,來自大連的Bob Sun和三個中國朋友建了一個倉庫。Bob目前在麥考瑞大學學會計。
他們打包的產品大部分是奶粉、維生素和潤膚乳,還會附上澳洲的雜誌證明產品確實來源於澳洲。
24歲的Bob說:「代購的收入比在從事餐館和其他工作高得多,利潤足夠我們付房租。我做的代購的真正原因是不用到公司、餐館上班,時間很靈活。」
代購已經開拓出了上千條或大或小的貿易渠道,之前中國市場對澳洲企業或紐西蘭企業來說很難攻下,但是現在不同了,現在有些公司甚至與代購合作,利用他們的人脈和經驗。
A2執行長Peter Nathan表示:「我們認為代購對澳洲當地企業很有利,我們相信他們是業務的積極推動力,而我們也正在評估這一點。」(編譯/雨果網 方小玲)